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文化俱樂部|宜蘭老縣長林才添(中):復興工專與頭城「礙子」街景的陶瓷傳奇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復興工專(aka蘭陽技術學院)創辦人

林才添在1964年卸任縣長後,早年曾是教師的他十分關心宜蘭的教育環境,後來經友人、曾任教育部次長的鄧傳楷告知,當時政府鼓勵民間私人集資興辦工業專科學校,林才添便和友人申請創辦「私立復興工業專科學校」(以下簡稱復興工專),並於1966年獲准立案開始招生。林才添推動創辦的復興工專,曾經是宜蘭地區最高學府,也吸引不少外縣市學生前來就讀,入學競爭相當激烈。
復興工專其實就是今(2022)年8月1日熄燈的「蘭陽技術學院」前身。復興工專創校當時,首先設立的化工科、土木科大體上迎合當時台灣推動工業教育的風氣,第三個創立的「陶瓷工程科」則可以說是全台首創(容後詳述)。此外,復興工專第一任校長是故宮博物院設計建築師、也是中原大學建築系首屆系主任的黃寶瑜,而復興工專的建築科也在黃寶瑜到任後,於第一學年的下學期火速設立。後來也陸續設立印刷科、造紙科等科別。
〈復興工專設立〉,許美智主編,《宜蘭第一》(宜蘭:宜蘭縣史館,2008年),頁91-92。(來源:宜蘭人文知識數位資料庫2.0)。
復興工專校園景象。(翻攝自復興工專畢業紀念冊)

從「蘭陽窯業」轉型「添大興業」

林才添和產業界產生關連可以追溯到他離開教職後,1928(昭和三)年進入「頭圍信用購買販賣利用組合」(頭城鎮農會前身)工作並擔任要職的時期。1938(昭和13)年林才添與頭圍信用組合的兩位同僚劉枝昌、康清江,於頭城拔雅林創設「蘭陽窯業株式會社」,主要生產紅磚、紅瓦與黑瓦,社長由林才添擔任。
戰後林才添收購劉、康二人的蘭陽窯業股份,公司改為獨資,並改名為「添大興業股份有限公司」。林才添1960~1964年任職宜蘭縣長期間,公司負責人由長男林義人擔任,由於林義人留日期間專門學習高壓電瓷器製造技術,他接任董事長後,公司生產項目從磚瓦轉為電瓷器製造,在當時也是全台唯一生產高壓電瓷器的工廠。林義人也曾在台北鶯歌創辦裕國電瓷公司。

全台首創:復興工專「陶瓷工程科」

復興工專的「陶瓷工程科」在當時可以說是全台唯一將陶瓷技術工程獨立成科的創舉。台灣的工業陶瓷日治時期就開始發展,但技術材料都來自日本,其中高壓電瓷器缺乏生產技術仰賴進口,造成外匯負擔,故戰後初期由「台灣省工礦公司」發展陶瓷耐火工業,並於北投陶瓷耐火器材廠研發生產;政府也鼓勵民間發展高壓電瓷器的產製,復興工專成立陶瓷工程科有其產業政策影響的時代背景。
陶瓷工程科對工業陶瓷與藝術陶瓷的技術培養並重,而且創辦人林才添自家企業就是在生產高壓電瓷器,該科學生畢業後可以直接進入添大興業工作,也算是一種另類的畢業即就業的產學合作。此外,陶瓷工程科曾請到知名陶藝家、曾擔任聯合國開發計畫署陶藝顧問的李茂宗任教,李茂宗也曾帶學生參與國內外大小展覽。許多現今國際知名的陶藝家,如林明德(2008奧運瓷)、林建宏(苗栗陶)、楊作中、許柏彥等人,都是復興工專陶瓷科的畢業校友。
1971年1月10日,復興工專畢業典禮影像,林才添(中左立者)參觀畢業學生作品。
(畫面翻攝自:YouTube台視影音文化資產
1971年1月10日,復興工專畢業典禮影像,展出陶瓷工程科學生作品。
(畫面翻攝自:YouTube台視影音文化資產

「礙子」不良品變獨一無二頭城街景

然而,添大興業改為生產「高壓電瓷礙子」的轉型路並不順遂。由於技術問題無法突破,礙子所需的檢驗標準又相對高標嚴格,所以添大生產的礙子有很長一段時間品質無法達到合格標準,導致廠區堆放大量無法使用的產品,後來添大也開放給頭城地方居民自由取用。
外觀看起來就像白色陶瓷器的礙子不良品,被許多頭城居民拿來做庭園造景或是花器使用,所以現今走在頭城街上,可以在一些民家圍牆欄杆或是庭園盆栽看到白色的礙子,成為獨一無二的頭城「礙子」街景。後來林才添整修家族墓「林曹祖宗之墓」,也可看到大量礙子被運用其中。
(來源:蘭博電子報131期
(來源:蘭博電子報131期

草嶺慶雲宮(aka大里天公廟)的特殊看點

除了頭城民家和林曹祖宗之墓外,草嶺慶雲宮(也就是大里天公廟)也可看到礙子被用做建材的狀況。由於慶雲宮在一九七○年代初期新建凌霄寶殿時,林才添先後擔任該廟主任委員六年;新廟籌建期間,有委員向林才添建議將礙子不良品拿來當新廟建材,林從其議樂意捐出。因此,慶雲宮凌霄寶殿外圍欄杆、周圍景觀花盆,都可看到添大興業生產的高壓電瓷礙子的再利用。也形成一個特殊的頭城在地廟宇景觀。
(蔡明志提供)
(蔡明志提供)
(蔡明志提供)
(蔡明志提供)
參考文獻
圖S1EP13_P8:(蔡明志提供)
圖S1EP13_P9:(蔡明志提供)
圖S1EP13_P10:(蔡明志提供)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65會員
86內容數
"世界是一本書,不旅行的人只讀了一頁。" 用宜蘭的故事串編成旅行美好的風景與回憶,2014年成立的旅人書店致力於地方文化的發掘與分享,至今已執行策劃超過30條、數百場深度體驗路線,讓旅人們帶來更有深度與溫度的宜蘭體驗。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宜蘭文化城市探索~幾米圖書館丨默默書店丨丟丟噹森林公園丨幾米主題廣場丨文昌炸醬麵丨正常鮮肉小籠湯包 一直很喜歡幾米的繪風,所以愛屋及烏,其相關的周邊產品也很喜歡。前陣子造訪了位於宜蘭陽明交通大學醫院~蘭陽院區旁,2022年新開幕不久的「宜蘭市李科永紀念圖書館」。這是宜蘭市立圖書館與李科永基金會合作的一棟三層樓圖書館,當地人稱為「幾米圖書館」,因為館內及戶外周邊,融入了不少幾米繪本元素。 館內
Thumbnail
avatar
氣泡水
2024-05-23
[宜蘭旅遊]中興紙業文化創意園區,從東亞紙類產量第一、到置身大型工業廠區內的文化創意美學集散地 台灣各縣市都有許多文創園區、這些文創園區大多是產業轉型而來。文創園區把荒廢廠房經過包裝與利用之後,文創園區一直都是許多仁喜愛逛的地方、文創園區能夠再活化利用對於當地來說絕對是很棒的空間。這篇來介紹中興紙業文化創意園區。 中興紙業文化創意園區相關資訊:: ​地址: 宜蘭縣五結鄉中正路二段6之
Thumbnail
avatar
bravejim
2024-04-28
[宜蘭旅遊]文化發展為主要目的存在、大型公共空間羅東文化工場,文化與生活結合獨特的氛圍羅東文化工場在一片的宜蘭縣發展都市叢林中,架高的天空藝廊大型棚架建築體,將保留中段的空間還地於民眾,因過去繁榮的林業文化,使羅東有著獨特的空間氛圍,而羅東文化工場的整體造型皆呼應了文化與生活結合獨特的氛圍。 羅東文化工場相關資訊:: ​地址: 宜蘭縣羅東鎮純精路一段96號 ​電話: 03 
Thumbnail
avatar
bravejim
2024-04-23
[宜蘭旅遊]宜蘭縣文創園區蘭陽原創館,首座以原民文化為主的生活美學展銷空間,活化空間利用典範​蘭陽原創館為歷史建築活化翻新的文青景點,融合原民文化與藝術美學。許多在地特色小店進駐文創園區裡,有吃有喝有體驗,來到這裡就像是在原鄉部落的生活體驗。 蘭陽原創館相關資訊:: ​地址: 宜蘭縣宜蘭市中山路二段430巷1號 (宜蘭縣文創園區內) ​營業時間: AM10:00-PM18:00
Thumbnail
avatar
bravejim
2024-02-21
胖鐵小旅行-「宜蘭行」力行早餐店、宜蘭中興文化創意園區、茶宴Day2 今天天空開始不作美,還好我們趁沒下雨時去宜蘭中興文化創意園區讓阿忌跑跑,也拍了很多美照,不然阿忌又要生氣了。
Thumbnail
avatar
胖胖與阿忌
2023-07-19
[宜蘭旅遊]一百四十四年歷史至今、宜蘭市東嶽大帝廟,東嶽文化博物館傳承東嶽民間信仰力量東嶽大帝是誰壓??東嶽大帝其實掌管天仙六道六界萬物生命,輔助天庭運作, 能燮理陰陽、主禮生死 ,是陰陽兩界之最高司法神明。台灣各地約有二十五間主要東嶽大帝廟宇,宜蘭市東嶽大帝廟宇更是其中歷史悠久東嶽大帝廟宇。 宜蘭市東嶽大帝廟宇相關資訊:: 地址: 宜蘭縣宜蘭市中山路299號 開放時間: 電話:
Thumbnail
avatar
bravejim
2022-06-29
[宜蘭旅遊]從楊士芳紀念林園到宜蘭市樹藝景觀所,宜蘭縣博物館家族協會成員、並且成為鄉土教學的據點楊士芳你一定都沒聽過這個人,那麼楊士芳是誰啊??楊士芳反映台灣人文與愛護鄉土先驅,現在台灣各地常說的社區營造、地方創生概念都是來自楊士芳背後所代表精神。 楊士芳紀念林園相關資訊:: 地址: 宜蘭縣宜蘭市舊城西路66號 開放時間: 開放空間 (無時間限制) 電話: 備註: 庭園、博物館園區 地址:
Thumbnail
avatar
bravejim
2022-06-28
戰火下保護文化遺產的時間競賽!烏克蘭藝術博物館正搏命撤離館藏烏克蘭最大的藝術博物館「利沃夫國家博物館」正小心翼翼並加緊腳步地包裝藏品,以保護珍貴的文化資產不被日漸西進的戰火破壞...
Thumbnail
avatar
博物館吧The Museum Bar
2022-03-06
[宜蘭旅遊]彩繪屋與裝置藝術並存冬山車站,綠色隧道設計美學,東部第一個高架車站​ 台鐵車站過往一向以來 總給人冰冷感覺,但是自從這幾年開始,台灣鐵路管理局與民間藝術機構合作注重藝術美學開始。由北部到南部很多車站陸續改建,藝術美學元素為車站帶來了活化作用。小編這次要來介紹宜蘭縣冬山鄉冬山車站。就是個醜小鴨翻身為藝術之美的車站。 冬山車站相關相關資運:: ​ 宜蘭縣冬山鄉中正路
Thumbnail
avatar
bravejim
2021-04-08
[宜蘭旅遊]武荖坑風景區綠色博覽會,騎士精神的宜蘭觀光旅遊節慶,帶動地方旅遊熱潮​ 宜蘭縣蘇澳鎮武荖坑風景區是宜蘭縣境內知名風景區,依山傍水地形,屬於新城溪水域流經之地和倚靠太平山系之山邊地形,河道在此地進入平原,展現出山水交融之風光,昔稱「武荖林泉」,屬「新蘭陽八景」的名勝。綠色博覽會自西元二零零一年舉辦到現在有二十年觀光口碑,成為宜蘭縣境內知名的旅遊節慶。 宜蘭縣蘇澳鎮武荖
Thumbnail
avatar
bravejim
2021-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