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以高階晶片設計代工撐起全球科技業的一片天,自2020年6月起,其5G晶片出貨大量成長,股價便扶搖直上,2020上半年的營收竟超越了2019年同期的35.2%。
即使全世界籠罩在新冠疫情的陰霾下,台積電的股價至2021年為止始終居高不下。不過,這片榮景卻在今年出現轉折,短短四個月的時間,其股價一次跌近400元,一次竟跌破了400元,這奇特的現象透顯了什麼端倪?
首先是今年10月,一部分IC設計公司接到了台積電將於2023年漲價的通知,包括蘋果公司。自從華為列入禁止出口名單後,蘋果便是台積電最大的客戶,這次各吋晶圓的平均漲幅約為4%,台積電難道不怕失去了蘋果?漲價與否,實是第一個兩難。
蘋果公司一直以來都採「雙供應鏈」的模式,代工與零件總有備案,一旦供應商哄抬價格,備案就成為制衡的力量。舉例來說,鴻海曾為蘋果組裝上億支iPhone手機,就被迫與蘋果扶植的立訊變成競爭關係;而高階晶片供應鏈最接近台積電實力的,非三星莫屬,雖然三星的良率一直廣受外界討論,但若蘋果真鐵了心,意欲平衡高階晶片成本的天平,改弦易轍也不無可能。
隨著全球原物料漲幅直升與國際形勢的不穩定,台積電作為晶片代工龍頭,縱使有100個漲價的理由,現在也絕不是好時機。
前陣子出版的《看懂科技賽局:30堂開啟元宇宙商機的跨域人文課》一書,詳細描述了蘋果的困境,蘋果除了近期推出的iPhone 14 pro,其餘的銷量都不如預期。台積電要反應成本,蘋果要創造利潤,兩者的拔河大戰該如何雙贏?市場變小了,成本變高了,與品牌商之間的角力該如何進退拿捏?
台積電作為護國神山,多次讓台灣站上國際舞台,隨著兩岸關係日趨緊張,經濟學人、紐約時報、英國BBC等國際媒體多次報導台灣,不脫台積電若遭毀滅,全球科技業將面臨巨大停滯甚至後退。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更推測,如果中國真的襲擊台灣,重創了台積電,世界經濟將會損失超過1兆美元,這個金額相當於全球半導體產業每年銷售額的兩倍。
迫於國際情勢,許多國家於是開始分散風險,發展自己的晶片工業,台積電也陸續公布消息,將在日本和美國設置晶片廠。近期美國彭博新聞社更有一篇報導提出,考慮協助台積電工程師離開台灣。台灣的最高端技術,最好的選擇難道是撤離本土?
新冠疫情剛爆發時,台灣買不到疫苗,正是台積電為首的企業買到了BNT;也是前些日子,台積電的股東人數超過141萬人,創下歷史新高。可惜的是,即使外資撤退,目前台積電的外資比例還是高達71%,國際局勢該怎麼走?移廠或不移?戰爭說來就來,誰都無法擁有十足的把握,這是第二個兩難。
當全球失衡於疫情、政治與經濟窘迫,台積電確實面臨了諸多問題:市場變小需要漲價,客戶買單嗎?晶片高階技術是否轉移?所幸台積電今年開始網羅國際政治人才,想必也是意識到政治凌駕經濟的窘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