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觀察解讀|央行是台股指南針?從央行 9/22 理監事會參考資料看未來台股投資策略

2022/09/22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邏輯投資」專欄每月分享至少 4 篇「潛力股」分析。非訂閱戶可以閱讀公司、產業或產品介紹,訂閱戶可以閱讀個股分析、投資邏輯等更深入的價值內容。訂閱費用每月僅 88 元,能夠幫助作者持續發掘有潛力的投資機會,歡迎訂閱支持!為避免錯過最新文章,請按下「追蹤」按鈕,並加入邏輯投資臉書按讚,作者將分享最新資訊與市場解讀!(專欄介紹及文章試閱請點這裡

用央行資料投資台股?

台灣央行於 2022 年 9 月 22 日召開理監事聯席會議並做出利率決議,考量近期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下跌,下半年及明年國內通膨率可望趨緩並逐漸回降至 2 %以下,但因預期全球經濟走緩且下行風險升高,明年國內經濟成長力道將趨緩,故決議升息半碼(0.125個百分點),並自 9 月 23 日起實施
一般投資人大概只關注前述央行的升息政策決議,但實際上央行理監事會每一次會後都會提供參考資料,裡面有豐富的經濟數據與前瞻指引,可以作為投資台股方向的參考。

世界主要經濟體前景預測

央行首先會根據國際機構或相關數據資料,提出對於全球經濟與世界主要經濟體的經濟前景預測。
因全球通膨率居高,加上貨幣政策緊縮,預期全球經濟下半年及明年將走緩,但簡報中特別指出歐元區、英國經濟陷入衰退風險上升,而中國則因政府加大財政激勵措施,刺激民間消費並擴張公共建設,成長有望回升。
這裡我們可以思考的是避開歐元區、英國的投資,並可以開始關注中國經濟復甦的題材,而以台股來說,若公司主要生產營業區域為歐洲區,或是產品及服務主要收益來自歐洲區,則業績可能進一步衰退;反之,若公司過去因中國疫情封控政策而導致業績下滑、股價重挫,但因中國開始加大財政刺激,則可望迎來復甦題材,相關個股例如鮮活果汁-KY(1256)、麗豐-KY(4137),值得留意。

關注內需消費產業

本次央行簡報資料很明確地點出「內需」是驅動經濟成長之主力,因為民間投資下滑,但國人外出消費意願提高,對經濟成長帶來主要貢獻。
特別要關注的是民間消費部份,央行表示因疫苗覆蓋率提升,搭配政府振興國旅政策,民眾外食增加,餐飲業營業額7月年增 75.8%,出遊人潮也明顯回溫,從高鐵及台鐵旅客人次年增率可見端倪。
這也是近期台股餐飲股、觀光股股價表現強勁的原因,但這不是說現在要去漲多的相關類股,而是要思考既然內需產業、民間消費加溫,是否有股價尚未完全反映,或業績仍處低迷,但未來有機會受惠民間消費持續成長、國境解封的企業?「邏輯投資」認為百貨業、零售業、國內通路業者、例如遠百(2903)、南仁湖(5905),以及我們曾介紹過的葡萄王生技(1707)、台灣大車隊(2640)、冠德建設(2520)(環球購物中心母公司)、櫻花(9911)等,都有機會受惠。

關注政府公共建設族群,注意建廠及設備概念股利多出盡

央行針對政府及民間投資部分,提到幾個重點:
  • 政府消費及公共投資溫和成長:
這裡的重點是政府投資並不會跟隨景氣狀況而放緩,我們在專欄文章曾多次提到這個概念,因此投資人可以持續關注這個政府投資概念股,作為資金的轉機與避風港。
這裡央行特別點出綠能、5G建設持續進行,因此投資人可以關注綠能相關題材,這是一個長線趨勢,政府不得不加大對於綠能方面的投資,而使相關概念股持續受惠,例如我們曾介紹過的中興電(1513),以及重電族群如士電(1503)、亞力(1514)、東元(1504)、華城(1519),或是公共建設相關個股包括中鼎(9933)、欣陸(3703)、根基(2546)等,但要注意,如果題材已反映利多,則建議等拉回再進場比較安全。
  • 廠商資本支出計畫延後、設備進口與擴廠放緩:
因8月PMI未來半年展望指數續跌至28.3%,半導體設備進口年增率轉為負值,加設缺工、缺料、缺乏關鍵零組件等因素,導致部分廠商推遲擴廠與擴產,並延後資本支出計畫。
這裡提醒讀者注意建廠或無塵室、設備等相關族群,例如漢唐(2404)、聖暉(5536)等,這些公司確實都掌握有龐大的廠房、無塵室及設備訂單,營收表現優異,但需要持續關注訂單金額或合約負債的變化,如果訂單或合約負債數值下調,則代表大規模建廠的時間點已經過去,又因業者放緩擴產與資本支出,未來訂單恐不樂觀,股價就可能面臨修正。
建廠完成後,就輪到設備交貨,則可能會貢獻設備概念股不錯的業績,但仍需關注之後的新增訂單或合約負債,這類公司要注意千萬不要買在高點,不然就要等到下一次景氣循環才能解套了。

央行:「去找吧!我把一切都放在那裡了!」

其實央行提供的資料,不僅有總經分析、台灣經濟前瞻指引、GDP預測,實際上也會充分解釋其政策制定的背景與依據。
例如許多人指責台灣央行為什麼不比照美國聯準會激進升息,放任房價暴漲,但央行在簡報資料中特別提到台灣與美國經濟結構與金融體制差異甚大,包括台灣對於貿易的依存度更高,而美國則是擁有龐大內需的經濟體;另外台灣金融體制以銀行為主,因此可以透過政策利率調整引導銀行存、放款利率,影響經濟活動,但美國則主要以資本市場運作為主,調整的是殖利率曲線,所以台灣若激進升息,可能直接透過銀行影響到無數中小企業主的融資成本,對於經濟的殺傷力更大。
建議讀者有空的話,不妨花點時間閱讀央行的新聞稿以及會後記者會參考資料,或許你也能從中找到更多靈感,以及你想知道的各種經濟資訊。
「邏輯投資」文章內容係運用來自公開網路、新聞、財報及聯繫公司所獲資訊歸納之個人心得,目的是分享投資觀念,內容僅供讀者參考,無任何股票投資勸誘之意圖。投資有風險,文章內容不建議作為投資行為之最終依據,投資前請審慎評估並自負盈虧。
「邏輯投資」發掘潛力股、營建股、定存股與冷門股,分享投資觀念、市場觀察與潛在風險,歡迎訂閱作者的投資專欄,每個月只要一個便當錢(99元)就能支持作者持續發掘投資機會,降低「韭菜率」,跨越投資痛點!📈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