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咖啡家族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會想看的原因主要是因為標題寫著傳承三代的故事。
雖然以咖啡店為主,或許有值得茶業借鏡的地方。
不過,大致看完的結果,並沒有特別值得參考的地方(笑)。
畢竟內容的重心不在於商業經營,所以對於其中經營的困境、竅門,並沒有著墨太多。
但這本小書印象深刻的地方在於,第一代相遇的背景乃是清末的戰時。延續到後來第二代遇到的搖滾樂、泡沫經濟等事件背景。
這種近乎第一人稱的敘事體小說,印象中好像沒有看過從台灣視角切入的。
比方說早期的台灣文學,或多或少還有抗日精神在其中,例如:鄭清文的<三腳馬>。很多都是講述被日本殖民的差別待遇或者暗諷當日本人走狗的台灣人。又或者將二二八、白色恐怖的經歷寫進故事之中,強調被迫害的心情,才叫做文學
你很難找到一個寫實小說,是單純記述那個年代的、做小生意的家庭是如何傳承的。(簡單寫個愛情故事可能都要拍成氣勢磅礡的太平輪...XD)也有可能的原因是我自己閱讀實在過於貧乏(汗)
日本是發動戰爭並且戰敗的國家,當我們在講歷史的時候,我們總是會著眼於"有沒有南京大屠殺"、"歷史課本有沒有竄改過去侵略的事實"。可是他們對於歷史的著墨卻有著與我們不同的堅持;例如:在古川隆久的<昭和史>,可以比較當時其他國家社會的發展進程,由此讓讀者一起去探究到底戰爭發生的原因為何。在咖啡家族裡,我們不僅看到小企業家族的傳承,也能其中看到大時代的蛛絲馬跡。
相較於日本,我們歷經國共內戰、二二八、白色恐怖,並自認為已經進入民主自由的進步社會。可是我們對於這種小老百姓的過往描述,在親情、事業傳承之間探索大時代的蛛絲馬跡這一點,我們實在有所不如。(當然這一部分的電影記述也逐漸在豐富之中,但在描述上似乎也都還看得到某種悲憤情懷?)
這當然不是甚麼多大的事,也不足以就此去評價哪個文化比較偉大厲害,只是單純足以讓我們思考:文化的差異往往就是在那一點一滴的積累而來
您曾經想過探索您的歷史嗎?^^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8會員
143內容數
這是一個小小的心願,接觸茶業10年以上,總覺得該對業界有所回饋。面對人生的無常,更應該以文字保留思想。 希望透過這種出版形式,一來將自己所學加以整理,二來將茶葉相關的基本知識更加普及,讓茶文化有機會更源遠流長。 頭像為我的父親,現已退休,感謝他多年的教導,以此為念。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Francis Kao's talkinsofa 的其他內容
看這本書的起心動念,其實是想了解 “減醣”的心法。沒想到內容還真的是關於 糖而不是醣。 不過,與其紀錄書中的內容,倒是比較想分享書中的寫法。
一如標題,財務自由的思考是除了哲學之外,值得我們花費一生探究的問題。 所以看到這本書當然要借來看看。 書中有幾個觀念值得紀錄: 1.7%的報酬率,10年就可以讓資本翻倍。 2.準備年支出的四十倍,就可以準備退休了。 3.家族旅遊的機票可以單張買比團體買更省,而且瀏覽網頁的時候最好使用無痕模式,否則會
老實說,並不是特別讚賞這部片,最主要的幾個原因,雖然說 宇宙搖是以一種誇張隨機的形式呈現(簡稱無厘頭),但是假陽具的打鬥或是捅屁股的戰鬥,我很難完全以一種幽默的視角去看待,而是會想:假如我跟孩子一起看這部片,他問我那是甚麼、為什麼要這樣,我該怎麼回答的尷尬。
書中有幾個我覺得還滿值得記憶的點: 1.現在你內心的不安,到了明年此時多半已經忘記。 作者重點是要說明我們可能過多地擔憂某些不會發生或是尚未發生的事,而遺忘的本能其實是大腦讓我們可以有足夠緩衝空間應對新資訊的能力。 這讓我想到以前學長告訴我:不要忘記你隨時隨地都在遺忘。
封面寫著:謊言說一百次,就變成真理 洪蘭翻譯過許多外文書,似乎跟大腦科普都滿有關係的。這本書的序她提到,當時年代還有很多人信前世今生的說法或催眠,要打開國民的眼界而翻譯這本書,這點還滿有趣的。確實有印象在某個年代,好像很常聽說前世今生的說法,長有人說自己以前是貴族、公主、武士….
無政府主義,算是最近比較感興趣的關鍵字。 又牽涉到人類學家,當然要借來看看。 說實話,閱讀的感覺有點吃力,或許又是翻譯的關係。不過他有舉幾個例子,比方說在幫親戚挑選養老院的時候,人們的回應在有沒有監督者的情況,可能會有不一樣的回答。他認為這種感覺就像政府對人民的監控。
看這本書的起心動念,其實是想了解 “減醣”的心法。沒想到內容還真的是關於 糖而不是醣。 不過,與其紀錄書中的內容,倒是比較想分享書中的寫法。
一如標題,財務自由的思考是除了哲學之外,值得我們花費一生探究的問題。 所以看到這本書當然要借來看看。 書中有幾個觀念值得紀錄: 1.7%的報酬率,10年就可以讓資本翻倍。 2.準備年支出的四十倍,就可以準備退休了。 3.家族旅遊的機票可以單張買比團體買更省,而且瀏覽網頁的時候最好使用無痕模式,否則會
老實說,並不是特別讚賞這部片,最主要的幾個原因,雖然說 宇宙搖是以一種誇張隨機的形式呈現(簡稱無厘頭),但是假陽具的打鬥或是捅屁股的戰鬥,我很難完全以一種幽默的視角去看待,而是會想:假如我跟孩子一起看這部片,他問我那是甚麼、為什麼要這樣,我該怎麼回答的尷尬。
書中有幾個我覺得還滿值得記憶的點: 1.現在你內心的不安,到了明年此時多半已經忘記。 作者重點是要說明我們可能過多地擔憂某些不會發生或是尚未發生的事,而遺忘的本能其實是大腦讓我們可以有足夠緩衝空間應對新資訊的能力。 這讓我想到以前學長告訴我:不要忘記你隨時隨地都在遺忘。
封面寫著:謊言說一百次,就變成真理 洪蘭翻譯過許多外文書,似乎跟大腦科普都滿有關係的。這本書的序她提到,當時年代還有很多人信前世今生的說法或催眠,要打開國民的眼界而翻譯這本書,這點還滿有趣的。確實有印象在某個年代,好像很常聽說前世今生的說法,長有人說自己以前是貴族、公主、武士….
無政府主義,算是最近比較感興趣的關鍵字。 又牽涉到人類學家,當然要借來看看。 說實話,閱讀的感覺有點吃力,或許又是翻譯的關係。不過他有舉幾個例子,比方說在幫親戚挑選養老院的時候,人們的回應在有沒有監督者的情況,可能會有不一樣的回答。他認為這種感覺就像政府對人民的監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在之前的幾集中我曾跟大家分享過有關國共內戰和大陸人遷移到台灣的故事,時間大約在1945年之後。今天我想分享的這部短篇小說,則發生在1945年到1981年之間。故事主要講述了一群國軍空軍及其家眷之間特別的回憶。這篇小說來自於白先勇的作品《臺北人》中的《一把青》。或許己經有很多人看過改編成電視劇的版
Thumbnail
這本書是關於中日抗戰的歷史書籍,描寫了當時的場景和家庭失散的故事,充滿了生動的例子。作者深刻地描述了那個年代的情感和家庭失散的痛苦。
Thumbnail
這本書用30個不同的主題,帶讀者一窺日治時期台灣社會的生活樣態。每個主題篇幅都不長,不會有讀歷史讀到愛睏的情況;並且作者的敘事方式生動易懂、同時內容又紮實縝密,即使這些故事並不完全按照時間序排列,讀完後仍然可以在腦中勾勒出一幅當時社會的生活景象,同時作者也給予讀者理解某些歷史事件不同的角度。
Thumbnail
如果回到二十世紀初,想幫文青規劃一日小旅行 可能是這樣: 第一日:喫茶店的咖啡早餐、到知名書店逛逛買書、到酒樓吃台灣料理、到大稻埕逛街買藥、晚上再到戲館看戲、北投泡溫泉、新旅館呼呼大睡。 根據多位學者觀察,台灣史研究近年來有明顯的文化轉向,新文化史關注的議題,包含帝國與展示、空間與大眾文化、城
Thumbnail
這是描述臺灣日治時代青春、愛恨與戰爭的記憶傷痕的故事,講述了主角之一依江在戰爭時期的生存和愛情故事,展現了那個時代的人的宿命和身分認同的痛苦。
Thumbnail
幾年前去了一趟京都,咖啡文化極為盛行,留下深刻印象。回國後在圖書館,無意間在架上看到一本書,講的是傳承三代的咖啡故事,書裡的一個別冊,記載了幾家台北市的咖啡店,引發我的好奇,展開一場按圖索驥、台北老咖啡店家散步之旅。
Thumbnail
在日治時期曾是高級料亭,穿越百年後的現代成為老宅咖啡廳,探訪書店喫茶一二三亭,一間將日式和臺式懷舊氛圍完美融合的喫茶店。店內提供書籍供閱讀,也有新書販賣,提供的餐點多樣,輕食、煎餅、咖啡等...黑咖哩雞肉飯和焙茶珍珠白玉煎餅,值得一試,欲體驗日式+懷舊的魅力,不妨前來一二三亭一探究竟。
Thumbnail
歷史是人群在一空間場所之生活經驗的累積總成,......台灣島上政權更迭,統治者輪番登場或下台,島民以「賺食人」的心態活過一代又一代。尤其一百多年來國家機制力量支配力甚強,「公家」(政府)寫歷史教歷史,不管「人家」(人民)的歷史,或只是偉人person的歷史,不是眾人people的歷史。
Thumbnail
有幸參加到此次台北書展的講座,是由此書作者班與唐和作家朱宥勳一同討論這本書。講座的標題是以書中很重要的故事轉折,也是發生在台灣史上相當慘痛的悲劇——二二八事件作為核心,要和讀者探討的是如果自己身處二二八事件發生的時空背景,會如何逃亡呢?我覺得這個概念很有趣,從未想過這種假設問題的我,也對這本書產
出於我個人的問題意識和興趣,所有提及日本戰後黑市和通俗讀物的記述,我都儘可能找來細讀,以深化我對日本戰後史的認識,有時候還有意外收穫,迸現出寫作這個主題文章的動源。例如,在水上勉《五番町夕霧樓》中,就有多處提及戰後歷史場景的氣息與色彩:糧食困難、黑市生意和女性雜誌。小說原文49頁這樣寫道:  
在之前的幾集中我曾跟大家分享過有關國共內戰和大陸人遷移到台灣的故事,時間大約在1945年之後。今天我想分享的這部短篇小說,則發生在1945年到1981年之間。故事主要講述了一群國軍空軍及其家眷之間特別的回憶。這篇小說來自於白先勇的作品《臺北人》中的《一把青》。或許己經有很多人看過改編成電視劇的版
Thumbnail
這本書是關於中日抗戰的歷史書籍,描寫了當時的場景和家庭失散的故事,充滿了生動的例子。作者深刻地描述了那個年代的情感和家庭失散的痛苦。
Thumbnail
這本書用30個不同的主題,帶讀者一窺日治時期台灣社會的生活樣態。每個主題篇幅都不長,不會有讀歷史讀到愛睏的情況;並且作者的敘事方式生動易懂、同時內容又紮實縝密,即使這些故事並不完全按照時間序排列,讀完後仍然可以在腦中勾勒出一幅當時社會的生活景象,同時作者也給予讀者理解某些歷史事件不同的角度。
Thumbnail
如果回到二十世紀初,想幫文青規劃一日小旅行 可能是這樣: 第一日:喫茶店的咖啡早餐、到知名書店逛逛買書、到酒樓吃台灣料理、到大稻埕逛街買藥、晚上再到戲館看戲、北投泡溫泉、新旅館呼呼大睡。 根據多位學者觀察,台灣史研究近年來有明顯的文化轉向,新文化史關注的議題,包含帝國與展示、空間與大眾文化、城
Thumbnail
這是描述臺灣日治時代青春、愛恨與戰爭的記憶傷痕的故事,講述了主角之一依江在戰爭時期的生存和愛情故事,展現了那個時代的人的宿命和身分認同的痛苦。
Thumbnail
幾年前去了一趟京都,咖啡文化極為盛行,留下深刻印象。回國後在圖書館,無意間在架上看到一本書,講的是傳承三代的咖啡故事,書裡的一個別冊,記載了幾家台北市的咖啡店,引發我的好奇,展開一場按圖索驥、台北老咖啡店家散步之旅。
Thumbnail
在日治時期曾是高級料亭,穿越百年後的現代成為老宅咖啡廳,探訪書店喫茶一二三亭,一間將日式和臺式懷舊氛圍完美融合的喫茶店。店內提供書籍供閱讀,也有新書販賣,提供的餐點多樣,輕食、煎餅、咖啡等...黑咖哩雞肉飯和焙茶珍珠白玉煎餅,值得一試,欲體驗日式+懷舊的魅力,不妨前來一二三亭一探究竟。
Thumbnail
歷史是人群在一空間場所之生活經驗的累積總成,......台灣島上政權更迭,統治者輪番登場或下台,島民以「賺食人」的心態活過一代又一代。尤其一百多年來國家機制力量支配力甚強,「公家」(政府)寫歷史教歷史,不管「人家」(人民)的歷史,或只是偉人person的歷史,不是眾人people的歷史。
Thumbnail
有幸參加到此次台北書展的講座,是由此書作者班與唐和作家朱宥勳一同討論這本書。講座的標題是以書中很重要的故事轉折,也是發生在台灣史上相當慘痛的悲劇——二二八事件作為核心,要和讀者探討的是如果自己身處二二八事件發生的時空背景,會如何逃亡呢?我覺得這個概念很有趣,從未想過這種假設問題的我,也對這本書產
出於我個人的問題意識和興趣,所有提及日本戰後黑市和通俗讀物的記述,我都儘可能找來細讀,以深化我對日本戰後史的認識,有時候還有意外收穫,迸現出寫作這個主題文章的動源。例如,在水上勉《五番町夕霧樓》中,就有多處提及戰後歷史場景的氣息與色彩:糧食困難、黑市生意和女性雜誌。小說原文49頁這樣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