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我所欲也》內容要點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簡述:

孟子為戰國時期的儒家代表人物。《魚我所欲也》一篇講及人面對掙扎,需要作出選擇時該考慮的準則。

溫習重點:

  • 在兩難情況下,人會捨生取義。
  • 人人也有行道之心,是與生俱來的。
  • 喪失本心的人會因為利益而捨棄道德。

內容分析:

﹙一﹚孟子的選擇:捨生取義

孟子曰: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孟子先提出一個需要作出選擇的情景。在二擇其一的情況下,孟子選擇熊掌而放棄魚。由此引申,當生命和義只能二擇其一時,會選擇義而放棄生命。孟子沒有闡明選擇的原則,但從其類比可以估計,他是以價值的角度作取捨。當提及捨生取義的時候,我們可以回想〈論仁〉所記「有殺身以成仁」,是相同的意思。

﹙二﹚一般人的選擇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於生者,故不為苟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於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於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於生者,所惡有甚於死者。

孟子指出一般人的取捨原則也是基於價值。若有些東西比生命更有價值,就絕不苟且偷生;同樣,若有些東西比死亡更令人討厭,就寧願死亡也不避開那些東西。

若情況相反又如何呢?假若想要的東西比不上生命,人就會千方百計保存生命;同樣,若人厭惡死亡多於其他東西,人就會用盡方法避開那些東西。

因此,有些人有生存的方法卻不使用,有避開禍患的方法卻不行,就是因為有些東西比生命更重要、比死亡更厭惡。

﹙三﹚賢者與一般人的選擇不同

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每個人都能按事物的價值高低作出選擇,如此,為何有些人會選擇魚?有些人會選擇熊掌?孟子指出,賢者能夠作出最合適的判斷,並非有甚麼特別方法或智慧異於常人,乃是能夠保存本心。把「道」記在心上,就不容易被眼前的事物或周圍環境影響判斷。換句話說,每個人也能成為聖人,即孟子的名言:「人皆可以為堯舜」。

﹙四﹚人與生俱來便有道德心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嘑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要證明「人皆可以為堯舜」,必須指出每個人都有道德之心,而且是與生俱來的。孟子以一個極端的例子說明,人在生死關頭,需要食物賴以生存。但不論是一般的過路人或是貧賤的乞丐,不會接受那受呼喝、受侮辱而得的食物。由此可見,不論是甚麼身份、階層的人,心中仍有些價值比起生命更重要。

﹙五﹚喪失本心的人為利益而捨棄道德

萬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鍾於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如果每個人都有道德心,為何並不是人人都捨生取義?在孟子的時代,亦有些人為了高官厚祿,不顧所作所為是否符合禮。這些人又是為了甚麼呢?高官厚祿是為了有更華麗、龐大的居所?是為了得到更多人的服侍?是為了獲得窮人的感激?孟子指出,這些人從前寧死不屈,今天居然為了這些目的而改變了與生俱來的價值觀,是失去本心。這些行為是應該停止的。

思考:

1. 孟子認為人面對兩難時,該憑甚麼原則來作出選擇?

2. 在一般情況下,人為甚麼不會捨棄生命?在甚麼情況下,人才會捨棄生命?

3. 一般人和賢德的人在作出選擇時有甚麼不同?

4. 孟子如何論證人與生俱來就擁有捨生取義之心?

5. 為何有些人會因為利益而放棄自己一直堅守的價值?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Tony Kwok的沙龍
4會員
7內容數
隨心遊玩、隨心學習、隨心分享
Tony Kwok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8/31
荀子是儒家的代表。雖然談及人性善惡的主張與孟子不同,但其思想主張仍舊被認為屬儒家一派。《勸學》談及學習的重要性,亦是儒家一直所強調的。
Thumbnail
2022/08/31
荀子是儒家的代表。雖然談及人性善惡的主張與孟子不同,但其思想主張仍舊被認為屬儒家一派。《勸學》談及學習的重要性,亦是儒家一直所強調的。
Thumbnail
2022/08/19
簡述: 《論仁、論孝、論君子》的內容是選輯自《論語》一書,是孔子的門人和後學的記錄。此文提及「仁」、「孝」或「君子」的涵義。
Thumbnail
2022/08/19
簡述: 《論仁、論孝、論君子》的內容是選輯自《論語》一書,是孔子的門人和後學的記錄。此文提及「仁」、「孝」或「君子」的涵義。
Thumbnail
2022/08/17
《逍遙遊》是莊子的名篇。莊子是戰國時期的思想家,主張順應自然。本文節錄的部份主要講及莊子「轉換角度」及「無用之用」的主張。
Thumbnail
2022/08/17
《逍遙遊》是莊子的名篇。莊子是戰國時期的思想家,主張順應自然。本文節錄的部份主要講及莊子「轉換角度」及「無用之用」的主張。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不知道以前的時代生活跟職業需求是什麼?但一直覺得為什麼古人們可以在生活之餘,還能不斷對生命、對萬物有很深的體悟,放到現在變成比較像是有錢人的無病呻吟吧?然而在這個資訊氾濫的時代,其實人需要的就是那麼多而已,透過閱讀可以讓自己慢慢去釐清,究竟有什麼才是需要重視的?有什麼想法是需要調整的?
Thumbnail
不知道以前的時代生活跟職業需求是什麼?但一直覺得為什麼古人們可以在生活之餘,還能不斷對生命、對萬物有很深的體悟,放到現在變成比較像是有錢人的無病呻吟吧?然而在這個資訊氾濫的時代,其實人需要的就是那麼多而已,透過閱讀可以讓自己慢慢去釐清,究竟有什麼才是需要重視的?有什麼想法是需要調整的?
Thumbnail
想著,之所以需要放下,是否因為不能再要了,再要...也許就是起貪心,有了貪念。
Thumbnail
想著,之所以需要放下,是否因為不能再要了,再要...也許就是起貪心,有了貪念。
Thumbnail
曾經孔夫子對兒子說過不學禮哪來做人,所以要有原理原則才能夠立足在世間,我們做人不可以忘本,可惜大多數被利益沖昏頭及迷戀權勢,逐步地失去做人的基本,甚至出現不擇手段,真是可悲。
Thumbnail
曾經孔夫子對兒子說過不學禮哪來做人,所以要有原理原則才能夠立足在世間,我們做人不可以忘本,可惜大多數被利益沖昏頭及迷戀權勢,逐步地失去做人的基本,甚至出現不擇手段,真是可悲。
Thumbnail
024 傅佩榮莊子經典五十講 作者: 傅佩榮 教授 Ⅰ 人生的真實與無奈 1 . 算命不如修養: 止謗莫如自修 2. 福與禍之間: 易經:天地無吉凶& 吉凶來自人類的慾望 3. 別相信算命: 從整體來看待自己的遭遇, 化解得失利害之心. 4. 人心的奇妙: 心如死灰, 心齋. 5. 從困境中覺悟:
Thumbnail
024 傅佩榮莊子經典五十講 作者: 傅佩榮 教授 Ⅰ 人生的真實與無奈 1 . 算命不如修養: 止謗莫如自修 2. 福與禍之間: 易經:天地無吉凶& 吉凶來自人類的慾望 3. 別相信算命: 從整體來看待自己的遭遇, 化解得失利害之心. 4. 人心的奇妙: 心如死灰, 心齋. 5. 從困境中覺悟:
Thumbnail
簡述: 孟子為戰國時期的儒家代表人物。《魚我所欲也》一篇講及人面對掙扎,需要作出選擇時該考慮的準則。
Thumbnail
簡述: 孟子為戰國時期的儒家代表人物。《魚我所欲也》一篇講及人面對掙扎,需要作出選擇時該考慮的準則。
Thumbnail
家庭教育・護生破妄 (一) 大修和尚 慈沁工作小組共成 此種計慮,似乎有理,實則為阻人善念,助人殺業。其人幸得為人,或不至身受殺ㄕㄚ戮ㄌㄨˋ〔殺害〕,故作此無理之理,以顯己之智,能折伏放生者。〔將心比心〕使彼〔阻人放生者〕為魚,及諸生命,當受殺時,斷斷不肯起此種想念。 〈續編上冊 復愚僧居士書〉
Thumbnail
家庭教育・護生破妄 (一) 大修和尚 慈沁工作小組共成 此種計慮,似乎有理,實則為阻人善念,助人殺業。其人幸得為人,或不至身受殺ㄕㄚ戮ㄌㄨˋ〔殺害〕,故作此無理之理,以顯己之智,能折伏放生者。〔將心比心〕使彼〔阻人放生者〕為魚,及諸生命,當受殺時,斷斷不肯起此種想念。 〈續編上冊 復愚僧居士書〉
Thumbnail
最近在整理手機跟電腦的資料時,意外發現我曾經寫下對於人性本善與人性本惡的一些想法,所以立馬著手寫了這篇文章,以下是我的看法。 人是善的還是惡的? 講到善以及惡,不難聯想到孟子以及荀子,自古以來,善與惡兩種學派就一直爭論不斷,其中又以孟子的『性善論』,以及荀子的『性惡論』最廣為人知,何謂『性善論』以
Thumbnail
最近在整理手機跟電腦的資料時,意外發現我曾經寫下對於人性本善與人性本惡的一些想法,所以立馬著手寫了這篇文章,以下是我的看法。 人是善的還是惡的? 講到善以及惡,不難聯想到孟子以及荀子,自古以來,善與惡兩種學派就一直爭論不斷,其中又以孟子的『性善論』,以及荀子的『性惡論』最廣為人知,何謂『性善論』以
Thumbnail
滾石不生苔 轉業不聚財 在爸媽那一代的觀念是『穩定的工作=安穩的人生』,若你是在公家單位做到領退休金,那便是人人稱羨的人生。每當我爸知道我想轉換跑道的念頭,就會跟我用『滾石不生苔,轉業不聚財』這句話來說服我不要轉職。
Thumbnail
滾石不生苔 轉業不聚財 在爸媽那一代的觀念是『穩定的工作=安穩的人生』,若你是在公家單位做到領退休金,那便是人人稱羨的人生。每當我爸知道我想轉換跑道的念頭,就會跟我用『滾石不生苔,轉業不聚財』這句話來說服我不要轉職。
Thumbnail
完整標題:also 與「魚與熊掌」的故事,兼談「亦我所欲」之「亦...所...」整合爲「亦所」或「也是」的橋接關係,以及 also 與「亦所」(也是)、「亦」、「也」、「有還」(還有)、「有也」、「也有」、「外另」的轉換密碼
Thumbnail
完整標題:also 與「魚與熊掌」的故事,兼談「亦我所欲」之「亦...所...」整合爲「亦所」或「也是」的橋接關係,以及 also 與「亦所」(也是)、「亦」、「也」、「有還」(還有)、「有也」、「也有」、「外另」的轉換密碼
Thumbnail
要去調和一件事情對立觀點的兩端,其實就等同於把不同價值觀看作大自然中有所差異的四季。既然對於自然四季能夠從「不是」中看到「是」、從「不好」中看到「好」,然後順應接納並且習慣,那必然也可以用一樣的態度去接納、體諒萬事萬物。
Thumbnail
要去調和一件事情對立觀點的兩端,其實就等同於把不同價值觀看作大自然中有所差異的四季。既然對於自然四季能夠從「不是」中看到「是」、從「不好」中看到「好」,然後順應接納並且習慣,那必然也可以用一樣的態度去接納、體諒萬事萬物。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