
付費限定
為何我會說,年過四十,比起逐樂,學會如何離苦更重要?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1780 字、2
則留言,僅發佈於吳九箴的覺修講堂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吳九箴的沙龍
676會員
248內容數
人人都可以離苦,可以自在喜樂,但前提是,你要成為一位覺修者,就能度一切苦厄...
畢竟,人各有因緣,不是每個人都有累劫功德,可以出家修行。
因此,成為一位覺修者,在不離紅塵,在照顧緣親的同時,你也能進入清淨無染,平靜無憂的境界。
這個講堂的文章,都是我個人親證的覺修體悟,希望對於有緣人的覺醒和修持,有所助益...
吳九箴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3
我在之前文章說到,佈施給受業報的窮人,不會違反因果律,更不會干涉他們的因果...
果然,近日就有讀者問,即然因果不存在,那麼,地藏菩薩說的地獄也是假的嗎?

2025/04/23
我在之前文章說到,佈施給受業報的窮人,不會違反因果律,更不會干涉他們的因果...
果然,近日就有讀者問,即然因果不存在,那麼,地藏菩薩說的地獄也是假的嗎?

2025/04/16
長久以來,一直有讀者來信問:
如果佛法說的因果業報是真的,那麼,今生的窮人,之所以會貧困受苦,應該是他們前世或累劫的業因,才會導致今生的受惡業報吧!
但為何佛經中還鼓勵大家,要多多行善佈施呢?
如果我們佈施給這些受惡業報的窮人,不是違反了因果業報定律嗎?
不會干涉這些,受惡業報窮人們的因

2025/04/16
長久以來,一直有讀者來信問:
如果佛法說的因果業報是真的,那麼,今生的窮人,之所以會貧困受苦,應該是他們前世或累劫的業因,才會導致今生的受惡業報吧!
但為何佛經中還鼓勵大家,要多多行善佈施呢?
如果我們佈施給這些受惡業報的窮人,不是違反了因果業報定律嗎?
不會干涉這些,受惡業報窮人們的因

2025/04/09
我有個朋友是學理工的,本來很鐵齒,不相信有因果和靈魂,也不相信有來世。
他認為,人死如燈滅,一切都不存在,什麼都沒有了。
然而,他生了一場大病後,似乎改變了鐵齒的心態,開始接觸佛法,開始研究因果業報是怎麼一回事。
有一天,我去醫院探望他,他看著桌上的一顆蘋果,沈思了一會兒,問我:

2025/04/09
我有個朋友是學理工的,本來很鐵齒,不相信有因果和靈魂,也不相信有來世。
他認為,人死如燈滅,一切都不存在,什麼都沒有了。
然而,他生了一場大病後,似乎改變了鐵齒的心態,開始接觸佛法,開始研究因果業報是怎麼一回事。
有一天,我去醫院探望他,他看著桌上的一顆蘋果,沈思了一會兒,問我:

你可能也想看












傳統觀念很多上了年紀的大老爺大姑娘們都喜歡穿灰暗顏色的衣服,覺得自己年紀一大把了還穿得花花綠綠的像啥樣~這就叫限制信念。
人生60才開始,人改命最好的時機就在中年,這年紀的口袋裡有錢,有錢有夢想,人生也開始新的規劃;例如:就像很多中年以上的男性,年輕時為了家庭奮鬥打拼而放棄自己的夢想,到了晚年

傳統觀念很多上了年紀的大老爺大姑娘們都喜歡穿灰暗顏色的衣服,覺得自己年紀一大把了還穿得花花綠綠的像啥樣~這就叫限制信念。
人生60才開始,人改命最好的時機就在中年,這年紀的口袋裡有錢,有錢有夢想,人生也開始新的規劃;例如:就像很多中年以上的男性,年輕時為了家庭奮鬥打拼而放棄自己的夢想,到了晚年

前言:中年危機不是因為你不夠努力、不是你沒做到什麼,而是人生和自己期待不同。
人愈到中年,愈不快樂?愈有危機感?
哲學教授基藍有答案:是的!確實如此。
如果你現在40-50歲左右(曲線最低區間),覺得日復一日壓力巨大、事情愈做愈沒意義、覺得自己不上不下,不知道在幹嘛、覺得自

前言:中年危機不是因為你不夠努力、不是你沒做到什麼,而是人生和自己期待不同。
人愈到中年,愈不快樂?愈有危機感?
哲學教授基藍有答案:是的!確實如此。
如果你現在40-50歲左右(曲線最低區間),覺得日復一日壓力巨大、事情愈做愈沒意義、覺得自己不上不下,不知道在幹嘛、覺得自

相信我,凡夫中的醉夢者,年過四十,隨著年紀愈來愈大,苦痛煩惱只會愈來愈多。
因為,年紀愈大,你失去的東西,只會愈來愈多,尤其是平靜和快樂。
例如,你會失去童年時的純真,失去享受平靜的能力,失去夢想,失去親人,愛情和友情,失去健康,失去感受平靜和擁有快樂的能力。
如果你也是凡夫中的醉夢者

相信我,凡夫中的醉夢者,年過四十,隨著年紀愈來愈大,苦痛煩惱只會愈來愈多。
因為,年紀愈大,你失去的東西,只會愈來愈多,尤其是平靜和快樂。
例如,你會失去童年時的純真,失去享受平靜的能力,失去夢想,失去親人,愛情和友情,失去健康,失去感受平靜和擁有快樂的能力。
如果你也是凡夫中的醉夢者
把那些對於過去經歷懊悔、悲傷的注意力,轉移到去理解,正是因為這些經歷,點亮了你的生命。儘管看起來一事無成,但光是活著,就是最美好的。
無論日子是好是壞,都一樣要繼續過下去。生命中的每一刻,即使是悲傷,也都是耀眼的時刻。相信未來也是如此。
把那些對於過去經歷懊悔、悲傷的注意力,轉移到去理解,正是因為這些經歷,點亮了你的生命。儘管看起來一事無成,但光是活著,就是最美好的。
無論日子是好是壞,都一樣要繼續過下去。生命中的每一刻,即使是悲傷,也都是耀眼的時刻。相信未來也是如此。

於是我,又解開了自己人生中,一件本來令自己焦慮不已的事!而這,大概就是中年的現象之一吧!不是釋懷,不是放下,而是某種懂得的透徹!做自己,當然好!但問題是,人得想通「自己」是什麼模樣!而不只是起身對抗!

於是我,又解開了自己人生中,一件本來令自己焦慮不已的事!而這,大概就是中年的現象之一吧!不是釋懷,不是放下,而是某種懂得的透徹!做自己,當然好!但問題是,人得想通「自己」是什麼模樣!而不只是起身對抗!

這是一本作者分享自己中年後對於生活和社會的感想的散文形式書籍。書中談到40歲是人生的折返點,開始關心健康、飲食、社會關係和孤獨感。作者也探索自己對於獨處和社交的看法,並分享一些關於老後生活和自由業的經驗和擔憂。

這是一本作者分享自己中年後對於生活和社會的感想的散文形式書籍。書中談到40歲是人生的折返點,開始關心健康、飲食、社會關係和孤獨感。作者也探索自己對於獨處和社交的看法,並分享一些關於老後生活和自由業的經驗和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