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聲讀後|《沒有人是一座孤島:運用「社會性基礎設施」扭轉公民社會的失溫與淡漠》Eric K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小時候隔壁鄰居家裡開中藥行,我時不時就會跑到人家家裡,坐在富有彈性的紅色圓椅上,上半身倚靠在櫃檯,看著後方嬸婆秤著重量,抓藥打包。高中搬家後,從出門上學到上班,至今為止,與隔壁總是會趁著早晨出來散步的老先生,我們只打過一次招呼。
  搬家後的社區每年中元普渡會在兩排樓房之間的馬路上搭建帳篷,擺出紅色長桌,讓各家有報名參加普渡的人家把自己的供品端上一同參拜,而我們家始終沒有參與過這場盛事。
  在閱讀《沒有人是一座孤島》時,我開始爬梳與街坊鄰居的互動情況。而上述兩項舉例彷彿在無形中說明了:縱使住在同一條街區,現今的生活型態缺少了足以讓人跨出的誘因,無力於試圖從退離家的場域中,找到與社區有更多互動必要。
  本書進行方式以作者Eric本身曾在芝加哥進行的社區比較研究,並藉由觀察美國眾城個案,討論社會性基礎設施在進行人與人的互動連結可以帶來怎樣的影響,並強調其重要性:如果激起居民們對社區的專注力,投入更多心力在維持社區資源,將能使居住環境與人際關係有正向發展。
  在深入生活各式討論之前,作者首先定義「社會性基礎設施」為決定社會資本能否實際發展的基本條件(關於「社會資本」的探討,我強力推薦普特南的《階級世代》,而作者在書中推薦普特南的另一本著作《獨自打保齡球》也是很多人推崇的重點著作),社會資本影響著在一社區成長的孩子未來能夠掌握多少資源,乃至決定將來會被鑲嵌於社會的哪一階層。而社會性基礎設施則是提供民眾們得以培養情誼的空間、場所,讓社會資本得以累積。
  社會性基礎設施絕不僅於公共性質,私人商家(咖啡廳、書店等)也可以發揮同等功效,只要能促使人們跳脫網絡,面對面實際互動,可提高誘發人性化的一面,培養同理心,建立傾聽興趣與體驗被理解的感受。
  六個章節中,涉及面向統合起來包含公共場所、公安衛生、學習場域、緊急避難。當中,作者特別擁護圖書館對社區關係培養的重要性。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提到他於一間社區性採訪了一名新手媽媽,那名母親表示產後憂鬱症以及孩子的吵鬧讓她疲憊不堪,絕望之際她想起自己小時候待在圖書館的悠然自得,她嘗試帶孩子上圖書館,效果卻讓她喜出望外。圖書館內設置童書區讓她意外結交不少同樣帶孩子來看書的媽媽們,這些過來人的經驗分享讓新手媽媽有種被同理的感動,她知道自己遇到的,同樣也是其他母親頭痛的問題。她們可以在這個瞬間分享彼此照顧孩子的日常,正如我們於放學時分能在幼稚園門口處看見不少家人相互聊天,與老師討論孩子在校狀況如何。雖然書中作者把圖書館的業務說的有點包羅萬象——甚至有提供看照孩子的服務——不過以台灣為觀察對象,圖書館確實會不時提供場地讓故事媽媽以說故事方式激起孩子們對閱讀的興趣。
  此外,對於公共設施的改進,都市規劃重新討論,天災引發的後續破壞效應,荒置建築與土地再利用都有做一番書寫,值得借鏡。縱使我對都市規劃認識並不深入,對公眾事務也只能以較為消極的態度觀望,心想著這無非是一件苦差事,卻也讓我對願意伸手影響社區的人們心懷感動與尊重。
  而讓我覺得有意思的是,作者於最後抨擊著矽谷那群知名企業,應付出社會責任與實踐比重嚴重不對等,以臉書為例,認為祖克柏若願意在臉書發表宏願聲明,希望藉由網路社群改善人際互動關係,則應有更直觀作為,事實上,卻在美國大選不去遏止俄羅斯網軍散布假消息,撕裂群眾,左右競選結果。並以卡內基設置基金會,廣設圖書館加以比較。對作者而言,當科技巨擘屢屢對社會做出公正承諾,卻用採用另一種形式使人們社交能力退步,搖著進步大旗,打造良善企業的形象,對社會改造毫無作為,這才是最令人詬病的地方。
  (另外,我一直都很喜歡臉譜這種多元向的出版策略,主題有意思,書本包裝也都相當吸引人,是一間在眾多選擇中,難以不去留意富有創造力的出版社)
avatar-img
78會員
166內容數
一個分享讀後感的地方,沒有文青。文章可能暴雷忘記警示,自行斟酌閱讀。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南聲生生難 的其他內容
如果我們願意用耐心把問題看待地更清楚一點,理解大問題實際發生於生活層面轉變而成的各種大大小小挑戰,「貧窮」就不再只是蟄伏於人類歷史上最難以面對的敵人。
讀畢一千五百多頁的歷史小說是我至今以來做過最有挑戰性的閱讀體驗。 記錄心得時,多半會參雜自己對內容的喜好與否,多數人我想期待的也是從中抽絲剝繭:所以說了那麼多,到底是推不推薦呢?
如果我們願意用耐心把問題看待地更清楚一點,理解大問題實際發生於生活層面轉變而成的各種大大小小挑戰,「貧窮」就不再只是蟄伏於人類歷史上最難以面對的敵人。
讀畢一千五百多頁的歷史小說是我至今以來做過最有挑戰性的閱讀體驗。 記錄心得時,多半會參雜自己對內容的喜好與否,多數人我想期待的也是從中抽絲剝繭:所以說了那麼多,到底是推不推薦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鄉村居住,似乎有很多好玩的事。 譬如大家都很熱情, 譬如村子裡頭幾乎 多數的人都互相認識。 我在一個沒有學校,沒有商店,沒有大眾交通工具的偏鄉出生; 國中後就出外讀書就業了。 這些年回到寧靜的家鄉, 參與了一些事,更是陪伴爸媽多一點的時間。 村人看到我,大家總會拉起遠古的記憶
Thumbnail
像我家這類型的新住民,選擇居住地的考慮因素會稍微多一些。除了一般購屋必要考量的條件以外,對於融入僑居地有所影響的因素,也會一併列入考慮。 為了讓孩子能融入當地社會,也為了不被看成少數族裔的蓄意聚集,我們選擇購屋的郊區會稍微離開台灣人多的社區。由於移居之前,我們並沒有當地朋友的引導,因此所有資訊都來
Thumbnail
在這個充滿多樣性和變化的世界中,理解社會與人類的行為和互動是至關重要的。在我們的朋友、同事甚至是陌生人中,背後可能隱藏著各種複雜的社會位置和背景。正是這樣的好奇心和對於人類行為的深刻洞察,促使了我的朋友撰寫了這本令人振奮的著作——《思想黥面:社會位置大風吹》。 作為一位研究社會學與人類學的專家,作
Thumbnail
非虛構寫作有的時候讀起來特別沉重,同鄉的這本著作描述的是多數東南亞移工在臺灣的處境,熟悉的一廣,或說東協廣場發生的故事,雖然就在生活周遭,但實話說來並不熟悉,但因為讀了這本書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臺中移工聚集的地點非一廣莫屬,想年輕時候還曾經到那裏瞎買一些流行商品,如今成了移工的集散地。作者為了打入
Thumbnail
基本上,這是一個社會學的問題。社會學在講:個人在社會結構之下,有沒有可能擺脫結構的制約。答案,就要看個人怎麼理解了。問過一下,讀社會學的人,答案多是「不可能」或「很難」。理由是,社會結構深深制約著行動者。 . 故事中住在首爾邊緣(蛋殼區)的農村兄弟姐妹,因為家裡的制約,讓他們想要擺脫這樣的制約,
Thumbnail
這篇文章觀察了現代社會中孤單一人的情況,包括在不同地點和場合觀察到的人們。文章探討了這種情況出現的原因,並提出了對此現象的觀點和見解。
Thumbnail
因為逛書店開啟的線上讀書會,本來想在假期進行,殊不知一個放假太開心加上平常太忙疏於提醒,就眼睜睜的延2週來準備讀書會的討論這樣,或許這本書討論的許多切入點,也能用來理解這個單一事件,將社會學作為理解的視角。 高度工業化、全球化的時代,即便這本書是左岸的作者,仍舊點出了許多跨過國界的問題,有些現象比
Thumbnail
【社會發生什麼事?】系列第五彈 帶你思考什麼是「家庭」! 家庭有各種不同的樣貌,家人間又該如何相處? 家長不曉得如何解釋的社會議題,就讓這本書來幫你!
Thumbnail
獨自一人在房間滑社群,與朋友互相傳訊息聊天,刷刷抖音,是不是覺得這是獨處?實際上是一個沒有其他人的環境下與外界連結,這不是真正的獨處。 所謂的獨處不會被外在因素影響,放下手機.暫時關閉網路,獨自一人的在書店閱讀,一個人到大自然環境步行,這些例子是獨處時……
Thumbnail
時人視「青銀共居」、「Share House」為居住難題的神解方,殊不知我兒時身旁的大人們已在實踐,無人覺得新奇。 擔任醫官的爸爸中校退伍,帶著一家四口和全部家當上了借來的軍用大卡車,搬離眷村外圍小街上的平房,來到市區開業。先是落腳於半農半市的新平路。整條街唯一的商店是雜貨店,鄰居於自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鄉村居住,似乎有很多好玩的事。 譬如大家都很熱情, 譬如村子裡頭幾乎 多數的人都互相認識。 我在一個沒有學校,沒有商店,沒有大眾交通工具的偏鄉出生; 國中後就出外讀書就業了。 這些年回到寧靜的家鄉, 參與了一些事,更是陪伴爸媽多一點的時間。 村人看到我,大家總會拉起遠古的記憶
Thumbnail
像我家這類型的新住民,選擇居住地的考慮因素會稍微多一些。除了一般購屋必要考量的條件以外,對於融入僑居地有所影響的因素,也會一併列入考慮。 為了讓孩子能融入當地社會,也為了不被看成少數族裔的蓄意聚集,我們選擇購屋的郊區會稍微離開台灣人多的社區。由於移居之前,我們並沒有當地朋友的引導,因此所有資訊都來
Thumbnail
在這個充滿多樣性和變化的世界中,理解社會與人類的行為和互動是至關重要的。在我們的朋友、同事甚至是陌生人中,背後可能隱藏著各種複雜的社會位置和背景。正是這樣的好奇心和對於人類行為的深刻洞察,促使了我的朋友撰寫了這本令人振奮的著作——《思想黥面:社會位置大風吹》。 作為一位研究社會學與人類學的專家,作
Thumbnail
非虛構寫作有的時候讀起來特別沉重,同鄉的這本著作描述的是多數東南亞移工在臺灣的處境,熟悉的一廣,或說東協廣場發生的故事,雖然就在生活周遭,但實話說來並不熟悉,但因為讀了這本書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臺中移工聚集的地點非一廣莫屬,想年輕時候還曾經到那裏瞎買一些流行商品,如今成了移工的集散地。作者為了打入
Thumbnail
基本上,這是一個社會學的問題。社會學在講:個人在社會結構之下,有沒有可能擺脫結構的制約。答案,就要看個人怎麼理解了。問過一下,讀社會學的人,答案多是「不可能」或「很難」。理由是,社會結構深深制約著行動者。 . 故事中住在首爾邊緣(蛋殼區)的農村兄弟姐妹,因為家裡的制約,讓他們想要擺脫這樣的制約,
Thumbnail
這篇文章觀察了現代社會中孤單一人的情況,包括在不同地點和場合觀察到的人們。文章探討了這種情況出現的原因,並提出了對此現象的觀點和見解。
Thumbnail
因為逛書店開啟的線上讀書會,本來想在假期進行,殊不知一個放假太開心加上平常太忙疏於提醒,就眼睜睜的延2週來準備讀書會的討論這樣,或許這本書討論的許多切入點,也能用來理解這個單一事件,將社會學作為理解的視角。 高度工業化、全球化的時代,即便這本書是左岸的作者,仍舊點出了許多跨過國界的問題,有些現象比
Thumbnail
【社會發生什麼事?】系列第五彈 帶你思考什麼是「家庭」! 家庭有各種不同的樣貌,家人間又該如何相處? 家長不曉得如何解釋的社會議題,就讓這本書來幫你!
Thumbnail
獨自一人在房間滑社群,與朋友互相傳訊息聊天,刷刷抖音,是不是覺得這是獨處?實際上是一個沒有其他人的環境下與外界連結,這不是真正的獨處。 所謂的獨處不會被外在因素影響,放下手機.暫時關閉網路,獨自一人的在書店閱讀,一個人到大自然環境步行,這些例子是獨處時……
Thumbnail
時人視「青銀共居」、「Share House」為居住難題的神解方,殊不知我兒時身旁的大人們已在實踐,無人覺得新奇。 擔任醫官的爸爸中校退伍,帶著一家四口和全部家當上了借來的軍用大卡車,搬離眷村外圍小街上的平房,來到市區開業。先是落腳於半農半市的新平路。整條街唯一的商店是雜貨店,鄰居於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