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每天100分鐘的通勤路程談工作分析

2022/10/30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Photo by Ryan Snaadt on Unsplash
在授課過程中發現,要進行工作分析來製作工作說明書是許多公司心裡的痛,特別是老員工屆齡退休需要進行傳承時,更是公司急迫卻又覺得無力的時刻;其實工作分析是一種觀念、一種邏輯與一種習慣,要學會工作分析沒有捷徑,只有帶著工作分析的觀念與邏輯進行一次又一次的練習,累積一次又一次的經驗,直到內化成自己思維的一部分,此時不要說工作分析了,連工作改善都能完成。
今年六月剛轉換了工作,上下班單趟路程從10幾分鐘增加到了50分鐘,一天在通勤上就需花費100分鐘,就用這100分鐘的通勤過程(先說明該路段是從台南市安南區至鹽水區,路上有經過安南區、西港區、佳里區、學甲區到鹽水區)為例子來說明工作分析的過程與邏輯思考,以下將整個工作分析分為認識、熟悉、了解、內化與改善五個步驟。
一、認識:
首先當然是認識路線,先從Google Map搜尋路線,分別就汽車與機車路線進行認識,接著便實際進行路線行駛,看看過程中會遇到那些狀況,如:塞車點、時間花費、交通號誌多寡、行駛順暢度、油資花費狀況…等。
(一位新人剛接觸先作業的摸索階段,照著作業說明一步一步跟著做)
二、熟悉:
就汽車與機車分別先行選定一條路線,並開始例行的行走該路線,直到能熟悉整體路況與需注意或留意的風險點,此時即可作第一次交通工具的選擇,如:路面狀況、行人穿越狀況、支線車輛出現狀況、汽車或機車的選用時機…等;在考量各方面優缺點後,最終選擇以機車為主要交通工具,汽車為次要交通工具。
(作業從一步一步照本宣科的執行,進步到能連續進行數個步驟,挑選自己順手的作業工具或方式,再針對容易遺忘的步驟翻閱作業說明以完成整體作業)
三、了解:
對路線已經能知道每個路段的紅綠燈動作狀況,路段人車擁擠狀況,進行行車路段速度的配置,也可在此階段慢慢將一整條路線化分成數個階段,並測出每路段的行車時間,即可作為時間上的控管與出發時間的判斷,如:每個路段車速的控制、每個路段的完成時間、每個路段車輛多寡對時間的影響是否延遲或提早…等。
(能開始了解作業中的訣竅,並有效掌握作業的品質於完成效率,設立作業過程中的自我檢視段落,確保有誤差時能在較短時間發現並調整,減少作業錯誤與損失)
四、內化:
基本上對路線中所有可能變化皆已了解,身體開始調整與習慣整體路線進行模式,緊繃的感覺漸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更順暢的行車過程與輕鬆的身體姿勢,減少力氣損耗與過度專注的精神力。
(至此作業可謂行雲流水,每個動作間像反射動作似的,不需太多思考,就像老師傅作業般的輕鬆自在)
五、改善:
在心情好時可以再試試其他路線,變動一下各路段的行速度,或用汽車行走機車路線試試結果為何,調整油門加速的快慢檢視時間與油耗的變化。
(許多人做到上一階段便停止下來,所以常聽到老師傅說“我從以前就是這樣做,為什麼要改變”,其實在時代進步過程中會有新設備、新作業模式的出現,而試著引入新設備或作業方式,對新事物保持有趣的狀態並對現有作業方式一直保持“可能有更好做法“的思維,是作業改善最重要的觀念與態度)
對已經將工作分析內化成思考邏輯中一部分的我而言,在接觸任何一件新事物或作業時,都會自動地對過程進行分析與思考,也因長期的練習下,已能快速且不需耗費太多能量的完成工作分析,這不僅使用在工作上,更多時候更是能有助於生活上事事物物的解決,不要把工作分析當成工作上的一個技巧,應當把它當成一個生活中的觀念與能力,透過練習讓這個能力成為我們人格特質的一部分,如此我們才能享有更好的生活與發展。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習習踐行
習習踐行
持續實踐、體驗生命是我的價值,分享生命經驗是我的目標,期許自己在有限的時間體驗無限的生命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