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遙遊》﹙節錄﹚內容要點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簡述:
《逍遙遊》是莊子的名篇。莊子是戰國時期的思想家,主張順應自然,後世歸納其為道家思想。文中的惠子是莊子的朋友,經常和莊子辯論不同的話題。
溫習重點:
  • 莊子「轉換角度」及「無用之用」的主張。
  • 「大瓠」、「不龜手藥」與「用大用小」的關係。
  • 「樗樹」、「狸狌」、「斄牛」與「無用之用」的關係。
內容分析:
本文可以根據兩人討論的事物﹙大瓠、樗樹﹚分為兩部份。
﹙一﹚惠子得到無用的大瓠
惠子謂莊子曰:「魏王貽我大瓠之種,我樹之成而實五石。以盛水漿,其堅不能自舉也。剖之以為瓢,則瓠落無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為其無用而掊之。」
大瓠是一種形狀似葫蘆的瓜,又稱蒲瓜,可作食用。惠子得到大瓠的種子,種成後,因瓠瓜不堅硬,不能作盛水之用。惠子又嘗試把瓠瓜切成兩半,成為瓢﹙葫蘆形狀的勺子﹚。但作為勺子的話,又略為龐大。惠子因為大瓠沒有任何用途而打破它。
﹙二﹚莊子提及宋人有不龜手藥的事
莊子曰:「夫子固拙於用大矣!宋人有善為不龜手之藥者,世世以洴澼絖為事。客聞之,請買其方百金。聚族而謀曰:『我世世為洴澼絖,不過數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請與之。』客得之,以說吳王。越有難,吳王使之將,冬與越人水戰,大敗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龜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於洴澼絖,則所用之異也。
莊子指出惠子不懂得運用「大」的事物。他以一個事例解釋,指出有一名宋人擅長製作可以預防凍傷皮膚的藥﹙不龜手之藥﹚,而他的家族以漂洗綿絮﹙洴澼絖﹚維生。漂洗綿絮容易令手凍傷,故宋人可以自製的藥治療皮膚。有客人聽聞這藥方,希望以百金購得。宋人與族人商討後,認為多年漂洗所得的獲益少,現在一下子得百金,故答應給予藥方。
客人得到藥方後,說服吳王用此藥。及後,吳國在冬季與越人進行水戰,因為藥方的幫助﹙舒緩冷水凍傷皮膚﹚,吳國大敗越國。吳王論功行賞時,客人能得封地。同樣是預防凍傷皮膚的藥,有人以此換得百金,不必世世代代作漂洗工作;有人則獲得封地。莊子指出,有此分別是在於人怎樣運用事物。
﹙三﹚莊子指出大瓠的用途
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慮以為大樽而浮於江湖,而憂其瓠落無所容,則夫子猶有蓬之心也夫!」
莊子由不龜手藥一事作類比,指惠子的心被蒙蔽,該考慮把瓠瓜用作腰舟﹙把幾個瓜串起束在腰間,類似現在的浮衣、水泡﹚。
﹙四﹚惠子以大而無用的樗樹類比莊子的言論
惠子謂莊子曰:「吾有大樹,人謂之樗;其大本擁腫而不中繩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規矩。立之塗,匠者不顧。今子之言,大而無用,衆所同去也。」
惠子提到自己有一棵樗樹。它的樹幹長了樹瘤,隆凸不平,不能用作繩墨﹙取直的工具﹚;它的樹枝細小彎曲,不能用作校正圓形、方形的工具。即使任由它在路上,工匠也不屑一顧。
惠子以樗樹作類比莊子,認為莊子的說話像樗樹般大而無用,故下場也會是被人離棄。惠子實際上要指出莊子的主張並不是主流思想,但不為世人所認同。
﹙五﹚莊子指出無用之用,方為大用
莊子曰:「子獨不見狸狌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東西跳梁,不辟高下,中於機辟,死於罔罟。今夫斄牛,其大若垂天之雲;此能為大矣,而不能執鼠。今子有大樹,患其無用,何不樹之於無何有之鄉,廣莫之野,彷徨乎無為其側,逍遙乎寢臥其下;不夭斤斧,物無害者。無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莊子以狸狌和斄牛的遭遇作回應。狸狌常常伏下等待獵物,東蹦西跳,走上走下,但最後踩中了獵人的機關,在網羅中死去。斄牛則身軀龐大,卻不能捉老鼠。莊子以這兩個例子指出,狸狌就如世人眼中「有用」的事物,而斄牛則是世人眼中「無用」的事物。
及後,莊子回應惠子提及的樗樹。莊子反駁惠子,與其苦惱樗樹無實際用途,不如把它放置在沒有人的鄉郊地方,讓路過的人悠然地在它身邊走過、自在地躺在樹下。樗樹不會被工匠砍伐,不會遭受傷害。雖然它並沒有實際用途,但也不會帶來問題,又有甚麼令人困苦的地方呢?
文章分析
要點一:轉換角度思想
惠子認為大瓠無用,是以一般的角度思考,按其形狀,打算用作盛水的器皿或勺子。只要不符合這些用途,便覺其無用。莊子的回應正正指出,人不要被既定的思想局限,就如懂得製作不龜手藥的宋人,只想到不龜手藥能夠紓緩自己因漂洗造成的皮膚問題,卻沒想到可以用在軍事上。這是「用大」的問題,即能否把事物的用處發揮到最大。莊子認為人的思想若被局限,就看不到事物的價值。因此,人要打破既有的框架,如莊子認為可以把大瓠剖開,作腰舟之用。這樣,就找到大瓠的用處,並非真的無用。
要點二:無用之用
雖然莊子為大瓠找到用處,但是否所有事物都必定找到用途呢?惠子由此以樗樹為喻,指莊子的主張大而無用,最終都不會被人重視。莊子則指出,世人認為的「有用」,也不一定有好下場,如狸狌懂得捕捉獵物,卻死於獵人的網羅中。反而斄牛大而無用,卻能頤養天年。最後,他對樗樹無用作出回應。既然這棵樗樹不能用作工匠的工具,倒不如放它在荒蕪的地方,作為過路人的休息處。這樣,樗樹不會被工匠砍伐傷害,也不會帶來問題。莊子正正指出,在人眼中看似「無用」的事物,卻因其「無用」能夠保存性命,這就是更大的作用,所以說是「無用之用」。
莊子雖然沒有正面回應惠子批評其言論大而無用,但從他的比喻中可知一二。在戰國時期,百家爭鳴,持不同主張的政治家、哲學家四處向各國君主游說,如孔子和孟子的儒家思想、管仲和韓非的法家思想等。這些思想主張,都是當時較受各國重視的。反而,莊子的思想卻是當時被認為「無用」的。莊子的回應正指出,即使其思想如樗樹般被人無視,但他也不會因此捲入政治漩渦,能夠頤養天年。在亂世中保存性命,正是他從「無用」所得的最大用處。
思考問題:
  1. 為甚麼惠子認為大瓠無用?
  2. 莊子提及宋人不龜手藥一事,想帶出甚麼道理?
  3. 為甚麼莊子認為惠子「拙於用大」?
  4. 為甚麼惠子認為樗樹無用?
  5. 惠子對莊子的言論有甚麼批評?
  6. 在一般人眼中,狸狌和斄牛有甚麼用處?
  7. 莊子認為惠子可以怎樣處理樗樹?
  8. 莊子通過樗樹的例子,要帶出甚麼道理?
avatar-img
4會員
7內容數
隨心遊玩、隨心學習、隨心分享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莊子在《逍遙遊》裡說:“鷦鷯巢於深林,不過一枝;鼴鼠飲河,不過滿腹。當我們的慾望無法被滿足時,反而會被慾望所累。人生進入50+,是否應該崇尚樸素與簡單,或許這樣才能獲得真正的自由和幸福。 在物質方面,過多的追求往往帶來更多的困擾,最終會發現自己陷入了無止境的購物和不滿足的循環中。一位朋友曾經熱衷於
Thumbnail
《莊子˙至樂》: 從前有隻海鳥飛落在魯國的郊外,魯侯把牠迎進太廟,送酒給牠飲,奏九韶的音使牠歡樂,宰牛羊餵牠。海鳥目眩心悲,不敢吃一塊肉,不敢飲一杯酒,三天就死了。這是用養人的方法來養鳥,反而害了牠。⋯⋯所以先聖了解人的「個別性」。  
Thumbnail
《莊子. 山木篇》說:「直木先伐,甘井先竭。」長得筆直的樹木總是最先被砍伐,因為不需耗費太多後天的加工就可做為房子的頂樑柱,甘甜的井水總是先被汲取用盡,因為好喝,當然很快枯竭。其結論是「無用之用,是為大用。」
Thumbnail
不會思考的人類,成為任人擺佈的傀儡也只是遲早的事情。
Thumbnail
中國文學補課《莊子集釋》卷六下《外篇·秋水》 井蛙不可以語於海者,拘於虛也; 夏蟲不可以語於冰者,篤於時也; 曲士不可以語於道者,束於教也。 今爾出於崖涘,觀於大海, 乃知爾丑,爾將可與語大理矣。 對井裡的蛙不可與它談論關於海的事情,是由於它的眼界受著狹小居處的局限; 對夏天生死的蟲子...
Thumbnail
談到莊子,我印象最深的故事是,莊子有一次談到惠施是他人生中唯一勢均力敵、旗鼓相當的好友(沒錯,就是那個對莊子說「子非魚,安之魚之樂的惠子─惠施」)原文如下: 莊子送葬,過惠子之墓,顧謂從者曰:「郢人堊慢其鼻端若蠅翼,使匠石斲之。匠石運斤成風,聽而斲之,盡堊而鼻不傷,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
莊子要我們成為沒有用的人?
Thumbnail
莊子在妻子死後鼓盆而歌,即使在今日也是相當挑戰傳統禮俗,但這並不代表莊子不愛其妻,是個無血無淚的人。莊子尊崇自然之道,因此認為生死不過是天地規律的一環,如春夏秋冬一樣巡迴。陰雲聚集多了便會下雨,雨下完天空當然乾淨,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莊子把死亡這件事超脫世俗的窠臼,重新導回世界運行的自然法則中。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莊子在《逍遙遊》裡說:“鷦鷯巢於深林,不過一枝;鼴鼠飲河,不過滿腹。當我們的慾望無法被滿足時,反而會被慾望所累。人生進入50+,是否應該崇尚樸素與簡單,或許這樣才能獲得真正的自由和幸福。 在物質方面,過多的追求往往帶來更多的困擾,最終會發現自己陷入了無止境的購物和不滿足的循環中。一位朋友曾經熱衷於
Thumbnail
《莊子˙至樂》: 從前有隻海鳥飛落在魯國的郊外,魯侯把牠迎進太廟,送酒給牠飲,奏九韶的音使牠歡樂,宰牛羊餵牠。海鳥目眩心悲,不敢吃一塊肉,不敢飲一杯酒,三天就死了。這是用養人的方法來養鳥,反而害了牠。⋯⋯所以先聖了解人的「個別性」。  
Thumbnail
《莊子. 山木篇》說:「直木先伐,甘井先竭。」長得筆直的樹木總是最先被砍伐,因為不需耗費太多後天的加工就可做為房子的頂樑柱,甘甜的井水總是先被汲取用盡,因為好喝,當然很快枯竭。其結論是「無用之用,是為大用。」
Thumbnail
不會思考的人類,成為任人擺佈的傀儡也只是遲早的事情。
Thumbnail
中國文學補課《莊子集釋》卷六下《外篇·秋水》 井蛙不可以語於海者,拘於虛也; 夏蟲不可以語於冰者,篤於時也; 曲士不可以語於道者,束於教也。 今爾出於崖涘,觀於大海, 乃知爾丑,爾將可與語大理矣。 對井裡的蛙不可與它談論關於海的事情,是由於它的眼界受著狹小居處的局限; 對夏天生死的蟲子...
Thumbnail
談到莊子,我印象最深的故事是,莊子有一次談到惠施是他人生中唯一勢均力敵、旗鼓相當的好友(沒錯,就是那個對莊子說「子非魚,安之魚之樂的惠子─惠施」)原文如下: 莊子送葬,過惠子之墓,顧謂從者曰:「郢人堊慢其鼻端若蠅翼,使匠石斲之。匠石運斤成風,聽而斲之,盡堊而鼻不傷,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
莊子要我們成為沒有用的人?
Thumbnail
莊子在妻子死後鼓盆而歌,即使在今日也是相當挑戰傳統禮俗,但這並不代表莊子不愛其妻,是個無血無淚的人。莊子尊崇自然之道,因此認為生死不過是天地規律的一環,如春夏秋冬一樣巡迴。陰雲聚集多了便會下雨,雨下完天空當然乾淨,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莊子把死亡這件事超脫世俗的窠臼,重新導回世界運行的自然法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