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納德·哈利·科斯(Ronald Harry Coase,1910年12月29日-2013年9月2日),生于英國倫敦,是英國著名經濟學家,美國芝加哥大學經濟學教授、芝加哥經濟學派代表人物,法律經濟學(law and economics, 或稱法律的經濟分析economic analysis of law) 的創始人之一,199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科斯在倫敦經濟學院取得學士學位前的一年,當時二十歲的科斯,獲得一項遊學獎學金,他選擇到美國。在路經芝加哥大學時,曾走進奈特(Frank Hyneman Knight)的課堂上聽了幾課,若有所悟,寫了《公司的本質》(The Nature of the Firm),六年之後,1937才獲得發表。在這篇文章中,科斯論述了成立企業的原因,以及決定企業規模的因素,并提出交易成本來解釋這個現象。
法蘭克·海克曼·奈特(Frank Hyneman Knight, 1885年11月7日-1972年4月15日),生于美國伊利諾伊州麥克萊恩縣,經濟學家,曾提出奈特不确定性。芝加哥大學教授,爲芝加哥學派的先驅與建立者之一。他在康乃爾大學取得經濟學博士學位。他的成名作是《風險、不确定性與利潤》(Risk, Uncertainty, and Profit)。取得學位後,奈特長期在芝加哥大學經濟系任教,被認爲是芝加哥經濟學派的奠基者之一。其學生中,包括密爾頓·弗裏德曼(Milton Friedman)、喬治·斯蒂格勒(George Joseph Stigler)、詹姆斯·麥基爾·布坎南(James McGill Buchanan)等人,皆是諾貝爾獎得主。奈特從1950年起,擔任美國經濟學會主席。羅納德·科斯雖然不是他的學生,但他的思想受到法蘭克·奈特作品的影響很大。
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Feder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FCC)是一個獨立的美國聯邦政府機構,根據1934年通信法案所創立。 它取代了原先的聯邦無線電委員會,并負責規定所有的非聯邦政府機構的無線電頻譜使用(包括無線電和電視廣播),美國國内州際通信(包括固定電話網,衛星通信和有線通信)和所有從美國發起或在美國終結的國際通信。聯邦通訊委員會可以根據“公共利益、方便或必要”的理由發放或不發放無線電頻譜執照(FCC could award or not award licenses based on “public interest, convenience or necessity”)。
科斯在芝加哥的時候,關注到了這個問題。在1959年,寫了一篇論文《聯邦通訊委員會》(The Feder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論文中批評了頻率執照制度,并提出把無線電頻率私有化可以更有效的解決這些問題。論文給了當時《法律經濟學報》的主編亞倫·戴雷科特(Aaron Director)。《法律經濟學報》是芝加哥大學法律學院出版的刊物,1958年初版,每年隻出一期,每期發行不到五百本。
亞倫·戴雷科特(Aaron Director,1901年9月21日-2004年9月11日),法律經濟學領域的奠基人,美國芝加哥大學法學教授、經濟學家 ,芝加哥經濟學派重要人物之一。芝加哥經濟學派代表人物米爾頓·弗裏德曼是戴雷科特的妹夫,二人一起影響了一批芝加哥大學的傑出法學家,包括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安東甯·斯卡利亞、理查德·A·波斯納等人。戴雷科特與著名經濟學家弗裏德裏希·哈耶克交往甚密,他還曾說服芝加哥大學出版社于1944年9月幫助哈耶克出版了《通往奴役之路》。1946年,戴雷科特獲聘于芝加哥大學法學院。哈耶克于1950年來到芝加哥大學任教,他積極幫助戴雷科特在芝加哥大學法學院建立“法學與社會研究項目(The Law and Society Program)”。 — — 而大家要記住,哈耶克可是奧地利經濟學派(Austrian School)最重要的衣缽傳人。弗裏德裏希·奧古斯特·馮·哈耶克(德語:Friedrich August von Hayek,1899年5月8日-1992年3月23日)是奧匈帝國出生的英國知名經濟學家、政治哲學家,197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密爾頓·弗裏德曼(Milton Friedman,1912年7月31日-2006年11月16日),美國著名經濟學家,芝加哥大學經濟學教授、第二代芝加哥經濟學派領軍人物。1962年出版《資本主義與自由》(Capitalism and Freedom)提倡小政府主義,将政府的角色最小化以讓自由市場運作,以此維持政治和社會自由。他的政治哲學強調自由市場經濟的優點,并反對政府的幹預。他的理論成了自由意志主義的主要經濟根據之一,并且對1980年代開始治理美國的羅納德·裏根以及許多其他國家的經濟及貨币政策有極大影響。1976年取得諾貝爾經濟學獎。被譽爲20世紀最重要且最具影響力的經濟學家之一。
喬治·約瑟夫·斯蒂格勒(George Joseph Stigler,1911年1月17日-1991年12月1日),生于美國華盛頓州的西雅圖市,經濟學家、經濟學史家、芝加哥大學教授及198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他被認爲是芝加哥經濟學派的一員,立場屬于新古典主義經濟學(Neoclassical economics)。
阿諾德·卡爾·哈柏格(Arnold Carl Harberger,1924年7月27日),美國經濟學家,以他名字命名的哈伯格三角(Harberger Triangle)在福利經濟學中被廣泛使用。哈伯格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完成了經濟學學士學位。在1947年,他完成了MA。在1950年,他在美國芝加哥大學獲得經濟學博士。哈伯格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任教後,他回到芝加哥(1953年-1982年)。他是福利經濟學派的首要人物。福利經濟學(welfare economics,日韓譯作厚生經濟學)是對經濟體系的規範性分析,即經濟運行中什麽是“對”、什麽是“錯”等問題和資源配置如何影響經濟福利的研究。
魯本•凱賽爾(Reuben A. Kessel),他于1948年獲得芝加哥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學位,1954年獲得芝加哥大學博士學位。Kessel博士早期曾在密蘇裏大學和加州大學洛杉矶分校任教。從1952年到1956年,他是蘭德公司的一名經濟學家。後來他在這裏擔任國家經濟研究局的研究助理。他于1957年加入芝加哥的教職員工。自1962年起擔任芝加哥大學商學院經濟學教授。他是《利率期限結構的周期性行爲》的作者。
馬丁•貝利(Martin Bailey), 1955–1959年在芝加哥大學擔任助理教授,1959–1964年在芝加哥大學擔任教授,同時在美國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ederal Open Market Committee, FOMC )任職。1964–1967年,美國國防分析研究所(Institute for Defense Analyses)經濟政治研究處代理協會主任。1973年,卡内基梅隆大學工業管理研究生院訪問學者。1974年至今,馬裏蘭大學經濟學教授。1983年起任美國國務院(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State)經濟暨商業局(Bureau of Economic and Business Affairs)副部長的經濟顧問。該顧問委員會發行過《貨币、信貸和銀行》雜志。
由于科斯自己從來沒有明确總結這樣一個定理,所以對科斯理論的總結有多個版本。其來源包括《聯邦通訊委員會》(The Feder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社會成本問題》(The Problem of Social Cost)、《公司的本質》(The Nature of the Firm)。詳細的解釋可以分爲三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