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展筆記】跟宋人學生活美學策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前幾年故宮把隆哥打造成一代潮王後,搞得很多人以為辦Party、搞收藏都是隆哥說了算。但殊不知,隆哥就是錢多權大,但真要說起辦Party、搞收藏、講品味,就算貴為隆哥,看到宋人的玩法都要甘拜下風。

這次,故宮終於把宋人美學拿出來玩了!

2022年秋台北故宮的「閑情四事──插花、焚香、掛畫、喝茶」特展,其實太約也正好是這個時節宋朝人的重要活動。

插花、焚香、喝茶是宋人的日常,但掛畫不同;一幅名畫講究保存良好,太熱不宜、太冷不宜、濕度高也不宜,因此宋人不流行把畫掛在牆上,而是選擇氣候適宜的時候,眾人在通風良好的地方舉辦一場賞畫Party。展中的〈宋人博古圖〉,就可看出一場宋朝小型賞畫Party怎麼進行,以及各式道具與服務。

由此可知,如果不是良辰好日、因緣具足,大概很難有機會欣賞到一幅珍品,這也難怪如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後長長的跋文,有人寫著有幸看到滿心歡喜,也有人提醒後世要好好收藏珍品,因為真的不是那麼容易就看到珍品啊!

raw-image


辦Party這種事,主人家如果人力財力夠,當然可以自辦,但對許多人而言,辦Party要注意的細節太多,如果自己辦,主人還得方方面面看照,就無法盡情享受賞畫交遊的樂趣。於是,宋朝就有專門辦Party的「四司六局」了!

根據南宋筆記《都城紀勝》所記,四司六局的工作如下:

  • 帳設司,專掌仰塵、繳壁、桌幃、搭席、簾幕、罘、屏風、繡額、書畫、簇子之類。
  • 廚司,專掌打料、批切、烹炮、下食、調和節次。
  • 茶酒司,專掌賓客茶湯、蕩篩酒、請坐諮席、開盞歇坐、揭席迎送、應乾節次。
  • 臺盤司,專掌托盤、打送、齎擎、勸酒、出食、接盞等事。
  • 果子局,專掌裝簇、盤口、看果、時果、準備勸酒。
  • 蜜煎局,專掌糖蜜花果、咸酸勸酒之屬。
  • 菜蔬局,專掌甌口、菜蔬、糟藏之屬。
  • 油燭局,專掌燈火照耀、立臺剪燭、壁燈燭籠、裝香簇炭之類。
  • 香藥局,專掌藥碟、香球、火箱、香餅、聽候索喚、諸般奇香及醒酒湯藥之類。
  • 排辦局,專掌掛畫、插花、掃灑、打渲、拭抹、供過之事。

你看看,宋人已經把辦一場宴會從頭到尾設想的多細膩,每個部門該負責哪些事項也都寫的一清二楚,甚至還包括誰要負責勸酒醒酒……,能做到如此,顯然當時社會上對於這類需求非常蓬勃而且要求很多,所以活動公司就要有一批訓練有素的員工或part-time,俾使服務過程完美週到,才能讓花錢的主人家達到賓主盡歡的目的。

更高規格的Party,還有傳宋劉松年的〈西園雅集〉卷,長達200公分的庭園聚會中,有幾桌文人們正聚在一起桌上還放有紙墨,可能是在比賽賦詩作詞;另有三三兩兩在欣賞庭院景緻,還有人在樹下彈琴,中間更有許多僕役正在搬桌椅準備下一個賞玩景點等等。

不過,宋人開規格可不是有就好,是有很多講究的。就像插花,優先要有梅,如果是臘梅更屬一品;用什麼花器也是學問,銅、瓷、不同的形制各有適合,而插花更要講究花開的時間,才能讓客人看到花與器展現最優美的那一刻。

raw-image
raw-image

焚香也是,每種生活狀態使用的香不同,就如同我們現在使用精油的道理。愛香的宋人,也瘋迷調製各種獨特香方,常見調製方式,是將不同比例的各種香粉混合均勻後,以蜂蜜捏成香丸,儲存在香盒裡,要用的時候才拿出來焚燒。但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款,是人稱「江南李主帳中香」、李後主最愛的床帳薰香;這是將沉香放入十顆鵝梨研磨出來的汁液中,入銀器蒸煮,直到水分完全揮發後,這時候梨汁就會滲入沉香,燒起來有一種特殊的香氣。

我對這香方超級有興趣,除了非常好奇這會是什麼樣的香氣外,更好奇如何想到把這兩種完全不相關的東西搭在一起成為香方,是實驗出來的?還是意外發現的?但也由此可見,研究香方在當時已經來到追求極致的程度。

當然,連帶使用的香餅模具、香盒、香爐等等都跟著講究起來。有趣的是,宋人對香爐造型竟偏愛仿古代青銅器,這種仿古香具風潮,也在瓷器生產上產生了與茶具完全不同的創作方式與審美情趣。

raw-image

唸書時我們就讀過宋代汝窯名冠天下,當時五大名窯為「汝、鈞、官、哥、定」,而其中汝窯溫潤的天青色澤與優雅細緻的開片紋路,早就是每回故宮展出必看的名品。但這次展中才知,愛喝茶、鬥茶的宋人,在喝茶這件事上講究「茶色白,宜黑盞」為上等。鬥茶比的是讓茶湯呈現雪白久之不散,而建窯的兔毫黑釉盞,就因為胎體厚實比較保溫,黑釉盞可以襯托茶湯更顯雪白,還有如兔子毫毛的紋路可以欣賞,在當時是最佳茶碗之選。

宋人喝茶方式與以建窯黑釉盞喝茶的習慣,尋線傳到日本後被傳了下來。所謂「天目或天目茶碗」,指的便是宋代流行的黑釉盞。本次特別借展來的日本國寶南宋建窯油滴天目,大小非常適合女生手捧,茶碗內外散發著銀藍色的斑紋光芒,我試著仔細觀賞這只茶碗的斑紋,看著看著忽然有種被吸入茶碗中的奇妙感,茶碗內的斑紋彷如凝縮了宇宙般,藏著無限寬廣的時空維度。

raw-image


To see a world in a grain of sand,        一沙一世界
And a heaven in a wild flower,         一花一天堂
Hold infinity in the palm of your hand,      無限掌中置
And eternity in an hour.             剎那成永恆
-節選自William Black〈Auguries of Innocence〉  -徐志摩 譯

這只南宋建窯油滴天目是大阪市立東洋陶磁美術館藏品,但可知曾經關白豐臣秀次(1568~1595)收藏,後又經西本願寺、京都三井家與若狹酒井家收藏,正是日本收藏很重視的「傳承有序」。

在聽故宮特展專題講座時,「日本很重視傳承有序」這幾個字一直出現讓我印象很深刻,當時我想這應該是指,這件茶碗可以考據來源確實是南宋。不過,我在展場欣賞後,對於「日本很重視傳承有序」有了不同的體悟。

展場裡有一只京都大德寺龍光院借展的「明 唐物茶壺」。我左看右看這就是一只運送茶葉用的大茶罐,這樣的大茶罐在當時應該算普遍常見,因為宋明時期製茶技術非常先進,自然成為重要外貿輸出商品,大茶罐當然是儲存運送的必備包裝材。

但有趣的是,除了茶本身被視為珍品,在日本,就連運輸茶葉用的茶罐,都成為了鑑賞對象!當然也因為上面印有蓮花紋與江月宗玩和尚墨跡「通圓」,但更讓我想到的,就是那句「傳承有序」;這只茶罐或許不如京都大德寺龍光院收藏的日本國寶矅變天目茶碗或國寶茶席「密庵席」來得知名,但對龍光院而言,卻是祖師們一直好好保存、好好珍用的古物,一樣是非常重要的存在。「傳承有序」或許不只是一個收藏用印這個簡單,更多的是,收藏者能有「只是短暫作為保管者」的觀念,好好維護讓物件得以延續更久,讓後人還可以欣賞到如此珍品。

我們現在還能看到千年前的器物、書畫,最要感謝的,就是那些曾經收藏過、好好保存過的藏家,如果沒有被識出價值、沒有被好好對待,很可能即使是重要珍品,都早早在歷史洪流中消逝,無法在數百上千年後還能被我們看到。這一點,在「寫盡繁華-晚明文化人王世貞與他的志業」特展中,更能明顯感受其重要性。

raw-image

近年,故宮的展變得有趣多了。

像2019年「小時代的日常—一個十七世紀的生活提案」特展,就是以文震亨(1586-1645)書寫的《長物志》裡「書畫」和「器具」章為策展基礎,把明代文青常見的戀物癖與現代文青生活習慣結合在一起。

像這樣的展覽一點也不深奧難懂,因為它不再只是拿出一堆珍稀名品就是展了,而是以「文化」,也就是以前人們生活的樣態重新呈現。也因此,有些故宮藏品或許不是國寶或重要文物,但它依然具備訴說某種時代意義與樣貌的能力,透過策展人以文化作為脈絡,這樣的藏品也能夠端上檯面讓大眾認識。

我的意思是,透過文化這條線索,數百年的書畫國寶,如果你有鑑賞力,你可以把它當成藝術來看;但如果像我沒有鑑賞力,但我可以把它當成生活樣貌來看。讓博物館藏品與自己發生有意義的關係,這樣的物件自然就會成為生命的養分。

raw-image

展中因以陶淵明〈桃花源記〉為引子而選了一張非常有趣的作品──明陳洪綬〈桃花源〉。

山水畫到了明代,開始以減筆、寫意為主,強調氛圍意境而不是實樣,但陳洪綬這件〈桃花源〉也減筆減到有那麼一絲西方抽象畫的感覺了!看到這種有趣的異品,我忍不住就會想要收藏一張放在案上,提醒自己,破格沒有什麼不好,只看你有沒有慧眼賞識。


「閑情四事──插花、焚香、掛畫、喝茶」特展

2022.9.16-12.18故宮北部院區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Sylvia的人生煥容術的沙龍
3會員
5內容數
藝文展覽是我的沃土,每一次看展,都是為靈魂上一道璀璨的光。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清代最重要的茶事,莫過於乾隆的三清茶。在每年春節期間,乾隆皇帝都會舉辦「三清茶宴」,邀集文臣學士一起品茗吟詩。「三清茶宴」據說起源於三清茶,在乾隆十一年秋巡五臺山回程時遇雪,一時興起將梅花、松子和佛手,用雪水沖泡所得的雅興。本文嘗試複刻這道清雅的茶湯,並將帶有苦味的佛手柑以佛手杯取代。
Thumbnail
清代最重要的茶事,莫過於乾隆的三清茶。在每年春節期間,乾隆皇帝都會舉辦「三清茶宴」,邀集文臣學士一起品茗吟詩。「三清茶宴」據說起源於三清茶,在乾隆十一年秋巡五臺山回程時遇雪,一時興起將梅花、松子和佛手,用雪水沖泡所得的雅興。本文嘗試複刻這道清雅的茶湯,並將帶有苦味的佛手柑以佛手杯取代。
Thumbnail
馳翰秋季藝術品預展及拍賣會即將於12月16日至12月17日在台北華南會議中心登場。馳翰「見古今」專題,將帶來曉芳窯、鼻煙壺、建盞、單色釉、紫砂、古玉翡翠等,不同類目的精品古董珍玩。此專題各類目各選十餘件拍品,且多數來源清晰,品相極佳。 本次秋拍的特別專題「皇朝—制度與宮廷」,以史學視角鋪陳明清
Thumbnail
馳翰秋季藝術品預展及拍賣會即將於12月16日至12月17日在台北華南會議中心登場。馳翰「見古今」專題,將帶來曉芳窯、鼻煙壺、建盞、單色釉、紫砂、古玉翡翠等,不同類目的精品古董珍玩。此專題各類目各選十餘件拍品,且多數來源清晰,品相極佳。 本次秋拍的特別專題「皇朝—制度與宮廷」,以史學視角鋪陳明清
Thumbnail
第一次進台北故宮是大一導師帶隊,讀了中文系怎能不陶冶些人文氣息?導師約了全班有興趣的同學當作週末郊遊,我們幾個肚子沒多少墨水的臭男生當然也去了。正殿前拍照當作點名,進了各展廳看了各種古玩國寶,進了大觀園的心態左看右看,一點不懂也不識,只想著離開之後要吃什麼。
Thumbnail
第一次進台北故宮是大一導師帶隊,讀了中文系怎能不陶冶些人文氣息?導師約了全班有興趣的同學當作週末郊遊,我們幾個肚子沒多少墨水的臭男生當然也去了。正殿前拍照當作點名,進了各展廳看了各種古玩國寶,進了大觀園的心態左看右看,一點不懂也不識,只想著離開之後要吃什麼。
Thumbnail
唸書時如果有我現在一半對歷史的好奇的話,我想我人生會完全不一樣,但好在透過閱讀也沒錯過歷史帶來的趣味。 作者是一名中國東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的歷史老師,透過他幽默的口吻,可以更「接地氣」的認識古人的生活,我覺得這是課本無法帶給我們的想像空間。 我們背誦年代、牢記所有大小戰事、嘗試把皇帝的年號及
Thumbnail
唸書時如果有我現在一半對歷史的好奇的話,我想我人生會完全不一樣,但好在透過閱讀也沒錯過歷史帶來的趣味。 作者是一名中國東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的歷史老師,透過他幽默的口吻,可以更「接地氣」的認識古人的生活,我覺得這是課本無法帶給我們的想像空間。 我們背誦年代、牢記所有大小戰事、嘗試把皇帝的年號及
Thumbnail
我不知道是不是因爲宋人愛吃蟹成癡,就連煮茶湯時的等待時間不但有“小爐薪火,坐觀江湖”的閒趣,還用了「 松風蟹眼 」來形容茶湯熱時的冒泡......
Thumbnail
我不知道是不是因爲宋人愛吃蟹成癡,就連煮茶湯時的等待時間不但有“小爐薪火,坐觀江湖”的閒趣,還用了「 松風蟹眼 」來形容茶湯熱時的冒泡......
Thumbnail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距離現在 1800 多年前的三國時代英傑們,是如何過新年的呢? 在那個戰爭頻起的亂世,春節是大家放下仇恨、好好團圓的時候。諸侯們通常也會在這時停戰休兵,回去慶祝完後再來決戰。
Thumbnail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距離現在 1800 多年前的三國時代英傑們,是如何過新年的呢? 在那個戰爭頻起的亂世,春節是大家放下仇恨、好好團圓的時候。諸侯們通常也會在這時停戰休兵,回去慶祝完後再來決戰。
Thumbnail
策展不是新鮮事,跟宋人學會策展「插花、焚香、掛畫、喝茶」,把生活策劃成一場美學展。
Thumbnail
策展不是新鮮事,跟宋人學會策展「插花、焚香、掛畫、喝茶」,把生活策劃成一場美學展。
Thumbnail
.清明、祭墓、寒食、植樹 .西周帝王將相已有祭墓之俗,民間亦相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 .儒家之孝:報本返始、慎終追遠 .佛教之孝:以孝為本、孝名為戒
Thumbnail
.清明、祭墓、寒食、植樹 .西周帝王將相已有祭墓之俗,民間亦相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 .儒家之孝:報本返始、慎終追遠 .佛教之孝:以孝為本、孝名為戒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