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時常意識到自己的平凡,同時不要忘記自己的特別。
這篇文章的內容包含:
- 你是特別的還是平凡的
- 在等紅燈時意識到的平凡與渺小
- 每個人都是機器中的一個小螺絲
- 特別矛盾
- 什麼是平凡,什麼是特別
- 做一個特別的平凡人
你是特別的還是平凡的?
如果一篇文章告訴你,你是一個平庸的人,安分地過完一生,不太會有人喜歡閱讀它,而且文章會被認為太過悲觀、是對自己沒有自信的。
若是一篇文章告訴你,你是一個特別的人,相信自己能做到任何事情,這種文章又會被認為是心靈雞湯,過於幻想。
到底該怎麼分辨平凡與特別?
在等紅燈時意識到的平凡與渺小
某天,當我騎機車在等紅燈時,剎那間鏡頭縮小,突然意識到一件事,看向周圍同樣在等紅燈的機車、汽車、巴士,有這麼多的人在那個當下都和我正在做一樣的事情—等紅燈。他們的職業可能是工程師、服務生、房東、工人、會計、業務等等各式各樣的可能性,若繼續討論至他們的興趣、政治傾向、人生經歷、思考模式又更是一個個龐大的多樣性。
此時,我腦中劇組的關注焦點從我身上擴大到了整個等紅燈的群體,一股強烈的無足輕重感(或者說是無意義感)竄出,好像這麼多樣性的世界少了一個極小的變數也不會有什麼影響。剛剛僅僅是提到那一小群人,更遑論包含其他的都市、國家、或全世界的人呢?我意識到一個人相較於這個如此龐大的世界是一個多麼渺小的存在。
稍稍提升意識範圍的維度,我就已經感到如此無力,若是從高於所有群體、社會、國家的高度出發會有什麼結果呢?可想而知,單一個人對整個世界的影響會幾乎全然消失(我選擇性忽略位高權重的人,專注在平民百姓上)。
Photo by Greg Rakozy on Unsplash
每個人都是機器中的一個小螺絲
或許有人同樣地聽過這句話,「每個人都是世界運作的一顆小螺絲釘。」這句話在很多文章都出現過,這些文章都想傳達若是機器少了一個螺絲就無法運作,或是積木城堡少了一塊積木就會整個垮掉,而你身為一個重要且特別的小要角,更需要盡好自己的本分。
但我從這句話理解到的東西卻不一樣,我解讀這句話的意思會想到:「世界機器擁有多龐大數量的小螺絲釘,何以讓自己這個小螺絲釘有別於他者呢?自己的小小行為怎麼能對世界產生什麼漣漪呢?真的少了一個螺絲後,機器就不能動了嗎?」
什麼是平凡?什麼是特別?
這表示如果我要回答問題的話必須先知道兩個重要的主角。平凡是什麼?而特別又是什麼?
我可以想到最容易的解釋方式是從統計的角度來說,當你的表現落在常態分佈三個標準差之內的人(包含全部人當中的99.7%)是平凡人,而落在這之外的是特別的人,不過前提是所有人的表現綜合起來是常態分佈才可以這樣想。
我想到的另一種看法是從個人的心理視角出發,放大尺度來看,從整個人類群體出發俯視個人,超過99%的人都是平凡的,或者說對社會的影響範圍很小;然而,從小尺度仰望一個人,每個人的記憶、思考模式、身體組成等等都是全然特別的了,而組合起來的個體,更是一個獨一無二、特別的存在。
然而,這兩種回答我都不認為是最精準回應上述兩個的問題,很可惜地我並沒有理出可以說服自己的回答。
特別矛盾
事後回想,其實在等紅燈和小螺絲釘的例子中對於平凡的論述就自相矛盾了。就單以我身旁的10個人好了,每一個人都有著不一樣的生長背景、不一樣的價值觀、不一樣的興趣、不一樣的外貌、不一樣的現況,世界上沒有從心理、生理、外界環境都一模一樣的人,而結合這些看似小小的不同,正造就出一個完全特別的人。
至於螺絲釘的例子,人並不是螺絲,而世界並不是一個機器,社會是人與人之間的互動的結合產生,因此在同一個位置在有我的情況、沒有我的情況或是換另一個人的情況對整個群體的行為模式必然是會有影響的。所以就社會運作的一個小角色來說,個人也是特別的。
我必須承認前述兩個例子會引發我對平凡的反思,表示我一直相信自己是很特別的,那究竟我想要的「特別」或者我不想要的「平凡」的分別是什麼?
結語:做一個特別的平凡人
在我經過了整個思考歷程後,儘管如同上一段提到的,無法確切知道平凡與特別對我來說真正的意思,我卻由衷覺得「相信自己是平凡的」和「相信自己是特別的」,這兩個觀點是同樣的重要,就好比人都會想在異中求同,在同中求異。
自那之後我不斷告訴自己下面這段話,因此我選擇的作法是平衡心中這兩種心態的比重,將焦點鏡頭調整至適當的切入位置,告訴我的大腦我是一個特別的平凡人,用這種無力佐著心靈雞湯感的心態過生活。
要時常意識到自己的平凡,又同時千萬不能忘記自己的特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