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投資該選個股、基金還是ETF?

2022/10/21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股市像賭場 玩法影響勝率

有人說股市就像是賭場,總是有人贏有人輸,但的確就像賭場一樣,多數的人會賭輸,少部分的人賭贏,用對方法勝率才高,但往往多數人都會期待自己運氣總是很好,或是覺得自己的技術高明,根據統計多數人長期下來自己操作股票,最後還是輸給大盤,也就是市場指數平均報酬,當然也有少數真的具備高超技巧或是時機與運氣而戰勝大盤的獲勝者,但這些人畢竟都是少數,成功的經驗也不見得在不同時空環境及心理素質差異下能夠被完全複製,其實透過長期投資在合適的標的,要享受資產輕鬆成長的豐碩成果,也並非不可能的事。
股市可投資的工具很多,除了最基本的個股股票外,還有許多衍生性的金融商品,基金、ETF、債券、期貨、權證…等,一般大眾接觸比較多的還是以基金、個股及ETF這三種為主,我們就介紹這三種主流投資工具,分別適合哪些族群,最適合一般大眾的又是哪一種呢?

最基本又最有魅力的個股

投資股市最基本的流程,就是提供資金入股一家公司,除了可以享受公司經營獲利後,分配盈餘獲利外,也能在成長過程中,隨時賣出給對公司未來有信心,願意用更高價錢買入我們手上股份的人,給予我們的價差,但是通常我們並不是該公司員工,對公司的認識也是從網路、媒體、證交所公告等公開資料獲得,獲得的資訊時效性或是正確性都可能比公司內部人、大股東、產業人士,或是有第一手資訊管道的人慢了一大步,更何況許多好消息或壞消息都可能是刻意被放出來的,如果是聽媒體分析師、名嘴或是親朋好友的小道消息,常常都變成最後上車被套牢的人。
當然我們可以努力用功,用一些軟體或是方法篩選出一些覺得「優質」或是「黑馬」的潛力股票,然後再透過分析其經公告的過去財務資料,來健診公司的體質強不強健?財務是否夠穩當?獲利是否能蒸蒸日上?這必須花上許多時間,注意每月營收、每季或年度財報,是否有了質變?即使再強健的企業也有可能因為內外在的變化,比如經營階層換人、產業風向改變、國家政策轉向、地緣政治變化而受影響,如果只專注研究一間公司且投入所有資金,風險其實也不小,所以最好是要分散投資至少5-10間以上不同產業,甚至不同國家及地區的標的才能進一步降低風險,要達到分散風險目的,研究的個股數目就不能太少,這比較適合喜歡研究,且擅長進行分析的人投資個股。
一般的人不見得有時間或是意願進行廣泛的個股財務分析及追蹤,大多是一開始興沖沖的從網路、媒體蒐集到一些熱門股、潛力股清單,或是親朋好友小道消息來的明牌,買了之後,上漲固然高興,跌了就安慰自己是長期投資,停損賣掉會虧錢,索性就擺著,希望它有天自己漲回來。但許多市場熱門的股票,通常大多數人買入時都在高點附近,就像台積電,一度也被炒高到688元偏離合理的股價,或許未來很有機會漲回突破新高,但是需要等待多久,甚至幾年都不好說,而這段時間資金就被卡住,可能失去其他更好的投資機會,所以投資個股雖然比其他槓桿或衍生性金融商品安全,丟著不賣不會有其他成本壓力產生,股價能否保證未來回到自己的買價或突破歷史新高,還真的沒人可以保證,許多曾經是市場寵兒的明星股票股價也是一路下探再也不回頭。

追逐績效冠軍明星經理人的基金

共同基金,一般簡稱基金,是投信公司集合了許多人的資金,以信用託付方式,交給專業經理人操盤,挑選時機,代為買賣股票,投資人也能用單筆或定期定額方式決定投入購買時間點,持有的部分以「單位數」計算,但若要賣出贖回,也必須跟原申購的銀行通路或基金公司辦理,不能如同股票一樣在證券市場買賣移轉。
在早期還沒有出現ETF時,如果想要分散風險,把投資交給專家,很多人的選擇是挑選網羅一籃子股票的共同基金,除了可選擇不同產業或地區的差別,大多數人都會依照基金績效評比來挑選基金,或是跟隨過去戰績輝煌,績效傲人基金經理人所掌管的基金,因為除了研究團隊外,基金經營績效靈魂人物就是經理人,過去績效良好的經理人常會被調任或挖角去掌管其他基金。
貓頭鷹早年一開始雖然也是買個股股票,自己買個股雖也曾有買到如70幾的台積電,卻也買過擺著,後來跌不停又減資幾乎形同壁紙的茂矽,但是後來覺得沒時間選股,就買基金,除了還記得自己有每個月定期定額扣款外,即使是金融海嘯期間也沒去檢視一下盈虧,後來約2018年才贖回並檢視一下績效,總共漲了一倍多,換算年報酬約6%,也不算太差,買了丟著,自己就會長大。
當時會想要投資基金的優點就是「方便」,透過原有的銀行帳戶就能直接扣款購買,或是跟其他通路及向基金公司直接購買也可以,但是投資績效中很重要卻很容易被忽視的一點就是「成本」,透過銀行購買基金,基本上是買到託管憑證,要贖回也只能跟原申購銀行辦理,跟基金公司直接購賣是不一樣的,銀行會多收一筆約0.2%託管費,而申購與贖回基金也會有1.5-3%手續費,加上基金會從淨值內扣1-2.5%的經理費、保管費、管銷費,尤其內扣費用雖不是直接跟申購人收取,全部費用加總起來就大概6%,這些費用都會侵蝕到最後的獲利,如果市場平均年報酬是之前說的9%,扣掉6%就只剩3%,況且大部分的經理人長期都無法打敗大盤,也就是市場報酬,所以或許有少數基金短期可打敗大盤,明星經理人也可能短期間有傲人績效,但長期高昂的費用成本,讓投資基金成為不是很划算的投資方式。

低費用率又能自由買賣的ETF

ETF其實是一種指數股票型基金,與基金很像,雖然也一樣由投信公司集合眾人的錢買了一堆股票標的,但最大特色是它能像一般股票一樣在股票交易所買賣,ETF也不像基金一樣由經理人「主動」選股,而是依照指數編撰單位編製出的指數,透過買賣股票及持有比例來追蹤模擬指數,求得接近指數的績效表現。
投資ETF相較於一般基金最大好處是,因為是定期調整持有標的來追蹤指數,所以不需仰賴經理人判斷買賣時機,降低了頻繁買賣股票的週轉率,費用率就能降低,對長期投資來說,低的總費用率跟報酬就有很大關係,畢竟成本低,相對獲利就高,尤其是長期投資的複利效果,對總獲利資金影響很大。另外ETF也能在一般買賣股票的券商戶頭中,在集中市場自由買賣甚至轉移到其他券商,不需經過原投信公司贖回的動作。
台灣最具代表性及首個推出的ETF是股票代號為「0050」的元大投信台灣卓越50股票型基金,是追蹤台灣上市公司市值前50大的企業,並按照其市值規模來調整持有比例,這前50大企業雖然沒有涵蓋整個台灣股市,也就是加權指數的全部,但也佔了約七成的比例,對整體股市影響很大,所以許多人也用0050來作為大盤型ETF的代表。
圖 / 元大投信
台灣的ETF種類,並非只有市值型的0050而已,除了一般股票型的,還有期貨及境外型的ETF,往下還能再細分,除了最受歡迎的0050外,0056高股息ETF這種篩選預測未來一年預測現金股利殖利率最高的50檔股票高配息的ETF,也名列第二,因為台灣人非常喜歡高配息之類的金融商品,定期配發的現金入袋為安給人安定感。另外也有許多特定產業或類型的ETF,在某些產業站上風頭或熱門時,也都會受到許多投資人關注及追捧,例如半導體、AI、電動車、網路等題材也曾都紅極一時。
ETF少了經理人高週轉的費用率,整體費用率也比基金低,只要開了券商戶頭,也能自由買賣,一樣能單筆或定期定額購買來減少一次拿出一大筆費用的壓力,也能分散時間風險,而且追蹤指數,也不用擔心經理人操作績效好壞,若是相信指數績效長期都能上漲,就可以放心投資,但是個別類型或產業型的ETF都有可能隨著熱潮退散,或是產業風向改變或經歷循環週期的波動,未必能保證長期趨勢向上,這個風險是想投資ETF的人也必須考慮的,畢竟ETF就是由該類型的股票集合而成,當然一樣會像個股股票一樣受到影響,儘管風險比單一個股低很多。

最適合一般人的投資工具

如果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發展長期趨勢都是向上,預期未來也是一樣,那麼把資金投入其追蹤整體市場指數的ETF可以說是最簡單、安全的方式,儘管短期間價值會有波動,但只要投入時間夠久,長期上漲的趨勢也會帶來相對增長的報酬。
----------------------------------------------------
※目前僅顯示部分內容,想看完整文章嗎?
請轉至主站加入會員閱讀 https://maotalkin.com/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貓頭鷹
    貓頭鷹
    貓頭鷹發覺其實只要找對方法,忙碌的上班族們就可以花少少的時間,做好正確與穩當的投資,讓財富持續增長,邁向財富自由的人生的腳步也會越來越近。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