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筆記《不害怕週一的內向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不害怕週一的內向人
作者安炫珍從韓國自古受儒家文化的內向社會轉變為受美國文化影響的外向社會談起,並從心理及生理機制說明內外向者的天生差異延伸出偏好的生活型態、人際關係表現等等。

生理差異

內向者對多巴胺的敏感度較高,因此從日常生活中得到的刺激已足夠,也更傾向從事靜態活動得到平靜,相反的,外向者對多巴胺的傳導較遲緩,因此傾向尋求極端的刺激。
內向者的記憶偏長期記憶,優點有助於連結過往經驗,減少重蹈覆轍的可能,並理性的下判斷,但容易受失敗經驗影響,無法輕易做出決定,而長期記憶也表示資訊傳導較慢,所以常表現出「吞吞吐吐」的樣子,而外向者的記憶偏短期記憶,下決定或判斷多半憑藉當下感覺,不易受失敗經驗影響,形象表現也較「爽快」,但無法連結過去經驗,可能過於隨性或忘記習以為常的事,例如交往紀念日。

內向者的特質

作為內向者,我們應該了解並接受自己的特質,並使其得到發揮,內向者常見的特徵有:懂得察言觀色、重視事物的本質、不怕孤獨或孤單、謙虛、深思熟慮,以上特質可以發揮成優點也能變成缺點,端看如何運用。
內向者擅獨處,能獨立思考,可具備不易受外界動搖的高度獨立性,但要小心別讓自己變成「孤立」;也具備優秀的事前準備能力,能進行縝密的分析並進行規劃,但時常負面思考或對自我評價過低,過度分析可能演變成優柔寡斷,加上過往失敗的「長期記憶」影響,造成裹足不前、行動力低落;敏銳的觀察力、擅於察言觀色使內向者擁有找出問題的天賦,但需小心誤用產生「愛批判」的副作用,最糟的狀況則是將批判指向自己,因微小的差異指責自己,造成自尊心低落或過度完美主義;持久力也就是韌性,重視本質的內向者在達到目標前能夠抵抗誘惑,具有「延後滿足」的能力,能夠專注地朝目標邁進,是非常棒的優點,但小心過度忍耐又慣於獨自承受壓力會能量耗盡;貼心的內向者會時常顧慮他人的心情,討厭衝突、容易受他人傷害,因此如果沒有一個「愛自己」的強大內心便會經常受傷,或因無法照顧他人充滿罪惡感。

外向態度

內向者可透過學習外向態度及技巧增加幸福感,並改善人際關係,甚至能做到熟練地面對群眾演講等事,上述並非強迫自己成為外向者,而是學習能因應場合改變自己行為的技能,學習好好地表達內心、學會拒絕、學會閒聊、應付無禮之人、學會安慰他人與自己,而在面對這些場合時需時常覺察自己的內心及體力,確保自己有足夠的修復時間及場所。
書中介紹了內向者常見的特質、優點、困擾,優秀領導者,也為內向者提供了待人處事、團體生活至自我PR 的方法。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你是一個內向者嗎?對於內向,你的解讀是什麼呢? 你會覺得內向者不合群嗎?還是你覺得,內向是一種性格缺陷? 過去我們總認為內向者偏向負面,但內向者也可以很健談、很樂觀。 內向和外向最大的差別在於他們獲取心理能量方式不同。
Thumbnail
內向人的特徵為,喜歡獨處、喜歡深度思考、言語表達謹慎、對於外部的刺激容易感到疲累,但並不排斥社交活動。 害羞是一種情感狀態,在社交中容易感到緊張、不安或尷尬。害羞的人對於他人的評價過於敏感、容易擔心自己在別人面前表現不佳而產生焦慮感。這樣的焦慮,會產生迴避與他人互動、退縮等行為。 產生害
Thumbnail
例如,外向者喜歡說話,內向者卻喜歡透過文字細細的溝通;外向者喜歡一大群朋友熱熱鬧鬧,內向者只喜歡一兩個好朋友深入的交流。 若將自身的能量形容為電池,外向者充電的方式是約一群朋友去KTV高歌,但這對內向者而言卻是極度消耗能量,只會讓他最後精疲力盡。
Thumbnail
今天偶然發現美國《科學人》一篇關於多巴胺姑娘₯十年前的好玩研究[1],完成文中測驗的A.H.居然是一個矛盾的人,這可能跌破許多好友的眼鏡,求學期間曾是啦啦隊隊長的A.H.居然不是外向者,的確矛盾!? 因此,趕緊查詢相關理論是否已經被推翻,結果是多巴胺在人格中的作用,相關理論研究還是屹立不搖。
Thumbnail
從小我算是個內向的人,內向到上台會發抖的程度,內心同時也會有很多很劇場,加上有口吃又很在乎別人的想法,常常把自己搞的很累。經過了這幾年的自我啟發跟探索,其實內向又如何?他就是我的一部分,台灣的教育好像都會定義一定要外向活潑。人的個性很多種,我如果自己都覺得不好,憑什麼要別人接受我。這幾年接受自己之後
Thumbnail
外向的人適合做管理,內向的人適合做專業或技術方面的事,真的是這樣嗎? 我們先定義內向與外向的差別,所謂的「外向」其實是比較容易從社交或與人交流中獲得能量的人,他更容易在與人互動的過程中感受到對方的善意跟溫暖,從而得到某種力量的支持 而「內向」的人則是在獨處時更容易獲取能量,他之所以覺得社
在這個喧囂的社交世界裡,內向者常常感到挫折和困惑。他們與外界的互動常被誤解為冷漠或缺乏興趣,然而實際上,內向者可能只是需要更多的時間和空間來表達自己。面對這樣的挑戰,內向者如何社交呢?內向者可以採取一些策略來克服內心的障礙,建立起豐富而有意義的人際關係。
Thumbnail
內向的夥伴們,我們通常踏入一個陌生或不熟悉的環境時,多半話少少,採取觀察的方式,先感覺一下這個場合的調調,接下來,隨著待在那個環境的時間越來越長,我們才能越來越放鬆,話也會變多,也慢慢提升安全感。 很多時候,最快的方式,還是有活潑人帶領著我們去認識環境,去認識人,可以加速我們適應的時間。想想我
Thumbnail
不管是『內向』還是『外向』,只是貼一個標籤的話,並不能幫助我們了解自己及尋找到適合自己的資源。
Thumbnail
這是一本專門為內向者寫的職場進擊指南,書本封面上寫了:「這本書不是要你變外向」也是這句話讓我決定翻開這本書好好閱讀,因此,如果你也因為內向的個性偶爾感到有點困擾;或是好奇怎麼把內向當成優勢好好發揮;甚至是你是外向的人,但想了解你的內向朋友在想什麼,都很推薦跟我一起閱讀今天的這本書喔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你是一個內向者嗎?對於內向,你的解讀是什麼呢? 你會覺得內向者不合群嗎?還是你覺得,內向是一種性格缺陷? 過去我們總認為內向者偏向負面,但內向者也可以很健談、很樂觀。 內向和外向最大的差別在於他們獲取心理能量方式不同。
Thumbnail
內向人的特徵為,喜歡獨處、喜歡深度思考、言語表達謹慎、對於外部的刺激容易感到疲累,但並不排斥社交活動。 害羞是一種情感狀態,在社交中容易感到緊張、不安或尷尬。害羞的人對於他人的評價過於敏感、容易擔心自己在別人面前表現不佳而產生焦慮感。這樣的焦慮,會產生迴避與他人互動、退縮等行為。 產生害
Thumbnail
例如,外向者喜歡說話,內向者卻喜歡透過文字細細的溝通;外向者喜歡一大群朋友熱熱鬧鬧,內向者只喜歡一兩個好朋友深入的交流。 若將自身的能量形容為電池,外向者充電的方式是約一群朋友去KTV高歌,但這對內向者而言卻是極度消耗能量,只會讓他最後精疲力盡。
Thumbnail
今天偶然發現美國《科學人》一篇關於多巴胺姑娘₯十年前的好玩研究[1],完成文中測驗的A.H.居然是一個矛盾的人,這可能跌破許多好友的眼鏡,求學期間曾是啦啦隊隊長的A.H.居然不是外向者,的確矛盾!? 因此,趕緊查詢相關理論是否已經被推翻,結果是多巴胺在人格中的作用,相關理論研究還是屹立不搖。
Thumbnail
從小我算是個內向的人,內向到上台會發抖的程度,內心同時也會有很多很劇場,加上有口吃又很在乎別人的想法,常常把自己搞的很累。經過了這幾年的自我啟發跟探索,其實內向又如何?他就是我的一部分,台灣的教育好像都會定義一定要外向活潑。人的個性很多種,我如果自己都覺得不好,憑什麼要別人接受我。這幾年接受自己之後
Thumbnail
外向的人適合做管理,內向的人適合做專業或技術方面的事,真的是這樣嗎? 我們先定義內向與外向的差別,所謂的「外向」其實是比較容易從社交或與人交流中獲得能量的人,他更容易在與人互動的過程中感受到對方的善意跟溫暖,從而得到某種力量的支持 而「內向」的人則是在獨處時更容易獲取能量,他之所以覺得社
在這個喧囂的社交世界裡,內向者常常感到挫折和困惑。他們與外界的互動常被誤解為冷漠或缺乏興趣,然而實際上,內向者可能只是需要更多的時間和空間來表達自己。面對這樣的挑戰,內向者如何社交呢?內向者可以採取一些策略來克服內心的障礙,建立起豐富而有意義的人際關係。
Thumbnail
內向的夥伴們,我們通常踏入一個陌生或不熟悉的環境時,多半話少少,採取觀察的方式,先感覺一下這個場合的調調,接下來,隨著待在那個環境的時間越來越長,我們才能越來越放鬆,話也會變多,也慢慢提升安全感。 很多時候,最快的方式,還是有活潑人帶領著我們去認識環境,去認識人,可以加速我們適應的時間。想想我
Thumbnail
不管是『內向』還是『外向』,只是貼一個標籤的話,並不能幫助我們了解自己及尋找到適合自己的資源。
Thumbnail
這是一本專門為內向者寫的職場進擊指南,書本封面上寫了:「這本書不是要你變外向」也是這句話讓我決定翻開這本書好好閱讀,因此,如果你也因為內向的個性偶爾感到有點困擾;或是好奇怎麼把內向當成優勢好好發揮;甚至是你是外向的人,但想了解你的內向朋友在想什麼,都很推薦跟我一起閱讀今天的這本書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