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班族搖身一變成為菜鳥頭家,雙手從每天敲打鍵盤,變成轉動兩翻烤爐,有的人稱呼我闆娘,有的則是叫我雞蛋糕姨姨,而我則把自己當成雞蛋糕擺渡人,在那些來來去去的客人中,記錄下他們與雞糕的人生故事。
以前都窩在辦公室裡,即使有互動大部分也是各公司的窗口,鮮少有機會像現在一樣,面對面的接觸消費者,所以即使窗口再怪,也就僅止於在通訊軟體的那頭。
那是雞蛋糕攤剛開幕沒多久的時候,常常會有因為路過而好奇多看幾眼的人,對我們來說,這些人都是未來的客人,於是我們也盡可能地把握機會發發傳單,或是簡單口頭介紹。
「你好,我們是新開的雞蛋糕攤,可以參考看看喔!」
拿走傳單的,是一位有點靦腆的男大生,原本以為他也會像大部分的人一樣,順手取過傳單後就消失,沒想到男大生隔日經過時竟然真的過來點餐,也讓我們覺得十分驚喜。
「嗨你是昨天那位弟弟對嗎?我有記得。」
男大生看起來有點尷尬的點點頭,猶豫幾分鐘後點了份檸檬口味的雞蛋糕,接著就到後方的椅子上玩著手機靜靜等待著。
那時候因為還不熟練,加上模具過熱有點破壞鍍膜,導致當天那爐雞蛋糕全部沾黏,用工具一顆一顆戳下來後,已經長得有點面目全非,同時因為烤得不如預期,耗費的時間更多,看著仍然靜靜地在座位上等候,沒有一絲抱怨或不耐的弟弟,心裡是滿滿著急與抱歉。
「弟弟不好意思,我們模具出了點問題,所以烤得不是很完美,不過都有熟,抱歉讓你等這麼久,因為他長得有點不好看,這份我們請你吃好了,不用錢。」
男大生看起來有點懵,一副不曉得發生甚麼事,結果意外獲得一份免費雞蛋糕的模樣。
剛開幕真的有很多意料之外的狀況,有時候也來不及解釋甚麼,畢竟這個社會就是這樣,銀貨兩訖,或許更嚴格一點,如果沒有準備好,就不要出來開店,於是我們只能盡可能的客氣、道歉,並且不斷不斷地修正與改進,絕對不讓這些錯誤再有出現的機會。
隔天傍晚,男大生居然又出現了。
「昨天的雞蛋糕還好嗎?會不會太乾?」
「不會啊!我覺得蠻好吃的。」
後來幾天男大生都來報到,並且輪流把所有口味都吃過一遍,也因為慢慢變熟,開始會和我們喇低賽,和最初安靜的印象不同,倒是蠻健談的。
也是從那時候開始,男大生開始會習慣在附近吃完晚餐後,就晃來雞蛋糕攤閒聊,一站可能就好幾個鐘頭,直到打烊。
剛開始覺得沒甚麼,就當作是比較好聊的客人,加上當時與夥伴的分工改變,晚上收攤多個人從旁協助也不錯,也就沒有多想的,讓這樣的情況持續了好幾個禮拜。
但是後來慢慢地發現,除了最一開始男大生曾經消費過之外,往後的數周幾乎沒有再買過任何一次雞蛋糕,反而是我們時不時地會與他分享新口味的測試,或是麵糊過剩的時候,都會念在他曾經幫忙收攤的份上免費烤一份請他,而這樣的模式卻似乎正在加速惡化,直到有一天,附近某位鄰居寒暄中問到男朋友這個話題,才讓人驚覺原來男大生幾乎每天報到的行為,已經造成這樣莫大的誤會。
加上有次客人誤把男大生當成工讀生,要將鈔票交給他,結果他轉頭看向我,一副不關他事的模樣,後來更說出:「你又沒有很忙,幹嘛不自己收」,以及另一次請他協助拿取部分物品,也得到:「我又不是工讀生」的回應,
在那之後我重新思考了老闆與熟客間的界線,以及看似陪聊實際上也是一種情緒勞動的代價,還有在那些閒聊扯淡的時間,我可以做些甚麼,卻因為聊天而流失這些產出;或是有必要因為他是客人就陪他聊天嗎,甚至在沒有任何消費的當下,還是每天來攤位站崗,這樣是不是也是一種隱性的打擾?這些初見的課題,不禁讓人沉默地思考著。
有時候人與人間的距離很難拿捏,太遠疏離,太近甜膩,如果又沾染上一點利益關係,就更難去調適其中的遠近。這是我第一次創業,站在與人為善的立場上,總是盡可能的減少衝突與對立,並且從做中學的窺伺商場的應對進退,因此在這樣的情形發生後,開始試著與男大生保持主客距離,或許突如其來轉變的冷漠讓人困惑或是無所適從,但我想,那終須是必經的過程,就像那句老生常談的經典一樣:
「我是出來做生意的,不是出來交朋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