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我身邊的人,突然間不分男女老少,都知道「卡農」了,大概就是在韓國電影〈我的野蠻女友〉盛極之時。
電影中,女主角坐在鋼琴前,優美的琴聲,自指尖輕輕流出。那畫面,說多美就有多美。
大家口中的「卡農」,正確來說應是《約翰·帕海貝爾卡農》(Pachelbel's Canon),是巴洛克時期德國作曲家約翰·帕海貝爾最著名的作品。但其實所謂「卡農」,是種譜曲形式,並非單獨指一曲子名。
C G A E F C F G ......
依此規律,按作曲者需要,任意升降調,調整拍子快慢。然後就是複沓再複沓,千迴百轉成一首詩、一首歌。
這種和弦行進規律很好聽,做成流行歌曲的例子也多,實無法一一列舉,非常確定的是,依這種規律寫成的曲子,在當代,都會是記憶點極強、琅琅上口的熱門金曲。
---
前幾日,走進家附近的一間平價牛排館,幫全家人買假日的午餐。點完單,坐在一旁等著,手上還不忘翻閱書籍。
但我實在無法專心。

店裡播放的,是好多年前(就不說年代了)紅極一時的療傷情歌。我坐在店裡等的時間,正好播完同一名歌手的三首歌。

辨別和弦只是個雕蟲小技,我還是會點皮毛的。雖然旋律、節拍、歌詞都不同,但扎扎實實的,這三首都是卡農形式的歌曲。

這三首歌,當年隨意走在台灣任一商店街,都可以聽到商家以音質不錯的重低音喇叭恣意播放,宣示自己走在流行的尖端,也營造出一種虛幻的熱鬧感。
歌是好聽的。無庸置疑。
市場喜歡。無庸置疑。
這三首歌純粹是為著市場而寫的。我想,應該也無庸置疑。
流行歌,本就是為了市場,有人買單才能養得活這些詞曲作家。為了市場,沒有任何不妥。
---
前幾天,介入「處理」了一位不適任教師。該名教師,總是對幼兒脫口而出「你有什麼毛病?」。當身為同事,也同時身為家長的教師,想前去了解時,得到的,只是該名教師的挑釁與辱罵。
我想,面對家長,她絕對是畢恭畢敬的。但面對同事,所謂的畢恭畢敬就不用了。太多餘,太造作。
被辱罵的家長兼教師當然不肯善罷干休,但校內的同事們,甚至主管們,且草草了事,不願追根究柢。不願處理這位真正「有毛病」的老師。
因為這是一位善於交際應酬的教師。她花了大把時間,以親切溫暖的假面具籠絡媽媽們的心。也花了大量心力,幫同事慶生、跟同事一起出去玩、有空時就各處室串門子。
伸手不打笑臉人。原來是這樣用的。
人性總是如此,「自己人」不包庇一點嗎?
有關係就沒關係。自古以來,都是這樣的。
市場就是這麼容易討好,如同套上卡農就一定會大紅大紫一般。歌曲至少還愉悅人心,說的負面一點,任何人只要套上個諂媚溫柔無辜的臉,再套上你好我好的好關係。任誰,也捨不得打。
---
某天睡前,突然間又想到「槍與玫瑰」。

我在枕上想著,當年初聽「槍與玫瑰」時的驚艷與駭然,至今仍是難忘。
各種音符的組合、和弦的搭配,到底是怎麼做到的?參不透參不透啊!
當然,據說團員們有「某種習慣」,可以讓自己的創作能量一直達於頂峰,源源不絕的奇思才想都是這樣來的。這點,不予討論,不予置評。
其作品中,孤傲又自我的魅力,奇絕迷人。是永恆的,這也是真的。
那位上述所說,身兼家長的教師,敢於爭辯、敢於捍衛、甚至敢於撕破臉,在我看來,於某種形式上,他也是位不願被卡農定型的人。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41會員
74內容數
有我讀的,也有給孩子讀的。聊聊看過的書,寫寫當下的感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我喜歡閱讀,也喜歡跟別人介紹書。這是無疑的。 只是今天就是不想發聊書文。這也是無疑的。 沒有荒廢閱讀,不用擔心。這週我照樣走了趟圖書館,閱讀了兩本書,逛了一間獨立書店,買了近兩千元的書。 只是,時移事易,從來不是新鮮事。簡易變易不易,日日月月循循環環,我從來沒有適應過,總是跟著浮游其中。幼時如此
我喜歡閱讀,也喜歡跟別人介紹書。這是無疑的。 只是今天就是不想發聊書文。這也是無疑的。 沒有荒廢閱讀,不用擔心。這週我照樣走了趟圖書館,閱讀了兩本書,逛了一間獨立書店,買了近兩千元的書。 只是,時移事易,從來不是新鮮事。簡易變易不易,日日月月循循環環,我從來沒有適應過,總是跟著浮游其中。幼時如此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蕭邦鋼琴大賽為古典音樂引入一個美妙的世界,文章分享了與早逝的傳奇鋼琴家李帕第的故事,表達了對古典音樂的喜愛和理解。古典音樂的多樣版本和風貌讓人們能夠更加深入地感受和欣賞音樂。透過這些音樂風景,人們能夠成為更好的自己,並懂得更好地和自己相處。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EMKS0vTPR8聽過巴哈的無伴奏大提琴嗎?妳一定聽過,只要幾個小節帶過,妳一定可以辨認出來。這幾乎是所有大提琴家必備的曲目,從卡薩爾斯、羅斯托波維奇、愛穿三宅一生的穆斯基一直到馬友友,一定都會錄製的曲目。 這個曲子自從巴
那雙常被人說適合彈鋼琴的手指,不曾碰觸過真正的鋼琴琴鍵,甚至在此之前,她對「鋼琴」這兩字並沒有任何概念,直到家裡偶然多出一台別人傳遞下來的二手電子琴。
Thumbnail
窗外貓叫春實在吵,不得不關掉聽很多遍的蕭邦協奏曲,這是阿勞和指揮家福特萬格勒(Wilhelm Furtwängler)的現場錄音,隨手看了臉書,某校音樂學生在推爆乳鋼琴網紅 Pan Piano!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ZvpylUCz6w到這年歲,不
Thumbnail
日前略為不適,無心料理家務,也沒力氣看書,我乾脆賴在書房上網閒逛解悶,先生也在一旁寫字看書。我不熟悉音樂,放音樂一向是先生的責任,他放什麼我聽什麼,沒有意見也從不抱怨。可是,今天的音樂越聽越悶,我終於忍不住開口:「這是什麼音樂?可不可以換一換,我越聽越不舒服。」先生從善如流,立即更換音樂。 原來
你以前學彈琴有沒有很喜歡古典音樂? 最近在 IG 看到要看見一些管弦樂團演奏,深深被他們迷住了,於是在 YouTube 瘋狂看鋼琴家彈鋼琴,然後愛上了中國鋼琴家王羽佳,好型好勁。然後又看了郎朗成長故事,一個天才音樂家看來天生就是天才,原來他以前也是多年苦練過來的。 我正在學色士風嘛,我決定要繼續
Thumbnail
女性鋼琴家經常被詢問到如何平衡音樂事業和家庭,近期和國家交響樂團巡演的法籍喬治亞鋼琴家卡蒂雅.布尼亞季什維莉,就示範了如何邊帶娃邊巡演,舉手投足之間都顯露著母愛。 國家交響樂團在德國時間9日於漢堡易北愛樂廳彩排,當時卡蒂雅正在和樂團排練柴可夫斯基的第一號鋼琴協奏曲,她的先生帶著一歲女兒
Thumbnail
最近在練習吉他的彈奏,靈機一動,對著電視就練了起來。 原來我把電視轉到YouTube,找一些曾經聽過的懷舊老歌,先找到它的單音,再找它的調門和弦,最後就跟著一起彈奏起來,時不時還跟著唱。 這其實是我心目中最理想的「卡拉OK」,號稱「純人工手動的吉他卡拉OK」,因為這樣的音樂境界在我心目中才算OK
Thumbnail
她雖然能要求咖啡店老闆換音樂,卻無法決定生命中的任何時刻,是否仍會出現巴哈,或是其他勾起她痛苦回憶的古典樂曲。每次樂音一出現,她就陷入憎恨與狂躁的循環,無法自拔。
Thumbnail
在那個不經意的年代,口琴不僅是一件樂器,更是窮人心中的鋼琴,是夢想和希望的載體。我們的故事,從一部深入人心的日劇《阿信》開始,其中女主角在絕境中透過一首愛爾蘭民謠“夏日最後的玫瑰”找到了重生的勇氣。那是口琴的魔力,能在最黑暗的時刻照亮前行的路。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蕭邦鋼琴大賽為古典音樂引入一個美妙的世界,文章分享了與早逝的傳奇鋼琴家李帕第的故事,表達了對古典音樂的喜愛和理解。古典音樂的多樣版本和風貌讓人們能夠更加深入地感受和欣賞音樂。透過這些音樂風景,人們能夠成為更好的自己,並懂得更好地和自己相處。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EMKS0vTPR8聽過巴哈的無伴奏大提琴嗎?妳一定聽過,只要幾個小節帶過,妳一定可以辨認出來。這幾乎是所有大提琴家必備的曲目,從卡薩爾斯、羅斯托波維奇、愛穿三宅一生的穆斯基一直到馬友友,一定都會錄製的曲目。 這個曲子自從巴
那雙常被人說適合彈鋼琴的手指,不曾碰觸過真正的鋼琴琴鍵,甚至在此之前,她對「鋼琴」這兩字並沒有任何概念,直到家裡偶然多出一台別人傳遞下來的二手電子琴。
Thumbnail
窗外貓叫春實在吵,不得不關掉聽很多遍的蕭邦協奏曲,這是阿勞和指揮家福特萬格勒(Wilhelm Furtwängler)的現場錄音,隨手看了臉書,某校音樂學生在推爆乳鋼琴網紅 Pan Piano!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ZvpylUCz6w到這年歲,不
Thumbnail
日前略為不適,無心料理家務,也沒力氣看書,我乾脆賴在書房上網閒逛解悶,先生也在一旁寫字看書。我不熟悉音樂,放音樂一向是先生的責任,他放什麼我聽什麼,沒有意見也從不抱怨。可是,今天的音樂越聽越悶,我終於忍不住開口:「這是什麼音樂?可不可以換一換,我越聽越不舒服。」先生從善如流,立即更換音樂。 原來
你以前學彈琴有沒有很喜歡古典音樂? 最近在 IG 看到要看見一些管弦樂團演奏,深深被他們迷住了,於是在 YouTube 瘋狂看鋼琴家彈鋼琴,然後愛上了中國鋼琴家王羽佳,好型好勁。然後又看了郎朗成長故事,一個天才音樂家看來天生就是天才,原來他以前也是多年苦練過來的。 我正在學色士風嘛,我決定要繼續
Thumbnail
女性鋼琴家經常被詢問到如何平衡音樂事業和家庭,近期和國家交響樂團巡演的法籍喬治亞鋼琴家卡蒂雅.布尼亞季什維莉,就示範了如何邊帶娃邊巡演,舉手投足之間都顯露著母愛。 國家交響樂團在德國時間9日於漢堡易北愛樂廳彩排,當時卡蒂雅正在和樂團排練柴可夫斯基的第一號鋼琴協奏曲,她的先生帶著一歲女兒
Thumbnail
最近在練習吉他的彈奏,靈機一動,對著電視就練了起來。 原來我把電視轉到YouTube,找一些曾經聽過的懷舊老歌,先找到它的單音,再找它的調門和弦,最後就跟著一起彈奏起來,時不時還跟著唱。 這其實是我心目中最理想的「卡拉OK」,號稱「純人工手動的吉他卡拉OK」,因為這樣的音樂境界在我心目中才算OK
Thumbnail
她雖然能要求咖啡店老闆換音樂,卻無法決定生命中的任何時刻,是否仍會出現巴哈,或是其他勾起她痛苦回憶的古典樂曲。每次樂音一出現,她就陷入憎恨與狂躁的循環,無法自拔。
Thumbnail
在那個不經意的年代,口琴不僅是一件樂器,更是窮人心中的鋼琴,是夢想和希望的載體。我們的故事,從一部深入人心的日劇《阿信》開始,其中女主角在絕境中透過一首愛爾蘭民謠“夏日最後的玫瑰”找到了重生的勇氣。那是口琴的魔力,能在最黑暗的時刻照亮前行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