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雜談] 對於林智堅論文案的感想。|20220810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最近論文案鬧得沸沸揚揚,如今台大已經申明林智堅是抄襲者,並要將其碩士學位除名,而林智堅則不斷為自己喊冤,並提出許多事證以證自己的清白,但可惜的是這些事證皆不被採用,在兩方仍舊自說自話的情況下,論文案依然是場羅生門,在此刻就咬死林智堅是抄襲者可能還太早。


但唯一可以確定的是,林智堅、余正煌之間必定有一方是抄襲者,甚至互為抄襲者,不過我並不是要探討誰對誰錯,或這件事的緣由,而是要討論這件事帶給我的反思。


透過不正當的手段不應屬於自己的東西,無論是在法律上或是道德上都是有問題的,這一點我相當的認同;而當任何人只要攤上了這種事,無論最後結果如何,這件事的參與者都將在他人眼中染上一分不同以往的色彩,對於當事人來說這將是人生永遠的污點與瑕疵。


這讓我不禁想起,曾經發生在我們公司的一場性騷擾案件,一名男同事利用職務之便,對於女同事進行不正當的性騷擾行為,甚至還尾隨到女同事家的樓下,在事件爆發之後,男同事不僅被警察逮捕,同時也被公司開除,但不久後這位被騷擾的女同事卻也跟著自請離職,在相熟的人詢問之下,原來這名女同事每日上班都會不自主的感到害怕,時常覺得有人在偷看她,甚至尾隨自己,顯然這是一種創傷症候群,但除此之外,最令她無法忍受的卻是來自其他同事們的目光。


由於我們公司不大,因此就算這件是匿名處理了,但這麼大的消息依然是包不住的,很快的全公司都知道了這性騷擾事件,在這場案件中,男同事絕對是被人唾棄、不恥的對象,而女同事則應該是被人疼惜、同情的對象,但實際上卻僅有少數的人願意同情她,更多的人帶著有色的目光看待她,彷彿想從她身上看看,到底是哪一點這麼引人犯罪?甚至連女同事看向她的目光都透著一絲鄙夷。


在大家心底對於女同事的遭遇除了同情之外,還帶著好奇,而這份好奇本來是毫無惡意的,但恰恰是這份毫無惡意的好奇最是傷人,因為它純粹只想滿足自己欲求,而忽視了她人的不願與痛苦,那雙有色的目光,在她身上游移,並不是貪戀這名女子的身材,而只是想從她身上找到符合自己癖好的部位,以便用來說服自己,那名男同事也是情非得已,又或者是嘲笑男同事的見識淺薄,這樣的女子如何值得犯罪呢?


起初的目光是好奇的,但後來的自我說服,卻只是為了尋求自我認同,其他男同事會在內心評斷犯案的男子,所犯之法是否合乎情理?而評斷的依據則是來自於自身的道德標準,如果女生夠漂亮、身材夠火辣,那這樣的尤物會引人犯罪也是正常,只能怪那名犯案的男子自制力不足罷了,甚至對於這名加害者產生同情與理解的惋惜,但這樣的觀點對於被害者卻是二次的傷害。


盡管大家都不曾在被害者身邊說過任何不得體,或與性騷擾有關的話題,但那一雙雙充滿好奇的眼神卻刺痛著被害者,彷彿無時無刻的在提醒她那場悲慘的遭遇,而帶有鄙夷眼神的人,則讓被害者更進一步的懷疑自己的遭遇是否都是咎由自取?痛苦的折磨、自我懷疑,兩者交織之下,被害者再也無法忍受,最後只能選擇離開這個傷心地。


雖然這個事件被害者與加害者是相當明確的,與林智堅、余正煌這場撲朔迷離的論文案有著很大的區別,但無論是誰在這場案件中勝出,在世人的目光中卻誰都討不了好,他們永遠都會被人檢討。


抄襲者就如同性侵犯,被人辱罵,被抄襲者則如被害者,被人投以好奇的目光,甚至質疑自己悲慘的遭遇,是否都是自己的過錯所導致?


明明沒有犯任何錯的人,卻要遭受比加害者更加可怕的精神折磨,永遠都要背負著 XXX 案件的被害者,這樣的名聲,在他人眼裡,被害者將永遠都是一種弱勢的存在,永遠的低人一等,而這種弱勢與低人一等的體現都來自於我們的本能的行為,我們會對被欺負的人投以溫柔的目光、關懷的詞句,彷彿怕被害者失去了這些就會立刻尋短似的,或許很多人都認為這是人之常情,但這份關懷、溫柔卻是扎人的,因為在被害者眼中那是施捨,上位者對於下位者的施捨。


當然,我也不是說關懷與溫柔是錯的,只是這是要看人的,如果你是被害者的親友自然沒問題,若是陌生人則是令人厭惡的,但這個社會卻恰恰如此,一大群陌生人打著給被害者感受社會溫暖的話語,自顧自的投以援助、關懷,就好像少了這些被害者就會認為這社會是險惡的?是卑劣的?難道被害者的道德、價值觀就如此脆弱、不堪一擊嗎?難道你們從來不覺得這種極端的作法,會帶給被害者什麼樣錯誤的觀念嗎?社會的現實不需要用這種方式來粉飾。


我知道這場論文案,論文到底有沒有被抄襲?到底是誰違背學術倫理?根本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打擊政敵,而有的人則想從中牟利,有的人則為了自己的目的,而從旁不斷搖旗吶喊,深怕事情鬧得不夠大,關注的人不夠多,而更多的人只是當成在看八點檔,只想知道還有多少狗血沒有灑?多少奇文可以共賞?


而我也很清楚,在這場案件落幕之後,肯定會有人打著道德的大旗,繼續四處出征,彷彿台灣人都不會自己分辨是非,彷彿道德的缺失,就是能力不足的寫照,就算我們心底知道誰對誰錯,就算我們心底知道這件事的對錯根本跟施政能力扯不上邊,但我們依然被媒體日復一日的聳動的標題的吸引,進而被說動,就算被證明了清白的人,也會被抹上一層又一層的陰謀論,而犯錯失德的人卻會成了不堪重任的人,簡直是不可思議,不論好壞都受人指指點點,而表面上說要為了被害者報仇的人們,卻忽視被害者真正的願望,求諸更極端更偏狹的方式報復加害者。


人們會將這種報復稱之為正義,但拆下這層外衣後,我只感受到滿滿的惡意,良善在哪?正義又是什麼?


很多人,甚至我身邊的人,無不對於正義感到斥之以鼻,所謂的正義、公平,是何等天真的存在?到了我們這個歲數,怎麼還會相信這宛如聖誕老人的東西呢?


但為何大家卻不曾好好想想,正義、公平為何蕩然無存?為何沒人會相信這玩意兒的存在?難道它們是神話傳說?只存在上古?


被現代觀念荼毒至深的我,如何能明白何謂正義?何謂公平?彷彿每個人從事任何事情都帶的目的,任何無私的奉獻都被帶來質疑,無私這種行為只存在傳說之中,而現代人都是自私自利的,都是卑劣的,都是不值得拯救的。


遠古時代,人們都很清楚,在危機四伏的世界中,人們何其的脆弱?若要活下去,唯有包容異己,並與之合作、團結,而正義與公平或許也是由始開展,如今人們已經成為了地球的霸主,但危機卻不減反增,過去我們只需擔心野獸的利齒,如今我們卻要擔憂鄰居的口舌。


明明科技讓我們生活變得更輕鬆,但我們的壓力卻不減反增,除了人們對於產能的追求越發得癲狂所導致的之外,更多的是來自旁人目光的壓力,任何一件小八卦,都有可能出現在社群媒體之中,甚至還會成為隔天的社會頭條,每個人生活的越來越戰戰兢兢,對於道德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為了實現自我認同的需求,我們不但恪守自律,同時也加入了道德糾察隊的行列,只要誰做出逾矩的事情,就不留情面的大肆撻伐,甚至人格抹煞,一來是為了讓別人認同自己,二來是為了宣洩如此高壓的道德標準。


生活越來越痛苦,精神疾病也越來越多,這一切難道是人類越來越邪惡?我想應該不是,只是我們的道德標準越來越高,宛如萬丈高山,能在其上呼吸的人越來越少,也越來越痛苦,而這一切似乎沒有解方,因為太多、太多人都等著宣洩壓力,千萬別犯錯!在這樣的社會裡,不論你是加害者,抑或是被害者,都會受到譴責與檢討,在這樣一個越來越無法包容他的人社會裡,任何一場案件都像極了一場美味的饗宴,所有人都像野獸般,懷揣著各種心思、流著口水,飢渴難耐。


以上就是我對於這場論文案的感想,這些感想結合了我過去的經歷,經過幾番思量後,而想要述說的,為了符合社會的期待,容我再次提醒大家,千萬別犯錯!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銘叔的沙龍
31會員
187內容數
透過「流浪者之歌」的故事,我充分的體認到,人生最重要的事便是「面對自我」、「認知自我」,唯有如此,我們才能真正的活著,而非隨波逐流。或許,我的感悟,在你的眼裡很是膚淺,我的想法,在你看來太過單純,但這卻是我透過「自問」得到的答案。比起向人尋求人生解答,我更願意多點失敗,多繞點路,只為了找到屬於我的,「答案」。
銘叔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13
這篇文章探討了模仿與自我認同之間的關係,作者分享自身經驗,說明瞭盲目模仿的陷阱與找到自我認同的過程。文章的核心觀點在於:模仿他人雖然有助於成長,但過度模仿會導致失去自我。真正的成長在於理解自己的侷限,並在模仿的基礎上做出屬於自己的選擇。
Thumbnail
2025/04/13
這篇文章探討了模仿與自我認同之間的關係,作者分享自身經驗,說明瞭盲目模仿的陷阱與找到自我認同的過程。文章的核心觀點在於:模仿他人雖然有助於成長,但過度模仿會導致失去自我。真正的成長在於理解自己的侷限,並在模仿的基礎上做出屬於自己的選擇。
Thumbnail
2025/04/08
現代人追求效率的同時,也應重視基本功的培養。AI工具的便利之餘,更考驗著我們對知識的理解與辨別能力。唯有紮實的基本功,才能在資訊洪流中保持清晰的思緒,不被表面的快速所迷惑。
Thumbnail
2025/04/08
現代人追求效率的同時,也應重視基本功的培養。AI工具的便利之餘,更考驗著我們對知識的理解與辨別能力。唯有紮實的基本功,才能在資訊洪流中保持清晰的思緒,不被表面的快速所迷惑。
Thumbnail
2025/04/03
深陷黑暗泥沼的人,會發自內心的追求光明,但我只是月光,而非豔陽,真正的曙光終究是來自於退去泥濘的你。
Thumbnail
2025/04/03
深陷黑暗泥沼的人,會發自內心的追求光明,但我只是月光,而非豔陽,真正的曙光終究是來自於退去泥濘的你。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這幾日性騷擾事件,真的是相當熱,這種事情熱度飆升,有時候真的不知道該難過「台灣會去騷擾的人這麼多」,還是該開心,這些受害者勇於站出來面對傷疤,用自己的經驗給社會大眾上一課。
Thumbnail
這幾日性騷擾事件,真的是相當熱,這種事情熱度飆升,有時候真的不知道該難過「台灣會去騷擾的人這麼多」,還是該開心,這些受害者勇於站出來面對傷疤,用自己的經驗給社會大眾上一課。
Thumbnail
台灣的#metoo運動再度爆發,起因是政黨黨工及支持者遭受上司和政要的性騷擾。現任立委和卸任的縣市長相繼被揭發,政黨智庫和知名作家也加入了戰局。這些性騷擾案引起人們對以往知名案例的聯想,例如雞排妹指控翁立友的性騷擾,以及陳為廷在學生時期公車上的性騷擾事件,影響了林飛帆的前途。有人認為性慾是每個人都有
Thumbnail
台灣的#metoo運動再度爆發,起因是政黨黨工及支持者遭受上司和政要的性騷擾。現任立委和卸任的縣市長相繼被揭發,政黨智庫和知名作家也加入了戰局。這些性騷擾案引起人們對以往知名案例的聯想,例如雞排妹指控翁立友的性騷擾,以及陳為廷在學生時期公車上的性騷擾事件,影響了林飛帆的前途。有人認為性慾是每個人都有
Thumbnail
過去無法改變,也不用刻意抹去,但放下才能減輕痛苦,讓我們一起創造美好的過去
Thumbnail
過去無法改變,也不用刻意抹去,但放下才能減輕痛苦,讓我們一起創造美好的過去
Thumbnail
最近論文案鬧得沸沸揚揚,如今台大已經申明林智堅是抄襲者,並要將其碩士學位除名,而林智堅則不斷為自己喊冤,並提出許多事證以證自己的清白,但可惜的是這些事證皆不被採用,在兩方仍舊自說自話的情況下,論文案依然是場羅生門,在此刻就咬死林智堅是抄襲者可能還太早。
Thumbnail
最近論文案鬧得沸沸揚揚,如今台大已經申明林智堅是抄襲者,並要將其碩士學位除名,而林智堅則不斷為自己喊冤,並提出許多事證以證自己的清白,但可惜的是這些事證皆不被採用,在兩方仍舊自說自話的情況下,論文案依然是場羅生門,在此刻就咬死林智堅是抄襲者可能還太早。
Thumbnail
但我又能跟誰說呢? 誰會在這段關係中成為被理解的人? 誰會在這段關係中成為不貞的人? 誰會在這段關係中成為不值得被愛的人? 誰會在這段關係中成為值得這樣對待的人? 「妳這個說謊精、吸塵器,妳是不是有被害妄想症?」
Thumbnail
但我又能跟誰說呢? 誰會在這段關係中成為被理解的人? 誰會在這段關係中成為不貞的人? 誰會在這段關係中成為不值得被愛的人? 誰會在這段關係中成為值得這樣對待的人? 「妳這個說謊精、吸塵器,妳是不是有被害妄想症?」
Thumbnail
因為尊嚴被踐踏的形式太匪夷所思,身為受害方,除了驚愕凝固,一時之間想不到什麼阻止事態擴大,甚至脫身的作法。這不是妳的錯,但是妳可以有更好的機會來為自己從羞辱和挫折,甚至驚恐中脫身。
Thumbnail
因為尊嚴被踐踏的形式太匪夷所思,身為受害方,除了驚愕凝固,一時之間想不到什麼阻止事態擴大,甚至脫身的作法。這不是妳的錯,但是妳可以有更好的機會來為自己從羞辱和挫折,甚至驚恐中脫身。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