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觀察】河內人的共同記憶-人面果樹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有著千年歷史的河內給人深刻的印象之一,就是主要幹道上有很多老樹,蔚然成蔭,鬱鬱蔥蔥,感覺多少減輕了一點滿街車輛帶來的廢氣污染。
在路邊喝杯咖啡,享受被老樹包圍著,是享受河內在地生活的方式之一

在路邊喝杯咖啡,享受被老樹包圍著,是享受河內在地生活的方式之一

其貌不揚的人面果

其貌不揚的人面果

河內的眾多路樹裡,人面果樹佔多數。據載,在法屬時期,法國統治者為了減少夏日的燠熱暑氣,因此在河內市區遍植行道樹,選擇行道樹樹種的標準是樹幹筆直不利攀爬、根系穩固錯綜以能風吹不倒、樹幹分支多才能「成蔭」…最後人面果樹雀屏中選。

人面果樹是河內人最熟悉的共同生活記憶之一。除了在市中心到處可見的老到見證了近代河內史的老樹之外,「人面果」在越南平民飲食中也佔一席之地:人面果果汁和蜜餞,還能烹調入菜。6~9月是人面果的產季,路上常能見到賣人面果的小販。

人面果樹,越南語是cây sấu。用「sấu」(漢越字“瘦”)這個字,是因為人面果很酸,我們吃到酸的東西時,會有兩頰往內凹陷的動作,看起來就像臉型枯瘦一樣。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越南留學人的沙龍
59會員
40內容數
在越南的首都~河內,單打獨鬥著,現階段留在這裡的理由是當老留學生。「為什麼選擇在越南留學」是最常被問到的問題,簡單版的答案是喜愛越南文化和越南語,真實版的答案得說好久,佐以眼淚鼻涕才說得完。這幾年將經歷的,有意思的,不想遺忘的點點滴滴,都在此記錄和收藏。
2022/10/22
只要來過河內,可能都會行經目前全長14公里的蘇歷河(Sông tô lịch)。 這條幾乎成為死水的「大黑水溝」,曾是紅河支流,往南流經紙橋、棟多、青春、黃梅各郡,幾乎貫穿河內市中心。只是,它雖伴著河內走過悠悠歷史,現在留在人們心中的印象卻是惡臭和污染。
Thumbnail
2022/10/22
只要來過河內,可能都會行經目前全長14公里的蘇歷河(Sông tô lịch)。 這條幾乎成為死水的「大黑水溝」,曾是紅河支流,往南流經紙橋、棟多、青春、黃梅各郡,幾乎貫穿河內市中心。只是,它雖伴著河內走過悠悠歷史,現在留在人們心中的印象卻是惡臭和污染。
Thumbnail
2022/09/09
在河內過中秋節,一定要去紙紮街(Phố Hàng Mã)走走,感受一下熱鬧氣氛。色彩繽紛的各類應景商品在路邊綠意盎然的行道樹襯托下,特別讓人想多拍幾張照片。
Thumbnail
2022/09/09
在河內過中秋節,一定要去紙紮街(Phố Hàng Mã)走走,感受一下熱鬧氣氛。色彩繽紛的各類應景商品在路邊綠意盎然的行道樹襯托下,特別讓人想多拍幾張照片。
Thumbnail
2022/09/05
初秋時節,探訪「棟多土丘」(即位於河內市西山路「棟多文化公園」,是一個充滿意義的歷史遺跡),抱著好奇一探市中心四郡之一「棟多」郡的由來。
Thumbnail
2022/09/05
初秋時節,探訪「棟多土丘」(即位於河內市西山路「棟多文化公園」,是一個充滿意義的歷史遺跡),抱著好奇一探市中心四郡之一「棟多」郡的由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彰化縣大村鄉是典型農村,農村再造後,添增一些現代元素,改變了農村風貌
Thumbnail
彰化縣大村鄉是典型農村,農村再造後,添增一些現代元素,改變了農村風貌
Thumbnail
說到麻豆這個小鎮給我的風雅印象,跟柚子脫不了關係。荷蘭人時期麻豆是西拉雅大社,食物森林環繞的家屋習慣,據載「嘉木森然,屋宇完潔」,在屋舍與居住周邊地週邊,遍植果樹、檳榔、蔬菜、竹木,更有所謂檳榔宅- 一畝檳榔一草堂的園宅住居形式,有寬闊的生活空間,「中為室,四旁列種果木,次第井井,環植莿竹」。
Thumbnail
說到麻豆這個小鎮給我的風雅印象,跟柚子脫不了關係。荷蘭人時期麻豆是西拉雅大社,食物森林環繞的家屋習慣,據載「嘉木森然,屋宇完潔」,在屋舍與居住周邊地週邊,遍植果樹、檳榔、蔬菜、竹木,更有所謂檳榔宅- 一畝檳榔一草堂的園宅住居形式,有寬闊的生活空間,「中為室,四旁列種果木,次第井井,環植莿竹」。
Thumbnail
有著千年歷史的河內給人深刻的印象之一,就是主要幹道上有很多老樹,蔚然成蔭,鬱鬱蔥蔥,感覺多少減輕了一點滿街車輛帶來的廢氣污染。
Thumbnail
有著千年歷史的河內給人深刻的印象之一,就是主要幹道上有很多老樹,蔚然成蔭,鬱鬱蔥蔥,感覺多少減輕了一點滿街車輛帶來的廢氣污染。
Thumbnail
家樓下有一個家庭式豆腐坊,主要是賣豆腐,另外有原味的豆漿、豆花等副產品。純手工現做,新鮮到會燙手,生意不俗。
Thumbnail
家樓下有一個家庭式豆腐坊,主要是賣豆腐,另外有原味的豆漿、豆花等副產品。純手工現做,新鮮到會燙手,生意不俗。
Thumbnail
文圖/橫山喜市 林祐德 陳致中 橫山限定「消逝的成人味」, 現今大多吃到的水梨母株都來自於一種叫「橫山梨」的品種,橫山梨是一種風靡於民國50~70年代水果之一,剛開始橫山梨只有橫山才有所以奇貨可居,橫山梨苗來自於廣東地區是當時茶商貿易往來所引進的品種,而橫山梨苗是由台灣原生種山楂(熟知糖葫蘆所用果
Thumbnail
文圖/橫山喜市 林祐德 陳致中 橫山限定「消逝的成人味」, 現今大多吃到的水梨母株都來自於一種叫「橫山梨」的品種,橫山梨是一種風靡於民國50~70年代水果之一,剛開始橫山梨只有橫山才有所以奇貨可居,橫山梨苗來自於廣東地區是當時茶商貿易往來所引進的品種,而橫山梨苗是由台灣原生種山楂(熟知糖葫蘆所用果
Thumbnail
[越南] 龍邊橋中間是鐵路,兩邊是公路,整體而言是北方省份通往河内交通的咽喉要道。20世紀中,美國跟越南打得火熱的期間,龍邊橋先後被美軍空投了14次炸彈,為了保護這個交通命脈,越南軍方在橋下的沙洲建了高射砲台,另外還有空軍的軍力加強防守,才讓龍邊橋不致於整個毀壞。被炸斷的橋段後來換成鋼的結構,就是我
Thumbnail
[越南] 龍邊橋中間是鐵路,兩邊是公路,整體而言是北方省份通往河内交通的咽喉要道。20世紀中,美國跟越南打得火熱的期間,龍邊橋先後被美軍空投了14次炸彈,為了保護這個交通命脈,越南軍方在橋下的沙洲建了高射砲台,另外還有空軍的軍力加強防守,才讓龍邊橋不致於整個毀壞。被炸斷的橋段後來換成鋼的結構,就是我
Thumbnail
葫蘆(瓜)科苦瓜屬約有40餘種,分布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台灣目前可見3種,以瓜類蔬菜苦瓜為首,其次為歸化低海拔的短角苦瓜,而木虌子為本土原生種,全球分布東南亞地區,台灣分布中南部、東部平野低海拔山區之森林林緣。共同特徵是一年生或多年生草質藤本,經常攀附在林緣、荒地,果肉通常具苦味,可食用,具經濟價值。
Thumbnail
葫蘆(瓜)科苦瓜屬約有40餘種,分布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台灣目前可見3種,以瓜類蔬菜苦瓜為首,其次為歸化低海拔的短角苦瓜,而木虌子為本土原生種,全球分布東南亞地區,台灣分布中南部、東部平野低海拔山區之森林林緣。共同特徵是一年生或多年生草質藤本,經常攀附在林緣、荒地,果肉通常具苦味,可食用,具經濟價值。
Thumbnail
清·黃叔璥《臺海使槎錄》卷四 不是哀梨不是楂,酸香滋味似甜瓜。 枇杷不見黃金果,番檨何勞向客誇。 檨,suainn-a2, 芒果的台語稱呼! 有人舉高棉,越南語的音(高棉語 ស្វាយ、越南語 xoài),論證此為南方土著語源。個人以為,雞生蛋或蛋生雞,還是有辯論空間! 覺得此字音跟酸
Thumbnail
清·黃叔璥《臺海使槎錄》卷四 不是哀梨不是楂,酸香滋味似甜瓜。 枇杷不見黃金果,番檨何勞向客誇。 檨,suainn-a2, 芒果的台語稱呼! 有人舉高棉,越南語的音(高棉語 ស្វាយ、越南語 xoài),論證此為南方土著語源。個人以為,雞生蛋或蛋生雞,還是有辯論空間! 覺得此字音跟酸
Thumbnail
2015年底,我們舉家從台北搬來台東長濱,想過自耕自食的田園生活。我們買下的這塊農地,有一座現成的台灣香檬果園,大約五十棵,果樹齡已有七年。當時我們並不在意這些果樹,也不認識台灣香檬是什麼。
Thumbnail
2015年底,我們舉家從台北搬來台東長濱,想過自耕自食的田園生活。我們買下的這塊農地,有一座現成的台灣香檬果園,大約五十棵,果樹齡已有七年。當時我們並不在意這些果樹,也不認識台灣香檬是什麼。
Thumbnail
芸香科柑橘屬富含特有香氣,我們一般說的柑橘類是水果的一個統稱,泛指此屬植物如柚、椪柑、檸檬、葡萄柚等等。食用柑橘類水果的前身被認為起源於喜馬拉雅山脈東南山麓地區、印度東北部、緬甸和中國雲南省。柑橘屬品種改良類型繁多,但很少人知道台灣也有原生的柑橘,它們在野外數量相當稀少。
Thumbnail
芸香科柑橘屬富含特有香氣,我們一般說的柑橘類是水果的一個統稱,泛指此屬植物如柚、椪柑、檸檬、葡萄柚等等。食用柑橘類水果的前身被認為起源於喜馬拉雅山脈東南山麓地區、印度東北部、緬甸和中國雲南省。柑橘屬品種改良類型繁多,但很少人知道台灣也有原生的柑橘,它們在野外數量相當稀少。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