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本善?人性本惡?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最近在整理手機跟電腦的資料時,意外發現我曾經寫下對於人性本善與人性本惡的一些想法,所以立馬著手寫了這篇文章,以下是我的看法。

人是善的還是惡的?

講到善以及惡,不難聯想到孟子以及荀子,自古以來,善與惡兩種學派就一直爭論不斷,其中又以孟子的『性善論』,以及荀子的『性惡論』最廣為人知,何謂『性善論』以及『性惡論』?

性善論

為儒家代表人物-孟子,所提出來的觀點,主張人具有善的一面。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運之掌上。所以謂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見孺子將入於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非所以內交於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譽於鄉黨朋友也,非惡其聲而然也。由是觀之,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猶其有四體也。有是四端而自謂不能者,自賊者也;謂其君不能者,賊其君者也。凡有四端於我者,知皆擴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達。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孟子說:「人都有不忍傷害別人的心。以前的君王有不忍傷害別人的心,便有不忍傷害人的德政,用不忍傷害別人的心,實施不忍傷害人的德政,治理天下便易如反掌。何謂人都有不忍傷害別人的心,現在有人忽然看見一個小孩快掉入井裡,都有驚恐憐憫的心,不是為了認識小孩的父母,也不是為了要得到鄰居朋友的稱讚,更不是怕有不好的名聲才這樣做。從這件事來看,沒有憐憫的心,就不算是人,沒有羞恥厭惡的心,就不算是人,沒有謙卑禮讓的心,就不算是人,沒有是非對錯的心,就不算是人。憐憫的心,是仁的源頭,羞恥厭惡的心,是義的源頭,謙卑禮讓的心,是禮的源頭,是非對錯的心,是智的源頭。人有這四個源頭,就像人有四肢一樣。有這四個源頭卻說自己不是善者,是放棄自己本性的人,說自己的君主不是善者,是放棄自己君主的人。只要身上有這四個源頭,就該將其擴大充實。就像火開始燃燒,泉水開始流動,若是能擴大充實善性,就能使天下太平,若不能擴大充實,那連照顧父母都做不到。」
我認為孟子說的「善」是先天就有的,就像孟子說的,看到一個小孩快掉到井裡,會驚恐憐憫、害怕緊張,不是為了得到稱讚、出名,或是小孩父母的報答,而是「本能」,先天就有的「善」,而「仁」、「義」、「禮」、「智」則是「善」的源頭,後天必須將這四個源頭擴大並且充實、加強。

性惡論

被譽為一代大儒的-荀子,所提出的觀點,主張人性本惡,其善的一面是由後天學習而來。
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順是,故爭奪生而辭讓亡焉;生而有疾惡焉,順是,故殘賊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聲色焉,順是,故淫亂生而禮義文理亡焉。然則從人之性,順人之情,必出於爭奪,合於犯分亂理,而歸於暴。故必將有師法之化,禮義之道,然後出於辭讓,合於文理,而歸於治。用此觀之,然則,人之性惡,明矣。其善者偽也。
人的本性是邪惡的,那些善良的行為是後天學習而來,人的本性,一出生就有喜歡利益之心,順著這種本性,爭奪就產生了,而謙卑禮讓就消失了;一出生就有憎恨厭惡之心,順著這種本性,殘殺陷害就產生了,而忠誠信義就消失了;一出生就有耳朵、眼睛,有喜愛聲光美色的慾望,順著這種本性,淫蕩混亂就產生了,而禮義文理就消失了。所以放縱人的本性,順著人的情欲,一定會產生爭奪,違法犯紀、擾亂法度的行為就很合理,最終歸於暴亂。所以一定要有師長及禮法的教化,禮義的引導,才會有謙卑禮讓之心,禮義文理才會合理,最終歸於安治。這樣看來,人的本性是邪惡的就很明瞭了。那些善良的人都是後天學習而來。
我認為荀子的「惡」跟孟子的「善」本身所講的就不一樣,荀子所講的「惡」是從行為上來看,而孟子所講的「善」則是人的本質,講得更直白一點,荀子的「惡」,是已經經過後天環境造成,而孟子的「善」則是先天,因為後天環境會改變一個人,所以我認為孟子是要強調後天將四個源頭加強充實,才能持續保持「善」的一面,簡單來說,孟子說的「善」先天就有,但因為環境會改變一個人,造成荀子說的「惡」,所以孟子強調後天要將「善」加強充實,才不會被環境影響。
很多人都說人性本善,或是人性本惡,那麼人性究竟是善的?還是惡的?我認為人性本就有善跟惡,抑或是善跟惡都沒有,人剛生下來就是一張白紙,什麼都不瞭解、什麼都不懂,是經由家庭、學校的教育、以及接觸到的環境(人、事、物)等等的,進而影響一個人的身心發展,造就這個人的潛意識(從小耳濡目然)是善或是惡,一個人從小在惡的環境成長,怎麼會期望他未來會是善的?善惡本就是一念之間,環境會造就英雄,同樣的也會讓人成為無惡不作的壞人。

看完此篇文章的您,請您不吝嗇地給予支持以及鼓勵。

按個愛心代表一聲加油!

追蹤IG以及FB粉絲專頁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2會員
3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AndyCai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現在的人身邊一定有一、兩個朋友是從事保險業,保險業務員的人數每年都在增加,截至去年人數就已經達到39萬6224人了,快突破40萬人,這意味著什麼?進入保險業很容易,它的門檻不高,人人都有機會,只要成年並且有高中(職)以上學校畢業或是具有同等學歷就可以參加業務員資格測驗,保險公司也會開設相關課程協助考
在進入今天的主題之前,先想一下以下幾個問題: 你是否也不能接受保險? 為什麼你不能接受? 你真的有認真了解過保險嗎? 你是真的討厭保險,還是討厭保險業務員? 你是因為身邊的人說保險不好,所以你也認定它不好? 以上問題都有答案之後,就正式進入今天的主題吧! 身邊有蠻多朋友一聽到
現在的人身邊一定有一、兩個朋友是從事保險業,保險業務員的人數每年都在增加,截至去年人數就已經達到39萬6224人了,快突破40萬人,這意味著什麼?進入保險業很容易,它的門檻不高,人人都有機會,只要成年並且有高中(職)以上學校畢業或是具有同等學歷就可以參加業務員資格測驗,保險公司也會開設相關課程協助考
在進入今天的主題之前,先想一下以下幾個問題: 你是否也不能接受保險? 為什麼你不能接受? 你真的有認真了解過保險嗎? 你是真的討厭保險,還是討厭保險業務員? 你是因為身邊的人說保險不好,所以你也認定它不好? 以上問題都有答案之後,就正式進入今天的主題吧! 身邊有蠻多朋友一聽到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八十-二十法則提到,在多數生活的現象中,約80%的效果是來自於20%的原因,除了經濟學、學習理論外,這個法則同樣也可以應用在生活中的幸福感上。 我們需要認知到擁有的越多不一定會越快樂,反而有可能會因為無法專注在少數事物上而產生空虛、迷茫的感覺。「極簡」精神最重要的一點在於放下對於「多」的執著,將有
Thumbnail
1.加權指數與櫃買指數 週五的加權指數在非農就業數據開出來後,雖稍微低於預期,但指數仍向上噴出,在美股開盤後於21500形成一個爆量假突破後急轉直下,就一路收至最低。 台股方面走勢需觀察週一在斷頭潮出現後,週二或週三開始有無買單進場支撐,在沒有明確的反轉訊號形成前,小夥伴盡量不要貿然抄底,或是追空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你覺得我們現在處於怎樣的世界呢? 是大家互相幫忙或是狗咬狗的世界呢? 也許我們從小就被教育「防人之心不可無」,但這本書想告訴大家,人性沒有你想的這麼壞,歷史上各種好事壞事,其實都能用「人性本善」來解釋,看過這本書或許你會對於人性會有不同的看法。
複雜多舛的人生經驗告訴我,作惡未必會有惡報,為善也不盡然就有善報。 最近一連串職場上遭逢的狂風驟雨,對人性開始敬畏,對所謂的「善意」開始惶恐。 人與人賴以維繫的綱常,活生生在自己的遭遇上土崩瓦解。 還好,撐一把破傘不如逕自淋雨。 What matters in life is not wha
人性本善?人性本惡?   人的「本性」,到底是善良的?亦或是邪惡的?這二者都有人認同。 或許在「性善論」那一派的人,所接觸到的大多都是本性善良的人,所以他們深信「性善論」是對的。相對的,或許在「性惡論」那一派的人,所接觸到的大多都是本性邪惡的人,所以他們也深信「性惡論」是對的。既然這兩種理論,
Thumbnail
一直以來我始終相信,人性本善。然而前任的種種所為,讓我看見人性所惡。 我始終相信的善良,是一種溫暖,是一種體諒。但是在偽善之人中,善良是一種假象,內心的本質是利益,更是一種必須接受聽話的利用。沒有了尊重,反而是一種軟土深掘的侵犯。 「與人為善,但不任人侵犯。」,在人性中的真相,有些人的刻意加害,
Thumbnail
以前我很少酒醉,會克制自己在外面的行為,不可以丟臉、不可以失禮,保持氣質與禮貌,不想被覺得『廢』,所以我一定會到安全、放鬆的地方,才會任由酒精衝進我的腦袋、摧毀理智。還記得那天鑽回車上,想到總有人會等、會嘲笑,還會等著我交出成績單給出交代,冷眼旁觀,要看妳的創生計畫第一步就失敗,想著想著,眼淚就忍不
Thumbnail
我們人類究竟是人性本善、本惡?這問題吵了很久,卻一直無法有答案,一度我認為這和本善本惡無關,純粹與自身利益有關,也就是「人性本利」,也許我只是不想因相信「本善」被他人視作天真,也不願因相信「本惡」而使自己憤世嫉俗,才會留在中間,待在商業社會累積出來的「本利」,但看了《人慈》這本後我改觀了。​ 在許
「哲學」一詞於希臘文係【友愛智慧】。 惟,於華文界並不稱作哲學, 而係以「道、道術、玄學、心學、理學稱之」。 試問,您覺得人性本善、還是人性本惡呢...?
Thumbnail
人的本性(英語:Human nature) 簡稱人性,是一個概念,指的是基本的性情和特徵
Thumbnail
這是一本充滿負能量的書,也因為黑暗的冰冷才顯得出光亮的溫熱 倘若你在無能力抵抗的年紀,歷經了照顧者的無視、親情的拋棄、友情的背叛、外力的暴力之後,你還是相信人性本善!我真心佩服你! 是的!現在的我佩服當時的自己,在從小接受宗教信仰耳濡目染之下,我深信在神明菩薩的庇祐下,世界是良善的,我只是運氣不好遇
Thumbnail
人性是善還是惡?一個吵了幾世紀都沒有定論的問題,本篇以生物角度探討人性的本質,幫你釐清原來「善惡」只是來自與他人利益與價值觀的衝突與否,「善」與「惡」,從來都不是人的出發點。
Thumbnail
八十-二十法則提到,在多數生活的現象中,約80%的效果是來自於20%的原因,除了經濟學、學習理論外,這個法則同樣也可以應用在生活中的幸福感上。 我們需要認知到擁有的越多不一定會越快樂,反而有可能會因為無法專注在少數事物上而產生空虛、迷茫的感覺。「極簡」精神最重要的一點在於放下對於「多」的執著,將有
Thumbnail
1.加權指數與櫃買指數 週五的加權指數在非農就業數據開出來後,雖稍微低於預期,但指數仍向上噴出,在美股開盤後於21500形成一個爆量假突破後急轉直下,就一路收至最低。 台股方面走勢需觀察週一在斷頭潮出現後,週二或週三開始有無買單進場支撐,在沒有明確的反轉訊號形成前,小夥伴盡量不要貿然抄底,或是追空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你覺得我們現在處於怎樣的世界呢? 是大家互相幫忙或是狗咬狗的世界呢? 也許我們從小就被教育「防人之心不可無」,但這本書想告訴大家,人性沒有你想的這麼壞,歷史上各種好事壞事,其實都能用「人性本善」來解釋,看過這本書或許你會對於人性會有不同的看法。
複雜多舛的人生經驗告訴我,作惡未必會有惡報,為善也不盡然就有善報。 最近一連串職場上遭逢的狂風驟雨,對人性開始敬畏,對所謂的「善意」開始惶恐。 人與人賴以維繫的綱常,活生生在自己的遭遇上土崩瓦解。 還好,撐一把破傘不如逕自淋雨。 What matters in life is not wha
人性本善?人性本惡?   人的「本性」,到底是善良的?亦或是邪惡的?這二者都有人認同。 或許在「性善論」那一派的人,所接觸到的大多都是本性善良的人,所以他們深信「性善論」是對的。相對的,或許在「性惡論」那一派的人,所接觸到的大多都是本性邪惡的人,所以他們也深信「性惡論」是對的。既然這兩種理論,
Thumbnail
一直以來我始終相信,人性本善。然而前任的種種所為,讓我看見人性所惡。 我始終相信的善良,是一種溫暖,是一種體諒。但是在偽善之人中,善良是一種假象,內心的本質是利益,更是一種必須接受聽話的利用。沒有了尊重,反而是一種軟土深掘的侵犯。 「與人為善,但不任人侵犯。」,在人性中的真相,有些人的刻意加害,
Thumbnail
以前我很少酒醉,會克制自己在外面的行為,不可以丟臉、不可以失禮,保持氣質與禮貌,不想被覺得『廢』,所以我一定會到安全、放鬆的地方,才會任由酒精衝進我的腦袋、摧毀理智。還記得那天鑽回車上,想到總有人會等、會嘲笑,還會等著我交出成績單給出交代,冷眼旁觀,要看妳的創生計畫第一步就失敗,想著想著,眼淚就忍不
Thumbnail
我們人類究竟是人性本善、本惡?這問題吵了很久,卻一直無法有答案,一度我認為這和本善本惡無關,純粹與自身利益有關,也就是「人性本利」,也許我只是不想因相信「本善」被他人視作天真,也不願因相信「本惡」而使自己憤世嫉俗,才會留在中間,待在商業社會累積出來的「本利」,但看了《人慈》這本後我改觀了。​ 在許
「哲學」一詞於希臘文係【友愛智慧】。 惟,於華文界並不稱作哲學, 而係以「道、道術、玄學、心學、理學稱之」。 試問,您覺得人性本善、還是人性本惡呢...?
Thumbnail
人的本性(英語:Human nature) 簡稱人性,是一個概念,指的是基本的性情和特徵
Thumbnail
這是一本充滿負能量的書,也因為黑暗的冰冷才顯得出光亮的溫熱 倘若你在無能力抵抗的年紀,歷經了照顧者的無視、親情的拋棄、友情的背叛、外力的暴力之後,你還是相信人性本善!我真心佩服你! 是的!現在的我佩服當時的自己,在從小接受宗教信仰耳濡目染之下,我深信在神明菩薩的庇祐下,世界是良善的,我只是運氣不好遇
Thumbnail
人性是善還是惡?一個吵了幾世紀都沒有定論的問題,本篇以生物角度探討人性的本質,幫你釐清原來「善惡」只是來自與他人利益與價值觀的衝突與否,「善」與「惡」,從來都不是人的出發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