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勸學》內容要點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簡述:
荀子是儒家的代表。雖然談及人性善惡的主張與孟子不同,但其思想主張仍舊被認為屬儒家一派。本文談及學習的重要性,亦是儒家一直所強調的。
溫習要點:
  • 掌握學習的功用。
  • 通過工具學習,效果將事半功倍。
  • 學習的態度比天資更重要。
內容分析:
本文可以根據內容分成三個部份。
﹙一﹚學習能夠提升自己。
君子曰:學不可以已。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作者開首先指出「學習不能停止」這個論點,可見其重要性。但荀子如何論證「學習不能停止」呢?他運用了三個比喻來說明。
第一,他以青色是從藍色提煉出來的,而色調比藍色更鮮艷;冰從水而成的,卻比起水更寒冷作比喻。藍色和水都是比喻學習,人通過學習能夠有所改變,正如青色的色調、冰的溫度都和原本的不同。在某個角度看,改變後比原本的更出眾。因此,人若持續學習,也一定會有所改變,也會在某些方面變得出眾。
第二,本來垂直的木頭,通過木匠的加工變成圓形的車輪。這木製的車輪即使受到陽光的猛烈照射,也不會由圓形變回垂直。荀子以此說明學習的作用。木匠的加工就如學習,學習使人改變,即使到了某個時間,人不再學習,也不會回復原貌。即是說,學習給人的改變是一直有功效,不會倒退,所以人怎樣也該學習。換經濟學的說法,是只賺不賠的行動。
第三,木受到繩這工具的幫助會變得垂直,金屬受到磨刀石的幫助會變得鋒利。上兩點提到學習能夠使人改變,但這改變是好還是壞?荀子指出學習帶來的改變必定是好的,就如木能夠變得垂直,用途就更廣泛;金屬變得鋒利,就能用作器具。這點也是回應「學習不能停止」這主題,既然學習帶來的改變必定是正面的,就沒有理由不學習了。
﹙二﹚借助工具學習能事半功倍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
荀子提到學習十分重要,不能停止。但學習的方法很多,怎樣學習才有效呢?他指出自己曾終日沉思,但效果不及短時間的學習。及後,他以五個例子說明:
(1) 站在高處所見的景色,比起踮起腳所看到的更多。
(2) 站在高處向人招手,手臂沒有因此增長,但遠方的人能夠看到。
(3) 順着風向呼喊,聲量沒有加大,但聽的人能聽得清楚。
(4) 借助車馬的人,不是因為腿能走得快,而是靠車馬而能走千里之遠。
(5) 借助船隻的人,並不善於游泳,卻能橫越江河。
荀子最後指出君子的資質與一般人無異,但為何結果會如此不同?他認為關鍵的原因是君子懂得借助外物。荀子並非否定人能夠自己學習、鑽研,但若果能夠運用工具幫助學習,效果會事半功倍。今天,除了傳統的課堂學習,還有大量的網絡資源。倘能好好善用,增長知識實在容易多了。
﹙三﹚學習的態度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螾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蟺之穴無可寄託者,用心躁也。
如果單單依靠學習工具就能成功,很多人也能超越「一般人」而成為「君子」。但事實上卻並不如此,荀子提出使用工具之外的一個條件,就是學習態度。他先從正面論述學習需要時間累積,並非學習一天就有進步。就如山由土累積而成、深淵由水累積而成、品德由不同的的好行為累積而成,累積好才會有效果。再以反面論述,如果不累積每一小步,就無辦法走到千里之遠的地方;如果不累積流水,也就無法匯聚成江海。
累積需要時間,也就要有不放棄的精神。荀子認為不放棄的精神,能夠彌補人天生的資質差距。他以資質優秀和愚劣的馬匹為例,指出再優秀的馬匹單單跳一下,也無法跳到十步以外的地方;愚劣的馬持續步行十天,最終能到達遠方;又以朽木和金石為例,朽木本身已經是朽壞的,若只用刀刻兩下便放棄,朽木也不會折斷;相反,若不放棄持續雕刻,也能在堅硬如金石上雕出不同的圖案。
最後,荀子指出專心的重要性,並以蚯蚓和蟹為例說明。他先提及蚯蚓和蟹在先天上有所不同,就如人的資質也有不同。蚯蚓沒有鋒利的爪牙和強壯的筋骨,但因其專心一意,可以在泥土間上食下飲;至於蟹有六腳二鉗,但由於不專心一意,並沒有穩定的居所生活。荀子指出專心的重要性比起天資更重要,成功的關鍵並不在本身所擁有的資源。不過,要注意的是,用現代人的眼光,說蟹是不專心而蚯蚓專心而失敗或成功,並不合理,也無從證明。我們不需要深究這種關係,但需掌握荀子認為學習態度比天份更重要。
avatar-img
4會員
7內容數
隨心遊玩、隨心學習、隨心分享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Tony Kwok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簡述: 孟子為戰國時期的儒家代表人物。《魚我所欲也》一篇講及人面對掙扎,需要作出選擇時該考慮的準則。
簡述: 《論仁、論孝、論君子》的內容是選輯自《論語》一書,是孔子的門人和後學的記錄。此文提及「仁」、「孝」或「君子」的涵義。
《逍遙遊》是莊子的名篇。莊子是戰國時期的思想家,主張順應自然。本文節錄的部份主要講及莊子「轉換角度」及「無用之用」的主張。
簡述: 孟子為戰國時期的儒家代表人物。《魚我所欲也》一篇講及人面對掙扎,需要作出選擇時該考慮的準則。
簡述: 《論仁、論孝、論君子》的內容是選輯自《論語》一書,是孔子的門人和後學的記錄。此文提及「仁」、「孝」或「君子」的涵義。
《逍遙遊》是莊子的名篇。莊子是戰國時期的思想家,主張順應自然。本文節錄的部份主要講及莊子「轉換角度」及「無用之用」的主張。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子曰:『君子博學于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雍也第六)。  畔通『叛』,背離的意思。  孔子把學習擺在第一重要的位置,而且特別重視博學。博學包括學文和學藝。其中,又特別重視博學于文。博學于文是對君子的一項要求。文指前人撰述的人文典籍,如《周禮》,《樂經》,《尚書》,《詩經》和《易
Thumbnail
《小王子》的作者聖修伯里曾說過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如果你要他們去造船,不是叫他們去砍木頭,而是讓他們渴望大海。」而如果把這句話濃縮成最核心的兩個字,我想那就是:「動機」。但至於到底什麼是學習動機?該如何引發和維持?就值得好好探討!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探討了堅持與選擇在現代社會中的重要性。從愚公移山的故事引出堅毅的概念,指出現代人面對成功道路的不確定性,導致堅持變得困難。作者強調選擇與努力的平衡,大人應懂得做出明智選擇,而非像小孩般全都要。我們需要持續做出選擇、專注於目標,保持堅毅與智慧選擇。
君之所讀者,古人之糟魄已夫!”」 前言 看著視頻學修馬桶的領悟是:實做是檢驗是否真懂的標準。會和懂是兩回事,懂了不見得會,會了也不一定懂。看著視頻以為已經懂了,結果全然不是那麼一回事。修完馬桶突地想到莊子有則寓言與此有關,搜尋了一下,原來出自莊子外篇《天道》章,有則與學習有關的寓言是這樣寫的:
Thumbnail
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雍也第六)。  孔子多次將智與仁並論,如『擇不處仁,焉得知?』(裡仁第四)。這裡講智者和仁者的一些不同特質。  三句話,三個層次。首先是表像,智者喜愛如水一樣,仁者喜愛如山一樣。樂水樂山,並不是說智
Thumbnail
為了自我實現而學習,探求人生意義;自古至今,學習的意義與人生需求息息相關;從先秦時期的個人修養,到香港的教育自由,教育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然而,仍然還有許多地區的人無法獲得教育,教育對於人的生活和國家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Thumbnail
 需要考慮周詳為何要學習的影響及因應對策。為何要學習似乎是一種巧合,但如果我們從一個更大的角度看待問題,這似乎是一種不可避免的事實。柯爾律治曾講過,哲學是科學中的科學。這段話讓我的心境提高了一個層次。對於一般人來說,為何要學習究竟象徵著什麼呢?為何要學習改變了我的命運。那麼,為何要學習究竟是怎麼樣的
Thumbnail
大多數時候,孔子非常積極地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張。但也有灰心喪氣和消極等待的時候。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於海。從我者其由與?』子路聞之喜。子曰:『由也好勇過我,無所取材』(公冶長第五)。  桴(fú),小木筏。材,通裁,削減  孔子說:『我的仁道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子曰:『君子博學于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雍也第六)。  畔通『叛』,背離的意思。  孔子把學習擺在第一重要的位置,而且特別重視博學。博學包括學文和學藝。其中,又特別重視博學于文。博學于文是對君子的一項要求。文指前人撰述的人文典籍,如《周禮》,《樂經》,《尚書》,《詩經》和《易
Thumbnail
《小王子》的作者聖修伯里曾說過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如果你要他們去造船,不是叫他們去砍木頭,而是讓他們渴望大海。」而如果把這句話濃縮成最核心的兩個字,我想那就是:「動機」。但至於到底什麼是學習動機?該如何引發和維持?就值得好好探討!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探討了堅持與選擇在現代社會中的重要性。從愚公移山的故事引出堅毅的概念,指出現代人面對成功道路的不確定性,導致堅持變得困難。作者強調選擇與努力的平衡,大人應懂得做出明智選擇,而非像小孩般全都要。我們需要持續做出選擇、專注於目標,保持堅毅與智慧選擇。
君之所讀者,古人之糟魄已夫!”」 前言 看著視頻學修馬桶的領悟是:實做是檢驗是否真懂的標準。會和懂是兩回事,懂了不見得會,會了也不一定懂。看著視頻以為已經懂了,結果全然不是那麼一回事。修完馬桶突地想到莊子有則寓言與此有關,搜尋了一下,原來出自莊子外篇《天道》章,有則與學習有關的寓言是這樣寫的:
Thumbnail
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雍也第六)。  孔子多次將智與仁並論,如『擇不處仁,焉得知?』(裡仁第四)。這裡講智者和仁者的一些不同特質。  三句話,三個層次。首先是表像,智者喜愛如水一樣,仁者喜愛如山一樣。樂水樂山,並不是說智
Thumbnail
為了自我實現而學習,探求人生意義;自古至今,學習的意義與人生需求息息相關;從先秦時期的個人修養,到香港的教育自由,教育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然而,仍然還有許多地區的人無法獲得教育,教育對於人的生活和國家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Thumbnail
 需要考慮周詳為何要學習的影響及因應對策。為何要學習似乎是一種巧合,但如果我們從一個更大的角度看待問題,這似乎是一種不可避免的事實。柯爾律治曾講過,哲學是科學中的科學。這段話讓我的心境提高了一個層次。對於一般人來說,為何要學習究竟象徵著什麼呢?為何要學習改變了我的命運。那麼,為何要學習究竟是怎麼樣的
Thumbnail
大多數時候,孔子非常積極地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張。但也有灰心喪氣和消極等待的時候。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於海。從我者其由與?』子路聞之喜。子曰:『由也好勇過我,無所取材』(公冶長第五)。  桴(fú),小木筏。材,通裁,削減  孔子說:『我的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