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用時間換取的愜意

2022/11/05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摩托車是我日常主要的代步工具,騎車讓我不管想去哪裡都很方便迅速,但有點越來越受不了路上的喇叭聲,根據車況路況,路途中也多了很多煩躁的情緒,因此常常懷念起以前那些沒有時間壓力、愜意的走路時光。
---
大學時,沒有車也沒有駕照,加上學校的交通不太方便,想去哪裡,只能靠班次很少的公車或是步行前往。不過沒關係,大學生嘛,是活力與時間最富有的時期,甚至曾和朋友一路從學校走了一個多小時到市區餐廳吃飯,這是開始上班後就算很懷念,卻再也沒有辦法付諸行動的事情之一,和夜唱一樣。
在學校也常常和朋友們相約走環校,邊走路邊聊天、討論活動,不會像聚餐那樣時不時就滑手機,還常常會傳染,只要有一個人低頭開始滑,再抬起頭時就會發現大家都拿起手機了。走路不會,走路就是一直聊天,即使有短暫的空秒也不覺得尷尬,畢竟我們本來就是相約走環校的嘛!而且就算再怎麼沈默,也好過科技冷漠。
---
後來回到家鄉,有段時期沒有車也沒有工作,不管去圖書館、郵局、藥妝店都是一個人帶著耳機,邊聽音樂邊靠雙腳前往,雖然時速緩慢,但在路途中可以思考很多事情,順一下今天想要完成的事、想想下一個羊毛氈要做什麼等等,倒也輕鬆自在。
這可能也是我喜歡走路的原因之一。我喜歡同時間一起做很多事情,像是邊吹頭髮邊看小說、邊追劇邊戳羊毛等等,這種「邊⋯邊⋯」的造句,會體感覺得自己好像很有效率,而走路正是其中一件。又能到達目的地,又可以當作今日運動的額度,路上還可以在腦中排程近期想做的事,真的是段高效的路程呢。
---
然而,畢業後到台北工作,走路的氛圍就完全變調了。去哪裡都要排隊,到捷運站更是人擠人,而偏偏人潮聚集的密度,與我的體力消耗速度恰恰成正比,面對人群能量就先減去大半,當然,不排除與上班的心累有相互影響的可能。
除了人多之外,每個人的步伐都好像快轉兩倍速,包括我。因為要趕著上班,因為要追上錢的腳步,所以走在風中完全不會有今天陽光突然好溫柔的感想,只會抱怨起那討人厭的風。那時候的走路,感覺是情勢所逼。
---
相反的,也有一些喜歡騎車的時候。像是在馬祖上班的時期,是我最喜歡的上班路沒有之一,短短五分鐘車程,可以迎著風、哼著歌、欣賞海景。不上班的日子更不用說了,騎車去咖啡廳、去便利商店通通都有「海景風光」的配套行程,約為五到三十分鐘不等,現在想起來還真是奢侈。
去蘭嶼旅行的時候也是,騎車沿途都是依山傍水,看左看右都是美景,只是要小心路上時不時有青蛙過馬路。那時仗著我們一群人有戴著畢業領巾,又是來到外島有點亢奮,所以路上好像不管跟誰對到眼都可以自然地打招呼,行程也排的很隨意,有時經過路邊的涼亭看起來很舒適,就放慢速度停下來坐坐,隨心所欲。
---
仔細疏理之後才發現,我喜歡的好像不是走路這件事情本身,而是喜歡當下的氛圍。不需要被時間和金錢壓力追趕而加快腳步,而是按照自己的步調與心情,有時邊思考事情,有時邊欣賞美景,從容地走向目的地。於是偶爾還是會想走點路,用時間換取散步時的愜意。
Lazy life
Lazy life
內向的佛系宅女,但偶爾出門走走也很開心。喜歡用手作、閱讀和羊毛氈進行自我療癒,目標是過的慵懶、活的愜意。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