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我的「媽媽村」(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It takes a village to raise a child(養育孩子需要一個村莊的力量),說明了如果把養育責任歸於一個人身上,會是很沉重的負擔。近年來,「媽媽村」、「共同育兒」的理念,讓許多小家庭媽媽們的壓力得到緩解。我也有一個「媽媽村」,或許和大家的認知不太相同,我的媽媽村是由我媽、我婆婆及鄰居阿姨所組成。

曾經在親子天下看到黃瑽寧醫生的一篇文章:〈一個部村莊養一個孩子〉,來自於一句非洲諺語:It takes a village to raise a child. 在過去的社會環境中,尤其像我媽是眷村小孩,特別有感。常聽她說起小時候,外公家隔壁的誰有什麼頑劣事跡,被追著打到鄰居出來勸和。又或是那個年代生活辛苦,長女或長子們,總是帶自家弟妹與別家弟妹一同玩耍。外公家是做傳統中式早餐的,有時候孩子們餓了,總是到店裡吃燒餅油條。誰家媽媽燒得一手好菜、誰家媽媽會打毛衣…這些不同的「媽媽們」總是各自盡一份心力照顧著整條巷子的孩子們,時至今日我媽都做「嬤」了,回到娘家時仍是如少女般,可以細數她的青春往事。

我老公的童年,有著類似的情境。由於公公的兄弟都住在附近,彼此的孩子年紀也相去不遠。他的童年,也是今天在大嬸家吃飯、明天在小嬸家吃飯渡過的。彼此照應之下,「放一隻羊是放,放一群羊也是放」,減輕了媽媽們的壓力。

現代小家庭中,照顧孩子似乎成為了主要照顧者的「單一任務」,也是壓垮不少全職媽媽的壓力來源。我很幸運,也有一個「媽媽村」,主要是由我、我媽、我婆婆以及鄰居阿姨組成。

這樣的組合,一開始難免擔心長輩的指手畫腳。畢竟,網路世界流傳不少三姑六婆教新手媽媽如何帶小孩的都市恐怖故事。而這裡是我再次很幸運的點,我和村內居民們的溝通偶爾有礙,但大多數時間彼此尊重。

我媽

和自己媽媽溝通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尤其當她是我家老大的主要照顧者。當年老大出生,原先談好的保姆因為接托了一位聽損新生兒,她覺得無法分心照顧,因此詢問我們是否可以延後送托,讓她先和這位小baby磨合好。但我復工在即,只好跪求媽媽照顧老大。我媽二話不說,就去報名了保母課程,開始為她的孫子做準備。

說起來,我媽也是事業心很重的女人。當年我爸負債和她結婚,所以兩人婚後拼命工作,努力還錢。加上當年母嬰政策並不友善,我媽是直接在產檯上就打了退奶針,因為她一坐完月子就要回去上班。

我不知道這樣的嬰兒經驗是否影響了我?必須坦白地承認,我從未有過「因為小孩而離開職場」的念頭。可能從小母親在我的印象中,就不是「全職主婦」的形象,而是幹練的、忙碌的職場女性。據我媽所言,我在保姆家一路待到 2 歲,直到太頑皮而被退托,開始和她一起到公司上班。

回到當年老大出生的情境。媽媽村的第一組成員,就是我的父母,當然主要可能是我媽。我們一開始的磨合戰場是在母乳,第一胎的我母乳之路走得不順利。我媽也曾經白目地到月子中心看我時,劈頭一句話就是「你有沒有奶啊?」讓我氣得只想趕走她。回頭想想,當時的情緒不全然是因為她那一句話,也包含我對自己的失望、對孩子的擔心等等,很多很多。

當我要回去工作時,堅持地和她說「母乳只需要 3 小時餵 90 cc 就好」時,她一臉不可置信。我甚至翻出陳昭惠醫生的《母乳最好》,把相關篇章貼上標籤,要求她睡前閱讀。想想啊,我可憐的媽媽,還如同學生般被要求要念完書才可以來帶小孩,也真的是難為她了。

但我媽確實很尊重我,她說她也沒餵過母乳,所以她選擇相信我。我家老大就在這樣 3 小時 90 cc 母乳的瓶餵下,養得白白胖胖,直至 6 個月,另一個戰場的開啟:副食品。

我自認我走得很尖端,我也很慶幸我的家人老公非常地尊重我。老大 4 個月時,我媽開始問我要不要餵米湯、米糊時,我向全家宣告:「不用,我決定要走BLW」。當時,我媽還在上保姆課程,拿出她的課本,和我討論課本上的 10 倍粥、磨碎、一次一樣食材等等規則。我只回了她一句,哈姆利克的部分要好好上課。其他的有問題,我可以和老師討論。

我媽因為擔心小孩噎到,所以我們決定只有晚餐我和我老公在家時,才會進行BLW,白天的時間就照常喝奶。最初小孩的晚餐就是BLW三寶:花椰菜、玉米筍、紅蘿蔔,然後加入各式各樣的條狀蔬果和肉類。吃一口吐兩口、丟地上、捏來捏去的各種情況,我爸媽見怪不怪,直說讓小孩自己吃很好。我媽後來也說,我小時候她極少餵飯,等到我會自己抓湯匙了,她地板上鋪好報紙,讓我自由開吃。

許多預期的磨合都沒有發生,讓我感到自己非常地幸運。當然,我和第二組媽媽村的成員:我的公婆,就有比較多的內在糾葛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Allee的沙龍
78會員
134內容數
對我而言,閱讀是一種休息時間。讓我們一起在忙碌生活中徜游書海,用閱讀豐富人生。
Allee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8/01
七月的關鍵字是在月初就決定了:「網站」。 先上網站:http://readingmint.com 月初時在帶路姬粉專上看到 A2 Hosting 特價的消息,決定真正投入資源做自己的部落格。 然後跟著帶路姬的教學一步一步走(當然顯生還是有跳步驟再回頭的啦),摸索著蓋出了一個自己文章的「家」。
2024/08/01
七月的關鍵字是在月初就決定了:「網站」。 先上網站:http://readingmint.com 月初時在帶路姬粉專上看到 A2 Hosting 特價的消息,決定真正投入資源做自己的部落格。 然後跟著帶路姬的教學一步一步走(當然顯生還是有跳步驟再回頭的啦),摸索著蓋出了一個自己文章的「家」。
2024/07/03
作為一名顯示生產者,比起拖延,我更常發生的是先衝出去,又殺回來。 然而,確實有些時候,腦袋裡會有一個「啊…再等等吧!」的聲音,尤其是一些明明知道有好處、但就是不想做的事情。 像是運動,或是自己煮飯。 雖然我的「小惡魔」不是在大事上扯住我,但在這些生活小事上,我很明確地感受到是有一些阻力存在的。
Thumbnail
2024/07/03
作為一名顯示生產者,比起拖延,我更常發生的是先衝出去,又殺回來。 然而,確實有些時候,腦袋裡會有一個「啊…再等等吧!」的聲音,尤其是一些明明知道有好處、但就是不想做的事情。 像是運動,或是自己煮飯。 雖然我的「小惡魔」不是在大事上扯住我,但在這些生活小事上,我很明確地感受到是有一些阻力存在的。
Thumbnail
2024/05/30
​​艾德勒 Mortimer J. Adler 《如何閱讀一本書》中提到:「所謂的讀書家是指主要從印刷字獲得資訊和知識的人。」 如果依據這個定義,我應該也是一位讀書家。​​ 讀書家會有什麼特質呢?我想第一個應該是要喜歡閱讀吧。再來,因為閱讀會積累了很多想法,有時候又會由一個想法跳躍去另一個想
Thumbnail
2024/05/30
​​艾德勒 Mortimer J. Adler 《如何閱讀一本書》中提到:「所謂的讀書家是指主要從印刷字獲得資訊和知識的人。」 如果依據這個定義,我應該也是一位讀書家。​​ 讀書家會有什麼特質呢?我想第一個應該是要喜歡閱讀吧。再來,因為閱讀會積累了很多想法,有時候又會由一個想法跳躍去另一個想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繼上一篇分享部分當上新手媽媽前後的調適,這邊也繼續分享一些早期我遇到的情況,及調適的方式。相信轉變成準媽媽及新手媽媽的期間也會遇到很多不同的情況,找時間休息、放鬆,有需要也記得尋找可以協助的幫手喔...
Thumbnail
繼上一篇分享部分當上新手媽媽前後的調適,這邊也繼續分享一些早期我遇到的情況,及調適的方式。相信轉變成準媽媽及新手媽媽的期間也會遇到很多不同的情況,找時間休息、放鬆,有需要也記得尋找可以協助的幫手喔...
Thumbnail
前言 影片上有個母親守著兩個幼兒,背負大筆欠債,艱苦渡日… 兵慌馬亂般的餵食 單單看到”守著兩個幼兒"心裡就特別有感。不要說兩個了,一個就有得忙了。你看過幼童吃飯嗎?他們有自己的一套餐具,剪刀,叉子,碗,圍巾,餐桌,水壺…。菜上來前,上述裝備必須先就定位;菜上來了,馬上有人—通常是媽媽—指點什麼可以
Thumbnail
前言 影片上有個母親守著兩個幼兒,背負大筆欠債,艱苦渡日… 兵慌馬亂般的餵食 單單看到”守著兩個幼兒"心裡就特別有感。不要說兩個了,一個就有得忙了。你看過幼童吃飯嗎?他們有自己的一套餐具,剪刀,叉子,碗,圍巾,餐桌,水壺…。菜上來前,上述裝備必須先就定位;菜上來了,馬上有人—通常是媽媽—指點什麼可以
Thumbnail
我很慶幸的是,我的原生家庭一直是小家庭,沒有其他的人,偶而阿媽來住一陣子,也是幾次而已。看到同學或隔壁、親戚家有各種非小家庭的家人同住,我都覺得不可思議。 還有,爸爸離家老家當警察,我們住宿舍,對於親戚間的來往不會很頻繁,鄰居也沒有很久的,這些都讓我鬆了一口氣。聽大學同學說過,當年流行熱褲時,她們眷
Thumbnail
我很慶幸的是,我的原生家庭一直是小家庭,沒有其他的人,偶而阿媽來住一陣子,也是幾次而已。看到同學或隔壁、親戚家有各種非小家庭的家人同住,我都覺得不可思議。 還有,爸爸離家老家當警察,我們住宿舍,對於親戚間的來往不會很頻繁,鄰居也沒有很久的,這些都讓我鬆了一口氣。聽大學同學說過,當年流行熱褲時,她們眷
Thumbnail
20出頭歲就結婚的她,嫁進純樸的鄉村 鄰居都是叔公嬸婆級的長輩 和公婆小叔同住,還有常回娘家的小姑 教育程度不同,生活習慣不同,也同住了十多年 所謂鄉下的鄰居,就是關心都比所謂的親朋好友還熱心 說話方式直來直往,她都覺得自己很厲害,怎麼都沒中箭身亡 她懷女兒時,老公在外縣市工作,總有舉目無親的徬徨感
Thumbnail
20出頭歲就結婚的她,嫁進純樸的鄉村 鄰居都是叔公嬸婆級的長輩 和公婆小叔同住,還有常回娘家的小姑 教育程度不同,生活習慣不同,也同住了十多年 所謂鄉下的鄰居,就是關心都比所謂的親朋好友還熱心 說話方式直來直往,她都覺得自己很厲害,怎麼都沒中箭身亡 她懷女兒時,老公在外縣市工作,總有舉目無親的徬徨感
Thumbnail
我老公的童年,有著類似的情境。由於公公的兄弟都住在附近,彼此的孩子年紀也相去不遠。他的童年,也是今天在大嬸家吃飯、明天在小嬸家吃飯渡過的。彼此照應之下,「放一隻羊是放,放一群羊也是放」,減輕了媽媽們的壓力。 我媽
Thumbnail
我老公的童年,有著類似的情境。由於公公的兄弟都住在附近,彼此的孩子年紀也相去不遠。他的童年,也是今天在大嬸家吃飯、明天在小嬸家吃飯渡過的。彼此照應之下,「放一隻羊是放,放一群羊也是放」,減輕了媽媽們的壓力。 我媽
Thumbnail
在學習過程中,難免有做不好或需要修正的地方,身為旁觀者或不婚不生者,最好別輕易用自我觀點評論及說三道四,盡量去營造親善的育兒環境,因為人類在5歲以前沒啥記憶,批評者可能不知道小時候做過什麼令父母及別人頭痛的事。
Thumbnail
在學習過程中,難免有做不好或需要修正的地方,身為旁觀者或不婚不生者,最好別輕易用自我觀點評論及說三道四,盡量去營造親善的育兒環境,因為人類在5歲以前沒啥記憶,批評者可能不知道小時候做過什麼令父母及別人頭痛的事。
Thumbnail
從出車禍到現在,總覺得好像一場夢一般,好像母親並沒有真正離開。直到老爸回家,我要開始煮晚飯,才真正意識到老媽確實已離開這個世界。 家裡三個小孩都被她訓練到會煮飯。我還記得她告訴我:「煮飯一定要學,不要哪一天我不在了,你們都不會自己生活。」 一語成讖。
Thumbnail
從出車禍到現在,總覺得好像一場夢一般,好像母親並沒有真正離開。直到老爸回家,我要開始煮晚飯,才真正意識到老媽確實已離開這個世界。 家裡三個小孩都被她訓練到會煮飯。我還記得她告訴我:「煮飯一定要學,不要哪一天我不在了,你們都不會自己生活。」 一語成讖。
Thumbnail
沒有完美,永遠都有追求不完的美。 當媽前對生活本來就很要求,家裡的擺設、物品用完要歸位,家要整齊看起來清爽。 但有小孩後,鵝子把玩具、書本、故齒器、奶瓶蓋、水壺、小被被到處丟,每天下班已經夠累了,陪玩、哄睡小孩後,洗奶瓶、洗衣服、整理環境,自我休息時間,如果還要照之前對生活的要求,每天都整理家裡,維
Thumbnail
沒有完美,永遠都有追求不完的美。 當媽前對生活本來就很要求,家裡的擺設、物品用完要歸位,家要整齊看起來清爽。 但有小孩後,鵝子把玩具、書本、故齒器、奶瓶蓋、水壺、小被被到處丟,每天下班已經夠累了,陪玩、哄睡小孩後,洗奶瓶、洗衣服、整理環境,自我休息時間,如果還要照之前對生活的要求,每天都整理家裡,維
Thumbnail
在公婆家看到令人傻眼的餐桌風景。桌上有魚,公婆竟然先幫老公細心挑出一盤魚肉讓他享用。那是驢魚,刺少又大根,真的不需要這麼怕他不小心哽到,而且,我老公已經超過30歲了! 不禁感嘆天下的媽媽真的必須從小教育孩子勞務分工的觀念啊,不然可能會種下孩子婚姻失和的種子...
Thumbnail
在公婆家看到令人傻眼的餐桌風景。桌上有魚,公婆竟然先幫老公細心挑出一盤魚肉讓他享用。那是驢魚,刺少又大根,真的不需要這麼怕他不小心哽到,而且,我老公已經超過30歲了! 不禁感嘆天下的媽媽真的必須從小教育孩子勞務分工的觀念啊,不然可能會種下孩子婚姻失和的種子...
Thumbnail
到底是對過渡期的痛苦多一點,還是對孩子的同理心多一點,我想問題從來都不會因為做出一個選擇之後便海闊天空。困難和猶豫的當下總是充滿利弊得失的權衡,也許是說成害怕孩子哭泣的軟弱也好,但跨過軟弱之後會不會留下對自己的殘忍記憶?會不會軟弱只是對當下的煎熬所掩上的逃避?
Thumbnail
到底是對過渡期的痛苦多一點,還是對孩子的同理心多一點,我想問題從來都不會因為做出一個選擇之後便海闊天空。困難和猶豫的當下總是充滿利弊得失的權衡,也許是說成害怕孩子哭泣的軟弱也好,但跨過軟弱之後會不會留下對自己的殘忍記憶?會不會軟弱只是對當下的煎熬所掩上的逃避?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