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拒絕幸福?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當人拒絕或者無法接受生命與幸福時,在他們內心中究竟感受到什麼?

良知妨礙我們接受生命和幸福,因為當我們為別人受苦,就算是毫無幫助,也會使我們有一份清白的感覺。相反的,如果我們接受生命、獲得幸福,我們常會有罪惡感。

因此,得到一個豐盛和幸福的生命是靈魂的一大成就。
能夠超越個人良知、集體良知,來到靈性良知的平衡境界,也是覺察修煉的一大成就。

※ 關於良知,系統排列的發展人 伯特·海寧格先生這樣註解:良知不是一個單純的感受,他是一個讓我們知道做什麼,可以維持良心清白的警報器。警示著我們和我們所屬的團體,所作所為是否危害到我們在這個團體裡的歸屬性、清白感;我們的所作所為會不會傷害到歸屬的團體的權利。一但危害到團體,即會產生罪惡感,並做出內在或潛意識的自處。因此,良知/良心與是非善惡或對錯沒有絕對的關係,只與清白感及所屬團體的歸屬感和權力有關,最常見的例子就是宗教與種族的紛爭,每個人效忠自己的信仰,卻與生命的真善美沒有絕對的應證。
其他相關文章推薦:海寧格談『補償心態』
avatar-img
4會員
16內容數
孩子是家庭的的鏡子,真實的反射出整個家族的未竟之事,傾聽孩子的一舉一動,我們將能找到創造家庭幸福的線索!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相信大家現在都有在使用網銀的習慣 以前因為打工和工作的關係,我辦過的網銀少說也有5、6間,可以說在使用網銀App方面我可以算是個老手了。 最近受邀參加國泰世華CUBE App的使用測試 嘿嘿~殊不知我本身就有在使用他們的App,所以這次的受測根本可以說是得心應手
Thumbnail
從心理學角度來看,生命的意義感源於個體感受到被理解,並被有意義的目標引導而產生的一種內在滿足感。當我們失去這種意義感,容易陷入空虛,進而可能引發抑鬱、攻擊、成癮,甚至是對金錢與權力的過度追求,嚴重時還可能導致自我傷害。
日子過久了會麻痺了快樂,其實一直在舒適圈也是種扼殺自己的幸福感,情緒的感受多半是比較而來的,經歷過痛苦才知道如今的好,面臨過艱辛才知道現在的穩定,倘若人一直處在相同的生活圈中一定也會疲乏找不到生活的意義。   有時人就是有一顆矛盾的心理,舒適圈待久了就逐漸缺少了能夠快樂的情緒,需要點目標來趨使自
Thumbnail
幸福不等同於積極的心態,也不等同於沒有消極的想法,而是一種無欲無求的狀態。在追求幸福的過程中,過度自我評價可能引發焦慮和壓力,導致人們忽視生活中的小確幸,進而喪失對生活的熱情。應該重視日常生活中正向情緒的頻率,而非偶爾感到強烈快樂的時刻。珍惜日常中的小確幸有助於提升整體幸福感。
苦從何來? 愛別離苦,得不到苦,生病苦,欲求苦,得到後失去苦,比較的人生苦。 世上種種的苦,纏繞多情的人生,無情多變的生命。說多了好像消極了人生,其實恰恰相反。當一個人對生命有略略的感受時,你必然會知道。為什麼古人說【無欲則剛】,佛經更提醒著我們,【心無罣礙,無有恐怖】。在你每一個感恩的當下,每
Thumbnail
《我可能錯了》第三十六、三十七、三十八章 (摘錄)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人類追求幸福的意志與其結果之間的關係。雖然每個人都渴望快樂,但並非所有人都能實現自己的願望。這使我們思考意志的質量及其對幸福的影響,探討好意志與壞意志所帶來的不同結果,進而揭示幸福與意志之間的深刻聯繫。
Thumbnail
一個性格不好的人把所有的快樂都看成不快樂,好比美酒在充滿膽汁的口中也會變苦一樣。
Thumbnail
在《像哲學家一樣生活》中,我們發現人類感到痛苦的兩個主要因素是「貪得無厭」和「擔心事物超出自己的掌控」。學會接納當下處境後採取適合的行動,即便是賦予當下事實新的意義,將有助於減輕痛苦。
Thumbnail
不快樂一部份是由於社會制度,一部份是由於個人心理,後者是本書裡想談的。作者集中在一般不受著外界苦難的人身上,提出治療日常煩悶的方法。
Thumbnail
所有描述人的歷程當中最困難是心境。 心境是經歷一切事物所綜合的感觸,較複雜與抽象,難以形容。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相信大家現在都有在使用網銀的習慣 以前因為打工和工作的關係,我辦過的網銀少說也有5、6間,可以說在使用網銀App方面我可以算是個老手了。 最近受邀參加國泰世華CUBE App的使用測試 嘿嘿~殊不知我本身就有在使用他們的App,所以這次的受測根本可以說是得心應手
Thumbnail
從心理學角度來看,生命的意義感源於個體感受到被理解,並被有意義的目標引導而產生的一種內在滿足感。當我們失去這種意義感,容易陷入空虛,進而可能引發抑鬱、攻擊、成癮,甚至是對金錢與權力的過度追求,嚴重時還可能導致自我傷害。
日子過久了會麻痺了快樂,其實一直在舒適圈也是種扼殺自己的幸福感,情緒的感受多半是比較而來的,經歷過痛苦才知道如今的好,面臨過艱辛才知道現在的穩定,倘若人一直處在相同的生活圈中一定也會疲乏找不到生活的意義。   有時人就是有一顆矛盾的心理,舒適圈待久了就逐漸缺少了能夠快樂的情緒,需要點目標來趨使自
Thumbnail
幸福不等同於積極的心態,也不等同於沒有消極的想法,而是一種無欲無求的狀態。在追求幸福的過程中,過度自我評價可能引發焦慮和壓力,導致人們忽視生活中的小確幸,進而喪失對生活的熱情。應該重視日常生活中正向情緒的頻率,而非偶爾感到強烈快樂的時刻。珍惜日常中的小確幸有助於提升整體幸福感。
苦從何來? 愛別離苦,得不到苦,生病苦,欲求苦,得到後失去苦,比較的人生苦。 世上種種的苦,纏繞多情的人生,無情多變的生命。說多了好像消極了人生,其實恰恰相反。當一個人對生命有略略的感受時,你必然會知道。為什麼古人說【無欲則剛】,佛經更提醒著我們,【心無罣礙,無有恐怖】。在你每一個感恩的當下,每
Thumbnail
《我可能錯了》第三十六、三十七、三十八章 (摘錄)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人類追求幸福的意志與其結果之間的關係。雖然每個人都渴望快樂,但並非所有人都能實現自己的願望。這使我們思考意志的質量及其對幸福的影響,探討好意志與壞意志所帶來的不同結果,進而揭示幸福與意志之間的深刻聯繫。
Thumbnail
一個性格不好的人把所有的快樂都看成不快樂,好比美酒在充滿膽汁的口中也會變苦一樣。
Thumbnail
在《像哲學家一樣生活》中,我們發現人類感到痛苦的兩個主要因素是「貪得無厭」和「擔心事物超出自己的掌控」。學會接納當下處境後採取適合的行動,即便是賦予當下事實新的意義,將有助於減輕痛苦。
Thumbnail
不快樂一部份是由於社會制度,一部份是由於個人心理,後者是本書裡想談的。作者集中在一般不受著外界苦難的人身上,提出治療日常煩悶的方法。
Thumbnail
所有描述人的歷程當中最困難是心境。 心境是經歷一切事物所綜合的感觸,較複雜與抽象,難以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