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仁、論孝、論君子》內容要點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簡述:

《論仁、論孝、論君子》的內容是選輯自《論語》一書,是孔子的門人和後學的記錄。每一則的內容並沒有關係,學生把握每一則提及「仁」、「孝」或「君子」的涵義即可。

溫習要點:

  • 每則提及「仁」、「孝」或「君子」的特質。
  • 「仁」、「孝」、「君子」的應用。


課文內容:

論仁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 此則提到「不仁者」、「仁者」和「知者」對實行仁德的態度。
  • 不仁者:因為心中沒有仁德的標準,所以不論是順境還是逆境,不仁者都不能長久身處。身處逆境,就會失意消沉,用盡方法擺脫逆境;身處順境,會耽於逸樂,貪得無厭。
  • 仁者:因為心中有仁德標準,知道自己所得的符合仁德,所以心安理德。
  • 知者:有智慧的人會利用仁德獲取利益,如做虛偽的行為換得別人的獎賞。


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 此則提及仁者﹙即君子﹚面對逆境和堅守仁德的情況。
  • 孔子指出每個人都希望得到富貴、厭棄貧賤,但君子會以正當﹙符合仁德﹚的方法來得到富貴、擺脫貧賤。
  • 君子在很短的時間、匆忙之間、流離失所的情況也會堅守仁德。


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 此則提及實行仁德的方法。
  • 孔子提及實行仁德沒有外在的方法,唯有克制自己,讓自己的思想和行為符合禮制。
  • 實行仁德的具體方法是克制自己的行為﹙眼目、聆聽、說話、行動﹚。


子曰:「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 此則提及仁者視仁德為最重要的價值。
  • 仁者寧願犧牲性命,也要保存仁德,可見仁德的價值比生命更高。


論孝

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樊遲御,子告之曰:「孟孫問孝於我,我對曰,無違。」樊遲曰:「何謂也?」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 此則提及行孝的具體表現。
  • 行孝的大原則是不違反禮制,具體行動是父母在世時,根據禮制服事他們;父母去世後,根據禮制安葬和拜祭。


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 此則提及行孝的重點不是行動,更重要是態度。
  • 孔子指出行孝的重點是持尊敬的態度,否則,行動與養飼動物無異。


子曰:「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
  • 此則提及子女遇到父母不聽從勸告時的處理方法。
  • 孔子指出,子女須對父母的不當行為作出勸告。若父母不聽從,仍要尊敬他們。即使心裡為此擔憂,也不會埋怨父母。


論君子

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 此則提及君子給人的印象和交友的情況。
  • 君子的給人的印象是威嚴莊重,若為人輕浮隨意,則連學習也不穩固。
  • 君子講求忠心、誠信。
  • 君子結交的朋友都比自己優秀﹙此處不是指所有方面都比自己優秀﹚。
  • 君子也有機會犯錯,但不懼怕改過。


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 此則比較君子和小人的心境。
  • 君子心境廣闊﹙做事符合仁德,無所畏懼,又會寬恕別人﹚,小人則因為沒有仁德的標準,容易憂慮,所以常常憂愁。


司馬牛問君子。子曰:「君子不憂不懼。」曰:「不憂不懼,斯謂之君子已乎?」子曰:「內省不疚,夫何憂何懼?」
  • 此則提及君子不憂不懼的原因。
  • 君子不憂愁不畏懼的原因是懂得反省,反省後知道自己做得對,自然無所畏懼。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 此則提及君子替他人做事的原則。
  • 君子會幫助他人完成好事,但不會幫助人做壞事。


子曰:「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
  • 此則提及君子對自己的要求。
  • 君子實事求是,不會只說不做或言過其實。


子曰:「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 此則提及君子做事的標準。
  • 君子以仁義作為標準,行動符合禮,說話謙遜,信實地完成。


子曰:「君子病無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 此則提及君子對於評價的看法。
  • 君子只擔心自己沒有能力,而不擔心別人不賞識他。


子曰:「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 此則提及君子做事的要求。
  • 君子對自己有要求,要求自己完成事情,而小人則要求他人幫忙。


注意點:關於「仁」、「孝」、「君子」的應用題

  • 開放式的應用題會問文中有關「仁」、「孝」、「君子」的涵義是否不合時宜。學生可按自己的立場作答,惟須有具體和合理的解釋。
  • 比較題會以課外或指定篇章的人物作對象,要求考生分析相關人物是否符合「仁」、「孝」或「君子」,例如問《出師表》中的諸葛亮是否符合「君子」的特質等。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Tony Kwok的沙龍
4會員
7內容數
隨心遊玩、隨心學習、隨心分享
Tony Kwok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8/31
荀子是儒家的代表。雖然談及人性善惡的主張與孟子不同,但其思想主張仍舊被認為屬儒家一派。《勸學》談及學習的重要性,亦是儒家一直所強調的。
Thumbnail
2022/08/31
荀子是儒家的代表。雖然談及人性善惡的主張與孟子不同,但其思想主張仍舊被認為屬儒家一派。《勸學》談及學習的重要性,亦是儒家一直所強調的。
Thumbnail
2022/08/29
簡述: 孟子為戰國時期的儒家代表人物。《魚我所欲也》一篇講及人面對掙扎,需要作出選擇時該考慮的準則。
Thumbnail
2022/08/29
簡述: 孟子為戰國時期的儒家代表人物。《魚我所欲也》一篇講及人面對掙扎,需要作出選擇時該考慮的準則。
Thumbnail
2022/08/17
《逍遙遊》是莊子的名篇。莊子是戰國時期的思想家,主張順應自然。本文節錄的部份主要講及莊子「轉換角度」及「無用之用」的主張。
Thumbnail
2022/08/17
《逍遙遊》是莊子的名篇。莊子是戰國時期的思想家,主張順應自然。本文節錄的部份主要講及莊子「轉換角度」及「無用之用」的主張。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裡仁第四』這一篇主要是孔子關於『仁』的論述。『仁』是儒學中很重要的一個概念,主要由孔子所闡發。在孔子之前,忠孝悌這些價值和相應的禮儀早已存在,但人們為什麼應當忠孝悌呢?並沒有更深層面的解釋;是孔子為忠孝悌等價值提供了一個共同的根本,就是『仁』。孔子認為人的本性是
Thumbnail
『裡仁第四』這一篇主要是孔子關於『仁』的論述。『仁』是儒學中很重要的一個概念,主要由孔子所闡發。在孔子之前,忠孝悌這些價值和相應的禮儀早已存在,但人們為什麼應當忠孝悌呢?並沒有更深層面的解釋;是孔子為忠孝悌等價值提供了一個共同的根本,就是『仁』。孔子認為人的本性是
Thumbnail
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八佾第三)。  孔子說:『一個人如果沒有仁愛,他會怎麼對待禮呢?一個人如果沒有仁愛,他會怎麼運用樂呢?』言外之意,就是沒有仁愛,就不會守禮,就不會正確選用樂曲。   按孔子對仁的理解,仁是人性中的愛,『樊遲問仁。子
Thumbnail
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八佾第三)。  孔子說:『一個人如果沒有仁愛,他會怎麼對待禮呢?一個人如果沒有仁愛,他會怎麼運用樂呢?』言外之意,就是沒有仁愛,就不會守禮,就不會正確選用樂曲。   按孔子對仁的理解,仁是人性中的愛,『樊遲問仁。子
Thumbnail
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學而第一)。  最後一句,還在裡仁篇裡又出現一次。子曰:『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裡仁第四)。   這段話是對孝做出具體的說明。看來,孝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父母在時要『無違』,父母死時要『慎終』,
Thumbnail
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學而第一)。  最後一句,還在裡仁篇裡又出現一次。子曰:『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裡仁第四)。   這段話是對孝做出具體的說明。看來,孝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父母在時要『無違』,父母死時要『慎終』,
Thumbnail
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學而第一)。  這段話分兩句。後一句,『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在後面『子罕第九』篇中又單獨出現了一次。兩句話之間有聯繫,前者強調君子要穩重,後者強調君子交友要謹慎。   孔子說:『君子不穩重就沒有威嚴,學問也不會
Thumbnail
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學而第一)。  這段話分兩句。後一句,『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在後面『子罕第九』篇中又單獨出現了一次。兩句話之間有聯繫,前者強調君子要穩重,後者強調君子交友要謹慎。   孔子說:『君子不穩重就沒有威嚴,學問也不會
Thumbnail
電子書:《論語漫讀》 《論語》是語錄體。孔子講學遊歷時,他的弟子記下了他的言行,弟子的弟子又記下老師的言行,後來編撰成書。可能孔子去世好多了年後,他的徒子徒孫忽然想到,應該將孔門的言論好好整理歸納一下,流傳後世。於是將各自的上課筆記歸攏起來,刪去重複的,挑選完整準確的。那時記錄文字還是竹簡,編撰工
Thumbnail
電子書:《論語漫讀》 《論語》是語錄體。孔子講學遊歷時,他的弟子記下了他的言行,弟子的弟子又記下老師的言行,後來編撰成書。可能孔子去世好多了年後,他的徒子徒孫忽然想到,應該將孔門的言論好好整理歸納一下,流傳後世。於是將各自的上課筆記歸攏起來,刪去重複的,挑選完整準確的。那時記錄文字還是竹簡,編撰工
Thumbnail
從與弟子的互動與言談,不僅從學生身上學習,也更了解孔子之道。
Thumbnail
從與弟子的互動與言談,不僅從學生身上學習,也更了解孔子之道。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