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得】《觀察自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這本其實不厚,不到兩百頁,只是我慢慢地看,也不是天天看,所以直到今天才完讀。

就我自己看完的感覺,它融合了正念和《當下的力量》的概念,以及部分心理學,讓我覺得最大的亮點,是「我們不用『修復』內在那些所謂的負面情緒」。

很多心理諮商師出的書,都提到創傷療癒,都是在暗示,我們是需要修復的,我自己也是這麼認爲,所以當我看到書中這個概念時,還覺得挺好奇的。

但看了之後,才知道,它是指用客觀立場去觀察內在那些分裂的自我,讓它們有表達的空間,但不去排斥批評或認同,此時,會有一個更高等的智慧會慢慢浮現出來,這有點像《當下的力量》中,那個處於背景中的觀察者,而那會與造物者連結,然後會產生「良心」,那些分裂的自我,會因為奪取不了注意力,而把能量滋養給觀察中的良心,然後漸漸與良心合一。

書中說,我們只要誠實地做到觀察自己,其他的部分,造物主高等智慧中心會自行運作,這大概就是心靈圈說的「凡你靜觀的,會消失。」的意思吧?

至於分裂的自我,這是真的,我們並沒有比精神病患者好多少,因爲我們戴上了「正常」的面具,極力對外演出一個正常的大人,而內在,其實是相互拉扯糾結的,只是調性比較相似的自我們比較統合,呈現我們所謂的主人格,而其他比重比較小的次人格,只能瞅著空檔鑽出來主導一下身體,這就是爲何我們有時會言行不一的真相。

因此,善良悲憫,真誠老實,正直公平、哀怨委屈,嫉妒見不得人好、憤怒瘋狂,渴求關注、撒謊欺騙、尖酸刻薄、陰險卑鄙⋯⋯可能都是我們內在那些分裂的自我。但通常人都不願意承認與看見負面的部分,所以越是表現的沒有問題,或問題不大,則問題越大。而當我們願意看見之後,才有改變的可能。

要做到完全誠實、無情的觀察自己,其實不容易,需要長期的練習和決心,這也是靈性修習難的地方,也是很少人會有興趣的。

我自己也還在路上,也看到一些負面的自我所搬演的心理劇,然後會提醒自己,不要太陷入了。就像書中說的,這些情緒和感受也可以用來提醒我們,幫助我們轉化。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翻翻看,每章結尾都有作者寫的一首詩,有些還挺令人深思的。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喬宜思的觀察筆記的沙龍
64會員
176內容數
這裡收錄我的手繪、手寫作品,以及各類讀書心得,和早期部分極短篇,鋪展出極個人的創作及閱讀之路。
2024/06/22
這幾天慢慢在看《大武山下》,看到其中一小段: 「孤寂,是存在的本質。任何一個人的『心』,都是52赫茲的深海鯨魚。九十四歲的老人跟十四歲的少女,孤寂感是一樣的,就好像只要是皮膚,割一刀就會流血。」 日前在想關於「孤獨」的事,心裡浮現莊子的無何有之鄉,覺得每個人心裡,都有這樣一塊不被任何人所了解
Thumbnail
2024/06/22
這幾天慢慢在看《大武山下》,看到其中一小段: 「孤寂,是存在的本質。任何一個人的『心』,都是52赫茲的深海鯨魚。九十四歲的老人跟十四歲的少女,孤寂感是一樣的,就好像只要是皮膚,割一刀就會流血。」 日前在想關於「孤獨」的事,心裡浮現莊子的無何有之鄉,覺得每個人心裡,都有這樣一塊不被任何人所了解
Thumbnail
2024/05/31
你知道植物也有意識嗎?而且也能和其他生物,甚至自然現象溝通? 前陣子看完這本有趣的書,讓我對於植物有更多的認識,並且覺得動植物溝通挺有趣的,還曾動念想學學看,但發現好像要花不少時間和心力練習,覺得目前沒有這樣的條件(畢竟興趣太多了),所以打住。 緣起是看了曾寶儀的《人生藏寶圖》節目中,訪
Thumbnail
2024/05/31
你知道植物也有意識嗎?而且也能和其他生物,甚至自然現象溝通? 前陣子看完這本有趣的書,讓我對於植物有更多的認識,並且覺得動植物溝通挺有趣的,還曾動念想學學看,但發現好像要花不少時間和心力練習,覺得目前沒有這樣的條件(畢竟興趣太多了),所以打住。 緣起是看了曾寶儀的《人生藏寶圖》節目中,訪
Thumbnail
2023/12/17
看到今天的《生命之書》,又覺得很有共鳴。 從ㄧ月看到十二月,每個月的主題都不一樣,這個月的主題和宗教、上帝、冥想有關,是我有興趣了解的部分,看了之後,和我的以往的觀察還很ㄧ致,難怪我無法進入任何一個宗教體系。 以前年少時就好奇,如果爭戰的雙方都有宗教信仰,那神會幫誰?後來才明白,所有
Thumbnail
2023/12/17
看到今天的《生命之書》,又覺得很有共鳴。 從ㄧ月看到十二月,每個月的主題都不一樣,這個月的主題和宗教、上帝、冥想有關,是我有興趣了解的部分,看了之後,和我的以往的觀察還很ㄧ致,難怪我無法進入任何一個宗教體系。 以前年少時就好奇,如果爭戰的雙方都有宗教信仰,那神會幫誰?後來才明白,所有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負面情緒或能量,從來就不會消失。 「時間會帶走(療癒)一切」這句話,我覺得也只是對一半。因為真正讓療癒完成的終究是我們自己、也是那一切萬有的源頭。 當負面情緒升起時,我們要做的其實不是去掩飾自己的負面、去push自己正向思考,甚至是去否定擁有這些感受的自己。 當負面情緒升起時,我們要做的其實很簡單,
Thumbnail
負面情緒或能量,從來就不會消失。 「時間會帶走(療癒)一切」這句話,我覺得也只是對一半。因為真正讓療癒完成的終究是我們自己、也是那一切萬有的源頭。 當負面情緒升起時,我們要做的其實不是去掩飾自己的負面、去push自己正向思考,甚至是去否定擁有這些感受的自己。 當負面情緒升起時,我們要做的其實很簡單,
Thumbnail
透過自我覺知來療癒 放棄完美主義 用愛療癒自己
Thumbnail
透過自我覺知來療癒 放棄完美主義 用愛療癒自己
Thumbnail
人癒不如自癒 !! 與其依靠外在的力量,不如運用自身的內在力量去強化自己的內在免疫力,沒有環境與時間的限制,學會一套隨時隨地都可以讓自己處於一個安心自在的方法才是踏實。
Thumbnail
人癒不如自癒 !! 與其依靠外在的力量,不如運用自身的內在力量去強化自己的內在免疫力,沒有環境與時間的限制,學會一套隨時隨地都可以讓自己處於一個安心自在的方法才是踏實。
Thumbnail
這本其實不厚,不到兩百頁,只是我慢慢地看,也不是天天看,所以直到今天才完讀。 就我自己看完的感覺,它融合了正念和《當下的力量》的概念,以及部分心理學,讓我覺得最大的亮點,是「我們不用『修復』內在那些所謂的負面情緒」。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翻翻看,每章結尾都有作者寫的一首詩,有些還挺令人深思的。
Thumbnail
這本其實不厚,不到兩百頁,只是我慢慢地看,也不是天天看,所以直到今天才完讀。 就我自己看完的感覺,它融合了正念和《當下的力量》的概念,以及部分心理學,讓我覺得最大的亮點,是「我們不用『修復』內在那些所謂的負面情緒」。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翻翻看,每章結尾都有作者寫的一首詩,有些還挺令人深思的。
Thumbnail
與其做好人,我寧願當一個完整的人。                             榮格《紅書》 有時候會被自己的情緒所綑綁,遇到某些人事物就是會莫名的情緒低落或著生氣,陷入了情緒低潮。 想要從這些負面情緒中走出來的、想讓自己過得更快樂、更了解自己。 開始寫之後又從旁"指導":
Thumbnail
與其做好人,我寧願當一個完整的人。                             榮格《紅書》 有時候會被自己的情緒所綑綁,遇到某些人事物就是會莫名的情緒低落或著生氣,陷入了情緒低潮。 想要從這些負面情緒中走出來的、想讓自己過得更快樂、更了解自己。 開始寫之後又從旁"指導":
Thumbnail
日常總會發生許多事,有時是他人的情緒波盪,有時是新聞事件的衝擊,紛紛擾擾的外在容易影響我們的內心狀態,或許會跟著難過傷心,又或者無奈與失望。 也許每天只是一些短暫的時間,都能抽空讓自己的身心放鬆,像是去接觸大自然、聽個音樂、畫圖、閱讀、運動,都是很好的方式。
Thumbnail
日常總會發生許多事,有時是他人的情緒波盪,有時是新聞事件的衝擊,紛紛擾擾的外在容易影響我們的內心狀態,或許會跟著難過傷心,又或者無奈與失望。 也許每天只是一些短暫的時間,都能抽空讓自己的身心放鬆,像是去接觸大自然、聽個音樂、畫圖、閱讀、運動,都是很好的方式。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