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每天100分鐘的通勤路程談工作分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Photo by Ryan Snaadt on Unsplash
在授課過程中發現,要進行工作分析來製作工作說明書是許多公司心裡的痛,特別是老員工屆齡退休需要進行傳承時,更是公司急迫卻又覺得無力的時刻;其實工作分析是一種觀念、一種邏輯與一種習慣,要學會工作分析沒有捷徑,只有帶著工作分析的觀念與邏輯進行一次又一次的練習,累積一次又一次的經驗,直到內化成自己思維的一部分,此時不要說工作分析了,連工作改善都能完成。
今年六月剛轉換了工作,上下班單趟路程從10幾分鐘增加到了50分鐘,一天在通勤上就需花費100分鐘,就用這100分鐘的通勤過程(先說明該路段是從台南市安南區至鹽水區,路上有經過安南區、西港區、佳里區、學甲區到鹽水區)為例子來說明工作分析的過程與邏輯思考,以下將整個工作分析分為認識、熟悉、了解、內化與改善五個步驟。
一、認識:
首先當然是認識路線,先從Google Map搜尋路線,分別就汽車與機車路線進行認識,接著便實際進行路線行駛,看看過程中會遇到那些狀況,如:塞車點、時間花費、交通號誌多寡、行駛順暢度、油資花費狀況…等。
(一位新人剛接觸先作業的摸索階段,照著作業說明一步一步跟著做)
二、熟悉:
就汽車與機車分別先行選定一條路線,並開始例行的行走該路線,直到能熟悉整體路況與需注意或留意的風險點,此時即可作第一次交通工具的選擇,如:路面狀況、行人穿越狀況、支線車輛出現狀況、汽車或機車的選用時機…等;在考量各方面優缺點後,最終選擇以機車為主要交通工具,汽車為次要交通工具。
(作業從一步一步照本宣科的執行,進步到能連續進行數個步驟,挑選自己順手的作業工具或方式,再針對容易遺忘的步驟翻閱作業說明以完成整體作業)
三、了解:
對路線已經能知道每個路段的紅綠燈動作狀況,路段人車擁擠狀況,進行行車路段速度的配置,也可在此階段慢慢將一整條路線化分成數個階段,並測出每路段的行車時間,即可作為時間上的控管與出發時間的判斷,如:每個路段車速的控制、每個路段的完成時間、每個路段車輛多寡對時間的影響是否延遲或提早…等。
(能開始了解作業中的訣竅,並有效掌握作業的品質於完成效率,設立作業過程中的自我檢視段落,確保有誤差時能在較短時間發現並調整,減少作業錯誤與損失)
四、內化:
基本上對路線中所有可能變化皆已了解,身體開始調整與習慣整體路線進行模式,緊繃的感覺漸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更順暢的行車過程與輕鬆的身體姿勢,減少力氣損耗與過度專注的精神力。
(至此作業可謂行雲流水,每個動作間像反射動作似的,不需太多思考,就像老師傅作業般的輕鬆自在)
五、改善:
在心情好時可以再試試其他路線,變動一下各路段的行速度,或用汽車行走機車路線試試結果為何,調整油門加速的快慢檢視時間與油耗的變化。
(許多人做到上一階段便停止下來,所以常聽到老師傅說“我從以前就是這樣做,為什麼要改變”,其實在時代進步過程中會有新設備、新作業模式的出現,而試著引入新設備或作業方式,對新事物保持有趣的狀態並對現有作業方式一直保持“可能有更好做法“的思維,是作業改善最重要的觀念與態度)
對已經將工作分析內化成思考邏輯中一部分的我而言,在接觸任何一件新事物或作業時,都會自動地對過程進行分析與思考,也因長期的練習下,已能快速且不需耗費太多能量的完成工作分析,這不僅使用在工作上,更多時候更是能有助於生活上事事物物的解決,不要把工作分析當成工作上的一個技巧,應當把它當成一個生活中的觀念與能力,透過練習讓這個能力成為我們人格特質的一部分,如此我們才能享有更好的生活與發展。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在自己漫長的自我成長道路上,經驗了自我覺察與接納、珍愛自己,一路以來跌跌撞撞,所幸有導師指引與夥伴相伴,讓人生道路慢慢地平順與廣闊,自己經驗過最谷底的黑暗,也經歷過從谷底往上爬的艱辛,願藉由分享生命經驗來陪伴正在從谷底往上爬的朋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每個人不論在生活上、工作上都存在著許許多多大大小小的習慣迴圈,這些習慣迴圈有些是能幫助個人更好的,但也有許多是會影響個人的生命、工作…
承擔責任與獨裁專制只在一線之隔,而這條線應該就在於將勇氣用在哪裡
『黃金圈』理論也是能有效協助思考職涯規劃,為自己釐清自己到底想要做什麼?要如何做?為什麼要做?
職場與職涯,二者應該是相輔相成的,不應為了其中之一而忽略甚或拋棄了另一個
“當責”是每家公司都期待主管、人員所需具備的一種態度,但何謂“當責”呢?
找到有興趣的工作或是從工作中找到興趣,感覺是一個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不過不管先後順序為何,二者皆需投入自己的時間與專注,經過努力的過程從而獲得甜美的果實
每個人不論在生活上、工作上都存在著許許多多大大小小的習慣迴圈,這些習慣迴圈有些是能幫助個人更好的,但也有許多是會影響個人的生命、工作…
承擔責任與獨裁專制只在一線之隔,而這條線應該就在於將勇氣用在哪裡
『黃金圈』理論也是能有效協助思考職涯規劃,為自己釐清自己到底想要做什麼?要如何做?為什麼要做?
職場與職涯,二者應該是相輔相成的,不應為了其中之一而忽略甚或拋棄了另一個
“當責”是每家公司都期待主管、人員所需具備的一種態度,但何謂“當責”呢?
找到有興趣的工作或是從工作中找到興趣,感覺是一個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不過不管先後順序為何,二者皆需投入自己的時間與專注,經過努力的過程從而獲得甜美的果實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基於節省資源與運動的好習慣 上下班或外出,能騎腳踏車就騎腳踏車 很遠的話,則盡量搭乘大眾運輸工具 上面的觀念,只是提醒大家隨時放在心上喔! 盡力做喔! 我會盡力想看看上班日能否騎腳踏車出門,如果當日還有其他地方要去,那就不騎腳踏車上班。或需趕時間回家的日子,就不要騎腳踏車上班。 自己衡量
每天為了生活為了課業忙碌奔波的你,是否記得你通勤的路線呢?是否記得你吃了什麼?是否記得你遇到了什麼事呢?相信問這些很多人的回答都是不記得了、都快被學業事業逼瘋了記這個做什麼?但當你開始注意生活周遭發生的事之後,會給你的學業或事業帶來意想不到的變化唷! 以我為例,早上因為想換換看閱讀環境,便打算出門
汽車駕訓班的教練上班時間常,一天需上十多個鐘頭;當然中間沒課可自由活動。從事汽車教練幾年時間面對各式各樣人,反應快者有之、當然亦有差強人意,無論反應學習快慢最終還是學會如何駕馭汽車;在以前考汽車路考需在監理站考照,曾教過一女學員上課常缺課反應又遲鈍,進入路考第一次撞上前進S型安全島不及格經過第三次考
每個在城市中通勤的人, 都面臨著如何有效利用通勤時間的問題。 對於那些每天需要坐大眾運輸工具上班的人來說, 如何將這40-50分鐘的時間, 轉化為生產力和自我提升的機會, 是一個重要課題。 以下是三個策略,可以幫助你在通勤時充實自己,提高工作效率: ▋策略1
Thumbnail
一天24小時,扣掉睡覺8小時,醒來的時間共有16小時,其中又會有8小時花在工作上這麼重要的事情,我們付了多少心力去找到符合自己特質特性能發揮的呢?每次與朋友見面第一件事情,總會用「最近工作還好嗎?」當關心的起手式,因此路編決定把自己在職涯上走過的路,化為文字分享出去...
我應該要先試著模擬來規劃一天的工作生活,配合精力曲線塞進一天的135任務,並在工作到一定的時間點強迫讓自己休息跟伸展,人很容易一工作就停不下來,但這樣傷身消耗體力快,很可能就像老師在結論裡說的:「我們要讓自己能夠選擇提早退休,而不是不得不提早退休」
常常在職場上聽到人家在談論這個標題,其實我自己本身就是身體力行者。
Thumbnail
以前在訂定每周或每日的工作計畫,總是把項目排得滿滿當當。彷彿時間能夠被清楚地塊狀切割,但卻忽略了,每一項任務之間,還有轉換成本。 可能包含注意力的轉換需要的時間、精神收斂需要的能量,還有進入到不同工作情境的時刻,或許也需要不同的情緒狀態。 隨著年紀漸長,現在不太喜歡在一天之中處理太多事情或見到太
Thumbnail
通勤時間一直是影響我上班心情的最大因素,單趟一小時的通勤,每天就有兩個小時浪費在交通上,早上必須比別人早起一小時,回家也比別人多一小時,導致每天都有兩個小時感到焦躁,因此在通勤過程中,找到有意義的事情,能大大減緩焦慮的心情。以下分享四個我認為通勤最適合做的事。
自從辦了TPASS之後,我就嘗試的改變原先生活的方式,出門就搭輕軌、捷運、公車或台鐵,沒有公共運輸的地方,就租騎腳踏車,突然覺得在高雄的生活方式,與台北越來越像,不管使用任何一種交通工具,總是要走很長很遠的路,一個城市的發展,最終是想走向減碳環保的模式,但是這樣子的生活方式,需要消耗非常多的時間在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基於節省資源與運動的好習慣 上下班或外出,能騎腳踏車就騎腳踏車 很遠的話,則盡量搭乘大眾運輸工具 上面的觀念,只是提醒大家隨時放在心上喔! 盡力做喔! 我會盡力想看看上班日能否騎腳踏車出門,如果當日還有其他地方要去,那就不騎腳踏車上班。或需趕時間回家的日子,就不要騎腳踏車上班。 自己衡量
每天為了生活為了課業忙碌奔波的你,是否記得你通勤的路線呢?是否記得你吃了什麼?是否記得你遇到了什麼事呢?相信問這些很多人的回答都是不記得了、都快被學業事業逼瘋了記這個做什麼?但當你開始注意生活周遭發生的事之後,會給你的學業或事業帶來意想不到的變化唷! 以我為例,早上因為想換換看閱讀環境,便打算出門
汽車駕訓班的教練上班時間常,一天需上十多個鐘頭;當然中間沒課可自由活動。從事汽車教練幾年時間面對各式各樣人,反應快者有之、當然亦有差強人意,無論反應學習快慢最終還是學會如何駕馭汽車;在以前考汽車路考需在監理站考照,曾教過一女學員上課常缺課反應又遲鈍,進入路考第一次撞上前進S型安全島不及格經過第三次考
每個在城市中通勤的人, 都面臨著如何有效利用通勤時間的問題。 對於那些每天需要坐大眾運輸工具上班的人來說, 如何將這40-50分鐘的時間, 轉化為生產力和自我提升的機會, 是一個重要課題。 以下是三個策略,可以幫助你在通勤時充實自己,提高工作效率: ▋策略1
Thumbnail
一天24小時,扣掉睡覺8小時,醒來的時間共有16小時,其中又會有8小時花在工作上這麼重要的事情,我們付了多少心力去找到符合自己特質特性能發揮的呢?每次與朋友見面第一件事情,總會用「最近工作還好嗎?」當關心的起手式,因此路編決定把自己在職涯上走過的路,化為文字分享出去...
我應該要先試著模擬來規劃一天的工作生活,配合精力曲線塞進一天的135任務,並在工作到一定的時間點強迫讓自己休息跟伸展,人很容易一工作就停不下來,但這樣傷身消耗體力快,很可能就像老師在結論裡說的:「我們要讓自己能夠選擇提早退休,而不是不得不提早退休」
常常在職場上聽到人家在談論這個標題,其實我自己本身就是身體力行者。
Thumbnail
以前在訂定每周或每日的工作計畫,總是把項目排得滿滿當當。彷彿時間能夠被清楚地塊狀切割,但卻忽略了,每一項任務之間,還有轉換成本。 可能包含注意力的轉換需要的時間、精神收斂需要的能量,還有進入到不同工作情境的時刻,或許也需要不同的情緒狀態。 隨著年紀漸長,現在不太喜歡在一天之中處理太多事情或見到太
Thumbnail
通勤時間一直是影響我上班心情的最大因素,單趟一小時的通勤,每天就有兩個小時浪費在交通上,早上必須比別人早起一小時,回家也比別人多一小時,導致每天都有兩個小時感到焦躁,因此在通勤過程中,找到有意義的事情,能大大減緩焦慮的心情。以下分享四個我認為通勤最適合做的事。
自從辦了TPASS之後,我就嘗試的改變原先生活的方式,出門就搭輕軌、捷運、公車或台鐵,沒有公共運輸的地方,就租騎腳踏車,突然覺得在高雄的生活方式,與台北越來越像,不管使用任何一種交通工具,總是要走很長很遠的路,一個城市的發展,最終是想走向減碳環保的模式,但是這樣子的生活方式,需要消耗非常多的時間在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