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早年輕時
偶爾會背包背著 或是開車 或是搭大眾運輸
路上找間便利商店 進去買本台灣旅行雜誌
閉眼一翻 翻到哪裡 就去哪裡
翻到住哪邊 就住哪邊
所以雜誌一定要介紹台灣當地的
不然一翻就要出國了
不得不說 心臟真的很大顆
當時的朋友都覺得這方式很神經病
問我為什麼 那時的我 也解釋不來
對我來說 這是一種試著跳脫自我生活常規的方式
就像現在的網路一樣 你使用電子產品的方式
會因為數據計算 劃出一個屬於你的舒適圈
這是你看世界的樣子 【#而不是世界多樣的樣子】
年輕時網路尚在發展中 不似現在的便利
雜誌能說的內容還是多過於網路的介紹
在周而復始 規率不變的生活上
旅行雜誌就是我的另類旅伴
它想法豐富 且內容多元有趣
翻開 它說哪裡 我就跟去哪裡
來個 #我陪我 的旅行吧
也就是這樣的某個旅程中
去過台北南港第一屆的桂花節
因為是第一屆 介紹內容資料不清+語焉不詳
總結就是轉車又轉車 公車搭到最後一站
原以為好歹是辦活動 總是會有人潮
哪知最後一站只剩我一個人
這山腳下的最末站 空曠無人一覽無遺
一點點點 都沒有辦活動的樣子
趁司機大哥還沒離站
"借問人潮哪裡有? 大哥遙指高山頂"
還不等我問下一句 立馬補了一句 "好像要用走的喔"
me:(已吐血)
走了20分鐘鋪柏油的的莫名山路後
覺得主辦人應該不是這樣想的
肯定有啥更簡單的上山方式
所以我就停下來路邊等 依邏輯
一定會有 其它跟我一樣處境的人正在往上爬
果不其然 等了約10分鐘 山路轉彎處
4個人氣喘噓噓的緩緩走來
跟在他們身後 閃出一台小型巴士
他們一見車子擦身 目光如炬
立刻如錦鯉搶食般的跳躍翻騰將車攔下
我則使出洪荒之力狂奔跳上車
只見車上眾人個個揮汗 熱熱鬧鬧
感情這台車是從山腳下一路讓人攔上來的接駁車呀
那一瞬間 我覺得 【這世界就是個大型遊樂場】
每一種大眾運輸都是園內接駁工具
飛機帶你去遠一點的主題樂園 例如日本/美國
高鐵火車載你去區內設施景點 例如京都/紐約
公車小巴則送你進最終目標地
遊樂場內 就是人多亦人少的地方_
熱門景點摩肩擦踵 車水馬龍
冷門的就像這樣 總得等同好才能集滿一台車
但總是有路 要向前總是有方法
#迷路的時候無妨問人 #累的時候不妨等等
既然 在樂園裡我們懂的如此
【#在人生裡不妨也這樣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