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因法語》13 衣裡明珠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raw-image

良因曰:

《法華經》以「衣裡明珠」

來譬喻眾生的佛性,也就是說每個眾生,

自性所具足的無量功德,實際上與三世諸佛無二無別。

只是我們在迷,因此自家珍寶藏而不現。

群裡有的同修,雖很多是初學,但是大家都很有善根的。

想一想,我們豈能擁抱著無明,糊裡糊塗的來,又糊裡糊塗的去呢!

傅大士云:
「夜夜抱佛眠 朝朝還共起
起坐鎮相隨 語默同居止
欲識佛性義 祇者語聲是」

共勉之!恭敬三寶,這是佛弟子的基本。

當然,末法時代的出家人,也都有他不圓滿的地方。但是,

一者、因為他現出家人的形相,不管他是凡夫、聖人,

在家居只要是尊重恭敬出家人,自然有他的功德。

出家人是否用功,自有他的果報;在家人恭敬三寶,

也有他的果報。這是個人、互不相干的。

二者、出家人的想法、習性,有時不同於在家人,不能

完全以在家人的標準評量是非。

三者、人與人之間,喜歡不喜歡,說穿了,只是一個「緣」字。

我們不可能與一切人都有緣,

所以沒緣的人,可以選擇遠離,但是互相尊重是基本的。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普賢行、觀音慈、地藏願的沙龍
13會員
174內容數
夯寶寶學佛,是我的學習心得。身心轉換提升幸福資糧,來自於佛法的滋潤,法滋潤源自於身口意實踐佛法,夯寶寶邀你一起來體證碰得到的佛法,祝你開心
2023/07/19
2017.8.9 良因法師 劄記 蓮池大師: 予作《正訛集》,謂「反」者「還」也,在家父母不受出家子拜,而還其禮,非反拜其子也。 一僧忿然曰:「《法華經》言,大通智勝如來①既成佛已,其父輪王向之頂禮,是反拜其子,佛有明訓,因刻之經末。」 予合掌云:「汝號甚麼如來?」僧謝不敢。 又問:「汝既未是如來,
Thumbnail
2023/07/19
2017.8.9 良因法師 劄記 蓮池大師: 予作《正訛集》,謂「反」者「還」也,在家父母不受出家子拜,而還其禮,非反拜其子也。 一僧忿然曰:「《法華經》言,大通智勝如來①既成佛已,其父輪王向之頂禮,是反拜其子,佛有明訓,因刻之經末。」 予合掌云:「汝號甚麼如來?」僧謝不敢。 又問:「汝既未是如來,
Thumbnail
2023/07/18
2017.8.8 良因法師 劄記 蓮池大師: 妙喜①云:「若是幹屎橛如是說得落時,如『鋸解秤錘』、『麻三斤』、『狗子佛性』等,皆可如是說得。既不可如是說,須是悟始得。你若實得悟,師家故言不是,亦招因果不小。」 學者當切記妙喜此語,息卻口頭三昧而求實悟。 【注釋】 ① 妙喜:宋朝徑山・宗杲禪師。字曇晦
Thumbnail
2023/07/18
2017.8.8 良因法師 劄記 蓮池大師: 妙喜①云:「若是幹屎橛如是說得落時,如『鋸解秤錘』、『麻三斤』、『狗子佛性』等,皆可如是說得。既不可如是說,須是悟始得。你若實得悟,師家故言不是,亦招因果不小。」 學者當切記妙喜此語,息卻口頭三昧而求實悟。 【注釋】 ① 妙喜:宋朝徑山・宗杲禪師。字曇晦
Thumbnail
2023/07/16
2017.8.7 良因法師 劄記 蓮池大師: 太原孚上座①,於揚州孝先寺講《涅槃經》,廣談法身妙理,有禪者失笑。 孚講罷,請禪者茶,白云:「某甲狹劣,依文解義,適蒙見笑,且望教誨。」 禪者云:「不道座主所說不是,然只說得法身量邊事,實未識法身在。」 孚曰:「既如是,當為我說。」 曰:「座主還信否?」
Thumbnail
2023/07/16
2017.8.7 良因法師 劄記 蓮池大師: 太原孚上座①,於揚州孝先寺講《涅槃經》,廣談法身妙理,有禪者失笑。 孚講罷,請禪者茶,白云:「某甲狹劣,依文解義,適蒙見笑,且望教誨。」 禪者云:「不道座主所說不是,然只說得法身量邊事,實未識法身在。」 孚曰:「既如是,當為我說。」 曰:「座主還信否?」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良因曰: 我們發心學佛,就應該思惟為什麼要歸依三寶? 因為希求了生脫死。 透過上文我們了解,三寶是世間的光明, 所以我們發心歸依三寶,決定不疑! 怎樣才能使我們專心緣此呢? 我們對於希求了生脫死的心,要至誠懇切。 也就是透過智慧的觀察,使希求的心能夠強烈的生起。 所謂智慧的觀察:
Thumbnail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良因曰: 我們發心學佛,就應該思惟為什麼要歸依三寶? 因為希求了生脫死。 透過上文我們了解,三寶是世間的光明, 所以我們發心歸依三寶,決定不疑! 怎樣才能使我們專心緣此呢? 我們對於希求了生脫死的心,要至誠懇切。 也就是透過智慧的觀察,使希求的心能夠強烈的生起。 所謂智慧的觀察:
Thumbnail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良因曰: 一些對佛法信心不深的人, 往往視佛門禮儀為「迷信、著相」, 殊不知這也正顯現出自己見識的淺薄。 何以故?佛陀說:「緣起法,甚深!甚深!」 例如合掌這件事來說, 就氣功乃至現代尖端科學的儀器測量都發現, 對我們調氣、攝心會有很大的幫助。 所以佛陀所開示的行儀,往往有它深意的
Thumbnail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良因曰: 一些對佛法信心不深的人, 往往視佛門禮儀為「迷信、著相」, 殊不知這也正顯現出自己見識的淺薄。 何以故?佛陀說:「緣起法,甚深!甚深!」 例如合掌這件事來說, 就氣功乃至現代尖端科學的儀器測量都發現, 對我們調氣、攝心會有很大的幫助。 所以佛陀所開示的行儀,往往有它深意的
Thumbnail
「身為正法藏,心為無礙燈。」— 華嚴經頌云 夫華嚴經是圓滿教。所明一法纔起。皆有眷屬隨生。今此何故,唯論絕待。 答 : 所言眷屬者,皆是理內眷屬。眾生如,佛如,一如無二如。理性相關。故稱如來為世間之父。一切眾生為諸佛之子。若法門眷屬者。約自證法,則禪定為父。般若為母。而生真淨法身。
Thumbnail
「身為正法藏,心為無礙燈。」— 華嚴經頌云 夫華嚴經是圓滿教。所明一法纔起。皆有眷屬隨生。今此何故,唯論絕待。 答 : 所言眷屬者,皆是理內眷屬。眾生如,佛如,一如無二如。理性相關。故稱如來為世間之父。一切眾生為諸佛之子。若法門眷屬者。約自證法,則禪定為父。般若為母。而生真淨法身。
Thumbnail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良因曰: 《法華經》以「衣裡明珠」 來譬喻眾生的佛性,也就是說每個眾生, 自性所具足的無量功德,實際上與三世諸佛無二無別。 只是我們在迷,因此自家珍寶藏而不現。 群裡有的同修,雖很多是初學,但是大家都很有善根的。 想一想,我們豈能擁抱著無明,糊裡糊塗的來,又糊裡糊塗的去呢!
Thumbnail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良因曰: 《法華經》以「衣裡明珠」 來譬喻眾生的佛性,也就是說每個眾生, 自性所具足的無量功德,實際上與三世諸佛無二無別。 只是我們在迷,因此自家珍寶藏而不現。 群裡有的同修,雖很多是初學,但是大家都很有善根的。 想一想,我們豈能擁抱著無明,糊裡糊塗的來,又糊裡糊塗的去呢!
Thumbnail
2013/4/18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 「其有善男子善女人,聞無量清淨佛聲, 慈心歡喜,一時踊躍,心意清淨, 衣毛為起淚出者,皆前世宿命作佛道」 良因曰: 即使是在民間,不學佛者,也知道阿彌陀佛。 這緣自佛陀的大慈大悲,於無量劫中,聲聲呼喚, 既然如此,應當回應彌陀的召喚,
Thumbnail
2013/4/18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 「其有善男子善女人,聞無量清淨佛聲, 慈心歡喜,一時踊躍,心意清淨, 衣毛為起淚出者,皆前世宿命作佛道」 良因曰: 即使是在民間,不學佛者,也知道阿彌陀佛。 這緣自佛陀的大慈大悲,於無量劫中,聲聲呼喚, 既然如此,應當回應彌陀的召喚,
Thumbnail
2013/3/8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佛眼禪師《三自省察》之三: 「報緣虛幻,不可強為。浮世幾何,隨家豐儉。 苦樂逆順,道在其中。動靜寒溫,自愧自悔。」 良因曰 於《了凡四訓》中,雲谷禪師點出了修行核心: 「夭壽不貳,修身以俟之」。 也就是精進修行之苦樂逆順中,不妄生分別。 此為修心之要旨。
Thumbnail
2013/3/8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佛眼禪師《三自省察》之三: 「報緣虛幻,不可強為。浮世幾何,隨家豐儉。 苦樂逆順,道在其中。動靜寒溫,自愧自悔。」 良因曰 於《了凡四訓》中,雲谷禪師點出了修行核心: 「夭壽不貳,修身以俟之」。 也就是精進修行之苦樂逆順中,不妄生分別。 此為修心之要旨。
Thumbnail
晚晴集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華嚴經普賢行願品》 「菩薩若能隨順眾生,則為隨順供養諸佛;若於眾生尊重承事,則為尊重承事如來;若令眾生生歡喜者,則令一切如來歡喜」。
Thumbnail
晚晴集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華嚴經普賢行願品》 「菩薩若能隨順眾生,則為隨順供養諸佛;若於眾生尊重承事,則為尊重承事如來;若令眾生生歡喜者,則令一切如來歡喜」。
Thumbnail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華嚴經普賢行願品》: 「菩薩若能隨順眾生,則為隨順供養諸佛;若於眾生尊重承事,則為尊重承事如來;若令眾生生歡喜者,則令一切如來歡喜」。
Thumbnail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華嚴經普賢行願品》: 「菩薩若能隨順眾生,則為隨順供養諸佛;若於眾生尊重承事,則為尊重承事如來;若令眾生生歡喜者,則令一切如來歡喜」。
Thumbnail
《禪林寶訓》 2014.5.29 良因法師 隨筆 大覺曰: 「夫為一方主者,欲行所得之道,而利於人。 先須克己惠物,下心於一切。 然後視金帛如糞土,則四眾尊而歸之矣。」 《與九仙詡和尚書》 【演蓮法師譯文】 大覺懷璉禪師說: 「作為化導一方的住持,要想將自己所修所悟的佛法妙理輾轉示教於人,
Thumbnail
《禪林寶訓》 2014.5.29 良因法師 隨筆 大覺曰: 「夫為一方主者,欲行所得之道,而利於人。 先須克己惠物,下心於一切。 然後視金帛如糞土,則四眾尊而歸之矣。」 《與九仙詡和尚書》 【演蓮法師譯文】 大覺懷璉禪師說: 「作為化導一方的住持,要想將自己所修所悟的佛法妙理輾轉示教於人,
Thumbnail
六祖法寶壇經淺釋 蔡師兄:《六祖法寶壇經》是精舍送給大家最好的禮物,大家要勤加薰習,必有所獲。汝得人身不修道,如入寶山空手歸。 《金剛經》指示目標,《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宗寶本》為施行細則,日讀兩品,時時內省,配合實踐,日久功深。
Thumbnail
六祖法寶壇經淺釋 蔡師兄:《六祖法寶壇經》是精舍送給大家最好的禮物,大家要勤加薰習,必有所獲。汝得人身不修道,如入寶山空手歸。 《金剛經》指示目標,《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宗寶本》為施行細則,日讀兩品,時時內省,配合實踐,日久功深。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