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失落的一角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封面來源:https://www.eslite.com/product/1003266922653168

封面來源:https://www.eslite.com/product/1003266922653168

這本繪本多年以前看過,當時覺得就是一篇圓的旅行故事,簡單但是頗為深刻。最近突然常常想到,網路上去找卻不見當初的PTT檔,不過youtube上倒是有些人將之翻拍變成有影書的模式。

故事很簡單,假設圓是完滿,我們從缺角的樣貌出發,一路上探索世界,遇到各種或大或小的角,各種不合適的情況發生。在大圓滿篇,直接給予更直接的答案:我們是要讓自己從缺角變成真正的圓

這個故事20多年前看過,始終有個疑問埋在心底:缺的那一角究竟是甚麼?

前陣子,友人跟我訴苦,作為小三的她發現男友(元配因為某些原因處於分居狀態)有了小四。可是在不分手的情況下,她還是希望能夠回到原本兩人的戀人關係。身為朋友,在這種情況下其實也沒有甚麼可以提供幫助的地方,即便勸分不勸合,一來違反她本人的意願是不太可能聽得進去,二來各種情感的糾葛其實局外人很難有全面的資訊去判斷,即便宣稱基於理性去判斷,基於所身處的局外人角色其實沒有多大的意義。不在其位,不謀其事,或許也可以做此解讀吧。
總之,在往來的對話之間,我突然覺得,那個缺角,會不會就是快樂的鑰匙(假如有那樣一個東西的話)。因為過於關注對方,將自己的快樂與痛苦都隨他起舞,就再也無法聞到花香、聽到鳥叫。這也是書中所謂快速滾動的狀態;當你的注意力都在對方身上的時候,周遭的事物實在也已經無暇他顧。(現代人被手機所制約,或許也可說是另一種形式的無暇他顧吧? 笑)

不過,最近又再想一遍,那個缺角,或許將之視為空暇的餘裕可能更貼切。在某些工作類書籍也有提到,企業在龐大之後或許會有所謂的冗員。但是,在公司營運發展上,並不是把工作時間填滿就能夠一路高歌猛進。每一個企業都是從零開始建立新的模式,即便有許多相關或相似的模式可以參考,不代表一切都能夠複製貼上,如果沒有適當地閒置人力,其實也沒有辦法讓組織能力更上一層樓。換個方式比喻,就像少子化的社會,可能到處都處於缺工缺人的狀態,往往要一個人當兩個、三個人用,在如此緊繃的工作模式,你怎麼有多餘的時間力氣去思考公司的下一步該往哪裡發展、該招募怎樣的員工才能符合未來的需求。

如果沒有缺角,我們怎麼可能開始探索世界?怎麼有可能邁向完滿的圓?
人生的缺憾或許是一種遺憾,卻也可能是一種動力,讓我們願意去行動、去追求一種更好一點的狀態。

這本書的後勁應該在這裡吧,一個看不懂的疑問,讓人足以記得二十年之後再來探究究竟是為什麼。(看完故事的你所想到的缺角是甚麼呢?)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Francis Kao's talkinsofa
39會員
143內容數
這是一個小小的心願,接觸茶業10年以上,總覺得該對業界有所回饋。面對人生的無常,更應該以文字保留思想。 希望透過這種出版形式,一來將自己所學加以整理,二來將茶葉相關的基本知識更加普及,讓茶文化有機會更源遠流長。 頭像為我的父親,現已退休,感謝他多年的教導,以此為念。
2025/02/12
探討老年議題的書籍《老樣子》與《讓我照顧你》帶來的省思,從照護者與被照護者的角度,深入淺出地剖析老年生活與社會現象,並探討老年定義的演變與社會契約論的反思。
Thumbnail
2025/02/12
探討老年議題的書籍《老樣子》與《讓我照顧你》帶來的省思,從照護者與被照護者的角度,深入淺出地剖析老年生活與社會現象,並探討老年定義的演變與社會契約論的反思。
Thumbnail
2024/10/02
因緣際會翻到這本,剛好是在介紹天啟大爆炸的片段,上網google了一下,還真的確有其事。不禁覺得有趣,雖然作者套用甚麼賽亞人的梗來說這件神秘事件的原因對我來說不是太好笑,但是說明史實的過程在詼諧中又有出處考究,對我來說已經是相當實在的史學研究了。 後來花時間細讀全書,作者本身也是一個有趣的人,
Thumbnail
2024/10/02
因緣際會翻到這本,剛好是在介紹天啟大爆炸的片段,上網google了一下,還真的確有其事。不禁覺得有趣,雖然作者套用甚麼賽亞人的梗來說這件神秘事件的原因對我來說不是太好笑,但是說明史實的過程在詼諧中又有出處考究,對我來說已經是相當實在的史學研究了。 後來花時間細讀全書,作者本身也是一個有趣的人,
Thumbnail
2024/09/21
這篇文章探討了兩本社工相關書籍的不同觀點,深入分析社工在面對孤老殘貧人士時的挑戰與無奈,以及社會資源和政策對於此類問題的影響。作者反思了自身對社會弱勢群體的歧視心理,並強調了社會對這些人群的包容與支持的重要性,呼籲我們應關注社會體制的調整,提升對弱勢群體的照顧。
Thumbnail
2024/09/21
這篇文章探討了兩本社工相關書籍的不同觀點,深入分析社工在面對孤老殘貧人士時的挑戰與無奈,以及社會資源和政策對於此類問題的影響。作者反思了自身對社會弱勢群體的歧視心理,並強調了社會對這些人群的包容與支持的重要性,呼籲我們應關注社會體制的調整,提升對弱勢群體的照顧。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觀想記錄 Record3 在一集「不想說」的podcast 中,精神科醫師鄧惠文與作家阿尼默,聊到了「圓滿」以及「失落的一角」
Thumbnail
觀想記錄 Record3 在一集「不想說」的podcast 中,精神科醫師鄧惠文與作家阿尼默,聊到了「圓滿」以及「失落的一角」
Thumbnail
有缺口的圓,不算完整,亦稱不上是「圓」。 人生中風風雨雨,人情冷暖只有自己能夠感受,我們努力唸書為了將來擁有一份好的工作,或者是努力工作為了生活、家庭、自我實現…等。 生活是一連串的喜、怒、哀、愁串連著,莘莘學子們的生活比較單純,只要專注在學業上,社會人士們除了工作職場上要面臨的爾虞我詐外,有的
Thumbnail
有缺口的圓,不算完整,亦稱不上是「圓」。 人生中風風雨雨,人情冷暖只有自己能夠感受,我們努力唸書為了將來擁有一份好的工作,或者是努力工作為了生活、家庭、自我實現…等。 生活是一連串的喜、怒、哀、愁串連著,莘莘學子們的生活比較單純,只要專注在學業上,社會人士們除了工作職場上要面臨的爾虞我詐外,有的
Thumbnail
今天想和大家聊聊失戀這件事 失戀,它突顯了愛情關係中的挑戰和失落,但也展示了人們在面對困難時的堅韌和成長。 它可能是「初戀的結束、遠距離的障礙、背叛的痛苦、性格的差異和成長的分離」;儘管如此,當愛情的風雲突然轉折,心靈的風景也跟著變幻,這是每位戀人都可能遭遇的一個生命時刻。
Thumbnail
今天想和大家聊聊失戀這件事 失戀,它突顯了愛情關係中的挑戰和失落,但也展示了人們在面對困難時的堅韌和成長。 它可能是「初戀的結束、遠距離的障礙、背叛的痛苦、性格的差異和成長的分離」;儘管如此,當愛情的風雲突然轉折,心靈的風景也跟著變幻,這是每位戀人都可能遭遇的一個生命時刻。
Thumbnail
從某個時刻開始不一樣了。意識很突然的清醒過來,現實世界跟心裡所認知的感受,已經不再相同。
Thumbnail
從某個時刻開始不一樣了。意識很突然的清醒過來,現實世界跟心裡所認知的感受,已經不再相同。
Thumbnail
這本繪本多年以前看過,當時覺得就是一篇圓的旅行故事,簡單但是頗為深刻。最近突然常常想到,網路上去找卻不見當初的PTT檔,不過youtube上倒是有些人將之翻拍變成有影書的模式。 故事很簡單,假設圓是完滿,我們從缺角的樣貌出發,一路上探索世界,遇到各種或大或小的角,各種不合適的情況發生。在大圓滿篇
Thumbnail
這本繪本多年以前看過,當時覺得就是一篇圓的旅行故事,簡單但是頗為深刻。最近突然常常想到,網路上去找卻不見當初的PTT檔,不過youtube上倒是有些人將之翻拍變成有影書的模式。 故事很簡單,假設圓是完滿,我們從缺角的樣貌出發,一路上探索世界,遇到各種或大或小的角,各種不合適的情況發生。在大圓滿篇
Thumbnail
10月9日這一天,翻開日記本,看到「缺角」這兩個字,就開始陷入深沉的自我反省中。我的缺角這麼多這麼沉,怎麼找啊! 沉澱了幾天,好好地檢視自己,這才發現,原來,面對自己的真心是這麼的困難!我不只個性有好多缺角,生活有好多缺角,我的人生有更多、更多的缺角,真的能與這些缺角安然共處,找到自己嗎?
Thumbnail
10月9日這一天,翻開日記本,看到「缺角」這兩個字,就開始陷入深沉的自我反省中。我的缺角這麼多這麼沉,怎麼找啊! 沉澱了幾天,好好地檢視自己,這才發現,原來,面對自己的真心是這麼的困難!我不只個性有好多缺角,生活有好多缺角,我的人生有更多、更多的缺角,真的能與這些缺角安然共處,找到自己嗎?
Thumbnail
你試過待在角落嗎?還記得童年裡,《失落的一角》給我心靈帶來的莫大啟發。原來所有事情,在圓滿前的缺陷都是那麼值得被捧在心上。我們都曾終期一生的在尋求完善、渴望圓滿,在諾大的方舟內不停填補自身和周遭,以為人生這樣就是快樂,卻沒發現早已遍體麟傷。
Thumbnail
你試過待在角落嗎?還記得童年裡,《失落的一角》給我心靈帶來的莫大啟發。原來所有事情,在圓滿前的缺陷都是那麼值得被捧在心上。我們都曾終期一生的在尋求完善、渴望圓滿,在諾大的方舟內不停填補自身和周遭,以為人生這樣就是快樂,卻沒發現早已遍體麟傷。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