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自由的自由意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4 分鐘
《求真答問—得自史學家的哲學啟示》第五章〈神意與自由〉第三節

史學家:「自由意志這個課題是上帝信仰下的產物,是神意與命運探討者天人交戰的疑點,所以說像你先前那樣的痛苦情境,是一件好事,這是增長智慧的必經之路。」

年輕人:「所以說沒有上帝信仰或是對上帝有錯誤認知的人是不會有這種困擾的吧?」

史學家:「沒錯,但這當然不是說沒有上帝信仰的人就真有自由意志或說探討自由意志的人是庸人自擾,因為有此疑問者已是初步求道的深思者,如此才能探究天人之際,有了生命的意義。」

年輕人:「就是『不經一事,不長一智』,對吧?」

史學家:「是的,而自由意志在許多哲學家的眼裡是屬於倫理學的課題,少被與上帝信仰共同討論,這反而表示常人對道德的天人交戰並不深刻,和對道德之源,也就是對上帝的存在或上帝的性質感受不深。這在基督徒爭執『得救命定說』和『善功得救說』何者為是而後者被廣泛認同,以及傳教者普遍認定信仰上帝是出自個人決定等等皆能略見一二。」

年輕人:「如何從基督徒和傳教者的立場知道他們對於上帝的錯誤認知呢?」

史學家:「關於宗教信仰的細節我一樣暫且擱著,這裡容請我稍做講解。信徒之所以願意相信善功得救,是因為若信徒是否能得救完全不是出自於自己的努力所決定,而是上帝早已安排,這實在讓人有無所適從之感,這也顯示在凡夫俗子眼中,自己福利的迫切性大於追求真理的重要性。」

年輕人:「原來如此,那麼傳教者的立場怎麼說呢?」

史學家:「傳教者認為人有相信上帝並得救的決定權,是因為在情感上不願相信人不信上帝是出自於神意,且自身的傳教意義也將落空。但這其實就是自相矛盾之處,因上帝全知全能,則信上帝與否自然也是祂的決定,所以基督徒才有上帝使人擁有自由意志這樣的詭說。」

年輕人:「可上帝全知全能,讓人擁有自由意志也並不是不可能的,不是嗎?」

史學家:「當然,不過這正像是我們探討過的『上帝能否創造出一顆祂搬不動的巨石』一樣的問題,理論上上帝當然可以搬不動巨石和讓人擁有自由意志,但這終究是『假裝』或是『虛相』,而不損及上帝的全知全能,所以嚴格來說,人終究是沒有自由意志的,只是彷彿有自由意志。」

年輕人:「這實在是難以理解的事。」

史學家:「是啊,若上帝存在,則人絕無自由意志可言,這是由信仰觀點推導而出的知識觀點,但卻與人的實際經驗感受不符,所以才會令人感到不安。」

年輕人:「我想到了一個問題,既然上帝是至善的,而人有神性也有惡性,可以在善惡之間做出選擇,那麼豈不是表示人比神還要自由嗎?」

史學家:「你會這麼想是因為你從人的角度去理解,而這當然是有誤的,正如我們之前所討論的,善是本質的,而惡是『不善』的,人之所以要在善惡之間作出選擇是因為人的不完美,這絕不是表示人的自由多過上帝,因為從善是必須的,而不是可以選擇的權利。而上帝既然全能,也不是不能為惡,只是『不需要』為惡,正如一個技藝高超的藝術家當然也可以創造出拙劣的作品,只是沒有理由而已。再說,自由是『質』而非『量』的問題,選擇多不代表自由高,上帝不必選擇而可令人選擇,這才是真正的自由。而人雖不是真正自由,但仍有基本自由,『可以』選擇『必須的選擇』,雖不偉大卻能高貴。」

年輕人:「我總覺得愈聽愈糊塗了,什麼是沒有真的自由卻有基本自由?還有,假設上帝安排一切,那麼人在沒有自由的情況下,豈不是只能『聽天命』而不能『盡人事』了嗎?而且若人做壞事也是上帝的安排,那麼豈不是說上帝並不是善良或是全能的嗎?」

史學家:「本質上人的確沒有自由意志,但實際上卻有,不過與其說這是權力倒不如說是責任。」

年輕人:「怎麼說呢?」

史學家:「上帝並沒有讓人們明顯地感到受制於天,而是賦予人們萬物之靈的地位,讓人們能夠在人間『自由發揮』,不過這終究是『限制的自由』,有如大鳥雖能在空中盡情翱翔,但畢竟不能飛入海裡;大魚雖能在海裡恣意暢游,但終究不能游進空中。另一方面,人的命運雖已注定,但人不可能知曉自己的命運為何,所以人的言行思想仍可說是自己的意志,所以『謀事在人』仍有一定的道理而非絕對錯誤,因為人絕不可能真正的『聽天由命』。」

年輕人:「在自由意志這個課題上,也是有很多不同的看法嗎?」

史學家:「是的,畢竟這個實在是很高深的問題,有各種立場,像是無神論、決定論、融合論等等。」

年輕人:「原來有這麼多,那麼無神論者是怎麼看待自由意志的呢?」

史學家:「站在無神論者或是道德意識不深者的角度來看,他們自然是主張人有自由意志的。這個論述即是『自由意志論』或是『非決定論』,他們是基於若人心是被安排的,那麼道德的意義就會消失,且人有犯錯後會後悔和改過的表現,那自由意志理應是真的。不過擁護此說者終究拘泥於表面的經驗探討,未探究更精深的哲理,顯然是較為『現實』的『世俗化』者。他們若非否認人的靈性,不然就是犯了力圖調和自由意志和神性的錯誤。」

年輕人:「嗯,這我能理解,畢竟不信上帝的人是不會知道道德之源的吧。」

史學家:「是的,不過必須要說,即便是虔誠的上帝信徒,也是有對自由意志錯誤理解的情況。」

年輕人:「怎麼會呢?」

史學家:「這部分上帝信徒也是因為設想若上帝全知全能,那麼人的惡行也是上帝的安排,可見上帝並非至善而可能是惡神,所以為了保持上帝的『全善』,才提出『善乃是神意而惡是人為』這樣的論調。」

年輕人:「這我就不理解了,要怎麼說呢?」

史學家:「畢竟這是不合邏輯的論述,你自然無法理解。他們認為人能行善是天賦神性,而人能行惡則是因為上帝給予人自由行惡的意志。這種說法降低了上帝的全面性與支配性,因為它將人性排除在神意之外,也支持人有為惡的自主力量,這表示人有與神對抗的能力。總之,自由不可能被賦予,上帝既在則人不可能有真正的自由,若人真有自由,那麼上帝的人間計畫雖然未必會失敗,但也終將失控。」

年輕人:「嗯,我懂了。那麼你剛才提到的決定論和融合論是什麼說法呢?」

史學家:「決定論者認為事出必有因,世間一切因果都是被注定的,但這並不表示人沒有自由,因為自由並不是偶然發生的機率問題,它必須出於意識或道理才有意義,所以決定論者認為決定論與自由意志是不違背的。」

年輕人:「這跟行善的意義很像啊,出於自己的思考過後的行善才是真善。」

史學家:「沒錯,不過『有抉擇』地行善比『有意識』地行善更重要,因為這才是良知良能接受考驗的展現。決定論比之非決定論更有卓見,因為他們調和了因果與自由,不似無神論者既否定靈性意義又以靈性倡導自由為真的矛盾態度,不過也是犯了未深思上帝存在與其性質的錯誤。」

年輕人:「原來如此,我想任何主張自由的論調應該都是沒有深思上帝的結果吧?那麼融合論是什麼說法呢?」

史學家:「自由意志的存在對人來說是義利兩全的,上帝的存在當然更是必要,『融合說』或是『軟性決定論』就是兩全的主張,不過這只是模糊或神秘的詭辯。中古英國神學家歐克姆承認上帝與自由意志是不能並存的,不過他卻又說這不表示人沒有自由意志,因為邏輯無法解決這個神學問題。這種說法的失誤一樣在於『反邏輯』而不是揭示『超邏輯』的義理,如此依理性得出正確結論卻在感情上不服從,可說是『知過而憚改』。而之後的學者如霍布斯、休姆等對自由的定義由『不被命定』轉變為『不被限制』,英國學者洛克亦認為人的行為是出自於其意願就是自由,這些說法都是轉移焦點,將超越性探討降低成世俗性問題,絲毫不能解惑,他們以『消極的自由』取代『積極的自由』,表面上似獲得皆大歡喜的結果,其實是『削足適履』,逃避問題而得不償失。」

年輕人:「怪不得會被說是『軟性的決定論』,你剛才說決定論最多符合道德而不會符合自由,而這個軟性決定論改變了自由的定義而變成符合自由,可真是有一套。」

史學家:「宣稱決定論符合自由者,他們認為自由的內涵是『合理的』,殊不知人性是經驗情感強於理性邏輯,合理其實是『不得不』、『必須』,也就是要『勉力而為』才行,並不是輕鬆任性就能達到。總之,關於自由的問題須追究最高因素方能解答,這是一個有關上帝性質、人性價值以及人神關係的靈性問題,妄想以任何純理性的思路來探討必會失敗,也就是陷入所謂的『知識障』,自由意志問題在學術上從未解決,由此可見。」

年輕人:「那麼史上有誰對自由的體悟是正確的嗎?」

史學家:「當然是有的,康德就是真知灼見者。」

年輕人:「那能和我說說康德嗎?」

史學家:「康德認為自由意志無法以理性證實,但人還是必須以自由意志作為道德前提,這個方向大致無誤,他並沒有被表象所蒙蔽。而他也指出上帝、永恆、自由意志是道德的先決條件,雖然此三者都是人類知識所無法確定之事,然而他傾向於以自由意志的必要去推知上帝與永恆的存在。康德成功辨識出現象與本質的聯繫,也就是領悟到道德是真理的表現,以及人具有神性這個事實,雖說他認為上帝與自由的矛盾是人永遠無法確知之事。」

年輕人:「康德可真是厲害,竟然可以推知到這個地步。」

史學家:「是啊,康德認為意志的自由並非是指世間價值的選擇,而是不受感情驅使、服從道德良知的表現,這與柏拉圖的理念是一樣的,可見英雄所見略同。」

年輕人:「我有點一知半解,為什麼從善是自由呢?你可以多解釋一些嗎?」

史學家:「柏拉圖認為沒有人會『有知地』去為惡,因為人性含有神性,真正的有知者不會為惡,而無知者不算為惡,所以說若人的意志為自由,此乃是善意。」

年輕人:「沒有人會有知地去為惡,就是『有知必有德』是嗎?」

史學家:「是的,總之,『從良就是自由』,理得之後才能心安,心安才會覺得自由。人只有在人性消失而天性發揚,也就是『天人合一』之時方能感受到真正的自由。」

年輕人:「我懂了,自由的真諦必須由上而下來探討,就像之前我們談道德時,你說的『以真論善』的思路一樣,才可以知道真義。」

史學家:「沒錯,就是這樣。」

年輕人:「雖說在道理上我已經明白了,但我總覺得我還是不能很完全的接受或瞭解這些事,感覺很不踏實,我好像還沒準備好面對這一切。」

史學家:「沒關係,這麼短時間要去接受這件事,以常人來說是不大可能的,這畢竟不符合人的現實經驗。若你要真正領悟,只能再配合你日後的生命經驗,而這或許會花上你一輩子的時間。」

年輕人:「我在想我既然已經知道命運這件事,那麼實際上,我該抱持怎樣的態度來處事呢?」

史學家:「我明白你的問題,那麼我來總結一下吧。」

年輕人:「好的。」

史學家:「人若深思便能知道,如果全知全能的上帝存在,那麼人就沒有自由意志可言,不管是決定論、非決定論、軟性決定論,都是忽略或是不解上帝性質而企圖證明人有自由意志的論述。人在實際上感受到的自由只是表象而不是真相,畢竟被限制、被給予的自由並不是真正的自由,然而人不可能知曉自己的命運為何,認命是盡責之後的覺悟,不可能有預先認命之理。而自由並不是心安的原因,相反的,心安之後才感自由,因自由是不受情感左右的從善抉擇,可見自由不是件輕鬆愉快之事,同時明白『萬般皆是命,半點不由人』的真相。舉例來說,就像是飾演皇帝的戲子終究自知自己不是真的皇帝,但仍須盡職演出,只有在知道這樣的真相並鞠躬盡瘁完成使命之後,人才能安心,獲得真正的自由。然而人只知道命運之義而不知道命運本身,所以說人在盡責之後,不論結果好壞仍須承擔,不應歸咎天意。」

年輕人:「若錯誤已經發生,我們該如何面對呢?」

史學家:「人的犯錯已被注定,當然這無法被人察覺,所以所有人都該力圖上進,以理智和道德作為行事依據,所以犯錯者不能要求他人原諒或自暴自棄,旁人也不能完全歸咎是犯錯者的責任,或主張完全不予任何懲罰,各方皆應盡力改善現狀。」

年輕人:「改過成功與否也是被注定的吧?」

史學家:「是的,但改過成功與否也是事後才見分曉,後見之明不能作為行為的判斷依據。」

年輕人:「無意的過失是天意安排,那麼人也該被懲戒嗎?」

史學家:「是的,就好像考生考試時猜對或猜錯答案均應分別給予加分或扣分,若『天上掉下來的禮物』可以接受,無心之過自然也該被懲罰,因為在神意真理之下,這些均是『該承擔的』而非『不相關的』。」

年輕人:「我想到了你之前說過,那些宣稱一切均是命運而不願努力的人是矛盾的,不過遇到這種厚臉皮的態度,我還真不知該怎麼辦。」

史學家:「那其實只是支持自由意志者的詭辯,將未知說成已知,如此自甘墮落必遭良心譴責,因為人必須上進,怎可抱持『失敗主義』行事。預知無法得知之事根本是反邏輯,若依這種論調,則『命危者能否得救已被注定,吾人見死不救也沒有錯。』的說法也是對的,如此可知這種扭曲的宿命論之荒唐,這不是說人的行為可以改變命運,而是說人『應該』怎麼做,是命運決定的,如此可知『必須』與『必然』是同義的。總之,人生在世須有承擔責任的勇氣,不能以命運為己開脫,雖然上帝的存在使人不必負真正的責任,不過神意的超越性又使人不能於實際中免責,這使人產生天人交戰的道德意識而產生真正的善行,顯示了上帝的偉大與上帝信徒的高貴。」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程真的沙龍
37會員
45內容數
這是一個以史學家與年輕人的對話錄形式呈現真理的作品,內容將談及愛情、藝術、知識、道德、正義、真理等超越的或形上的主題,也會論及政治、法律、經濟、社會等現實問題。
程真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4/17
《求真答問—得自史學家的哲學啟示》 第九章〈政治與法律〉第三節
Thumbnail
2023/04/17
《求真答問—得自史學家的哲學啟示》 第九章〈政治與法律〉第三節
Thumbnail
2023/03/22
《求真答問—得自史學家的哲學啟示》 第九章〈政治與法律〉第二節
Thumbnail
2023/03/22
《求真答問—得自史學家的哲學啟示》 第九章〈政治與法律〉第二節
Thumbnail
2023/03/10
《求真答問—得自史學家的哲學啟示》 第九章〈政治與法律〉第一節
Thumbnail
2023/03/10
《求真答問—得自史學家的哲學啟示》 第九章〈政治與法律〉第一節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求真答問—得自史學家的哲學啟示》第七章〈宗教與信仰〉 第一節
Thumbnail
《求真答問—得自史學家的哲學啟示》第七章〈宗教與信仰〉 第一節
Thumbnail
關於自由意志,其實我在之前的文章裡已經大概把我要表達的的講完了 (1、2、3),不過前幾天太太跟我聊了一下她最近讀經的想法,提到上帝「事先」知不知道亞當他們會犯罪這件事情,還有蛇會亂來這件事情上帝知不知道。 是說,應該知道對吧?那為何還讓事情發生? 當然,之前我解釋過以全知全能的角度,上帝是如何「使
Thumbnail
關於自由意志,其實我在之前的文章裡已經大概把我要表達的的講完了 (1、2、3),不過前幾天太太跟我聊了一下她最近讀經的想法,提到上帝「事先」知不知道亞當他們會犯罪這件事情,還有蛇會亂來這件事情上帝知不知道。 是說,應該知道對吧?那為何還讓事情發生? 當然,之前我解釋過以全知全能的角度,上帝是如何「使
Thumbnail
《求真答問—得自史學家的哲學啟示》第五章〈神意與自由〉第三節
Thumbnail
《求真答問—得自史學家的哲學啟示》第五章〈神意與自由〉第三節
Thumbnail
《求真答問—得自史學家的哲學啟示》第五章 第一節
Thumbnail
《求真答問—得自史學家的哲學啟示》第五章 第一節
Thumbnail
《求真答問—得自史學家的哲學啟示》 第四章 第三節
Thumbnail
《求真答問—得自史學家的哲學啟示》 第四章 第三節
Thumbnail
《求真答問—得自史學家的哲學啟示》第四章 第二節
Thumbnail
《求真答問—得自史學家的哲學啟示》第四章 第二節
Thumbnail
《求真答問—得自史學家的哲學啟示》第四章 第一節
Thumbnail
《求真答問—得自史學家的哲學啟示》第四章 第一節
Thumbnail
「加爾文認為人沒有自由意志,因此遭受許多人的質疑。」 A.質疑: 「人如果沒有自由意志,罪就不是罪。因為犯罪不是我自願的,也不是我選擇的,而是天生的原罪。因此,人有自由意志,才能確定人有罪。」 加爾文的辯護:
Thumbnail
「加爾文認為人沒有自由意志,因此遭受許多人的質疑。」 A.質疑: 「人如果沒有自由意志,罪就不是罪。因為犯罪不是我自願的,也不是我選擇的,而是天生的原罪。因此,人有自由意志,才能確定人有罪。」 加爾文的辯護:
Thumbnail
宗教不是科學,無法實驗證明,所以才稱『信仰』,它是建立在「相信」而不是「證實」。 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雖信奉科學但也說道:「自然法則是上帝的思想」、「我信仰斯賓諾莎的上帝(Baruch Spinoza),當萬物處於自然規律的和諧狀態時,上帝自己㑹出現,上帝不是用來控制人類命運
Thumbnail
宗教不是科學,無法實驗證明,所以才稱『信仰』,它是建立在「相信」而不是「證實」。 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雖信奉科學但也說道:「自然法則是上帝的思想」、「我信仰斯賓諾莎的上帝(Baruch Spinoza),當萬物處於自然規律的和諧狀態時,上帝自己㑹出現,上帝不是用來控制人類命運
Thumbnail
有一個問題一直出現在與朋友的討論之中,問題是這樣問的: 如果是上帝創造了人類,為什麼上帝不直接講清楚要人類幹什麼? 人類存在的意義目的是什麼? 為什麼讓人類猜的這麼辛苦? 有一天,有一種答案從我的腦中跳出來,我覺得蠻合理的,所以我跟朋友講這個可能性,也得到他的認同。今天把它發表出來,就是一個閒聊話
Thumbnail
有一個問題一直出現在與朋友的討論之中,問題是這樣問的: 如果是上帝創造了人類,為什麼上帝不直接講清楚要人類幹什麼? 人類存在的意義目的是什麼? 為什麼讓人類猜的這麼辛苦? 有一天,有一種答案從我的腦中跳出來,我覺得蠻合理的,所以我跟朋友講這個可能性,也得到他的認同。今天把它發表出來,就是一個閒聊話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