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影片上有個母親守著兩個幼兒,背負大筆欠債,艱苦渡日…
兵慌馬亂般的餵食
單單看到”守著兩個幼兒"心裡就特別有感。不要說兩個了,一個就有得忙了。你看過幼童吃飯嗎?他們有自己的一套餐具,剪刀,叉子,碗,圍巾,餐桌,水壺…。菜上來前,上述裝備必須先就定位;菜上來了,馬上有人—通常是媽媽—指點什麼可以吃,什麼不能吃—因為網上說的很清楚,你當然不可能違犯,以免對幼童健康造成不利影響(你看看這個罪名有多嚴重,你根本不敢有任何其他的想法)。可以吃的要夾—必須把幼童能吃的放在盤子裡,以便處理;要洗—因為上面有些有配料不適合幼童食用,但怎麼洗呢?所以要有乾淨的水瓶—;要剪—以方便幼童入口,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餵—否則一定狼狽不堪的吃得到處都是。餵的時候還需隨時注意他的咀嚼狀況,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如果是一個人負責,哇,有得忙了,而且一定忙不過來—夾,洗,剪,餵—,,所以也就無法進食了,可是幼童不讓別人接手,你也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她在那兒手忙腳亂,等到幼童吃飽了,她才能趕快的胡亂扒上兩口…你光看都覺得累。
嗯,同學的女兒帶著兩個幼童來家裡拜訪,我請他們去餐廳的狀況,哇,我無法形容她的忙亂狀況,也不敢想像她平常在家裡是如何應付的—因為她自己帶—……
這還只說到吃而已喔,還沒有說到拉喔…還沒有說到洗澡喔…
養育方式
野放
現在的孩子跟以前不一樣,不是孩子不一樣,是教養的方式不一樣。我記得小時候,吃飽早餐就不會在家裡了,一堆孩子聚集在一起(每家都有三、五個孩子),玩得天昏地暗,不到吃飯時間根本不會回家。你就在田野間,你爬樹—還跟人家比高,雖然你心裡怕得要死—,你玩水—抓泥鰍卻拉出一條蛇—,你奔跑,你比賽,你摘果(常常是趁人不在或沒注意時),你吵架,你受傷,你挨罵,你被打…可是你暢快,你精疲力盡,你沈睡,你無憂無慮(別人家的孩子比你慘,你沒什麼好抱怨或不滿的)…,我把它稱之為"野放";
圈養
到了自己有孩子,嗯,為了不能讓他們輸在起跑點,雖然也有放生去遊玩的時間,但少了很多,許多時間是在參加各種補習上,以及各種練習上了。可以稱之為"圈養”;
籠養
好了,現在有了個小外孫,絕大多數時間都在屋子裡,還沒跌倒就搶著扶,還沒餓就搶著餵,還不會說就搶著讚美—「你看看你看看,還這麼小就會叫爸爸了。」其實爸爸兩字根本就沒說清楚—,你看過家中有孫子的祖父母相互比拼孫兒女的鏡頭嗎?相約吃飯期間兩個祖母根本無暇他顧,淘淘不絶的相互炫耀,相互競爭似的分享著與他們沒什麼來往的孫兒女的故事和照片…而他們的孫兒女的養育方式都差不多只能叫做"籠養"
感觸
我們投注了所有的焦點在幼童身上,對他們是好是壞呢?老實說:我質疑這種做法。問題是:你質疑又能怎樣?不管你質不質疑,你還是得有一套養育的做法,在你找不到別人孩子可以相互陪伴,可以共同遊戲的情況下,你也只能守著自己的孩子(或孫子),你只能把所有的焦點放在他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