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N1的忠實考生,雖然中間停頓了好一陣子,但我並沒有放棄對N1的執著,每每停個一陣之後又重新赴考。
世界上應該沒有任何一種考生是以蒐集不合格成績單為樂的......我當然也不是。但在非自願的情況下得到了這麼多張不合格成績,多少也廢物利用一下,至少要從中找出一點樂趣吧!
我總共有過5次的不合格;這5次成績單中的各項成績分別起起落落,其實沒有甚麼特別的。總分整體平均看來也很相近。說實話從第三次考試起,我幾乎都是裸考的狀態了,然後成績竟然都和前二次相差無幾也真是絕了,著實佩服自己的"實力堅強"。
剛開始我會有一種很天真的想法;以日檢N1平均合格標準來說,大概總分超過100應該是可以合格,那我離合格最多不過差20分,每一項多得個7~8分就綽綽有餘了,不難吧!?所以原本我也不是那麼的在意;心想下次好好臨時抱佛腳一下,不然買本新文法書在發懶之前多看個幾頁,應該多少能多得個幾分,畢竟我的要求也只有20分而已。
日檢的計分方式是:「尺度得點しゃくどとくてん」=標準分數
傳統上我們認知的計分方式是一題一分累加後的成績。這種傳統的計分的結果會造成考試題目若普遍難一點,成績會低一點,若好運遇到簡單點的那次,分數就有可能較高這樣。那如此一來;題目簡單的那次合格率就會提高,這就難免產生考生會抱怨『這次題目比較難』等等不公平的質疑。
「尺度得點」的計分方式就是為了擺脫這樣的疑慮。
「尺度得點」是將考題中每一大項的題目依答案可能有的對錯型態;即官方所稱之『答題組型』,分成幾個組型,每個組型各有其得分標準。至於"得分的計算方式"為何?官網說是「經過"專家嚴密的設計"而得出的方法,為了避免因題目難易度而產生的分數差異,讓日檢的考生能得到相對正確、公平的分數而採用的計分方式」。
最後整張試卷所有組型成績累加之後才是最終成績。所以除了答對題目的多寡,答題對錯的組型才是影響分數的真正關鍵因素,這種計分方式能更正確呈現考生的能力。比如程度不同的考生,即便答對的題數相同,但由於對錯組型不同,便會得出不同的分數。更重要的是不論是參加哪一年的的考試,能力相同的考生得出的分數都會差不多。如果針對同一個考生來說;比如我,前五次的總分都差不多的原因應該就是因為我程度上並沒有太大的改變吧!
日檢考試成績是可信任的,我想這是官方想要的目標。不管題目難易,考生可以從分數上得知自己的實力,並且讓日檢成績具有高度的公信力。
所以儘管我每次都感覺考的時候其實還蠻會的,但就是不合格啊!從結果推測原因,必定是『答對組型都是給分較少的組型』。少+少+少還是少!每個低分的「組型」加總起來最終是不夠合格門檻。
2020年12月我又去報名N1了。因為想說很久沒考了,不知道自己程度還在不在,於是就去報名,結果竟然合格了!?
如最開頭一大段所述;我只要再多20分就能合格了!結果就真的只多得了20分!?而且是多在言語知識。因為查成績的時候我記得『參考資訊』的部份,文字語彙是"A",文法是"B"。所以我判斷多出來的分數應該都是在文字語彙。我想這個只能歸功於不間斷的看原文小說且不厭其煩的查字典所賜。
這次的101分某種程度上也許算是"裸考",但我也只是沒念考試書,可是日文已經是我生活中的一部份,就算不把日劇、動畫算進去(因為那些免不了字幕),日語原文小說、漫畫不間斷,NHK與テレ朝news是每日必看。
不過雖說因言語知識多的20分合格了,但那興奮只維持了一下子。令人失望的是,看原文小說並沒有讓我的閱讀能力增強,完全沒有!!而且這次(2020年第二回)合格率是史上最高;超過45%,嚇死人的高!是大家因為疫情在家沒事拼命念書嗎?害我挫折感更重了。於是不知為何就想到去研究一下日檢的計分法。但研究之後的結果只是讓我驗證了官方說法是有道理的:「...只要是相同級數、相同測驗項目,兩次不同測驗中所算出的分數差異...可解釋為『日語能力的差異』」
日本語能力試驗之各級數認證基準 ;算是給考生的級數報考標準。而N1的基準就是:能理解在廣泛情境之下所使用之日語。
就我個人而言,已經盡可能在我能達到的範圍內接觸日語,但從成績上看來,表示一般的接觸是達不到N1程度的訓練。再過一段時間我還是會再去報考N1的,接下來的期望是;在現有成績的基礎上,讀解再多20分!
讀解要是能再多個20分,一定能大大減低我看推理小說時冤枉好人的機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