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紀錄片《我們的球場》看女性在社會氛圍下的覺醒與承擔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在台灣,女生可以打棒球嗎?」

這個疑問背後帶出的議題,不僅僅是性別平等,更多的是群體意識、也是選擇與承擔。


關於性別平等 : 誰說女生「只能」、或「不能」做什麼事?

古代奧林匹克運動會時,明訂女性不得參與運動,直到西元1900年,女性才在奧運會上享有參賽權。

「國小教練跟我說,到外地念書也可以打你喜歡的球,但那不是棒球,是女生在打的球。當時看到的投手跟棒球不一樣,就還滿不適應,想說為什麼女生不能打棒球?

影片中一位從小熱愛棒球的阿美族女孩,小學畢業後從台東離家到高雄,打的卻是壘球 - 因為當時在台灣,國中根本沒有任何一支女子青少棒隊

(圖/我們的球場 劇照)

(圖/我們的球場 劇照)

女性在運動方面屈居劣勢,不僅僅在棒球,在其他項目上也略有所聞。以我個人所練的舉重為例,在台灣,即便有了郭婞淳、陳玟卉、方菀靈這樣家喻戶曉的菁英女性運動員,思維較為守舊的人聽到女生練舉重,仍舊會有像是「女生練什麼舉重?」、「練那麼壯不好看」這樣的聲音出現。

同樣的情況在其他領域也時有所聞 : 在企業,女性有可能因為請產假、育嬰假而遭辭退,更有許多公司在升遷時多以男性作為考量;在家庭,受到「男主外,女主內」傳統觀念影響,女性照顧全家人、包辦所有家務成為理所當然;而長期被視為男人天下的科學界,女性於NASA工作所面臨各種各樣的歧視、性別天花板,這樣的情況在後續也翻拍成知名電影《關鍵少數》。

好像女生就該做什麼、女生就不該做什麼…,過去這些被視為習以為常、深植人心的偏誤思維,在性別意識抬頭的今日,逐漸抹除邊界。女性也能讀理工科、女性也能玩運動、女性也能獨當一面。誰說女生「只能」、或「不能」做什麼事?


關於群體意識 : 習慣就像溫水煮青蛙,讓我們理所當然的對於未來沒有想像

「小時候會想說,自己就打國小這個階段就好,完全沒有想過能一直打球打到未來。我想是因為當時沒有看過楷模吧!」
「我小時候跟兄弟姊妹打球是一件很自然的事,但到了國中高中大學,我卻理所當然覺得我好像沒有參與的機會,甚至沒有感覺到任何不公平。表示整個社會氛圍,讓人理所當然認為棒球沒有女生參與很正常」

影片中的兩位女孩回想起過去參與運動的經驗,發現當時竟然就順著這個社會原有的習慣放棄棒球,卻從沒反過來對這個社會提出問題。整個社會氛圍讓人完全沒有意識到 : 「女生也是可以打棒球的」,並且就像溫水煮青蛙,自然而然的,沒有女生想要去打棒球。

從小到大的教育,只教會我們要乖、要聽話,卻從沒教我們獨立思考、找到自己的樣子。於是我們順著大人、順著整個社會的期待長大,沒有人反抗、甚至根本不知道,除了現在的樣子,還能有其他選擇。

沒有意識,就意味著棄守自己的邊界,任由他人把我們捏成他們想要的模樣、為了他人的目標忙碌而無法活出自己真正的樣子。當每個人都如模板復刻般變得一樣,那麼人的價值、人與生俱來的獨特與天賦也將變得不再重要。


關於選擇與承擔 : 當喜歡上升到執著,就能成就任何事

「辦這個比賽,有些人會覺得我們有點傻。但我們每個人都有一點力量、一點付出、一點體諒,我們就能把喜歡的女子棒球做得更好。」

還記得影片中為了滿足自己撲球想像而在房間內對牆的那位選手;記得為了到日本選拔職業聯盟而與家人吵架的選手;記得幾位熱愛棒球的非科班女孩看到棒球比賽就打電話到協會詢問、才開始想要創隊、到處找資源…

棒球在過往總被視為是男生的運動,但透過棒球,看見女性對於運動的熱愛程度,讓她們無論是組建隊伍、辦理賽事、甚至是籌辦協會推廣運動,都願意一試再試,無關性別、無關是否科班出身、無關是否有足夠的資源,就只是因為喜歡。當喜歡上升到執著的程度,就能成就任何事。

(圖/我們的球場 劇照)

(圖/我們的球場 劇照)

「我們在場上是平等的,不管我這個球隊是男生球隊或是女生球隊,或我是球隊裡唯一的女生,是我選擇這個環境,沒有什麼特別的。」

另一位參與過黑豹旗的女性選手這樣說。同樣都在場上,她們渴望自己被看見的,不再只是性別;渴望自己是因為實力、因為有價值而被認可被討論;也渴望自己的性別,不再是他人放水、放寬標準、或是特別被貼上標籤的原因。

「真的很開心、開心到緊張,走進球場真的太壯觀了、感覺完全不一樣」談起第一次站上正式球場,影片中的女孩仍難掩興奮。在這部影片中,每一位受訪的女棒選手,談起過去從無到有的經歷,眼神總是那麼閃閃發光、笑容有著藏不住的滿足。

看著影片,我想起現代奧運之父古柏坦所說的那句格言 : 「奧林匹克運動會最主要的意義在於參加,而非獲勝;如同人生的要務,不在於征服,而在於自我的努力及奮鬥有方。」她們最想要的,從來就不是獲勝,而是能持續接觸自己喜愛的運動、純粹的享受運動的樂趣,並且期待能夠站上屬於「我們的球場」。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盧郁婷的沙龍
21會員
56內容數
盧郁婷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12/18
正逢卡達世界盃足球賽期間,參與了由中區50嵐集團嵐星文藝體育事、以及中華民國運動員生涯規劃發展協會,於2022年底主辦的「嵐星盃公益兒童足球邀請賽」,即便活動當天天氣寒冷又下雨,依舊澆不熄小球員們的熱情。 結合運動與公益的「嵐星盃公益兒童足球邀請賽」,以8人制足球賽制,讓8個足球俱樂部與公益團體連結
Thumbnail
2022/12/18
正逢卡達世界盃足球賽期間,參與了由中區50嵐集團嵐星文藝體育事、以及中華民國運動員生涯規劃發展協會,於2022年底主辦的「嵐星盃公益兒童足球邀請賽」,即便活動當天天氣寒冷又下雨,依舊澆不熄小球員們的熱情。 結合運動與公益的「嵐星盃公益兒童足球邀請賽」,以8人制足球賽制,讓8個足球俱樂部與公益團體連結
Thumbnail
2022/10/23
上集在這裡 : 連結企業與運動員,找出共識、共創價值 - 運動員生涯讀書會紀實(上) 【Part2 : 閱讀經驗分享(足球選手程昊、運動心理師夏顯詠、跆拳金牌朱木炎)】(接續上篇) 奧運金牌跆拳選手朱木炎,現在也還在國體任教。他特別提到,書中的很多事都經歷過,也因為書中都是以運動員舉例,讓他特別有
Thumbnail
2022/10/23
上集在這裡 : 連結企業與運動員,找出共識、共創價值 - 運動員生涯讀書會紀實(上) 【Part2 : 閱讀經驗分享(足球選手程昊、運動心理師夏顯詠、跆拳金牌朱木炎)】(接續上篇) 奧運金牌跆拳選手朱木炎,現在也還在國體任教。他特別提到,書中的很多事都經歷過,也因為書中都是以運動員舉例,讓他特別有
Thumbnail
2022/10/23
昨天參與了一場以運動員&企業家為對象、聚焦於運動員生涯問題的讀書會,很難得有這樣的活動,直接串接運動員與企業的連結,而我報名今天這場活動的目的,就是想聆聽企業家與運動員各自的想法。 我把今天的活動詳細記錄下來,但因字數過多,分成上下集,或許你也能從活動當中,找到自己需要的訊息。 短短3小時的活動分成
Thumbnail
2022/10/23
昨天參與了一場以運動員&企業家為對象、聚焦於運動員生涯問題的讀書會,很難得有這樣的活動,直接串接運動員與企業的連結,而我報名今天這場活動的目的,就是想聆聽企業家與運動員各自的想法。 我把今天的活動詳細記錄下來,但因字數過多,分成上下集,或許你也能從活動當中,找到自己需要的訊息。 短短3小時的活動分成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在台灣,女生打棒球常面臨諸多困難,我們採訪了三位在不同成長環境打球的選手,了解以男性為主的棒球傳統體制中,女生如何在紅土球場上打出一片天?
Thumbnail
在台灣,女生打棒球常面臨諸多困難,我們採訪了三位在不同成長環境打球的選手,了解以男性為主的棒球傳統體制中,女生如何在紅土球場上打出一片天?
Thumbnail
我們高中運動大概都要的活動呢?有再持去追聽我們的聽眾知道, 我國中的時候主要是打到爛掉的籃球, 運動要趁年輕 那們高中就是與球跟排球,先說羽球的部分, 只要體育課、放學、都會去體育館廝殺, 羽球的的演化史就是從剛開始的撿球減到腳痠, 到可以發小便拋物球,到直線群魔亂舞時代,對羽球
Thumbnail
我們高中運動大概都要的活動呢?有再持去追聽我們的聽眾知道, 我國中的時候主要是打到爛掉的籃球, 運動要趁年輕 那們高中就是與球跟排球,先說羽球的部分, 只要體育課、放學、都會去體育館廝殺, 羽球的的演化史就是從剛開始的撿球減到腳痠, 到可以發小便拋物球,到直線群魔亂舞時代,對羽球
Thumbnail
女壘隊指導老師到校任教時,發現球隊面臨到成員斷層的困境,但他並不氣餒,認為這也是考驗自己的機會,因此只要遇到有意願的孩子,都會讓她們來嘗試看看
Thumbnail
女壘隊指導老師到校任教時,發現球隊面臨到成員斷層的困境,但他並不氣餒,認為這也是考驗自己的機會,因此只要遇到有意願的孩子,都會讓她們來嘗試看看
Thumbnail
「在台灣,女生可以打棒球嗎?」 這個疑問背後帶出的議題,不僅僅是性別平等,更多的是群體意識、也是選擇與承擔。 關於性別平等 : 誰說女生「只能」、或「不能」做什麼事? 古代奧林匹克運動會時,明訂女性不得參與運動,直到西元1900年,女性才在奧運會上享有參賽權。
Thumbnail
「在台灣,女生可以打棒球嗎?」 這個疑問背後帶出的議題,不僅僅是性別平等,更多的是群體意識、也是選擇與承擔。 關於性別平等 : 誰說女生「只能」、或「不能」做什麼事? 古代奧林匹克運動會時,明訂女性不得參與運動,直到西元1900年,女性才在奧運會上享有參賽權。
Thumbnail
你所認為的運動,是什麼樣子? 是邁開雙腿奮力向前奔跑? 是運用高超技巧閃躲對方、射籃得分? 還是一次次突破我們對人體的想像、完成高難度動作? 關於負向眼光 : 由內往外、主動出擊,才是動力 關於連結 : 透過運動,找到歸屬感、也找回自我價值 關於框架 : 障礙是狀態,而不是限制
Thumbnail
你所認為的運動,是什麼樣子? 是邁開雙腿奮力向前奔跑? 是運用高超技巧閃躲對方、射籃得分? 還是一次次突破我們對人體的想像、完成高難度動作? 關於負向眼光 : 由內往外、主動出擊,才是動力 關於連結 : 透過運動,找到歸屬感、也找回自我價值 關於框架 : 障礙是狀態,而不是限制
Thumbnail
在台灣,運動風氣並未像其他國家那麼盛行,時日至今已有許多人提倡,但依然是處於匱乏的狀態。不只是全民運動的風氣不盛行,同時,連對學校、教練、選手的資源分配都相當不均。 而這只告訴了孩子一件事:「如果沒有成績,你就什麼也得不到」 這是運動教育的目的嗎?只是為了贏?沒有成績就不應該有相同的機會、資源嗎?
Thumbnail
在台灣,運動風氣並未像其他國家那麼盛行,時日至今已有許多人提倡,但依然是處於匱乏的狀態。不只是全民運動的風氣不盛行,同時,連對學校、教練、選手的資源分配都相當不均。 而這只告訴了孩子一件事:「如果沒有成績,你就什麼也得不到」 這是運動教育的目的嗎?只是為了贏?沒有成績就不應該有相同的機會、資源嗎?
Thumbnail
隨著東京奧運賽況更新,勝負結果陸續出爐,網路上關於賽事分析、選手權益的評論不少,其實從一開始,搭機問題就在整個臺灣社會鬧得沸沸揚揚,政府對體育的漠視快速浮上檯面,但在政府之外,社會氛圍是否也不重視體育?
Thumbnail
隨著東京奧運賽況更新,勝負結果陸續出爐,網路上關於賽事分析、選手權益的評論不少,其實從一開始,搭機問題就在整個臺灣社會鬧得沸沸揚揚,政府對體育的漠視快速浮上檯面,但在政府之外,社會氛圍是否也不重視體育?
Thumbnail
因為對籃球有興趣 台灣第一部以女籃為主題的戲劇怎麼能錯過! 也是第一次看客台的戲劇 覺得整體而言真的很好看呢👍 雖然因為演員們是從籃球員裡面挑選出來的 所以一個都沒聽過😂 但在球場上的戲應該就真的比較不會出戲 動作都很確實 還有他們都打過HBL 就也不難表現出劇中女孩們的樣貌吧 那些為了比賽的拼
Thumbnail
因為對籃球有興趣 台灣第一部以女籃為主題的戲劇怎麼能錯過! 也是第一次看客台的戲劇 覺得整體而言真的很好看呢👍 雖然因為演員們是從籃球員裡面挑選出來的 所以一個都沒聽過😂 但在球場上的戲應該就真的比較不會出戲 動作都很確實 還有他們都打過HBL 就也不難表現出劇中女孩們的樣貌吧 那些為了比賽的拼
Thumbnail
小說改編動畫作品《2.43清陰高中男子排球社》講述天才舉球員灰島公誓因為前所學校發生了事故,而轉學到福井鄉下老家就讀,與鄉下童年玩伴黑羽祐仁一起打排球加入社團與賽事之間,之中兩人和隊員間發生的大小事。有著過去陰影的天才、散漫的童年玩伴、還有名不見經傳的弱小排球社,是否真能如願踏上球場贏得勝利?
Thumbnail
小說改編動畫作品《2.43清陰高中男子排球社》講述天才舉球員灰島公誓因為前所學校發生了事故,而轉學到福井鄉下老家就讀,與鄉下童年玩伴黑羽祐仁一起打排球加入社團與賽事之間,之中兩人和隊員間發生的大小事。有著過去陰影的天才、散漫的童年玩伴、還有名不見經傳的弱小排球社,是否真能如願踏上球場贏得勝利?
Thumbnail
《揮棒》是台灣公共電視2010年的紀錄片,聚焦於從國小加入球隊的少年一路到大學的棒球之路,除了拍攝比賽過程、也拍出棒球體育班的宿舍生活、練習狀況甚至日常學校學習,與家人對於自己小孩努力奔汗於球場的感想,其中也道盡從小是體育班的孩子,他們對於人生還有自己的運動之路到底能到多遠的期待和焦慮。
Thumbnail
《揮棒》是台灣公共電視2010年的紀錄片,聚焦於從國小加入球隊的少年一路到大學的棒球之路,除了拍攝比賽過程、也拍出棒球體育班的宿舍生活、練習狀況甚至日常學校學習,與家人對於自己小孩努力奔汗於球場的感想,其中也道盡從小是體育班的孩子,他們對於人生還有自己的運動之路到底能到多遠的期待和焦慮。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