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8-法學第14講:啟蒙的漣漪-罪與罰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刑法世界,只談兩件事:「罪」與「罰」。
犯罪論,探討的是:什麼樣的人類行為(Fact),是罪(Y/N)?
刑罰論,探討的是:犯罪的人,要不要罰(Y/N)?如何罰(How)?

問題的提出

  自古典犯罪體系(1906,李斯特&貝林)起算,近代刑法學發展的這116年以來,古今中外的刑法學者,研究重心,都放在犯罪論。有多重呢?差不多有85%以上那麼重,這只要稍微檢索,翻開刑法教科書的「目錄」,或是Check國圖的碩博士論文「題目」,就可以看出跡象了。
  為什麼會這樣?好問題!我以前也超級納悶的,怎麼都想不通:犯罪論,到底有啥好研究的?要嘛就是公,不然就是字,沒有第三種可能,到底為啥可以玩116年?還打算繼續玩下去!我是真的無法理解。

可能的解釋

  後來,當我開始研究「啟蒙」之後,我才終於找到一個可能的解釋(推測)。強調,這只是可能的解釋,並沒有足夠的佐證可以支撐我的推測:
  回顧基督神學的觀點:上帝造人時,將辨識善惡美醜的「神性」賦予人類(舊約•創世記:1章27節、3章22節、6章3節),令人類從此具有如同上帝般的「自由意志」。既然,於亞當、夏娃墮落前,曾被上帝賦予主宰意志的自由(舊約•創世記:2章7-9節、17-18節),但他們仍選擇犯罪(辜負上帝的期望);從而,只要承認「原罪」(舊約•創世記:3章1-23節)此一觀念,就必須承認罪人曾經享有的意志自由,此乃承認責任、接受懲罰的前提。
  當人擁有自由意志,而違背了「人神契約」(在《聖經•舊約》裡,隨處可見「人神契約」,可以說「契約」的概念,自古便深植於基督文明之中),違背從善棄惡的自由選擇,基於自由意志基礎上對契約的違背,也就成為「罪」的本質。換言之,人類有無自由意志?於基督神學的脈絡底下,是不證自明的。
  而人類的律法,係源自西奈山上之立約,由耶和華授予摩西(舊約•出埃及記:24章12節、舊約•申命記:4章1-2節、9章9-11節),自人類被上帝逐出伊甸園起,便背負了辜負上帝期望之「原罪」,故人類對於「罪」的認知,是先天便植於人類的血脈記憶裡,亦是不證自明的。因為「神法」永恆,即便天地歸於荒蕪,上帝的律法仍永存於世,此即古典自然法論的立論基礎。
  啟蒙運動,透過「理性」這個說詞,主張「上帝的歸上帝,世俗的規世俗」,於法律層面的實證意義,便是「由神的秩序,轉變為人的秩序」。讓人們得以遠離上帝懷抱,方令人類從「原罪」(Original Sin)之中解放出來,而令世俗的「罪」(Crime)的概念,自教會法分離出。

  《聖經•舊約》的故事,多半在解釋「什麼是罪」:基督教不相信人在世界上有體現至善的可能,因為人有著根深蒂固的墮落性,靠著自身的努力和神的恩寵,人可以得救,但人永遠無法變得完美無缺,這份至善,只有神有,而人神之間是有著不可逾越的鴻溝。故基督教是以人性的沉淪和陷溺為出發點,著眼於生命的救贖。
  因此,我們可以說,探討「什麼是罪、罪有哪些」,是基督教的傳統。從而,若以現代的法治觀念回頭檢視,聖經、基督教所著墨的重點,一直都是「犯罪論」;至於「刑罰論」呢?「刑罰」的意義?不過是人類向上帝「贖罪的一種方式」。
  PS:傳統的中華法系呢?相反。著墨於刑罰論的比重,要勝於犯罪論。EX不教而殺謂之虐(論語•堯曰);EX劉邦入關中,約法三章,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史記•高祖本紀);EX貞觀十六年…朕常問法官刑罰輕重,…今之所憂,正在此耳。深宜禁止,務在寬平(貞觀政要•刑法);EX大赦天下(這是免刑,不是無罪)、誅九族(刑罰手段)、抄家(刑罰手段)…等。(另可參014,國學14講)

刑罰論,是刑法世界裡的一片荒漠

  刑法世界的罪與罰,我只有說明「What & Why」,沒有評斷(Judge)。刑法世界裡,刑罰論的相關研究?是無盡的荒漠,連「基礎理論」都沒有。

  PS:請別跟我說什麼「應報、預防、假釋、緩刑…」這些,這些相關學說的論述內容,都只是一種「立場」、一種「說詞」,而不是「理論」,更不是「基礎理論」。「基礎理論」,是某領域知識的地基,可以往上蓋房子那種才算,EX物理的牛頓三大定律、經濟的需求定律,堪比或接近「定律」的Level,才夠格稱之為「基礎理論」。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一個人的天荒地老的沙龍
11會員
103內容數
公司治理、領導、管理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一說到“罪”,人們會馬上想到殺人、放火、搶劫、偷盜這些犯“法”的事。不錯,這些東西都是罪。但更確切地說,這是人裡面的“罪性”所轉化出來的“惡行”,是人眼睛所不能看到的罪性變成了能看見的罪惡行為。 犯罪墮落使人離開神而生活在罪的權勢之下,生活在魔鬼與死亡的權勢之下。罪導致了人與神關係的破壞。
Thumbnail
一說到“罪”,人們會馬上想到殺人、放火、搶劫、偷盜這些犯“法”的事。不錯,這些東西都是罪。但更確切地說,這是人裡面的“罪性”所轉化出來的“惡行”,是人眼睛所不能看到的罪性變成了能看見的罪惡行為。 犯罪墮落使人離開神而生活在罪的權勢之下,生活在魔鬼與死亡的權勢之下。罪導致了人與神關係的破壞。
Thumbnail
最近聽到一些政治人使用這個詞彙,呈現一種頗有喜感的畫面,是說,你真的知道普世價值是什麼嗎? 很多人會認為,普世價值是超越文化、國界、種族、宗教……等等面向的一種最高原則,是人類應該共有的一種價值觀。 但這定義其實是錯的,而且大錯特錯。 實際上,普世價值的概念完全是基督教式的,而且就是基督教的宗教觀念
Thumbnail
最近聽到一些政治人使用這個詞彙,呈現一種頗有喜感的畫面,是說,你真的知道普世價值是什麼嗎? 很多人會認為,普世價值是超越文化、國界、種族、宗教……等等面向的一種最高原則,是人類應該共有的一種價值觀。 但這定義其實是錯的,而且大錯特錯。 實際上,普世價值的概念完全是基督教式的,而且就是基督教的宗教觀念
Thumbnail
信仰是為了得到救贖?我這此想問出人們沒有問過的問題或者人們沒有想過身為人類的問題,人類來到這世上並沒有任何的指南指引著人們該如何生存,這是和其他動物完全不一樣,這一點沒有人提出疑問,我們所知道的所有動物,都擁有的生存的本能,那是寫在Dna裡面的,不需要人的教育,蜜蜂沒有上過學知道如何採蜜、
Thumbnail
信仰是為了得到救贖?我這此想問出人們沒有問過的問題或者人們沒有想過身為人類的問題,人類來到這世上並沒有任何的指南指引著人們該如何生存,這是和其他動物完全不一樣,這一點沒有人提出疑問,我們所知道的所有動物,都擁有的生存的本能,那是寫在Dna裡面的,不需要人的教育,蜜蜂沒有上過學知道如何採蜜、
Thumbnail
《求真答問—得自史學家的哲學啟示》第五章〈神意與自由〉第三節
Thumbnail
《求真答問—得自史學家的哲學啟示》第五章〈神意與自由〉第三節
Thumbnail
近日閱讀<基智教神學原理>,對於上帝的創造與攝理,以及世界存在的惡與罪。
Thumbnail
近日閱讀<基智教神學原理>,對於上帝的創造與攝理,以及世界存在的惡與罪。
Thumbnail
「加爾文認為人沒有自由意志,因此遭受許多人的質疑。」 A.質疑: 「人如果沒有自由意志,罪就不是罪。因為犯罪不是我自願的,也不是我選擇的,而是天生的原罪。因此,人有自由意志,才能確定人有罪。」 加爾文的辯護:
Thumbnail
「加爾文認為人沒有自由意志,因此遭受許多人的質疑。」 A.質疑: 「人如果沒有自由意志,罪就不是罪。因為犯罪不是我自願的,也不是我選擇的,而是天生的原罪。因此,人有自由意志,才能確定人有罪。」 加爾文的辯護:
Thumbnail
        宗教要我們去追求死後的去向,但是活著的時候更重要不是嗎?我們要求被寬容和寬恕,為什麼要把痛苦追加在別人的身上,明知道資源被不公平的分配,我們卻安於這樣的現實,因為我們也有私心希望有朝能成為資源分配者那樣的支配資源,所以我們甘心像這樣的現實低頭,人們甘心地低頭那些資源分配者又更加肆無忌
Thumbnail
        宗教要我們去追求死後的去向,但是活著的時候更重要不是嗎?我們要求被寬容和寬恕,為什麼要把痛苦追加在別人的身上,明知道資源被不公平的分配,我們卻安於這樣的現實,因為我們也有私心希望有朝能成為資源分配者那樣的支配資源,所以我們甘心像這樣的現實低頭,人們甘心地低頭那些資源分配者又更加肆無忌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