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畢業生首度就業,要找大公司、小公司待? (二)

更新 發佈閱讀 7 分鐘

在台灣這島上,中小企業佔大部份,管理上很多都是人治方式,是老闆說的算;我在以前燦坤仍中型時(未進入自店通路時)就去台南面試,就真的是創辦人直接面試我。雖然後來沒去,但明顯感到只要大老闆滿意你的表現就是搞定一切了。

<中小企業內的設計師>

中小企業的規模時,會設有設計師職位並不多見(我們那時是如此,希望現在有有增加多些);通常它們會把需求發包給外面的設計公司來進行;

早期HTC還未進入手機產業時,是只做個人數位助理(PDA)產品的中型公司,我那時任職設計公司資深設計,就曾去新店總公司承接過它們的PDA案子。

只有在內部運作對設計案有持續性的需求才會思考開缺設計師職位一至數名。通常會先由聘用一名設計師開始,因為老闆及主管也要摸索如何管理及運用設計創意人員。

我個人待過專門做出口小家電到日本的公司6年多(後面2.5~3年是邊工作邊唸研究所),總公司在台北南京東路X段商業區且在彰化和美有一間數百人的小型生產工廠(老闆在這農田上發跡的)。

我那時上面有位副理,是自台灣松下退休下來的資深工業設計前輩,由他設立及統管 R&D 部門 (管理一位機構、一位電機、2位美工再加我一位工業設計師);副理他除了日語很厲害同時也熟電器技術及模具與生產;他對我人生及工作都影響許多。我任職數年都會有許多專業的能人(像有2位很好的顧問)應老闆邀請找來幫公司做一些特案,因此經由與他們(各領域先進們)公私相處能比大公司更多深度的學習到不同的人生經歷(如同看許多書及電影)。

我的設計職涯中,這公司是主要形塑我對商品開發的關鍵時段;生活及工作都同時過得緊湊而充實。除有副理可以請教,工作上也因同事交流吸收經驗,也很有揮灑空間(因沒有人規定我要如何執行設計案);只要取得副理的同意基本上都只看產出的結果。過程中我愛怎麼做就怎麼做,只要出來的結果是在時限內且是不錯的(自己想要如何對客戶提案)設計即可。

用學校學得的技能都能在工作上支應的不錯,幾年後,那時只會手繪、2D工具及AUTOCAD的我,漸漸也自覺只有產出設計卻沒有成長而疲累(職業倦怠),那時社會上電腦輔助設計CAD才剛萌芽,工作之餘偶然連絡上再深造的學長,讓我參觀他的台X大設計研究室,看到心儀許久貴森森的汽車設計專用Wavefront Alias 3D設計軟體(那時是只掛在UNIX工作站內的貴族軟體)才想真的要跟上這波升級自己(總不能一直只用手繪及MUTOH繪圖製圖桌),遂努力準備半年考上研究所;終於得以一償學習貴森森3D軟體的宿願。也感念有顧問幫我向董事長爭取半功半讀減薪一萬,允許我沒課就回來上班的機會。讓我能沒離職有收入的情況下,在公司學校間來去的用了3年修學分完成學業及論文。

raw-image
raw-image

有點岔題了,在中小企業內做設計可以學到很多(由本業到相關種種),我後來也同時支援資深機構同事做起助理機構工程師的工作邊做邊學;也機會跟去試模試到凌晨3點(忙閒時抬頭看月亮又大又亮)只為了隔天一早給新莊三洋家電廠送樣,在五股工業區模具廠幫模具師父打磨模具(只能幫些小處)好趕上試模時段。更曾試產到彰化廠內生產線上看自己設計的機種,被產線上的女工抱怨尖銳處傷手指,都要求我要正視問題速速修模;聽了不只一人抱怨深感抱歉自己小看了餘料毛邊的銳利傷人。(所幸試產只有100台好看需改進的問題)

現在回想起來,這時期自有緣共識的同事及朋友們工作上吸收的養份我至今都受用無窮,到現在手上有許多類比資料(很多手寫稿手工繪圖)都是這時期取得、學習及產出的。

各位看到這裏相信一定會認同我的說法:中小企業能給的薪水或許不是最多,工作環境也中等,但卻是能有最大的空間去學習又廣又深的地方,只看你的企圖心有多強大。它唯一不適合是當你對設計工作沒有約略想法時(不會全清晰,都是邊做邊修正),這些資源或許早在你身邊只是你專注看設計界內而看不到,也或許你困擾著周遭的許多不足又想不到突破方法。

最後想具體再提到一點,我自學校一學到3D軟體之後就積極應用到工作上並串接到模具廠開模,使得副理、相關同事及董事長都體查到電腦輔助設計的趨勢將來。後來上頭給我一些不多的預算(中小企業能有預算都有限且不多)去規劃設計電腦化的流程及採買設備(主要都是硬體採買,在軟體觀念很薄弱);

記得好不容易軟硬體都弄好了也都運作了一陣子,輾轉會聽到董事長幾次Mer-Mer 的說花這錢成效在哪的問句(我都是非直接知悉到),直到有次副理說我們一位日本客人因RFQ報價比同業貴2塊美金改去找別家代工廠,卻在2個月後又跑回來找我們且接受這多2元美金的報價!(我很訝異)

副理日文很好比較能如朋友般去探問客戶為何能接受比同業貴2元的報價?這日本客人不好意思回說,因為我們這家有電腦繪圖一貫作業能直接上電子郵件寄檔案回日本評估(那時多仍用傳真機黑白的溝通而己,伊媚兒才剛推廣中),隔天早上這位在台灣的日本老闆便能依日本屬下的評估做決策及討論),客人覺得目前只有我們公司能提供如此的服務(那時日本社會都常用Email工作了)。而我副理及董事長同在這會議中,2人聽後面面相趣,應是默喜早先的設計電腦化是對的。

至此,我便沒再有聽到董事長對電腦化專案的任何耳語了。。。。。。。

20220812記








gggggggggggggggg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魯卡的沙龍
7會員
14內容數
因應設計小白的詢問而寫下個人經驗,期許能在職場路上能進退保平安~~分享以實務為主(真的有經歷),對沒去過我會標示故讀者能參考20%~30%而已(自同業朋友聽來或讀來的)。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滿多校友會學弟和學長一直在詢問我的客戶經驗文章呢? 很幸運可以負責一系列【美日韓中歐印】1st tier 客戶, 而且獲得不少好評。 因為催生了客戶經實務驗談系列, 這一系列分成不同區不同客戶屬性, 搭配實際遇到的小故事。
Thumbnail
滿多校友會學弟和學長一直在詢問我的客戶經驗文章呢? 很幸運可以負責一系列【美日韓中歐印】1st tier 客戶, 而且獲得不少好評。 因為催生了客戶經實務驗談系列, 這一系列分成不同區不同客戶屬性, 搭配實際遇到的小故事。
Thumbnail
在初踏入業務這個領域,我所服務的公司是一間德國公司 ,主要工作內容為販售這個品牌的商品到台灣市場。當時工作的心態就是我賣的是很棒的產品,貴一點也是應該的。 後來轉行到本土企業,主要工作內容變成販售台灣品牌到國外。在工作初期,當我遇到歐、美、日品牌競爭時,我內心隱隱會覺得我好像賣太貴了。這樣的心態直到
Thumbnail
在初踏入業務這個領域,我所服務的公司是一間德國公司 ,主要工作內容為販售這個品牌的商品到台灣市場。當時工作的心態就是我賣的是很棒的產品,貴一點也是應該的。 後來轉行到本土企業,主要工作內容變成販售台灣品牌到國外。在工作初期,當我遇到歐、美、日品牌競爭時,我內心隱隱會覺得我好像賣太貴了。這樣的心態直到
Thumbnail
在台灣這島上,中小企業佔大部份,管理上很多都是人治方式,是老闆說的算;我在以前燦坤仍中型時(未進入自店通路時)就去台南面試,就真的是創辦人直接面試我。雖然後來沒去,但明顯感到只要大老闆滿意你的表現就是搞定一切了。
Thumbnail
在台灣這島上,中小企業佔大部份,管理上很多都是人治方式,是老闆說的算;我在以前燦坤仍中型時(未進入自店通路時)就去台南面試,就真的是創辦人直接面試我。雖然後來沒去,但明顯感到只要大老闆滿意你的表現就是搞定一切了。
Thumbnail
其實一開始都是想說,找以前做過的相關工作去應徵, 畢竟在之前的行業我也是累積了很多經驗, 若是我的經驗能夠讓我在新工作快速適應, 公司也賺得到錢,其實是蠻好的。
Thumbnail
其實一開始都是想說,找以前做過的相關工作去應徵, 畢竟在之前的行業我也是累積了很多經驗, 若是我的經驗能夠讓我在新工作快速適應, 公司也賺得到錢,其實是蠻好的。
Thumbnail
1978年,我進入淡江大學就讀,選擇了一個當時熱門的科系「機械工程系」,在淡水校本部就讀每日要爬100多階的好漢坡,為了偷懶減輕負擔,轉系到城區部「電子計算機工程學系」(即今資訊工程學系),當初的冷門科系,卻是改變了世界產業趨勢的重要科技,我也一步一步的隨著趨勢進入跨領域的精采人生!!
Thumbnail
1978年,我進入淡江大學就讀,選擇了一個當時熱門的科系「機械工程系」,在淡水校本部就讀每日要爬100多階的好漢坡,為了偷懶減輕負擔,轉系到城區部「電子計算機工程學系」(即今資訊工程學系),當初的冷門科系,卻是改變了世界產業趨勢的重要科技,我也一步一步的隨著趨勢進入跨領域的精采人生!!
Thumbnail
回首一年多前,還在深圳負責數位產品UX的小小設計師。在面對以中國市場為主要目標的使用者體驗,大多數時團隊採取的設計策略,仍藉由參考競爭對手作為發想的起點。
Thumbnail
回首一年多前,還在深圳負責數位產品UX的小小設計師。在面對以中國市場為主要目標的使用者體驗,大多數時團隊採取的設計策略,仍藉由參考競爭對手作為發想的起點。
Thumbnail
現在的台積電無庸置疑的在科技領域,半導體領域都發光發亮。 而台灣今天在全球經濟擂台上還有些底氣,多虧了前人的披荊斬棘。 最難得的是這些披星戴月的前輩們,在有能力後還能飲水思源。 將他們的視野和能力回饋台灣這塊土地。 (出處 : 祥亮行銷網站照片.台灣南部地瓜) 這樣的前輩們不管在任何領域都值得我們學
Thumbnail
現在的台積電無庸置疑的在科技領域,半導體領域都發光發亮。 而台灣今天在全球經濟擂台上還有些底氣,多虧了前人的披荊斬棘。 最難得的是這些披星戴月的前輩們,在有能力後還能飲水思源。 將他們的視野和能力回饋台灣這塊土地。 (出處 : 祥亮行銷網站照片.台灣南部地瓜) 這樣的前輩們不管在任何領域都值得我們學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