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從聚焦一件事開始》閱讀筆記 | 如何成功?你只需要做對1件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前言 | 成功,從聚焦一件事開始

每一張直立的骨牌,都存有少量的潛在能量;骨牌越多,累積的潛在能量也就越多。所以只要排列夠多的骨牌,輕輕一推,就可以啟動連鎖反應,釋放出驚人的力量。
而這個力量能有多大呢 ?
2009年11月13日,在荷蘭舉辦的骨牌節 ( Domino Day ) 中,威勒骨牌生產公司以超過 449 萬 1863 張骨牌,排列出令人眼花撩亂的圖案,並創下世界紀錄。
後來進行研究後發現,威勒骨牌擺排出的一張張骨牌,最後釋放超過 9 萬 4 千焦耳的能量,相當於一個男人做 545 次伏地挺身所耗的能量。
所以從骨牌當中,我們發現 : 「啟動一樣對的東西,就能推倒許多東西」。
圖片來源 : Freepik
這就是所謂的「骨牌效應」。而成功也是一樣 !
今天要介紹的這本「成功,從聚焦一件事開始」。書中的兩位作者《蓋瑞.凱勒》與《傑伊.巴帕森》,將帶著你打破成功的迷思,並教會你利用「聚焦 1 件事」,邁向更好的未來 !

3 個成功的迷思

迷思 1 : 每件事都重要嗎 ?

圖片來源 : Freepik
研究報告顯示,我們每個人一天要約有 35000 個決定要做。扣除睡覺的 8 小時,相當於清醒的時候每分鐘要做 36.5 個決定。
隨這年紀增長,我們「非做不可」的事情也越來越多。從表面上來看,每個決定都同等急迫和重要;但其實,「我們的忙碌,很少真的忙在刀口上 ! 」
待辦清單多做無益
待辦清單相當實用,但卻也常常列出許多不必要的瑣事,讓我們誤以為非做不可。所以你真正需要的,是為取得卓越成果而製作的「成功清單」,而不是「待辦清單」。
待辦清單通常很長且雜亂無章,把你拉往所有的方向;而成功清單卻是很短且井然有序的指示,引導你往特定的方向前進。
柏拉圖的 80/20 法則
在這裡,你可以利用柏拉圖的 80/20 法則,來幫助你找到成功清單。柏拉圖經過研究後發現 : 植物上 20% 的部分結了 80% 的果實、公司有 80% 的獲利是來自 20% 的客戶。
也就是說 : 不同凡響的成功,是由少於部分的行動,不成比例而創造出來的
而你所要做的,就是不斷的縮小你的代辦清單,找到你的 20 %,再從這 20% 之中,找到 20%,不斷的縮小,直到你找到那件「最重要的事」。

迷思 2 : 同時多工比較快 ?

圖片來源 : Freepik
自 1920 年以來,心理學家就一直在研究人類做一件以上事情的概念。而「多工處理」這個詞,本來是來形容電腦,而不是人。
人確實可以同時做兩件事情,甚至是更多。例如:邊走路邊講電話、邊吃飯邊看電視,但我們其實無法「同時關注兩件事」。我們的注意力需要來回跳動,這對電腦而言沒關係,但卻對人有嚴重的影響,甚至可能產生悲劇。像是:護士拿錯藥給病人、家長將小孩鎖在車中,甚至是同意兩架飛機,在相同跑道上落地。
而這些錯誤的產生,就是因為「多工處理」。
我們所謂的多工處理,做的其實是「任務切換;因為我們的大腦,無法同時專注於兩件事。
  • 簡單的任務切換 : 同時看電視和摺衣服
  • 複雜的任務切換 : 正在處理複雜的電子計算,卻被一位同事闖入辦公室,討論一項業務問題
簡單的任務切換,速度可以很快且豪不費力;而複雜的任務切換,卻需要花費大量精力,因為兩件事同樣複雜,因此難以輕鬆的在兩者之間切換。
你總是需要一點時間,才能重新進入狀況,開始做剛才被擱置在一旁的事情。而這些時間的浪費,就是你需要為切換任務所付出的成本。

迷思 3 : 嚴以律己就能成功 ?

我們總是把成功與自律,畫上等號,但其實這是一種迷思。事實上,我們不需要更多的紀律,只需要稍微引導和管理它就行了 !
當你見到相當「自律」的人,其實你看到的是已經在生活之中養成習慣的人。當習慣成為生活的一部分,你看起來就會像是自律的人。且一旦新的行為成為習慣,你就不需要花這麼大的力氣維持自律。
所以我們並不是要「嚴以律己」,而是要學會「選擇性自律」,來培養你強而有力的習慣 !
奧運游泳選手麥可.菲爾普斯(英語:Michael Phelps)從小被診斷患有注意力不集中,幼稚園老師告訴他的媽媽:「菲爾普斯沒辦法坐著不動,安靜不下來,他永遠也無法專注於任何事情」。
後來的他,創下 10 項世界紀錄,並贏得 23 面金牌,成為有史以來得獎最多的奧運選手。這件事是怎麼發生的 ? 「永遠無法專注於任何事情」的男孩,怎麼能有這樣的成就 ?
原因就在於 : 「選擇性自律」。
從14歲起,菲爾普斯每個星期受訓7天,一年 365 天,每天泡在水裡 6 小時。他將他的精力疏導成一種紀律,進而養成每天游泳的習慣。

選擇性自律,需要多少的時間來培養習慣 ?

倫敦大學實驗

2009 年倫敦大學的研究人員做了實驗,他們請學生訂定運動和節食目標一段時間,並監控他們的進度。
結果顯示,養成習慣平均需要 66 天。
雖然需要花點時間,但千萬不要太快放棄;因為一旦養成正確的習慣,不同凡響的成果自然會找上門來 !

《成功法則》用2 個方法,找到「最重要的一件事」

方法 1 : 聚焦問題

作者認為,我們想要找到自己的一件事,就必須運用「聚焦問題」。你可以從生活開始著手,利用問題,找到問題。
不斷的問自己 : 「我能哪一件事,做了之後,其他事就會變得比較容易,或者不必做 ?
聚焦問題非常簡單,它不只可以帶你回答「大格局」的問題,例如 : 我正往哪裡去 ? 我應該放眼哪個目標 ? 它也能回答「小焦點」問題,例如 : 我現在必須做什麼 ? 才能走向大格局 ? 目標核心在哪 ? 不斷的縮小問題、聚焦問題,就像前面利用柏拉圖的 80/20 法則一樣。
而這些問題不只是能運用在工作之中,連你的身體健康、個人生活、人際關係…等,都可以用上 ! 這裡我簡單做個舉例,我曾問過自己 : 我能做哪一件事,以達成減脂的目標 ? 我能做哪一件事,以確保我能專心的閱讀 ?
我透過思考、觀察後,不斷的聚焦問題,才發現 :
  • 減脂無法成功 : 原因是嘴饞、嘴巴停不下來。一件事慢慢摸索出來,我做的一件事 : 把家中隨手可得的零食都送人。
  • 無法專心的閱讀 : 原因是容易被打擾、對聲音的敏感度高。一件事慢慢摸索出來,我做的一件事 : 騰出一個專門閱讀的空間,手機、電腦、食物等,容易影響我的東西,都被我禁止帶入。

方法 2 : 運用 4 個象限

如果你很難做到我上述所舉例的聚焦問題,那你可以依靠 4 個象限,來幫助你 ! 接下來我會從第 4 象限開始往回推,用一個問題,帶你聚焦問題。
第 4 象限 : 小而明確
• 舉例 : 「我能做什麼事,使今年的銷售額增加 5% ? 」
這個問題使你將目標對準明確的方向,但卻沒有什麼挑戰性。因為對大部分銷售員來說,只要市場往你有利的方向波動,很容易就增加 5% 的銷售額。
第 3 象限 : 小而粗略
• 舉例 : 「我能做什麼事,使銷售額增加 ? 」
這個問題不夠精準,所以你需要更進一步的縮減選項。例如 : 銷售額需要增加多少 ? 哪一天前完成 ?
第 2 象限 : 大而粗略
• 舉例 : 「我能做什麼事,使銷售額增為 2 倍 ? 」
這個問題很大,但不明確,留下來的問題多於答案。使你的選項過多,讓你不知道該如何開始。
第 1 象限 : 大而明確
• 舉例 :「我能做什麼事,讓銷售額在 6 個月內增為 2 倍 ? 」
這個問題很又大又清晰 ! 時間與目標都確切且合理的提出來。當你問一個好問題,本質上就是在追求一個好目標。
所以,這個好問題我們已經找到了,要讓它更有力量的方式,就是將它化為聚焦問題,去思考 :我能做哪一件事,使銷售額在6個月內增為2倍,做了之後,其他事就會變的比較容易,甚至不必做 ?」。
現在,你已經了解成功唯一需要做的,就是聚焦問題。

總結 :「一件事」是成功的核心

希臘哲學家 : 蘇格拉底
「最有希望的成功者,並不是才幹出眾的人,而是那些善於利用每一時機去發展開拓的人。」
— 蘇格拉底
「一件事」是成功的核心,也是取得卓越結果的起點。希望看到這裡的你,也能找到你最重要的一件事,並將它做好、做滿,打造屬於自己的不凡人生 !
最後,你可以想一想 :「你能做哪一件事,以確保你將今天的內容,內化成自己的東西 ? 」在下面留言給我 !
如果文章有幫助到你,也請分享給有需要的人喔 !
avatar-img
4會員
10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八十-二十法則提到,在多數生活的現象中,約80%的效果是來自於20%的原因,除了經濟學、學習理論外,這個法則同樣也可以應用在生活中的幸福感上。 我們需要認知到擁有的越多不一定會越快樂,反而有可能會因為無法專注在少數事物上而產生空虛、迷茫的感覺。「極簡」精神最重要的一點在於放下對於「多」的執著,將有
Thumbnail
本文總結了《十倍勝,絕不單靠運氣:如何在不確定、動盪不安環境中,依舊表現卓越?》一書的觀念,強調了階段性成功與正向循環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透過積累與行動配方來實現長期的成功。此外,文章還探討了直覺與智慧決策對於抓住每一次機遇的重要性。最後,作者透過自身經歷,分享了尋找突破點的經驗和心得。
Thumbnail
生命是由一長串的工作與選擇組成的,我們不僅需要一個必定能獲得成功的秘訣,我們還需要看穿這個世界的底牌。 而這種從事物的底層、本質出發,尋找解決問題路徑的思維方法,就稱為「底層邏輯」。 我們的一生充其量就是一場「機會的遊戲」。 或許事情不會一直如我們所願,或許計劃總是不如預期,然
  「1位思考」這本書能帶領讀者運用有效率的方式,除了能達成目標,也能創造出迥然不同的人生。
Thumbnail
你聽過80/20法則嗎? 根據 維基百科 的解釋,80/20法則(又稱帕累托法則、關鍵少數法則)指的是僅有20%的變因操縱著80%的局面。最常見的例子是:80%的營業額來自於20%的客戶;一個國家的80%的財富是掌控在20%的人民手裏。 知道了這個法則,我們便可以有效分配自己的時間和精力,這樣做
針對處於長期壓力burnout的狀態進行改善,提供了建議和方法,慶祝每天的完成清單done list、溝通與充滿理性或是不同觀點的朋友、運動。
Thumbnail
只要提高專注力,就能從忙碌中解脫,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如果待辦事項太多而恐慌,就用GTD消除法
為什麼我們要做個專心一意者?有什麼好處呢? 一心多用雖然看起來更有效率,但是是阻礙我們的生產力,並且添加壓力,對於記憶力和幸福感會有不良的影響! 但事實上有許多研究證明一心一用才可以產生更高的生產力。有一個小實驗,一次同時做兩件事情,只有2.5%的人表現正常,其他97.5%則是失常,甚至會影響記
Thumbnail
達利歐認為,如果沒有建立自己的「原則」,那麼在每天在因應諸多大小狀況時,就必須每一次都像第一次碰到一樣,被迫個別、快速且不假思索地因應。但「太陽下無新事」這句話適用在大多數情況,只有極少數的情境是獨一無二、無法歸類的。如果我們發展出妥善處理大多數重複情境的優質原則,就能更加迅速地做出高品質的決策。
本篇介紹另2個有效的避免拖延症法則:打板儀式(五秒法則)及蔡加尼克效應(Zeigarnik effect) 完成一件事的唯一方法,就是真正的著手去做,想辦法讓自己很快的跨出那一步,即使是小小的一步也很好,一旦動起來,也就更可能繼續動下去了,進而避免拖延。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八十-二十法則提到,在多數生活的現象中,約80%的效果是來自於20%的原因,除了經濟學、學習理論外,這個法則同樣也可以應用在生活中的幸福感上。 我們需要認知到擁有的越多不一定會越快樂,反而有可能會因為無法專注在少數事物上而產生空虛、迷茫的感覺。「極簡」精神最重要的一點在於放下對於「多」的執著,將有
Thumbnail
本文總結了《十倍勝,絕不單靠運氣:如何在不確定、動盪不安環境中,依舊表現卓越?》一書的觀念,強調了階段性成功與正向循環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透過積累與行動配方來實現長期的成功。此外,文章還探討了直覺與智慧決策對於抓住每一次機遇的重要性。最後,作者透過自身經歷,分享了尋找突破點的經驗和心得。
Thumbnail
生命是由一長串的工作與選擇組成的,我們不僅需要一個必定能獲得成功的秘訣,我們還需要看穿這個世界的底牌。 而這種從事物的底層、本質出發,尋找解決問題路徑的思維方法,就稱為「底層邏輯」。 我們的一生充其量就是一場「機會的遊戲」。 或許事情不會一直如我們所願,或許計劃總是不如預期,然
  「1位思考」這本書能帶領讀者運用有效率的方式,除了能達成目標,也能創造出迥然不同的人生。
Thumbnail
你聽過80/20法則嗎? 根據 維基百科 的解釋,80/20法則(又稱帕累托法則、關鍵少數法則)指的是僅有20%的變因操縱著80%的局面。最常見的例子是:80%的營業額來自於20%的客戶;一個國家的80%的財富是掌控在20%的人民手裏。 知道了這個法則,我們便可以有效分配自己的時間和精力,這樣做
針對處於長期壓力burnout的狀態進行改善,提供了建議和方法,慶祝每天的完成清單done list、溝通與充滿理性或是不同觀點的朋友、運動。
Thumbnail
只要提高專注力,就能從忙碌中解脫,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如果待辦事項太多而恐慌,就用GTD消除法
為什麼我們要做個專心一意者?有什麼好處呢? 一心多用雖然看起來更有效率,但是是阻礙我們的生產力,並且添加壓力,對於記憶力和幸福感會有不良的影響! 但事實上有許多研究證明一心一用才可以產生更高的生產力。有一個小實驗,一次同時做兩件事情,只有2.5%的人表現正常,其他97.5%則是失常,甚至會影響記
Thumbnail
達利歐認為,如果沒有建立自己的「原則」,那麼在每天在因應諸多大小狀況時,就必須每一次都像第一次碰到一樣,被迫個別、快速且不假思索地因應。但「太陽下無新事」這句話適用在大多數情況,只有極少數的情境是獨一無二、無法歸類的。如果我們發展出妥善處理大多數重複情境的優質原則,就能更加迅速地做出高品質的決策。
本篇介紹另2個有效的避免拖延症法則:打板儀式(五秒法則)及蔡加尼克效應(Zeigarnik effect) 完成一件事的唯一方法,就是真正的著手去做,想辦法讓自己很快的跨出那一步,即使是小小的一步也很好,一旦動起來,也就更可能繼續動下去了,進而避免拖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