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為什麼不是中國人拍的電影
導演:約翰史蒂芬森John Stevenson、馬克奧斯朋Mark Osborne
配音:傑克布萊克、達斯汀霍夫曼、安潔莉娜裘莉、成龍、劉玉玲
講一個對「武林/功夫」有崇拜的低階級小子,鎮日崇拜武林的高手們,一日,武林要選出傳說中的神龍大俠,「意外地」成為神龍大俠,也有幸進入和平院,與蓋世五俠一同習武,只是,他要在最短時間內領悟武林寶典上最上乘的功夫,好面對兇猛的大師兄回來復仇。像【功夫熊貓】的故事,久如【少林十八銅人】、【少林三十六房】、【醉拳】都搬演過無數次,近期如李連杰的【霍元甲】或周星馳的【功夫】都已經講過這樣的故事,如今變成以一隻熊貓當主角,並不違背這故事原型精神,還講得通暢有趣,端的還是靠電影編導在創意上的力量。

如果主角不是隻熊貓,細節充滿著好萊塢式的笑點,觀影時,有時我都會覺得編導是不是買了整套邵氏功夫電影的DVD,整理消化完後拍出這部【功夫熊貓】。在邵氏的功夫電影裡,除了張徹式的男兒熱血武鬥系列,另一套路數就是像這樣小人物成長的功夫電影,年少輕狂的主角,對武林/武功有著憧憬,拜師學藝,面對許多外來的考驗,尤其是大師兄的回館滅門,就開始閉關修練,興起的責任與熱血,最後神功必成、正義必勝、揚名武林。當然我無意說【功夫熊貓】抄得是邵氏功夫電影的橋段,只是當主角阿波要爬上和平院階梯時,撞到一對兔子兄弟(還是小雞兄弟呢?!),就名叫「邵氏兄弟」,這個印象就陰魂不散的充斥在觀影時的腦海裡,害得我一直想起傅聲、劉家輝、成龍,乃至於周星馳,如果【功夫熊貓】拍成真人版,或許主角就是洪金寶。


我不是民族主義者,看到一個很中國(或很華語)品種的電影,講的是英文,我並不覺得有什麼不對,我沒有那種執著固守文化本位主義的性格,李安不也將西方文學經典的【理性與感性】拍得嚇嚇叫,我在思考的是【功夫熊貓】並不是一部在執行度上多艱澀困難的電影,以中國為背景,講個傻小子修練「功夫」,進而闡述什麼是「英雄」,什麼是「力量」,為什麼不是香港、大陸和台灣的電影工業出品,而是遠在大西洋那端的好萊塢所拍攝而成。

「見山不是山」-或許我們都太習慣於這樣的故事,而將功夫小子變型成熊貓機會拱手讓人。不必要矯飾成說西方人在學中國東方,這是太自我膨脹的說法,但是藉由一點點創意,在傳統文化裡,仍有許多東西值得挖掘,夢工廠的【功夫熊貓】可以帶給台港中的電影工作者一點新思維的刺激,用現代笑點包裝一個古典精神的故事,動畫片也可以很好看(別再只學其形,而忘了根本精神在哪了,對!!我說的就是台灣出品的那幾部)。
我對電影唯一的抱怨,是那個練功的橋段太短,當劉家輝或成龍用肉身創造神功,我接受為了吃就可以變成神龍大俠的行為動機,但需要更多的橋段讓我信服吧!!這是雞蛋裡挑骨頭,不用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