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週開始提早請假,在家待產,一邊整理著恩典牌和家裡,一邊聽整理師廖心筠的podcast「姊整理的是人生」。其中EP4〈整理家裡竟能省下2100萬,怎麼做到的〉,標題看起來很驚悚,但其實不無道理。
日前,看到研究所學姊在臉書上有感而發的貼文:「以前的高中家政教什麼編織烹飪,最應該教的是『斷捨離』啊!」莞爾一笑的同時,也頗有感觸。我家媽媽雖然稱不上「囤積」,但惜物愛物的生活習慣,讓家裡也是不少 20 年以上的物品,被收納在只有她才知道的地方。我的婆婆,也差不多,家裡的東西總是覺得「總有用到的一天」而捨不得丟。
然而,與我差不多年紀(大約30-40歲)的主婦們,有時候看著婆婆媽媽們的「珍藏」,卻不免嘆氣:想丟丟不掉,想用用不著。畢竟,我們成長的年代不同,並非我們不愛物惜物,而是在「物件」以外,還有更多更有價值的東西。
最近,邊在家整理物品,邊聽podcast「姊整理的是人生」。其中這一集〈整理家裡竟能省下2100萬,怎麼做到的〉,更是讓我覺得兩個世代的價值觀都沒有錯,只是環境變了。
空間已經比物品來得價格高昂許多
驚悚的標題來自於廖哥(廖心筠)的客戶曾經有過因為家裡一直堆滿雜物,而有了「乾脆再買一間房子」的想法!看似荒謬,但其實市面上的摩爾空間、個人倉庫等等,不也正是這個想法的縮影嗎?抱持著「因為家裡放不下了,所以外租一個倉庫存放」的人,或許不在少數。我的前同事之一有著大量的動漫周邊、聲優CD收藏,在某次被家人要求丟棄後也開始使用個人倉庫存放。因為是自己的珍藏,加上她有一群同好會,所以三不五時地還會去個人倉庫「取貨」,與友人交流,不至於到變成「被遺忘的倉庫」。然而,長期下來個人倉庫的租借費用,也不容小覷。
在一般家庭中,最常見的便是在買房或是重新裝潢時,一定會有長輩耳提面命「收納的重要性」。以我的婆家為例,可以放櫃子的牆面絕不留白,每個空間都要物盡其用,櫃子做好做滿。但是,在現今房價高漲的年代,一坪20、30萬的空間,專門讓「物品」居住,不覺得浪費了嗎?(況且,還沒有計算做櫃子、買櫃子的金額呢!)
家裡有多少東西,真的清楚嗎?
過去的整理,強調的是收納,更有甚者,是「俄羅斯娃娃式」的收納。我不知道是在那本書看到這個形容詞,看到時噗地笑出聲來,因為我以前正是這種收納的愛好者。
東西先放入小盒子裡,幾個小盒子再放入大盒子,大盒子再放入抽屜。然後等到要用的時候,根本想不起來是那個抽屜、那個盒子裡裝了什麼。到最後,就是又買新的,然後等到某年大掃除時再把這些盒子通通清掉。當然,也有像我的婆婆媽媽的類型:可以正確無誤地記得物品的存放之處。但很可惜地,我並不是那樣的人。
正確來說,大部分的人都無法正確無誤地記得家中的所有物品,尤其是在物品數量很多、又分散存放的情境下。很多整理師都分享過自己的客戶「錯估」物品數量,像是家中有 10 把文具剪刀、8 把指甲剪、60 隻筆之類的,這些看似「大量」的物品卻沒有讓客戶感覺方便。相反地,客戶正是因為「常常找不到這些要用的東西,只好重覆購買。」長期累積下來,所花費的金錢同樣可觀。
更有甚者,是藏私房錢藏到自己忘記了。廖哥的其中一個案例,便是在一個被雜物所掩、打不開的衣櫃中,翻找出 20 萬台幣的現金。我自己也曾經在久久不用的皮包中,找出數千元。只能感謝財神爺沒有放棄我們,反而讓我們有一種「意外之財」的驚喜感。
愛物惜物不是錯,數量太多才是問題
對於婆媽一輩而言,早年的物資缺乏讓她們愛物惜物,丟棄物品彷彿是天大的罪過。這樣節儉的美德並不是問題,問題是「數量太多」。
我媽媽以前是一位只要去逛菜市場,幾乎一定會買個 2 件衣服的人。對她而言,菜市場的衣服便宜好看,穿個幾次壞了也不心疼。但現實情況是,這些衣服即使有些小破損、小瑕疵,她捨不得丟之餘,卻也很少上身。在我買下我家之後,陸陸續續和她一起整理衣服,才發現光是她的衣服,就幾乎等於我和我老公和我兩個孩子的衣物總數。這些裡面,有她年輕還在上班的衣服(當時買很貴捨不得丟,但現在也穿不下了),有我大學的系服(可以打掃的時候穿,但我也沒看過),有我結婚前的衣服(我一直以為丟掉了,結果她又撿回來)…。
廖哥也說,恩典牌不是錯,但如果已經有很恩典牌了,那麼就不要一直想買新的。人之常情是,有了新的就不會想穿舊的。因此,重點還是在於總量實在是太多太多了。
斷捨離才是王道?核心是「知道自己需要什麼」
邊和我媽一起整理之時,當然會碎念一下。我媽忍不住也吐槽我:「你們就是丟丟丟,又買買買,然後說自己在斷捨離。」
確實,有一段時期的我有這個症狀。因為我一直被過去的收納方法所困擾,也一直覺得自己就是個不會整理東西的人。在《認識你的收納人格》一書中,我終於發現自己並不適合過去的收納方式,這也是我越收越亂的主因。
反而,我減少了收納(或者說是藏起來)的空間,讓東西顯而易見地陳設出來,或許不甚美觀(美觀是下一步的目標),但卻很有效地讓我掌握了物品的數量與位置。換言之,犧牲了一個牆面的美觀,卻換來其他空間的整齊。
至於買東西丟東西的循環,也是因為一直不知道自己需要什麼,所以很容易被廣告所惑,而胡亂購買。買了很多物品、衣服,可以說是盲目購買,也可以說是試錯,而這段歷程,我走了應該有10 多年。可以說為什麼後來會決定花錢上整理課、上個人風格的課程,也是因為自己真的摸索不出來,只好求救專家。
在收納整理上,已經累積了一點小小的心得;在衣著風格上,最近也有一點感觸。結論是:無論是什麼,都需要一點時間去累積、去感受。只要我們有心改變,改變永遠不會來得太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