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了解美元全球化成長與收縮的邏輯

2022/09/11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認識近半世紀來可能才一次的美元收縮的財富分配,請把眼光跳脫出除了抗通膨外的問題

為什麼會寫這篇呢.....?

主要是這次財富重新分配的機遇,不只是十年一次的機會,更可能是自70、80年代,30年週期重新分配的機遇,雖然現今全球化已經正式宣告結束,而像台灣和四小龍這種受惠於全球化而繁榮的小國家會越來越辛苦,但不代表我們不能翻身。
回頭想想看為什麼我們只能領三萬塊左右的薪水,而國外同樣工作卻能領10萬塊? 真的只是物價指數的問題嗎? 既然30年來薪資成長停滯,那又為什麼物價和房價卻又能成長數倍? 統計上百姓生活比30年前更痛苦、更不快樂? 少子化更為嚴重,並且社會問題更發頻繁與嚴重....所以我們可能對資本、民主、開放、多元、經濟繁榮的涵義是否誤會了甚麼?

所以現在的大通脹是供失衡還是需失衡?

這次通膨問題本質其實是「貨幣印太多」,但越多貨幣的確可以運作越多事物,但印鈔多貨幣有能保持其價值才是真正的課題,我一直很不樂觀美國未來3~5年的通脹和經濟問題,這有複雜的國際政治衝突的問題,簡單整理如下:
1.去美元化→美國已濫用貨幣霸權毫無制衡,造成信用受損,全球各國減持或降低美元資產已為趨勢。
2.「我的貨幣,你的問題」→美國爛發貨幣造成通膨,升息又肆意收割全球,又有金融風暴要全球承擔...。
3.綠色通膨→石化能源減產,綠色能源仍未達到低廉水準,屬於長期結構問題。
4.供應鏈問題→美中衝突,為了分散風險而重組供應鏈,將會造成商品成本大幅上升,會長期貢獻通膨指數,也是屬於長期結構問題。
5.美國人不惜舉債消費→通膨問題難以緩解,美元其實很廉價,並且消費慾望太強,更何況是家財萬貫的美國富人們。
上述之內容,我有在堅持打擊通膨還是救經濟的十字路口有較詳盡說明,但本次核心在於上述第五點,也就是「需失衡」導致了交易上的邊際效應(marginal utility),並且是非常嚴重傾斜的邊際效應,造就數十年來金融價值(財富價值)產品價格上漲,也是我開頭提到的「房價成長」,並且整體物價指數不斷攀升,但一般商品與勞力卻長期停滯。
此時所謂的「錢財」就會只停留在「會財富成長」的事物上,造就一般勞動、一般商品,泛指比較偏向勞動價值(Labor of value)的商品服務長期處於價格停滯的問題,而金融資產(股票、房地產、加密貨幣或藝術品....等)的價格不斷高漲,然後把低價值、高成本、高勞力、高汙染、高工時外包給落後國家,等時機成熟再進行收割。

美國現在逆全球化的邏輯與目的

經濟:首先美國目標是重新步入金髮女孩經濟(Goldilocks economy),一個不冷不熱微通膨的經濟成長模式,要知道美國最強大的時期在於1985~1990年代,是一個度過1970~1980年代大通膨的時期,固然長期的中性通膨也是鮑爾不斷強調的目標。
科技與軍事:再者與中國競爭下維持全球科技與軍事霸主的優勢,而軍事實力與科技密不可分,因此半導體高科技限制勢在必行,包含印太安全對話(IPEF)和晶片聯盟(CHIP4),而敵意醜化和制裁只是必然的合理行為,事實與否本質根本不重要。
社會:還有降低社會性的問題,尤其是貧富差距、階級(人種)對立、治安問題,更甚於現在文化思想衝突等問題,當國家安居樂業和貧富問題不顯著時,社會問題也會較為趨緩,貧窮與治安的問題也會降低,但思想文化戰爭會是美國難解的導火線。
國際戰略:整體在進行戰略收縮為最高目的,大致細節為「戰略收縮(降低全球支出成本)」、「重新鞏固核心盟邦」、「打壓對手/製造衝突」和「重建各領域可掌控安全體系(去全球化)」等四個邏輯→姑且細節不談。

如何達到?

還記得大通脹是供失衡還是需失衡?文中所提到的:
  1. 砍掉資產階級的價格
  2. 與世界搶錢
也就是說先是投機性最高的比特幣現今已跌幅超過70%,再來是股市市值,然後是近期開始下跌的房地產(自己去查美國和加拿大艇房價指數),接下來會有一波大規模破產與重組,此時就是「財富重新分配的好時機」,才能根本解決「需失衡」的問題,同時持續進行縮表和升息,才能壓抑可能死灰復燃的通膨或者又可能暴漲的資產價格,達到金髮女孩經濟,並可以部份達到上述四個長期戰略目的(細節不細說)。
這也就是說為什麼FED過去3個月仍再買MBS債卷的原因,是為了避免發生大規模違約而產生的骨牌效應,因為資產價格的重組的時機還未到,這也是明年我們須特別關注的!!

逆全球化已是必然的趨勢,過去資產價格隨便瘋漲的時代已逝,包含價值投資與存股流都會被挑戰,這是半世紀以來最大反轉,能親身時代變化非常難得,前提是你懂歷史正在翻轉。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紅樹林
紅樹林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