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一樣;但我們也不一樣 : 從身障運動紀錄片《出口 : 夢想肢戰》看見每個人的獨特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你所認為的運動,是什麼樣子?

是邁開雙腿奮力向前奔跑? 是運用高超技巧閃躲對方、射籃得分? 還是一次次突破我們對人體的想像、完成高難度動作?

「奧運是英雄誕生的地方;帕奧是英雄匯集的地方」。一般運動員在相同的框架下完成動作、在同樣的標準底下,追逐著更高、更快、更強;身心障礙運動員,每個人都有與運動相處的獨特方式,每個人都打破社會框架與限制、活出自己的價值。誰說運動、人生只能是這樣?

第一次接觸身障運動,是2019年亞洲身心障礙桌球錦標賽擔任賽會志工;時隔3年再次參與身障運動,是在今年全國身心障礙運動會負責撰寫賽事新聞稿。而前陣子剛參與完臺灣師範大學適應體育發展中心舉辦的「適應體育巡迴影展」,讓我對於身障運動又多了些認識,回家另外找了部有關身障運動的紀錄片,也提筆記下我的感觸。

《出口 : 夢想肢戰》,紀錄的是台灣戰神棒球隊 - 一支由各種不同類型的身心障礙社會人士,參與第三屆世界身障棒球大賽的過程。在這部片中,我看見身心障礙者面對社會眼光所承受的壓力;看見每個人接觸運動的起點與契機雖然不同,卻因為有著相同目標而凝聚在一起的心;也透過這部紀錄片,看見他們用行動證明「障礙是狀態,而不是限制」,活出自我價值。

raw-image

關於負向眼光 : 由內往外、主動出擊,才是動力

「同學都會說:『你是一個殘障,你腳這樣有什麼辦法打球?』就會想說,當你說我不行的時候,我就是要做給你看」、「我可以用棒球讓人家去佩服我,讓我有自信心」

一位罹患小兒麻痺的選手,在面對同學的質疑時,他不是選擇逃避或放棄,而是每天拿著球具到運動場上,一個人一直練一直練、練到太陽下山、練到能準確地把每一顆球都往他想要去的方向。

我看著影片中那位選手的自述,再與自己遇到事情時的反應互相對照,讓我意識到 : 很多時候人家說你不行,不是你真的不行,而是在他們過去的認知中,沒有過這樣的案例與經驗

有人說,「由外往內,是壓力;由內往外,才是生命」。很多人聽到否定,往往就此打住;但我卻從這位選手身上,看到源源不絕的生命力。在最一開始,或許只是為了向他人證明自己,卻讓我感受到他從實踐過程中,用自己的方式展現個人生命力、也走出自己的路。


關於連結 : 透過運動,找到歸屬感、也找回自我價值

「國小畢業我選擇出去打球,因為我不想讓人說我是怪手」、「打棒球是我的夢想,也是我跟父親的一個很重要的連結」…

影片中的每個人與棒球的連結都不同 : 有些人因為棒球,向他人證明了自己也能做到;有些人透過棒球,找到兒時跟爸爸的連結、也實現從小的夢想;也有些人透過棒球,找到一群心裡都有類似傷痕的夥伴、也透過棒球慢慢癒合那些傷口。

「你知道嗎!會有心連心的感覺」影片中那位在兒時常被同儕霸凌的選手,在第一次看見同為身障的其他選手,有了這樣的感受。

那種感受,是傷痕終於能被理解、相信能被彼此好好對待;是因為看見同樣處境的人也能活出自己喜歡的樣子,而開始相信自己也能有力量改變;更是相信長期不被接受的自己,也能擁有一個安穩放置心靈的棲息地。

每個人都不一樣,不一樣的點在於我們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對每件事擁有不同程度的認知與感受,每個人身上都有因為不同過往經驗而尚未癒合的傷口;但每個人也都一樣,一樣的點在於我們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期待與失落,也等待找到能接納、能理解的人,並用言語、用行動告訴我們 : 不用完美,也沒關係。

如果能在一生當中,找到能理解60%-70%自己的人,那麼,或許就能陪伴彼此,一起走一段路。


關於框架 : 障礙是狀態,而不是限制

「當我看到別人從不相信、轉而變成佩服的眼神,我就覺得很爽。」

影片中那位罹患小兒麻痺而坐著投球的投手,家人從小給他的教育,要求他必須靠自己 : 當跌倒時,家人總會要他自己站起來、並婉拒身邊人一時心軟對他的幫助。而這樣的成長過程以及相信自己能辦到的經驗,也讓他養成更堅韌的心智,在生活中、在運動場上,都能看見家人刻意培養出的性格,讓他能永遠不被困境打倒。

raw-image

曾經聽過這樣的說法 : 當孩子跌倒時,如果身邊大人馬上慌慌張張、著急的一直安慰孩子,那麼孩子也會認為「這件事好像很嚴重」、「我沒有能力自己站起來」,從中習得不好的回應模式與情緒反應。

遇到困境,每個人的回應模式不同,但更多時候,往往我們都被過去的框架及成長過程中大人給予的反應制約而不自知。感受是自己想出來的,嘗試用不同的角度看待生活、看待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每件事,或許你我都能將限制,活成故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盧郁婷的沙龍
21會員
13內容數
盧郁婷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12/18
正逢卡達世界盃足球賽期間,參與了由中區50嵐集團嵐星文藝體育事、以及中華民國運動員生涯規劃發展協會,於2022年底主辦的「嵐星盃公益兒童足球邀請賽」,即便活動當天天氣寒冷又下雨,依舊澆不熄小球員們的熱情。 結合運動與公益的「嵐星盃公益兒童足球邀請賽」,以8人制足球賽制,讓8個足球俱樂部與公益團體連結
Thumbnail
2022/12/18
正逢卡達世界盃足球賽期間,參與了由中區50嵐集團嵐星文藝體育事、以及中華民國運動員生涯規劃發展協會,於2022年底主辦的「嵐星盃公益兒童足球邀請賽」,即便活動當天天氣寒冷又下雨,依舊澆不熄小球員們的熱情。 結合運動與公益的「嵐星盃公益兒童足球邀請賽」,以8人制足球賽制,讓8個足球俱樂部與公益團體連結
Thumbnail
2022/10/23
上集在這裡 : 連結企業與運動員,找出共識、共創價值 - 運動員生涯讀書會紀實(上) 【Part2 : 閱讀經驗分享(足球選手程昊、運動心理師夏顯詠、跆拳金牌朱木炎)】(接續上篇) 奧運金牌跆拳選手朱木炎,現在也還在國體任教。他特別提到,書中的很多事都經歷過,也因為書中都是以運動員舉例,讓他特別有
Thumbnail
2022/10/23
上集在這裡 : 連結企業與運動員,找出共識、共創價值 - 運動員生涯讀書會紀實(上) 【Part2 : 閱讀經驗分享(足球選手程昊、運動心理師夏顯詠、跆拳金牌朱木炎)】(接續上篇) 奧運金牌跆拳選手朱木炎,現在也還在國體任教。他特別提到,書中的很多事都經歷過,也因為書中都是以運動員舉例,讓他特別有
Thumbnail
2022/10/23
昨天參與了一場以運動員&企業家為對象、聚焦於運動員生涯問題的讀書會,很難得有這樣的活動,直接串接運動員與企業的連結,而我報名今天這場活動的目的,就是想聆聽企業家與運動員各自的想法。 我把今天的活動詳細記錄下來,但因字數過多,分成上下集,或許你也能從活動當中,找到自己需要的訊息。 短短3小時的活動分成
Thumbnail
2022/10/23
昨天參與了一場以運動員&企業家為對象、聚焦於運動員生涯問題的讀書會,很難得有這樣的活動,直接串接運動員與企業的連結,而我報名今天這場活動的目的,就是想聆聽企業家與運動員各自的想法。 我把今天的活動詳細記錄下來,但因字數過多,分成上下集,或許你也能從活動當中,找到自己需要的訊息。 短短3小時的活動分成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這些人不一定是球員,但他們的人生已經與棒球分不開了......」每個愛棒球的人,都有著動人的堅持!一直覺得,「棒球」是最貼近人生的運動!從這些故事裡,找到面對人生挑戰的勇敢和希望!
Thumbnail
「這些人不一定是球員,但他們的人生已經與棒球分不開了......」每個愛棒球的人,都有著動人的堅持!一直覺得,「棒球」是最貼近人生的運動!從這些故事裡,找到面對人生挑戰的勇敢和希望!
Thumbnail
在他小學六年級即將畢業時,第一次開口跟媽媽提出了請求,他想要去念美和中學。
Thumbnail
在他小學六年級即將畢業時,第一次開口跟媽媽提出了請求,他想要去念美和中學。
Thumbnail
運動項目千百種;但哪個職業運動員不是處在訓練、恢復、飲食、比賽、受傷等等的幾個狀態下的無限迴圈;但是能從不同運動員身上,去見證到應用在人生的方向有所差異,相信這是聽現場講座最大的收穫、就先以幾個字來當作貫穿全場的主軸「只要呼吸,就有奇蹟。」
Thumbnail
運動項目千百種;但哪個職業運動員不是處在訓練、恢復、飲食、比賽、受傷等等的幾個狀態下的無限迴圈;但是能從不同運動員身上,去見證到應用在人生的方向有所差異,相信這是聽現場講座最大的收穫、就先以幾個字來當作貫穿全場的主軸「只要呼吸,就有奇蹟。」
Thumbnail
昨天參與了一場以運動員&企業家為對象、聚焦於運動員生涯問題的讀書會,很難得有這樣的活動,直接串接運動員與企業的連結,而我報名今天這場活動的目的,就是想聆聽企業家與運動員各自的想法。 我把今天的活動詳細記錄下來,但因字數過多,分成上下集,或許你也能從活動當中,找到自己需要的訊息。 短短3小時的活動分成
Thumbnail
昨天參與了一場以運動員&企業家為對象、聚焦於運動員生涯問題的讀書會,很難得有這樣的活動,直接串接運動員與企業的連結,而我報名今天這場活動的目的,就是想聆聽企業家與運動員各自的想法。 我把今天的活動詳細記錄下來,但因字數過多,分成上下集,或許你也能從活動當中,找到自己需要的訊息。 短短3小時的活動分成
Thumbnail
他們可以這麼容易贏,原來是有很科學的理由,我訝異他們的觀察力如此微觀。但他們又不會犯了見樹不見林的迷思。因為他們不但懂得對決的時候怎麼不輸,更考慮到要怎麼贏?
Thumbnail
他們可以這麼容易贏,原來是有很科學的理由,我訝異他們的觀察力如此微觀。但他們又不會犯了見樹不見林的迷思。因為他們不但懂得對決的時候怎麼不輸,更考慮到要怎麼贏?
Thumbnail
「在台灣,女生可以打棒球嗎?」 這個疑問背後帶出的議題,不僅僅是性別平等,更多的是群體意識、也是選擇與承擔。 關於性別平等 : 誰說女生「只能」、或「不能」做什麼事? 古代奧林匹克運動會時,明訂女性不得參與運動,直到西元1900年,女性才在奧運會上享有參賽權。
Thumbnail
「在台灣,女生可以打棒球嗎?」 這個疑問背後帶出的議題,不僅僅是性別平等,更多的是群體意識、也是選擇與承擔。 關於性別平等 : 誰說女生「只能」、或「不能」做什麼事? 古代奧林匹克運動會時,明訂女性不得參與運動,直到西元1900年,女性才在奧運會上享有參賽權。
Thumbnail
你所認為的運動,是什麼樣子? 是邁開雙腿奮力向前奔跑? 是運用高超技巧閃躲對方、射籃得分? 還是一次次突破我們對人體的想像、完成高難度動作? 關於負向眼光 : 由內往外、主動出擊,才是動力 關於連結 : 透過運動,找到歸屬感、也找回自我價值 關於框架 : 障礙是狀態,而不是限制
Thumbnail
你所認為的運動,是什麼樣子? 是邁開雙腿奮力向前奔跑? 是運用高超技巧閃躲對方、射籃得分? 還是一次次突破我們對人體的想像、完成高難度動作? 關於負向眼光 : 由內往外、主動出擊,才是動力 關於連結 : 透過運動,找到歸屬感、也找回自我價值 關於框架 : 障礙是狀態,而不是限制
Thumbnail
帕拉林匹克運動會(Paralympic Games),有一群人,克服可能天生的缺陷或無法改變的傷痛,日夜的練習與訓練,進到了帕奧的殿堂 ,以往鮮少關注的運動賽事,卻是運動員最難走到的時刻,比賽不管輸贏他們都完美詮釋堅強的韌性。我想,每一場比賽、每一位選手都有著背後的故事,都是值得尊敬的比賽。
Thumbnail
帕拉林匹克運動會(Paralympic Games),有一群人,克服可能天生的缺陷或無法改變的傷痛,日夜的練習與訓練,進到了帕奧的殿堂 ,以往鮮少關注的運動賽事,卻是運動員最難走到的時刻,比賽不管輸贏他們都完美詮釋堅強的韌性。我想,每一場比賽、每一位選手都有著背後的故事,都是值得尊敬的比賽。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