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距離現在 1800 多年前的三國時代英傑們,是如何過新年的呢?
在那個戰爭頻起的亂世,春節是大家放下仇恨、好好團圓的時候。諸侯們通常也會在這時停戰休兵,回去慶祝完後再來決戰。但還是有例外,像曹操、司馬懿就最愛在春節去打別人
因此春節對於古代人的意義是非常大的,大家能逃離現實、讓自己忘卻一切世俗紛擾,開開心心和家人、朋友們團聚。有點類似我們現在放春假、不用上班一樣
而三國時期的英雄,除了吃喝外,還有幾個是他們特別重視的習俗:
1.祭祀
國之大事,在祀在戎,祭祀一直以來都是古人們最重視的儀式,三國英雄也不例外。
在兵馬紛亂的年代,顛沛流離、失去至親、戰友是再常見不過的悲劇,因此他們通常會在春節透過祭祀懷念已逝之人,同時也祈求未來的好運。
不過曹爽就是因為太老實,在公元 249 年的春節跑去祭祀,才被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奪權,也算是因果循環,誰叫曹操也總喜歡在春節去打別人。
而三國時期由於物資匱乏,因此不像我們動不動就用大魚大肉祭祀,更常見的其實是用饅頭。
饅頭相傳是諸葛亮征討孟獲時所發明的,根據郎瑛《七修類稿》記載:”饅頭本名蠻頭,蠻地以人頭祭神,諸葛之征孟獲,命以面包肉為人頭以祭,謂之‘蠻頭’。
2.守夜
現代人基本上每天都在守夜,所以可能比較沒感觸,但在三國時代卻是非常重要的儀式。
根據周處的《風土誌》記載:除夕之夜,各相與贈送,稱為「饋歲」;酒食相邀,稱為「別歲」;長幼聚飲,祝頌完備,稱為「分歲」;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曰「守歲」
由於三國時代還沒有電燈,且通常活動都是在早晨進行,因此沒有特殊理由是不會太晚睡的。
但在除夕之夜大家幾乎都會守歲,群雄豪傑、親朋好友、戀人們聚集在一起,點著燈,把酒當歌、徹夜長談自己的豪情壯志、夢想和憧憬。光用想的就很浪漫。
但曹操的話可能是在和荀彧、郭嘉們討論著要怎麼去打攻打敵人就是了。
3.比武吟詩、大舉宴會
「初步元祚,古日惟良,乃為嘉會,宴此高堂。尊卑列敘,典而有章。衣裳鮮潔,黼黻玄黃。清酤盈爵,中坐騰光。珍膳雜遝,充溢圓方。笙磬既設,箏瑟俱張。悲歌厲響,咀嚼清商。俯視文軒,仰瞻華梁。願保茲善,千載為常。歡笑盡娛,樂哉未央,皇室榮貴,壽考無疆。」
以上出自曹植的元會詩。曹植身為當時的貴族階級,生動寫出了高層們過年的盛況。
君主往往會舉辦大型宴會,和朝臣們互相送禮賀年,然後飲酒作樂、橫槊賦詩。宴席美食冷盤、熱盤接連而上,不亦樂乎。甚至會舉辦比武大賽、切磋武藝、奪取殊榮。
想像曹操、劉備在銅雀台、漢中大舉宴席、旗下猛將互相切磋,仿佛可以想像許褚、夏侯淵、張飛、黃忠這種性情中人光著胳膊、四處找人打架的場景xd
比較特別的是,文中一開始提到的屠蘇酒是以前中國過年必喝的,甚至現在很多地方也保有這個風俗。
而屠蘇酒其實是三國的神醫華佗發明的,只不過一直到了唐代才流行普及起來。三國時期主要還是以糧食發酵酒、花椒酒為主。
4.拜年
拜年這個習俗最早出現在漢朝。正月初一,文武百官會聚集和主公、天子拜年,說說好話、拍拍老闆馬屁之類的,祈求新的一年可以繼續在職場好好活下去。
「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
其實可以看出,雖然過了 1800 多年,但三國英雄們和我們的新年差不多,不外乎大吃大喝、團聚開趴、載歌載舞,不亦快哉。
最重要的還是與親友們的團聚、珍惜彼此在一起的時光,因為對他們來說,這可能是一年中最幸福的時光,
再來就又要回去面對現實的殘酷、無盡的戰爭、妻離子散的痛苦。
春節,對我們來說可能和平常差不多,但對古代人來說,卻是唯一逃離現實殘酷的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