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身心靈都為之一清的三清茶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談到清代最重要的茶事,莫過於乾隆的三清茶。在每年春節正月初二至初十期間,乾隆皇帝都會在重華宮舉辦「三清茶宴」,邀集文臣學士一起品茗吟詩,不談政務。相較於康熙、雍正在乾清宮擺設酒席宴請大臣,乾隆用自己配制的三清茶來款待文臣,無疑是更風雅的宮廷雅集。參加的人數僅十幾到二十幾人,參加者無不視為一種榮耀。

知名清廷宮鬥劇《延禧攻略》,乾隆皇帝與眾親王在一起品茗由他發明的「三清茶」:以雪水沃松實、梅花、佛手,再加龍井而成。

知名清廷宮鬥劇《延禧攻略》,乾隆皇帝與眾親王在一起品茗由他發明的「三清茶」:以雪水沃松實、梅花、佛手,再加龍井而成。


「三清茶宴」據說是起源於三清茶。乾隆十一年,乾隆秋巡五臺山。回程時在河北定興遇雪,一時興起,便收集雪水,在氈帳中烹煮三清茶有感,作了〈三清茶〉詩。詩云:

梅花色不妖,佛手香且潔。松實味芳腴,三品殊清絕

乾隆還在詩後題注:以雪水沃梅花、松實、佛手啜之,名曰「三清」。

從此以後,每年春節宮廷茶宴的茶飲便改為乾隆皇帝發明的「三清茶」了。乾隆之愛三清茶,不僅因其色、香、味清絕宜人,更因這三種清物還有清高節操的象徵。

raw-image

所謂的「三清」,指的就是梅花、松子和佛手。自來「香寒到骨清」梅花,清韻自不在話下;有「君子之香」稱號的佛手柑,香氣也非常清新,自古就是清供聞香的水果,是柑橘類的逸品;松子,則是文人相當喜愛的松樹的果實。這三種都是清雅高潔之物,因此被命名為「三清茶」。

劇中所說的加龍井,根據記載恐怕是錯誤的。我們實際實驗發現:梅花與茶葉雖說都是清逸之品,實際上卻有互相干擾之虞。

劇中所說的加龍井,根據記載恐怕是錯誤的。我們實際實驗發現:梅花與茶葉雖說都是清逸之品,實際上卻有互相干擾之虞。

幾年前曾試著仿製這款三清茶,當時買了佛手柑果乾來泡茶,實際測試的結果:雖說佛手柑清香宜人,卻有個讓人不敢領教的苦味(苦味在表皮)......這兩年種的佛手大豐收,於是想到可以模仿《山家清供》的香櫞杯,把佛手挖空做成杯具,用來沖泡梅花與松子,既有佛手的香氣,又可避掉佛手表皮的苦味。重點是梅花與佛手都是自己家裡種的,就地取材,饒富情趣。

果然這一試,效果十分令人驚艷!

模仿《山家清供》的香櫞杯,把佛手挖空做成杯具,仿作乾隆的三清茶。  用這款佛手杯來沖泡梅花與松子,既有佛手的香氣,又可避掉佛手表皮的苦味。重點是就地取材,饒富情趣。

模仿《山家清供》的香櫞杯,把佛手挖空做成杯具,仿作乾隆的三清茶。 用這款佛手杯來沖泡梅花與松子,既有佛手的香氣,又可避掉佛手表皮的苦味。重點是就地取材,饒富情趣。

三清茶必須用雪水沖泡,但在臺灣難以取得雪水又有汙染之虞的情況下,我們以加拿大冰河礦泉水來代替雪水。將煮沸的礦泉水沖入加有現摘的梅花、松子的佛手杯裡,首先撲鼻而出的是梅花的幽香,梅香繼之轉變為杏仁味,融合了松子芳腴的堅果香,尾韻則是佛手柑的清新。三者其實各自有個性,在不同階段卻能各自展現芳香,最後又彼此調合無間。

raw-image

對乾隆來說,品嚐「三清茶」,最好是在萬籟俱寂的雪天夜裡,在心神最為恬靜的時候。三清茶顯然有助於神思,為此,乾隆詠成〈三清茶〉詩。想必如此強烈的審美經驗,令乾隆日後忍不住在宮廷一再舉辦「三清茶宴」,據說超過四十次;並親自設計三清茶碗的樣式,以好幾種不同的材質一再製作同樣款式的三清茶杯,茶壁外側則書寫著乾隆的三清茶詩。這些專配的茶杯不僅供乾隆御用,也是特為正月的「三清茶宴」而準備的。

對現代人而言,春節團圓無疑就是要大吃大喝;然對風雅的古人而言,在這樣天寒地凍的時節,卻是要好好地清暢神思。我們不妨透過這樣一杯讓身心靈都為之一清的三清茶,接通一下天地精神吧。

乾隆皇帝專為飲啜三清茶而御製的茶碗,現故宮博物院珍藏的瓷器品類有青花及礬紅兩種。茶碗外壁書寫著乾隆的三清茶詩。圖片出自 https://reurl.cc/G4jj9v

乾隆皇帝專為飲啜三清茶而御製的茶碗,現故宮博物院珍藏的瓷器品類有青花及礬紅兩種。茶碗外壁書寫著乾隆的三清茶詩。圖片出自 https://reurl.cc/G4jj9v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餐芳譜——芳菲主人的沙龍
89會員
221內容數
是傳統花饌、現代花食與文人飲食的研發實踐者。 矢志將古老的文獻記載,還原為活生生的充滿美感與情意的體驗,再現古代文人宴與群芳宴的風華。在祭典召喚活色生香的花神,宴會裡有來自傳聞、典籍與想像等各種不可思議的百花料理。
2025/01/07
椪糖,是一種流行在物質不豐時代的古早味零嘴,想到三年前韓國劇集《魷魚遊戲》的全球熱播,連帶地裡頭的遊戲與零嘴也跟著夯起來,特別是椪糖,更是颳起了一波流行熱潮。這也興起了想做花花椪糖的念頭,想到為傳統甜到發膩的椪糖增添一點不一樣的口感與風味。經過好多次的實驗,最終覺得桂花口味的椪糖,最深得人心。
Thumbnail
2025/01/07
椪糖,是一種流行在物質不豐時代的古早味零嘴,想到三年前韓國劇集《魷魚遊戲》的全球熱播,連帶地裡頭的遊戲與零嘴也跟著夯起來,特別是椪糖,更是颳起了一波流行熱潮。這也興起了想做花花椪糖的念頭,想到為傳統甜到發膩的椪糖增添一點不一樣的口感與風味。經過好多次的實驗,最終覺得桂花口味的椪糖,最深得人心。
Thumbnail
2024/12/22
冬至,習俗上會搓湯圓祭拜祖先。有關湯圓的製法有二,一是南方搓糯米粉揉成糰再包入餡料的作法;一是北方邊沾水邊滾動沾粉的元宵。今天分享的是古法所記載的元宵,以玫瑰堅果為餡,再分享一道唐代的元宵節時令飲食油錘,近似今日炸元宵的做法。
Thumbnail
2024/12/22
冬至,習俗上會搓湯圓祭拜祖先。有關湯圓的製法有二,一是南方搓糯米粉揉成糰再包入餡料的作法;一是北方邊沾水邊滾動沾粉的元宵。今天分享的是古法所記載的元宵,以玫瑰堅果為餡,再分享一道唐代的元宵節時令飲食油錘,近似今日炸元宵的做法。
Thumbnail
2024/12/04
台語俗諺:「大紅花毋知䆀,圓仔花䆀毋知」,很能說明南方人因為對扶桑太熟悉以致產生的輕慢心理。但在古代文人心目中,初次見到她都被驚艷到留下許多詩文、甚至連初次接觸到的歐洲人,也驚豔得幫她取了一個「中國玫瑰」的稱號。扶桑花在古代還是重要的紅色染料,我們成功複刻出宋代古法荔枝乾也實踐出許多道扶桑花料理 。
Thumbnail
2024/12/04
台語俗諺:「大紅花毋知䆀,圓仔花䆀毋知」,很能說明南方人因為對扶桑太熟悉以致產生的輕慢心理。但在古代文人心目中,初次見到她都被驚艷到留下許多詩文、甚至連初次接觸到的歐洲人,也驚豔得幫她取了一個「中國玫瑰」的稱號。扶桑花在古代還是重要的紅色染料,我們成功複刻出宋代古法荔枝乾也實踐出許多道扶桑花料理 。
Thumbnail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