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若安定,萬事從容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最近在一場演講上聽到「讓別人贏,不代表我輸」,「唯有真心利他,才能真正利己」,作者從自己人生多重角色的修煉與覺察出的智慧,整理出貼近人心的小故事。
故事如下:有次,作者的爸爸邀媽媽去看黃俊雄布袋戲,媽媽興趣缺缺拒絕了,爸爸只好自己揪朋友看戲。傍晚他碰見看完戲的爸爸,只見爸爸神采飛揚、口沫橫飛地說戲有多精彩,拍手拍到手都紅了。但沒想到,晚餐後,當媽媽問起戲好不好看時,爸爸只是淡淡地回:「還好妳沒去,就一般般而已!」
這一幕讓他驚呆了,搞不清楚爸爸為何轉變那麼大!沒想到,爸爸卻告訴他:「你要懂得讓別人贏啊!如果我回來跟她講,哈哈,妳活該,那麼好看沒去看,妳就沒看好戲的命,以後知道了吧!這當然也是一種說法,但對事情一點幫助都沒有,只會惹媽媽生氣,自己也沒好處。多講一句話讓她贏,讓她爽,反正我看到好的表演,已經賺到了。」
爸爸的處事智慧,讓作者明白,原來,讓別人贏,不代表就是讓自己輸。很多時候,我們事事與人競爭,努力證明自己比別人優秀,想當人生勝利組,卻很少思考,有沒有除了爭勝負以外的可能性的關鍵,不是因為自己最強大,而是因為成就的「局」最和諧、最成功。有如「西方人玩撲克好比是拳頭大小決勝負,中國人打麻將本質是和諧的組成,贏的關鍵不是你最強大,而是因為你們的局最和諧。」(引用完畢)
最近有對夫妻朋友是新手父母,生活中常常因為一點小事爭執不休。兩個人都想講贏對方、說服對方,最後變得口不擇言,互看不順眼。沒人想低頭,誰都有自己的道理,最後把親朋好友都拉進去評理。我聽完後只能說:「清官難斷家務事」,最後請他們上網,去牟尼精舍請示因果。
每個人的人生課題只能自己去面對、解決,唯有靜下心來反思自己,培養說話的藝術,修自己的口業,才能體悟出「圓滿比對錯更重要」的智慧。有如阿伯說:「為什麼要在人世間歷鍊?因為還有忌妒、分別、執著、愚迷、狂妄心,修行的分數不夠,心性的提升不足;成佛離不開眾生,胸襟要擴大,要包容,要修到與淨土相應,才能回淨土。」
「修行,要走入群眾,『他山之石,可以攻錯』,藉由與人的相處,找出自己的盲點、發現自己的問題,這就是修行;修行修到最後,是無漏,諸德圓滿,各種功德俱足,雖然現在尚無法達到,但這是目標。」
(分享完畢)
有句話說:「家是講愛的地方,不是講理的地方。」面對外人也許可以口若懸河,處處爭理,但回到家,就要記得按下「暫停鍵」,讓自己回到「無我」的狀態,不然回到家還不得清靜,依然像身處在戰場,那該有多累!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習氣,愛說話的人喜歡聊八卦;愛胡思亂想的人每天擔心天會塌下來;脾氣火爆的人天天看人不順眼;小心眼的人時時預防被人佔便宜……,人的習氣說起來五花八門,但總結來說,都脫離不了「貪、嗔、癡、慢、疑。」
精舍常提醒世人「心性要提升」,最明顯觀察心性提升的地方,便是之前看不順眼的事,如今不會再礙你的眼;之前討厭的人,如今碰面心湖不會再起片片漣漪;之前逃避的事,如今會想著盡心盡力去做好。以上種種都不是一蹴可幾,更非假裝、勉強自己,讓自己感覺很委屈,而是願意改變,願意去做,心境上便會慢慢轉換。猶如小兒學步,努力走、認真走,時間久了,自然會越走越好,越來越習慣。
好習氣需要時間培養,過程中更會不自覺地沾染上個人的色彩,未修行前時刻想的都是自己,修行後便須將「我」縮小,將「圓滿」擺在最前頭,畢竟事事圓滿了,才有「我」可言;事事不圓滿,光想「我」,又有何用!從利己到利他,體現的不只是個人心胸的開闊,更是創造雙贏,讓別人贏了面子,自己也賺到了裡子!
楊絳說:「見過眾生,才發現,你要見的世面,是自己內心的勇氣和自信。當你看過四季,見過風雲,才發現,你要見的美景,是自己內心的淡定與從容。」修行就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學佛不是口說無憑,而是要與生活互相搭配,從事上去磨練。例如與人相處,要有一顆無善無惡的心,不因對方的無理而惱怒,也不因對方的示好而歡喜,修行不是懸空的,只有將它與實踐相結合,才能印證修行的境界。
換句話說,工作就是修行,與人相處就是修行,各種情境就是最好的修行道場,工作越繁重,與人相處碰到的問題越多,修行的時機便越好。以各種情境來磨練我們的心,提升我們的智慧,光明我們的心性。總而言之,人忙心不能忙,心若安定,萬事從容!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護法韋馱尊天菩薩
南無伽藍菩薩
南無十方一切諸佛菩薩摩訶薩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以下文章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端午節這一天,到親戚家拜祖先(祖先牌位供奉於親戚家),拜拜完回家後,我就一直感到很疲累,累到隔天早上睡很晚,還是爬不起來,全身既累又沉重,想說該不會是快感冒了吧?後來以為是自己黑氣影響或有其它問題,於是向佛菩薩請示,看到開示後大吃一驚! 開示:祖先在地獄受刑罰所致,未投胎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末法時期,群魔四起,大家的干擾都很多,被干擾後整個人虛累累(很累、全身無力),若是還被抽福報,那真的是雙重打擊、雪上加霜。 去年底的身體狀況很奇怪,農忙回家後就要躺在椅子上休息很久,幾乎每天都這樣,這是以前從來沒有過的狀況。原以為是種田太累或身體出問題,後來經請示後才知道,身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哲學家叔本華說:「世界上最大的監獄,是人的思維意識。」前陣子看精舍部落格的文章,有著類似的說法,但談的是人心,內容是說:「世界上最大的監獄,是人的方寸之心,走不出自己被人傷害的心,到哪裡都是囚徒!」 修行的目的是為了解脫。要學佛菩薩,當一個思想光明之人,要學習感恩和看淡一切,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在外地工作,每日晚上與父母視訊,除了讓父母知道我在外很好,讓他們不用掛慮,也藉此瞭解父母的心情及身體狀況。感覺母親的精神比較差,但通話中她總是笑臉以對,不讓在外的孩子擔心。 上週五晚上回去探視父母,陪著看看電視、聊聊天,可以感受到母親有我陪伴的愉悅心情。週六早上準備回工作地時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人就是這樣,沒有修行,沒有學佛,起貪嗔癡,便結下來世怨,因果就是這麼產生的;人的命運,都是上天和佛菩薩依照你的善惡因果所安排,實際上是自己的造作。」 近來看到一則新聞,一被告人因多次用不當手法規避繳納停車費數千元,原本以為神不知、鬼不覺,經業
    以下文章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上個月兒子順利考上汽車駕駛,看著他的駕照,我心裡很感動,不禁回憶起三年前,他被外靈嚴重干擾的情景。 記得那時候,我和先生為了兒子,幾乎要把台灣搜遍了,能看的地方都看過了,還逼兒子吃思覺失調以及高濃度的安眠藥。我永遠記得那時兒子跟我說:「吃這個也沒有用,我不相信!」其實當時
    以下文章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端午節這一天,到親戚家拜祖先(祖先牌位供奉於親戚家),拜拜完回家後,我就一直感到很疲累,累到隔天早上睡很晚,還是爬不起來,全身既累又沉重,想說該不會是快感冒了吧?後來以為是自己黑氣影響或有其它問題,於是向佛菩薩請示,看到開示後大吃一驚! 開示:祖先在地獄受刑罰所致,未投胎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末法時期,群魔四起,大家的干擾都很多,被干擾後整個人虛累累(很累、全身無力),若是還被抽福報,那真的是雙重打擊、雪上加霜。 去年底的身體狀況很奇怪,農忙回家後就要躺在椅子上休息很久,幾乎每天都這樣,這是以前從來沒有過的狀況。原以為是種田太累或身體出問題,後來經請示後才知道,身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哲學家叔本華說:「世界上最大的監獄,是人的思維意識。」前陣子看精舍部落格的文章,有著類似的說法,但談的是人心,內容是說:「世界上最大的監獄,是人的方寸之心,走不出自己被人傷害的心,到哪裡都是囚徒!」 修行的目的是為了解脫。要學佛菩薩,當一個思想光明之人,要學習感恩和看淡一切,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在外地工作,每日晚上與父母視訊,除了讓父母知道我在外很好,讓他們不用掛慮,也藉此瞭解父母的心情及身體狀況。感覺母親的精神比較差,但通話中她總是笑臉以對,不讓在外的孩子擔心。 上週五晚上回去探視父母,陪著看看電視、聊聊天,可以感受到母親有我陪伴的愉悅心情。週六早上準備回工作地時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人就是這樣,沒有修行,沒有學佛,起貪嗔癡,便結下來世怨,因果就是這麼產生的;人的命運,都是上天和佛菩薩依照你的善惡因果所安排,實際上是自己的造作。」 近來看到一則新聞,一被告人因多次用不當手法規避繳納停車費數千元,原本以為神不知、鬼不覺,經業
    以下文章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上個月兒子順利考上汽車駕駛,看著他的駕照,我心裡很感動,不禁回憶起三年前,他被外靈嚴重干擾的情景。 記得那時候,我和先生為了兒子,幾乎要把台灣搜遍了,能看的地方都看過了,還逼兒子吃思覺失調以及高濃度的安眠藥。我永遠記得那時兒子跟我說:「吃這個也沒有用,我不相信!」其實當時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一個性格不好的人把所有的快樂都看成不快樂,好比美酒在充滿膽汁的口中也會變苦一樣。
    爸爸的易怒性格讓我從小學會了迎合與避免衝突,以維持家庭和平。這種模式影響了我在家庭和職場中的行為,讓我常常順從他人,這導致不只是犧牲自己,甚至可能會犧牲到他人。
    Thumbnail
    在這個忙碌的世界裡,我們常常因為別人的行為而心情波動,但我們對他人的態度,其實是我們自己內心修養的反映。別人對你怎麼樣,那是他們的因果,我們改變不了太多;但我們怎麼對待別人,那才是我們自己的修行。 當你遇到不公平或挑釁時,可以選擇用平和和寬容來面對,這不僅是一種內心的成長,更是一種生活中的修行
    Thumbnail
    習慣四~七:雙贏思維、知彼解己、統合綜效、不斷更新。
    辣辣一眾人吃飽飯在樹下乘涼,辣辣先說話了:爸爸的內在聲音其實就是愛,但世界往往是以鬥爭的形式成就自己。愛拼才會贏,爸爸不想拼,因為爸爸知道將來見阿彌陀佛什麼都有,但內在聲音要爸爸做猴子和魔慈眾生玩。只是爸爸根本沒有這種心思,所以沒什麼好玩的,我也聽得懂聲音。 甜甜喝了一口礦淺水,他才說:對於人的劣
    最近收聽大人學時一邊思考有關自我價值與定位,覺得唯一不恐懼於受他人看法影響的方法是心口合一。 若一個人的認知與行為能夠保持一致並且相信自己所做的選擇對自己來說是最好的,就不會因恐懼於受到評斷、比較而使自己的情緒與決策搖擺不定。所說的、做的與腦中想的必須完全一致,才能做到無論周圍如何動盪都不會...
    Thumbnail
    安住好自己的心,如天地般無私的愛養萬物,如水般不爭的來行”善”的真諦,如此才能真正親近萬物,成為萬物之所需,善助對方的同時成就自己的價值。而其中”不爭”的意涵,則是道裡最關鍵的特性之一。如何做到不爭呢?老子在本章以負面表述的方式,說明人在求道、學習、處事的過程,人心容易掉入”爭”的情境。
    生活中最重要的不僅僅是我們所處的環境或者遭遇的困難,更是我們選擇如何看待和應對這些事情的態度。 我們無法完全控制環境或遭遇的困難,但我們可以控制自己的態度和反應。這就像是在一場棋局中,我們或許無法決定對手的棋步,但我們可以選擇如何應對,從而影響局勢的發展。
    Thumbnail
    老子說:「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但,不爭不是躺平啃老,是精進自己,不再與人爭論是非對錯。 不論是家庭工作,很多時候事緩則圓,不決定也是一種決定。當下若有情緒,任何決定都是錯。 經典中一段記載,引人深思。 「世尊,你如何渡過(輪迴的)暴流呢? 「朋友,不滯留也不掙扎,我便渡過暴流。
    Thumbnail
    有些人就是要你遵照他的意思,那是他生活的重心,你要做的不是對抗,因為身經百戰的他會卯盡全力要你屈服,在這過程他會充滿幹勁與自信,因為那是他證明自己能力和價值的時刻,可是你在與他對抗的過程或耗損太多元氣最後傷痕累累,你不會贏,拖延越久內耗越多,最後你只落得滿盤皆輸更或者得罪一堆人。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一個性格不好的人把所有的快樂都看成不快樂,好比美酒在充滿膽汁的口中也會變苦一樣。
    爸爸的易怒性格讓我從小學會了迎合與避免衝突,以維持家庭和平。這種模式影響了我在家庭和職場中的行為,讓我常常順從他人,這導致不只是犧牲自己,甚至可能會犧牲到他人。
    Thumbnail
    在這個忙碌的世界裡,我們常常因為別人的行為而心情波動,但我們對他人的態度,其實是我們自己內心修養的反映。別人對你怎麼樣,那是他們的因果,我們改變不了太多;但我們怎麼對待別人,那才是我們自己的修行。 當你遇到不公平或挑釁時,可以選擇用平和和寬容來面對,這不僅是一種內心的成長,更是一種生活中的修行
    Thumbnail
    習慣四~七:雙贏思維、知彼解己、統合綜效、不斷更新。
    辣辣一眾人吃飽飯在樹下乘涼,辣辣先說話了:爸爸的內在聲音其實就是愛,但世界往往是以鬥爭的形式成就自己。愛拼才會贏,爸爸不想拼,因為爸爸知道將來見阿彌陀佛什麼都有,但內在聲音要爸爸做猴子和魔慈眾生玩。只是爸爸根本沒有這種心思,所以沒什麼好玩的,我也聽得懂聲音。 甜甜喝了一口礦淺水,他才說:對於人的劣
    最近收聽大人學時一邊思考有關自我價值與定位,覺得唯一不恐懼於受他人看法影響的方法是心口合一。 若一個人的認知與行為能夠保持一致並且相信自己所做的選擇對自己來說是最好的,就不會因恐懼於受到評斷、比較而使自己的情緒與決策搖擺不定。所說的、做的與腦中想的必須完全一致,才能做到無論周圍如何動盪都不會...
    Thumbnail
    安住好自己的心,如天地般無私的愛養萬物,如水般不爭的來行”善”的真諦,如此才能真正親近萬物,成為萬物之所需,善助對方的同時成就自己的價值。而其中”不爭”的意涵,則是道裡最關鍵的特性之一。如何做到不爭呢?老子在本章以負面表述的方式,說明人在求道、學習、處事的過程,人心容易掉入”爭”的情境。
    生活中最重要的不僅僅是我們所處的環境或者遭遇的困難,更是我們選擇如何看待和應對這些事情的態度。 我們無法完全控制環境或遭遇的困難,但我們可以控制自己的態度和反應。這就像是在一場棋局中,我們或許無法決定對手的棋步,但我們可以選擇如何應對,從而影響局勢的發展。
    Thumbnail
    老子說:「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但,不爭不是躺平啃老,是精進自己,不再與人爭論是非對錯。 不論是家庭工作,很多時候事緩則圓,不決定也是一種決定。當下若有情緒,任何決定都是錯。 經典中一段記載,引人深思。 「世尊,你如何渡過(輪迴的)暴流呢? 「朋友,不滯留也不掙扎,我便渡過暴流。
    Thumbnail
    有些人就是要你遵照他的意思,那是他生活的重心,你要做的不是對抗,因為身經百戰的他會卯盡全力要你屈服,在這過程他會充滿幹勁與自信,因為那是他證明自己能力和價值的時刻,可是你在與他對抗的過程或耗損太多元氣最後傷痕累累,你不會贏,拖延越久內耗越多,最後你只落得滿盤皆輸更或者得罪一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