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死亡,豁達告別──讀吳晟〈告別式〉

2022/12/17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2005年4月,吳晟於《聯合文學》246期發表「晚年冥想」系列詩作,〈告別式〉、〈生平報告〉、〈晚年〉、〈在鄉間老去〉、〈趁還有些微光〉、〈落葉〉、〈學習告別〉、〈不要責備他〉、〈火葬場〉、〈墓園〉十首作品一次刊出,展現詩人對生命的探索、面對死亡議題的自然與豁達。
第一首〈告別式〉包含了樹葬回歸自然、詩作當墓誌銘、一切從簡、安安靜靜告別等想法,可視為吳晟「晚年冥想」核心思想的代表,前兩段寫道:
一副棺木
一株珍貴百年大樹
軀體既已喪失性命
何忍再糟蹋任何生靈
請直接火化
骨灰埋在自家樹園裡
我親手種植的樟樹下
也許化身為葉、化身為花
偶爾有誰想念
來到樹下靜坐、漫步
可以聽見我的問候
生態永續、友善環境一直是吳晟關注的課題,因此對於砍伐大樹來製作棺木,他感到相當不捨,不願大樹成為個人的陪葬品,詩中表明身後事要直接火化,再將骨灰埋葬於家中的樹園「純園」,落葉歸根,與他過去親手種植的樟樹常相左右,化作春泥,成為大地的一部分。死後與自然共生的想法,其實早在1975年發表於《幼獅文藝》的詩作〈土〉,即可窺知一二,〈土〉的最末三行如是說:「有一天,被迫停下來/也願躺成一大片/寬厚的土地」,顯見土地之於詩人的意義,是生命的起點也是終點。
〈告別式〉第三段進一步討論到墓誌銘,詩人認為:「我終生心血凝結的詩作/幸而留存三二行/還有人吟誦/不妨當做墓誌銘」,選擇以詩做為自己的生平註解;第四段、第五段提醒晚輩們「千萬勿焚燒紙錢/徒然耗費大地資源」,亦不要輓聯、花圈、悼辭、獻果等制式禮俗來充場面,比起未知的幽冥世界,他更重視「在生之時善意相待」的那份情意;第六段則是婉謝訃聞與勞師動眾,只願能「靜靜離去,悄悄告別」。
對照吳晟1972年發表在《南風》的〈意外〉,可以發現,詩人面對死亡始終這般坦然,〈意外〉一詩最後提及:「在一張小小的訃聞上/有人風聞我已消失的消息/啊!那也只是一件非常偶然的/小小、小小的意外」,生離死別是多數人眼中的大事,對詩人而言,卻只是極小且偶然的意外。
詩作〈告別式〉在一連串的交代後,最末一段不忘安慰家人、友人,娓娓道出他的真情:
如果臨走時不禁流了淚
啊!請勿受感染
那是我不知如何割捨
綿綿密密的牽掛
那是我不知如何表達
償還不盡的恩情
詩人相信,生死本是自然的循環,不需要畏懼,面對生命的告別與無常,悲傷在所難免,如果還有什麼無法割捨的牽掛,全是因為對於人生的點點滴滴,始終保持感謝之情。
──發表於《吹鼓吹詩論壇》第41期(2020年6月)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李桂媚
李桂媚
李桂媚,中國文化大學印刷傳播學系工學士,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灣文化研究所文學碩士。榮獲106年教育部閩客語文學獎閩南語現代詩社會組第二名,著有報導文學集《詩人本事》、《詩路尋光:詩人本事》,詩集《自然有詩》、《月光情批》,論文集《色彩‧符號‧圖象的詩重奏》等。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