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做工的人》社會底層的辛酸有誰願意去了解?

更新於 2024/11/06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走在路上時不時看見路旁的工地施工建物,裡頭傳出敲打吵雜聲,以及路上一推混凝土預拌車、砂石車、壓送車等,這些有的趕往工地有的則是完成後接著又到下一場趕工去了,營造產業在社會中處處可見外頭的工程行企業社紛紛關聯著建築工程有關,在這樣龐大的產業結構裡頭技術與勞力工在這樣的環境下生存著,城市裡的高樓,豪華精美的別墅,富麗堂皇的裝潢這些背後又有多少的辛酸血淚又有多少付出生命是在這些華麗的外表下不見的陰暗面。
其實營造產業一直都不缺工作過,光是惡劣的工作環境就逼退多少人了,光是聽到進去工地裡心中就有浮現不少婉拒的聲音,要爬那麼高耶!太陽底下要站那麼久會中暑吧,吸進塵土對肺很不好的種種聲音。
我很慶幸的做了2年的現場工程師。
不算長但也約略了解到了裡頭的概況,這行業裡頭不是沒有年輕人但真的很少,有些是爸爸本身當老闆兼師傅而兒子也下來一起做,如果以現在的平均薪資來講的話,做工程確實高出許多,在任職工程師的期間內因各項工班會進場施工因此結交了不少人,其中有個年紀比我小的年輕人做了一兩年後有天他開著他的新車來工地,但也有人連騎著台快報廢的機車來上班…
「做工的人」這本書述說著工地小人物的的悲情與辛酸,作者林立青從一個監工的視角看著每天身處在身邊的工人師傅,他們的辛勞與困境全寫進書中,在社會的底層環境中有誰願意了解這群人,與政府漸漸著產生衝突的演變,工地裡很多人沒有勞健保受了傷得自己想辦法,法律制度也沒有一個正確的傳輸管道,在這樣的情況下如同斷裂的路到不了另一頭的世界。
圖片來源:unsplash
【翻轉不了的命運】
久而久之人總會習慣了當下的環境,當身旁的朋友同事從事著相同的工作,朝夕相處下討論的事聊天的議題總是這些那些,本身有些資質的不用多久努力個幾年就成了個師傅,在過個幾年自己拿工程自己做甚至養出自己的員工四處接案子,但卻也有些人幹了大半輩子還是個小工,這些人一生都奉獻在了工地裡頭,曾經我問過一位泥作大哥你沒想過做其他工作嗎?他說有過但,一直都不適應外頭的工作說他年紀也不小了要被人家請相當困難,後來還是回來工地了。
在工地裡的人很少有到大學學歷的,話說現在人人都有大學學歷也不見得找的到喜歡或是和自己的工作,加上工地裡的自由令人有種不被束縛的感覺,通常只要做好自己的工作加上團隊裡的合作基本上不會一直被盯著的看,這份自由是外面鮮少看到的,說到這裡別以為現場監工是怎個工地裡最大的也不會被管,但事實上現場的監工也就是公司派你去管理的人員,在任職的期間內時不時公司內部主管會突如的一通電話來電詢問狀況,有時也會有意無意的直衝現場毫無通知的跑到現場來巡視工地我也曾在工班面前因施工廠商的調度錯誤的被主管訓了一頓,瞬間烏煙瘴氣的還在工班面前失了面子,然而覺得不想做了大不了不做了,而那些工地裡的人能說不做就不做了嗎…
【從監工的視角看工地】
「監工」現場的管理者,通常工地裡的人會稱我們為「主任」這一詞聽起來讓人有股深厚的優越感,尤其從我們這種剛畢業就踏進營造業的新鮮人來說特別有感覺,但當然這些工地裡的老屁股也不是笨蛋,一看就知道我們這些沒經驗的「年輕人」來工地肯定沒經驗,這也是為什麼營造公司多半都是上了年紀的主任在管理工地場。
「監工」的工作是負責聯廠商進場及施工的疑難排解,安排施工進度,工地的材料進貨下料,最基本的施工圖說還要理解,與監造的溝通討論,還要時不時按奈師傅工人們的脾氣與他們無心的玩笑,別說年經人有些資深主任也不一定能夠做完一場就離職了。
回憶起當初剛進營造公司剛開始的滿腔熱血到後來的行屍走肉我真的不知道會有這樣的打擊,你可以說我是個經不起打擊的弱雞,但我確實真的不適合這份工作,而後來我也就離開了。
作為一個監工必須以全觀的視角看這塊工地,對於現場師傅對的人是主任,而身為一個監工必許得思考更後面的事情,鋼筋能不能配合模板,水電能不能配合泥作,全面性的掌握工地的大小事項,其實監工的薪資也並沒有許多技術工還得多,一個是付出大量的勞力一個是得吃掉大量的腦力,認真點的工地主任頭髮早就不知道白去了多少,作為一個管理者的確得得眾觀更大的視野格局來看待,很難想像會有人會寫出工地裡的人生,也難以想像居然有人會想關於工人的故事,我想當今社會的不易以及對這社會扔然抱著一股希望,希望著藉由書中裡的小人物為自己帶來奮而向前的動力。
【不得不接受的現實的環境】
我始終相信環境的氛圍深深影響著人,工地不外乎塵土飛楊,四處可見工人們的大小便,檳榔汁菸蒂保力達空瓶都是基本,彷彿沒有這些東西就不叫工地,危險度極高一般人光聽到要進去就會怕了,我時常在想整天在外工作的人與坐辦公室的人是否有不一樣的想法,工作的心情是否比在外頭更好,顯然的這點放在我的當時的一位同事身上儘管環境在怎麼惡劣他還是保有他的生活態度,我相當佩服這樣的人,不以外在世俗來過生活。
曾經我也過的渾渾噩噩的生活沒了重心沒了目標沒了生活的熱趣,休假用金錢花費來取悅自己原以為彌補的了工作上的委屈與不滿到後來才發現根本填補不了,我想前進現實卻把我拉住不讓我向前我知道是我自己不夠有意志力,我不斷的想離開是我當時的唯一想法,後來才發現不是工地環境的關係是個人自我情緒調適的關係,一切的源頭都來自於自身也因「心念朝向哪,理想也就更近了一步」或許在做監工的過程中我沒有真正投入而了解找到這份工作的意義,我只知道我的靈魂不斷的不斷的被吞噬一點都不剩也想休息再休息什麼也不想理…講簡單點若不想做大可離職,但在工地裡生活工作的人也許早早就習慣了接受了境況的現實。.
【社會的階級與無情的現實】
台灣人大多數還是帶著滿滿的歧視眼光看待「做工的人」彷彿做工的就是下賤不堪,短短一句做工的就否定掉了一個人的辛勞, 親戚某次來家中議論到某些議題我永遠忘不了那句話從他口中說出的一句「做工的都是沒出息的人」這樣的言論我不知道這句話聽在我耳裡是如震撼刺耳,因為在身邊工作的全是做工的人,同為出來工作就要遭受這般言語歧視,我不知道所謂「做工」的定義是什麼,幾乎每項工作都得作動到肢體.差別在勞動量多與少,工作累的程度,沒不想作輕鬆點的工作沒不想在室內裡吹著冷氣誰不想做著安全又舒適的工作,但社會總是要有一群人所付出才有供應,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觀念在我身邊的人看來一點都沒變,他們只是將虛為的外表藏進內心,露出看似與時俱進的觀念來營造自己是開明的現代人而已,講一個笑話曾經有一個仁兄領著基本薪資卻看不起一個工人但他的薪資比這位仁兄高出的3、4倍相當諷刺,這社會總是看不起基層的人卻又要他們拿出他們想要得到的結果成效,同為吃一口飯就必須得先接受批判,既使不在面前也在你背後狠狠的嘲笑數落著。
圖片來源:unsplash
【小結】
「做工的人」這本書看起來沒有艱深的用語詞法,但卻深深的呈現現實的無奈與悲情,工地裡的大大小小事讓作者林立青想把他寫出來,他從一個工地管理者的視角看工地的人生,我不認為技職工有多麼卑微多麼底層,畢竟這是一場為了生存為了家庭而出門討生活的人生,對於這些人我不知道他們是如何認同自己,但我看到的是他們有很多的歷練來自於這份工作,且對於品質功夫的講究相當看重
對於社會大眾對於「做工」的看法若再以鄙視的眼光顯然不是個好現象,在這層階級下人又該如何翻身?
我始終相信人可以有翻身的機會,儘管現況環境的不堪也有機會能夠朝向理想的方向前進, 在這之前就看自己相不相信自己,這世上不可能沒有做工的人也因為社會上必須有這群人來延續著社會發展,不求什麼只求能夠給予平等的對待與基本的尊重來實現身為人的尊嚴。
圖片來源:博客來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日子每天的過,生活的忙碌也許吞噬掉了許多生活的美好,那些不起眼的小事也能透過平時的觀察帶來人生的力量,而這裡我將會分享些關於日常的想法並且創作為語錄日誌來記錄人生的歷程,也希望帶給讀者一些啟發與省思。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原生家庭的命無法擺脫,出生在不幸的家庭當中難道就是原罪嗎?對於家庭渴望沒有一絲希望的孩子縱然會謀生了逃離家的想法,你可以放下一切的離開家,但有辦法丟下對家中親人照顧的責任嗎? 誰不想光亮麗的打扮,誰不想真正的做真時的自己,但現實總是如此只剩拖著空殼的身軀向「錢」進,人生彷彿來到了谷底看不見太陽光,人
對生活感到無力每天過上渾渾噩噩的生活,缺乏對未來的目標只想逃避閃躲的被日子推著走,這樣的日子我曾經有段時間持續著許久,過去在上班的日子裡我曾經非常痛苦的掙扎著,人總是在學習期間為最為痛苦的時期,一但過了就慢慢步上軌道,而那種一開始的不適應感及陌生的接觸總讓人想逃離,即使到現在一回想起當初的回憶還是有
. 那時的我感覺到像是生了個病,不快樂認為許多事是無意義的,漸漸的想要躲起來想要逃避這個地方甚至連談論都不想談論,甚至感覺不到有未來,像是被生活工作給拖著走似的,一點都找不到意義的存在,然而在生活中學著看見自己的存在與自己對話這一步步需要多少努力實在不容易 . . 【清光物品離開惱人的環境】
原生家庭的命無法擺脫,出生在不幸的家庭當中難道就是原罪嗎?對於家庭渴望沒有一絲希望的孩子縱然會謀生了逃離家的想法,你可以放下一切的離開家,但有辦法丟下對家中親人照顧的責任嗎? 誰不想光亮麗的打扮,誰不想真正的做真時的自己,但現實總是如此只剩拖著空殼的身軀向「錢」進,人生彷彿來到了谷底看不見太陽光,人
對生活感到無力每天過上渾渾噩噩的生活,缺乏對未來的目標只想逃避閃躲的被日子推著走,這樣的日子我曾經有段時間持續著許久,過去在上班的日子裡我曾經非常痛苦的掙扎著,人總是在學習期間為最為痛苦的時期,一但過了就慢慢步上軌道,而那種一開始的不適應感及陌生的接觸總讓人想逃離,即使到現在一回想起當初的回憶還是有
. 那時的我感覺到像是生了個病,不快樂認為許多事是無意義的,漸漸的想要躲起來想要逃避這個地方甚至連談論都不想談論,甚至感覺不到有未來,像是被生活工作給拖著走似的,一點都找不到意義的存在,然而在生活中學著看見自己的存在與自己對話這一步步需要多少努力實在不容易 . . 【清光物品離開惱人的環境】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海鷗食堂》是由群陽子(Mure Yoko)寫的小說,在2006年改編成同名電影。在赫爾辛基的街道上,悄悄地開了一家新的餐廳「海鷗食堂」,沒有大大的招牌,只有在門上用芬蘭文寫的小小一行「ruokala lokki」,以及小小一行用日文寫的「かもめ食堂」。
Thumbnail
【文案】 四歲那年,明嫿見到小太子的第一眼,就記住這個仙童般漂亮的小哥哥。 及笄那年,她被欽定為太子妃。 明嫿滿懷期待嫁入東宮,哪知妾心如明月,郎心如溝渠。 太子只看重她父兄的兵權,對她毫無半分愛意。 明嫿決定和離,換個新男人,圓了她的姻緣夢。 看著桌
Thumbnail
介紹這本書,心裡多少有點不同與過去的興奮。說起來也我出過好幾本書了,有個人作品,也有多人合著,但這本書很不一樣,除了多到誇張的42位作者以外,這本還是個遊戲書。 是的,雖然現在沒那麼流行,其實過去有種遊戲型態叫做冒險遊戲,現在常有時候會用圖像小說的型態存遊戲當中,但這種類型的作品還有個更古老的樣貌
Thumbnail
圓滿的人生不僅僅依賴於高薪工作,還包括良好的人際關係和自我內心的探索。本文探討了克雷頓‧克里斯汀的《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中所提出的關鍵概念,包括快樂的來源、保健因素與動機因素的平衡,以及經營人際關係的重要性。透過心理學的觀點與商業策略,幫助讀者重新思考人生選擇,朝向真正的快樂與滿足前進。
Thumbnail
《最後一個知識人:末日之後,擁有重建文明社會的器物、技術與知識原理》 作者|路易斯‧達奈爾 譯者|蔡承志 出版|臉譜
Thumbnail
緊密的社區網絡讓人與人之間多了一份濃烈的「信任」,卻也因為這份信任,讓還款率高達九成以上的微型貸款,乍看之下成為了非常成功的社會企業案例,其實只是礙於「人情壓力」,換句話說,微型貸款消費的就是「信任」。
Thumbnail
當文明傳遞到每一個人身上,確實讓生活機能便利許多,這改變了人們的意識和日常習慣,和民主時代的到來一樣,我們感謝於此,但不可忽視其中危機。
Thumbnail
既要柔弱又要能夠完成自力救濟,對於性暴力受害者而言,多數人有太多矛盾的刻板印象,有時就連法律也是如此,而比起受害人的衣著,這些對於受害者的想像,或許才是讓性暴力如此猖獗且層出不窮的元兇。
Thumbnail
小時候隔壁鄰居家裡開中藥行,我時不時就會跑到人家家裡,坐在富有彈性的紅色圓椅上,上半身倚靠在櫃檯,看著後方嬸婆秤著重量,抓藥打包。高中搬家後,從出門上學到上班,至今為止,與隔壁總是會趁著早晨出來散步的老先生,我們只打過一次招呼。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海鷗食堂》是由群陽子(Mure Yoko)寫的小說,在2006年改編成同名電影。在赫爾辛基的街道上,悄悄地開了一家新的餐廳「海鷗食堂」,沒有大大的招牌,只有在門上用芬蘭文寫的小小一行「ruokala lokki」,以及小小一行用日文寫的「かもめ食堂」。
Thumbnail
【文案】 四歲那年,明嫿見到小太子的第一眼,就記住這個仙童般漂亮的小哥哥。 及笄那年,她被欽定為太子妃。 明嫿滿懷期待嫁入東宮,哪知妾心如明月,郎心如溝渠。 太子只看重她父兄的兵權,對她毫無半分愛意。 明嫿決定和離,換個新男人,圓了她的姻緣夢。 看著桌
Thumbnail
介紹這本書,心裡多少有點不同與過去的興奮。說起來也我出過好幾本書了,有個人作品,也有多人合著,但這本書很不一樣,除了多到誇張的42位作者以外,這本還是個遊戲書。 是的,雖然現在沒那麼流行,其實過去有種遊戲型態叫做冒險遊戲,現在常有時候會用圖像小說的型態存遊戲當中,但這種類型的作品還有個更古老的樣貌
Thumbnail
圓滿的人生不僅僅依賴於高薪工作,還包括良好的人際關係和自我內心的探索。本文探討了克雷頓‧克里斯汀的《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中所提出的關鍵概念,包括快樂的來源、保健因素與動機因素的平衡,以及經營人際關係的重要性。透過心理學的觀點與商業策略,幫助讀者重新思考人生選擇,朝向真正的快樂與滿足前進。
Thumbnail
《最後一個知識人:末日之後,擁有重建文明社會的器物、技術與知識原理》 作者|路易斯‧達奈爾 譯者|蔡承志 出版|臉譜
Thumbnail
緊密的社區網絡讓人與人之間多了一份濃烈的「信任」,卻也因為這份信任,讓還款率高達九成以上的微型貸款,乍看之下成為了非常成功的社會企業案例,其實只是礙於「人情壓力」,換句話說,微型貸款消費的就是「信任」。
Thumbnail
當文明傳遞到每一個人身上,確實讓生活機能便利許多,這改變了人們的意識和日常習慣,和民主時代的到來一樣,我們感謝於此,但不可忽視其中危機。
Thumbnail
既要柔弱又要能夠完成自力救濟,對於性暴力受害者而言,多數人有太多矛盾的刻板印象,有時就連法律也是如此,而比起受害人的衣著,這些對於受害者的想像,或許才是讓性暴力如此猖獗且層出不窮的元兇。
Thumbnail
小時候隔壁鄰居家裡開中藥行,我時不時就會跑到人家家裡,坐在富有彈性的紅色圓椅上,上半身倚靠在櫃檯,看著後方嬸婆秤著重量,抓藥打包。高中搬家後,從出門上學到上班,至今為止,與隔壁總是會趁著早晨出來散步的老先生,我們只打過一次招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