潑漆也會成立毀損罪嗎?

潑漆也會成立毀損罪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新聞偶爾會看到有民眾為了洩恨或其他目的,對他人的車輛、大門口潑漆,這樣不成熟的舉動,其實已經構成了刑法上毀損罪了。
(圖片來源:網路)

(圖片來源:網路)

一、潑漆在法律上有問題嗎?

在新聞上偶爾會看到有人因為私人恩怨或其他原因,將油漆潑灑在他人大門、汽車上,這種行為,除了無助解決糾紛,更是刑法上的毀損行為!

潑漆會成立毀損罪,這是真的嗎?

二、毀損罪的規定:

刑法第354條規定:「毀棄、損壞前二條以外之他人之物或致令不堪用足以生損害於公眾或他人者,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一萬五千元以下罰金。」

首先要向讀者說明的是,這不是嚴重的犯罪,因此被設定成「告訴乃論之罪」(刑法第357條),必須要由被害人或其他告訴權人在六個月的告訴期間內,提出告訴,只要超過一天,檢察官就會不起訴處分了!

而所謂「毀棄」,就是根本毀滅物之存在;「損壞」,則是指物品之全部或一部因其損壞致喪失效用(最高法院86年度台上字第323號判決意旨參照);至於「致令不堪用」,則係指毀棄、損壞以外,雖未毀損原物,然足使他人之物喪失特定目的之效用

三、潑漆的問題在於「破壞美觀」:

實務見解認為,「美觀」也是物體的重要功能,潑漆行為造成大門或汽車的美觀功能被破壞,又難以復原,因此也會構成「致令不堪用」的程度,當然就會成立毀損罪!

結論

潑漆行為在法律上除了會成立毀損罪之外,另外也會有民事賠償責任,後果可不輕微!

-

若有進一步的法律諮詢、訴訟案件委託及辯護需求,歡迎透過「Line」或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聯繫我!


avatar-img
法律生活頻道(呂昀叡律師)的沙龍
54會員
99內容數
大大小小的事都是法律事,了解越多當然越有保障,本專題會提供許多法律上必備的「豆知識」,讓讀者在生活上不吃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網路消費模式已經是現在生活的重心了,但也因此產生了不少亂象,最常見的就是惡意棄單的情況,也就是下單後,賣家千辛萬苦包裝、出貨,但後來買家卻無故棄單、搞消失,導致賣家付出的有形、無形成本付諸流水,這究竟有沒有法律責任呢?這篇文章會告訴你/妳答案!
針對某些犯罪,例如組織犯罪條例,除了可能被判刑,更可能會再附加「強制工作」,在本質上相當於被判處兩次刑罰,影響重大,這篇文章有詳細說明!
新聞上偶爾可以看見,有人到餐廳用餐,服務生卻發現這位客人根本沒有帶錢自身上,一陣爭執後,對於客人提告詐欺。不過,吃飯沒帶錢而已,真的有這麼嚴重嗎?
在新聞偶爾會看到,某A車輛突然加速、切換車道至B車輛前、再馬上減速或煞車,導致B車輛迫不得已跟著停車。更嚴重的情況是,B車輛整個撞上去,更可能導致嚴重的連環車禍。 這樣的逼車行為,難道沒有法律責任嗎?我們一起來詳細了解!
依刑法第185-4的規定,肇事逃逸的前提必須要有「人死」或「人傷」的結果。如果只是車輛間的單純擦撞,由於只存在車損,既沒有人死、也沒有人傷,在法律上來說不會有肇事逃逸的刑責,本文將詳細進行探討。
警方偵查犯罪的手段偶爾會有爭議,尤其是「釣魚辦案」和「陷害教唆」兩者間只有一線之隔,若沒拿捏好尺度,很可能會使得被告被判無罪,本文會詳細說明兩者的區別!
網路消費模式已經是現在生活的重心了,但也因此產生了不少亂象,最常見的就是惡意棄單的情況,也就是下單後,賣家千辛萬苦包裝、出貨,但後來買家卻無故棄單、搞消失,導致賣家付出的有形、無形成本付諸流水,這究竟有沒有法律責任呢?這篇文章會告訴你/妳答案!
針對某些犯罪,例如組織犯罪條例,除了可能被判刑,更可能會再附加「強制工作」,在本質上相當於被判處兩次刑罰,影響重大,這篇文章有詳細說明!
新聞上偶爾可以看見,有人到餐廳用餐,服務生卻發現這位客人根本沒有帶錢自身上,一陣爭執後,對於客人提告詐欺。不過,吃飯沒帶錢而已,真的有這麼嚴重嗎?
在新聞偶爾會看到,某A車輛突然加速、切換車道至B車輛前、再馬上減速或煞車,導致B車輛迫不得已跟著停車。更嚴重的情況是,B車輛整個撞上去,更可能導致嚴重的連環車禍。 這樣的逼車行為,難道沒有法律責任嗎?我們一起來詳細了解!
依刑法第185-4的規定,肇事逃逸的前提必須要有「人死」或「人傷」的結果。如果只是車輛間的單純擦撞,由於只存在車損,既沒有人死、也沒有人傷,在法律上來說不會有肇事逃逸的刑責,本文將詳細進行探討。
警方偵查犯罪的手段偶爾會有爭議,尤其是「釣魚辦案」和「陷害教唆」兩者間只有一線之隔,若沒拿捏好尺度,很可能會使得被告被判無罪,本文會詳細說明兩者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