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完美決定」,如果有,那大家只要針對這件事情來做就好,可是呢,當你做 A 你就想B,你做 B 就想著 C,那完美選擇的想法怎麼來的?
集中資源
認為有完美選擇,找到完美選擇後,你都把資源集中至此就好,其他的事情都不用考慮了。
這很有趣哦,很多人都會說只要有錢就會有女友,錢是萬能的,沒有錢萬萬不能,那為什麼你不想方設法去賺錢?
好,就算你說賺錢這麼多方法,我要選哪個方法最適合我賺錢?
有沒有,那個「我」出現了,只要有「我」出現,就代表所有的方法都是要以你為主,而不是以選項為主,你以為你要的是完美選項,你要的其實是能滿足你所有需求的選項。
比如找工作,要錢多、事少、離家近。
但通常這三項不會全部滿足,你要怎麼辦?
你要學會抓大放小
1.首先你要先列出你要的是什麼?
2.接著把重要程度做出排行將之列出來。
3.最後把前三名的選項抓著不放付出行動。
4.過三個月做覆盤重新調整。
這方式有什麼好處?
幫助你聚焦,把資源放在最重要的地方,並且只要把重要的事情完成,會有很多你排在後面的名次也會開始上升。
並且這名次不是固定的,而是會變化的,所以你必須過一段時間做覆盤,去反思這排名你跑一個月或三個月之後,生活有沒有變得更好、更順利往自己要的前進?
比如說,你認為要「提升賺錢能力」又要「維持人際關係」,時間根本不夠用,於是你選擇維持人際關係。
當你開始與人交際甚至應酬,與朋友出去玩,發現這體驗很好,也相對提升工作上的幫助,很多朋友提供案子或請你幫忙諮詢,那麼人際關係對你就是會藉由一次次覆盤越佔到高名次的選項。
相反的,要是你把時間與資源投資到人際關係上,反而覺得總是沒那麼開心,覺得時間被占去,還不如去上課提升一些新知識或能力。
那麼在下一次覆盤當中,你會把人際關係排得更低,提升能力的名次排得更上面。
藉由不斷重新排名次透過實際行動來體驗,你對自己真正的需求與了解才會越做越明白,而不是每次都在大腦風暴過後還是一無所獲。
沒有失敗,只有回饋
許多人會把失敗看很重,這是因為從小教育環境沒有教導我們面對失敗,也很少讓我們去接觸失敗。
你看得太重,是因為失敗的不夠多,覺得失敗就是人生一大事,但你把時間拉得更常一點,多數你看到成功的那些人,背後有多少失敗是你看不見的。
你光想像一位遊戲要從銅牌打到菁英的玩家,他要經歷多少失敗的戰局才能夠漸漸爬上菁英。
一位主廚過去要做出幾道失敗的菜色,才能夠把一道菜的細節拉滿。
失敗,就重新做調整就好,就像你籃球沒丟進去,你還是會重新做調整,為的就是要讓球能丟進去,如此而已。
聚焦在如何做才能成功達到效果,而不是如何做可以不失敗。
衡量失敗的下場,即可進入遊戲
當你衡量失敗後,最慘的時候會是什麼模樣,會失去多少東西,若那個模樣是你能承擔,比如損失幾萬塊,失去多少機會成本。
這些場面是你能接受的,且成功後的模樣是你目前最想要的,那就更應該現在開始交付行動,而不是一直在大腦裡面做思考。
每個人都不想交付行動後得到失敗結果,且還沒成功的經驗。
比這個經驗還痛苦的,就是你原本有機會可以去嘗試自己很想要的事情,失敗了也能承擔,但你最後錯過了,什麼事都沒發生,好像你從沒存在過這個世上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