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爸媽後,你多久沒有照顧自己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距離今年3月的發文後,時隔半年再度發文,這段時間一直忙碌著,投入了家庭教育的領域⋯⋯

成為爸媽後,是否慢慢地忘記你自己是誰了?

「好久沒有把時間留給自己了」

「生活中都充斥著孩子的事,三餐、上學、功課⋯⋯」

「成為媽媽,沒有什麼是自己的,倒是廚藝增進不少」

今年9月開始,我加入的所在教育團隊進行了第一次的連續性家長團體,為期兩個月,以體驗式為主的家庭教育活動,這次的主題是:「情緒」。以上是參加的家長們真實的心聲。努力照顧孩子、家人的日常中,似乎漸漸沒有留給自己的時間了

「我是以我個人為中心,我是主,孩子是副⋯⋯」

「我的另一半完全以自己為主,沒在管小孩的」

也有夥伴滿能重視自己的需求,但卻因為在我們的文化中這較為少數,多要求家長要無限為家庭付出,因而多少感到自我懷疑,覺得照顧自己是抱歉、羞愧的,令人不禁反思: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還能做自己嗎?

在陪伴家長探索家庭的過程中,我看到每個家庭各自不同的樣貌,各自的生命,各自的存在議題,也各有各的精彩,這當中沒有孰對孰錯,我想這也是家庭教育最有趣的地方:每個家庭都是獨特的存在,都值得我們用欣賞的眼光看待,並彼此學習。

「想認識更潛在的自己」

「想要學習如何好好處理自己的情緒,和家人好好溝通」

「想要有活水注入般的感覺,重新體驗世界」

「帶著滿滿學習的熱忱前來參加活動」

家長們帶著不同的期待來參加,也特地安頓好孩子,安頓好家人,空出時間給自己,讓自己好好放鬆,好好學習。這讓我感受到人積極向上的本能,似乎也呼應著心理治療大師Carl Rogers的人性觀點,他提到:「人在他自身之內有一種能力或傾向,即便不明顯也隱藏在哪兒,他會催人走向成熟。⋯⋯這種傾向是一種催促力,我們可以在所有的有機體以及人類的生命中看到— 他就是要擴張、伸展、要變得自主自動,要發展、成熟。」

說了這麼多

所在教育團隊是誰?我是誰?

我在擔任語言治療師的過程中,陪伴許多孩子成長,也在與家長的互動中了解到家庭在教養上的辛酸血淚。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家長養育孩子,那誰能來照顧家長呢?因而我開始透過專欄寫作來分享教養,後來進入蒙特梭利小學更深入瞭解小學的教育現場,以及不同自學團體,也融入蒙特梭利的理念、提倡做自己的主人,自由自主且負責的學習態度,今年因緣際會加入所在教育團隊。

「所在」是由一群有教育經驗,且對於家庭教育特別感興趣的夥伴所組成。團隊的宗旨就是全力支持家庭。一群人就開始在彰化、雲林地區,從體驗式親子活動辦起,最終決定以家長支持做為主要目標

為什麼團隊如此重視家長?

自民國92年通過《家庭教育法》後,各縣市都有家庭教育中心,也定期舉辦家庭教育活動,網路上也有許多共學團、自學團體,供家庭選擇,資源俯拾即是,但在社會變遷下台灣的家庭多為小家庭模式,家長成為教養孩子唯一的支柱(其實我更認為教養下一代的責任需要整個國家的支持),早上忙工作,晚上忙孩子,多重壓力加上時間有限,沒有辦法好好照顧自己。當家長身心俱疲,如何能照顧家庭?

「所在」夥伴們的共識是:內在穩定的大人,有著讓自己與孩子飛翔的力量

資源是名詞;支持是動詞。我更相信營造一個被接納、同理的空間、一個相互支持的家長團體,比起任何外在資源,比起任何教養知識,更能把教養的發語權還給家長,落實家長增能(empowerment):認識自己,認識自己的家庭。有了家長同儕之間的相互支持,就能將困境化為家庭成長的動力!

牽起家庭大小手,「所在」伴您一起走!
raw-image

再回到家庭教育活動的現場

過程中,團隊不斷去反問大家這幾個問題:

你是誰?

你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

你現在的情緒是什麼?

你真正的需要是什麼?

你要怎麼做選擇?

為什麼要認識自己?認識自己是接納自己的第一步,而接納自己,需要勇氣。

勇氣,帶領我們拋開期待,不再取悅他人,接納如其所是的自我

為什麼要認識自己的情緒?

情緒時常被貼上負面標籤,情緒化、不理性、情感氾濫⋯⋯,因而我們將情緒拒之千里,我們就事論事,不帶任何一絲情感。但情緒這股身體中的能量,猶如地球會有地震現象一般,都需要定期釋放,壓抑或者忽視,都不是面對情緒的最佳辦法,也可能對身體健康造成影響。而對家人說出自己真實的情緒,更需要脆弱的力量,面對真實的自己,面對脆弱的時刻。

延伸閱讀:不安的時代下,教養怎樣才對?讀《脆弱的力量》

raw-image

結語

所在教育團隊的家庭教育活動如火如荼進行中,也歡迎大家持續關注,分享支持

「如何成為如其所是的自己?」是這兩個月的過程中,團隊希望帶領家長們一起體驗的,或許人生總有不完美,但我們學習接納那個不完美的自己,成為如其所是的自己,沒有遺憾地度過生命中的每分每秒。

允許自己自由地進入他(指個案)本人所是的流變過程之中。他也會分享那對他友善開放的內在體驗,學習敏感地傾聽自己。Carl Rogers《成為一個人》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Lîm Uí-thîng的沙龍
41會員
46內容數
你真的知道什麼是閱讀嗎?人類的閱讀行為怎麼出現、數位閱讀時代對人類之影響、如何成為閱讀精熟者進行深度閱、親子共讀、學前幼兒讀寫萌發、學齡兒童學習閱讀與書寫⋯⋯ 從古到今,從老到少,從認知神經科學到兒童文學,讓我這位熱愛閱讀的語言治療師,帶著對閱讀深深著迷的方格子讀者們,一起加入認識「閱讀」的行列吧!
2023/08/12
能夠堅定地在#Me Too運動中站出來的人,這個過程必定是經歷許多的掙扎、懷疑、自我探索,以及各種糾結纏繞的感受。而面對經歷這些事件的人們,我們又能怎麼做?對於將傷痛訴說出的人們,我們的社會可以安全接住他們嗎?我觀察自己在旁觀這一切時,充滿深深地痛苦
Thumbnail
2023/08/12
能夠堅定地在#Me Too運動中站出來的人,這個過程必定是經歷許多的掙扎、懷疑、自我探索,以及各種糾結纏繞的感受。而面對經歷這些事件的人們,我們又能怎麼做?對於將傷痛訴說出的人們,我們的社會可以安全接住他們嗎?我觀察自己在旁觀這一切時,充滿深深地痛苦
Thumbnail
2023/07/22
#Me Too運動中越來越多人發聲表態,但其實有一陣子我都不太敢去看那些細節,直到最近才在自我沉澱,加上一些紀錄片觀看、書籍、資料閱讀,一點一點釐清自己,感受自己的懼怕,從何而來?
Thumbnail
2023/07/22
#Me Too運動中越來越多人發聲表態,但其實有一陣子我都不太敢去看那些細節,直到最近才在自我沉澱,加上一些紀錄片觀看、書籍、資料閱讀,一點一點釐清自己,感受自己的懼怕,從何而來?
Thumbnail
2023/07/07
最近#MeToo運動的狀況,讓我的腦海中不斷地浮現這個圖像,這是17世紀少數的女性畫家Artemisia Gentileschi(阿特米希亞· 真蒂萊希)在17歲完成的一幅作品
Thumbnail
2023/07/07
最近#MeToo運動的狀況,讓我的腦海中不斷地浮現這個圖像,這是17世紀少數的女性畫家Artemisia Gentileschi(阿特米希亞· 真蒂萊希)在17歲完成的一幅作品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回顧一下我使用過的方法,如何對待自己?讓自己從泥沼中爬出來,讓自己更好。 書寫 是一直在做的。 日記 我從小就開始寫日記,只是寫得不多,有時候才寫一篇。前些日子才將國中或更早寫的日記本丟掉。 有小孩後,記錄小孩的成長日記,吃奶多少,什麼時候大便,會爬了,會揮手再見了,說了什麼話等。後來處在很混亂、痛
Thumbnail
回顧一下我使用過的方法,如何對待自己?讓自己從泥沼中爬出來,讓自己更好。 書寫 是一直在做的。 日記 我從小就開始寫日記,只是寫得不多,有時候才寫一篇。前些日子才將國中或更早寫的日記本丟掉。 有小孩後,記錄小孩的成長日記,吃奶多少,什麼時候大便,會爬了,會揮手再見了,說了什麼話等。後來處在很混亂、痛
Thumbnail
2023/07/01每當我有沈重的情緒感受(痛苦、焦慮、擔憂、恐懼…),我都會跟我自己對話,我的靈魂、我的潛意識,其實都會告訴我許多關於人事物的狀況發生後,我沒有發現到的視角。 在我曾經自責自己是不是很糟糕,沒有像其她媽媽那樣負責任照顧好孩子們的時候,有許多‘’過去的發生‘’、‘’過去的選擇‘’,在
Thumbnail
2023/07/01每當我有沈重的情緒感受(痛苦、焦慮、擔憂、恐懼…),我都會跟我自己對話,我的靈魂、我的潛意識,其實都會告訴我許多關於人事物的狀況發生後,我沒有發現到的視角。 在我曾經自責自己是不是很糟糕,沒有像其她媽媽那樣負責任照顧好孩子們的時候,有許多‘’過去的發生‘’、‘’過去的選擇‘’,在
Thumbnail
全時間照顧孩子這些年,我沒有因為自己已經是個「老鳥媽媽」,就感到得心應手。相反的,好像連照顧自己都變得艱難。「到底要怎麼教小孩?」這句話常會跳出來久久不去。
Thumbnail
全時間照顧孩子這些年,我沒有因為自己已經是個「老鳥媽媽」,就感到得心應手。相反的,好像連照顧自己都變得艱難。「到底要怎麼教小孩?」這句話常會跳出來久久不去。
Thumbnail
成為爸媽後,是否慢慢地忘記你自己是誰了? 「好久沒有把時間留給自己了」 「生活中都充斥著孩子的事,三餐、上學、功課⋯⋯」 「成為媽媽,沒有什麼是自己的,倒是廚藝增進不少」 距離今年3月的發文後,時隔半年再度發文,這段時間一直忙碌著,投入了家庭教育的領域⋯⋯
Thumbnail
成為爸媽後,是否慢慢地忘記你自己是誰了? 「好久沒有把時間留給自己了」 「生活中都充斥著孩子的事,三餐、上學、功課⋯⋯」 「成為媽媽,沒有什麼是自己的,倒是廚藝增進不少」 距離今年3月的發文後,時隔半年再度發文,這段時間一直忙碌著,投入了家庭教育的領域⋯⋯
Thumbnail
學校放假了。 今天本來要跟家人一起出遊,但覺察這陣子因為忙碌,身心處在極為疲憊與敏感的狀態,就決定自己不去了。在家裡練習安安靜靜地,把自己當成寶貝一般的照顧陪伴。
Thumbnail
學校放假了。 今天本來要跟家人一起出遊,但覺察這陣子因為忙碌,身心處在極為疲憊與敏感的狀態,就決定自己不去了。在家裡練習安安靜靜地,把自己當成寶貝一般的照顧陪伴。
Thumbnail
有成員分享自己國中畢業去上班後,就感覺變成了一個大人,可是卻突然明白長大不是個很好的經驗,因為要開始賺錢養家。
Thumbnail
有成員分享自己國中畢業去上班後,就感覺變成了一個大人,可是卻突然明白長大不是個很好的經驗,因為要開始賺錢養家。
Thumbnail
回想一件小時候,最不喜歡父母對自己做的事。 你覺得父母當時了解自己嗎?為甚麼? 當家長成為大人後,也會忘了自己曾是孩子。 為甚麼當初不喜歡父母對自己做的事,不知不覺會做回孩子身上? 在12至1月期間,我們到訪不同學校舉辦家長生命教育活動,以其中一間學校為例,分享當中的內容重點。 === ===
Thumbnail
回想一件小時候,最不喜歡父母對自己做的事。 你覺得父母當時了解自己嗎?為甚麼? 當家長成為大人後,也會忘了自己曾是孩子。 為甚麼當初不喜歡父母對自己做的事,不知不覺會做回孩子身上? 在12至1月期間,我們到訪不同學校舉辦家長生命教育活動,以其中一間學校為例,分享當中的內容重點。 === ===
Thumbnail
憲福年會 親子關係講座~ 作為台下的聽眾,我也自己整理一些心得,目的讓自己日後有所回溯 #其實我們都是當了父母之後才學習如何當父母的 #父母如果真的要說自己有任務的話我想應該是陪伴與探索 #給予孩子成功的捷徑不如教面對失敗的韌性 #打開手心接受自己的焦慮 #小時候被理解,才能長大後了解自己
Thumbnail
憲福年會 親子關係講座~ 作為台下的聽眾,我也自己整理一些心得,目的讓自己日後有所回溯 #其實我們都是當了父母之後才學習如何當父母的 #父母如果真的要說自己有任務的話我想應該是陪伴與探索 #給予孩子成功的捷徑不如教面對失敗的韌性 #打開手心接受自己的焦慮 #小時候被理解,才能長大後了解自己
Thumbnail
「我的家庭我誕生的地方/有我童年時期最美的時光/那是後來我逃出的地方/也是我現在眼淚歸去的方向」――羅大佑《家》   家庭是每個人成長的發源地,群體生活最初的模型,幸福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世間上的人千奇百怪,家庭的樣貌也複雜多元。理想的家不限定單一模式。重要的是家
Thumbnail
「我的家庭我誕生的地方/有我童年時期最美的時光/那是後來我逃出的地方/也是我現在眼淚歸去的方向」――羅大佑《家》   家庭是每個人成長的發源地,群體生活最初的模型,幸福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世間上的人千奇百怪,家庭的樣貌也複雜多元。理想的家不限定單一模式。重要的是家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