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聲演播培訓是割韭菜大現場?

有聲演播培訓是割韭菜大現場?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演播訓練就像歌唱、學樂器、學舞蹈等訓練,必需要天天花時間練習,很多人沒有意識到這點。

不過在講割韭菜這件事,還是先說說為什麼會有韭菜能割。

「搞錢搞錢搞錢」這件事是中國普遍的社會現象,無論是覺得薪水太低還是追求多元收入來源,「副業」這件事開始出現在大部分人的生活中,而且種外包的小工種,也確實讓很多人增加了副業收入。為了從副業經濟中撈一筆,許多培訓班相應而出,打著「我要偷偷學xxx,三個月後驚艷所有人」和各市場需求多大的的大餅,吸引大家加入培訓,的確也是有人能從獲得技術後,順利開創副業的。

「有聲演播」也是這波副業熱潮中的其中一個選項,不少人是幻想著開口講話就有錢賺,而投入到有聲演播的培訓中,夢想畢業即就業。但事實証明,有聲演播培訓是畢業即夢碎的大型災難現場。也難怪不少作副業推薦的博主都說有聲演播是最難實現的副業種類。

為什麼這個行業會有這種誤解呢?因為很多人參加培訓前沒想到:

  1. 我要在家接單,首先我家要能錄出好聲音,要錄出好聲音,輕則自己選個角落搭棚去房混。重則要改裝錄音室,改建程度還要依自家條件而定。如果房子的位置在馬路邊、軌道旁,基本就很難了;家有老公小孩的,免不了一場小型家庭革命。
  2. 買設備。要宅錄,電腦要有吧,軟體要有吧,好的麥克風/聲卡要有吧,上面已經花錢搭錄音棚了,這個錢也要算進去吧
  3. 錢都投資進去了,沒想到最難的是練聲,堅持不了每天練習咬字、口腔靈活,每天抽不出時間去試音,試音沒過就消沉好久怨天尤人

雖然市場大,但「市場永遠缺的是成熟的演播人員」,這是在課堂上某位老師的一句話,除了少數有天份有基礎的人,很多人磨了個把年才能穩定接單的,但很多人報課前,並沒有這樣的認知。培訓課一位老師也說,他雖然是相關科系畢業,但是畢業後到處試音,直到一年多才終於拿到合約。

不過開培訓班就是一個生意,參加課程的都是成年人,本來就應該有判斷能力。而許多工作室也開始增加培訓的項目,這些工作室本來就有許多版權書在手上,本來就需要能長期穩定合作的成熟演播人員,花時間公開試音,讓審聽老師聽一大堆不懂行的雜魚的音,不如自己用標準化的方法來培養演播人員,再從裡面挑。這個現場也逐漸變成常態,不久之後,內定的演播員只會越來越普遍,試音變成一個挑學生的管道。

而演播培訓也才沒幾年,就開始內捲了,每個培訓班都在比誰的課程更褓姆,也的確是,演播培訓最需要有老師幫忙一字一句摳細節,只是名師哪有時間呢,只能說,如果要參加這種班,還是看看指導老師的背景吧。

韭菜一多,詐騙還會少嗎?這行要怎麼詐騙,呃,怎麼防詐,另開一篇聊吧~

avatar-img
憶裳思思的沙龍
47會員
108內容數
有聲書、有聲劇、廣播劇....有什麼差別?一本書化成有聲書的過程中,一個演播人員是如何參與其中?在版權的面前,是作者、愛好者、市場…共贏成長的鎧甲?還是揮向誰的武器?在這個行業中的每個角色,又能從中學到什麼……除了有聲書,演播人員還能參與到哪些作品中?本專題將由演播人員的視角出發,觀察有聲市場的變化與需求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憶裳思思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網配圈在做什麼? "網配圈"是網絡配音圈的簡稱,也就是活躍於網路上的配音愛好者,除了喜歡各類配音作品外,也會組織小團隊創作完整劇作,大部分為非專職的興趣愛好者,也有部分人群是將之作為往專業方向的鍛鍊。 網配圈主要的創作類型為廣播劇、情感電台、有聲劇、有聲漫等。在中國有配音秀、戲鯨、麥萌這類的配音類a
說到AI朗讀,大家想到的是什麼?是google小姐的聲音?很機械音的冰冷感?如果是這樣那你一定沒有聽過好的AI朗讀! 因為最近一直在關注有聲書,AI朗讀有聲書已經發展多年,在演播人員哪裡找飯吃?一文中我故意漏掉了一點沒說,就是聲音授權研究和使用。大型的音頻平台在累積了大量的聲音庫之後,也同時做聲音的
這是一本博士論文,卻讓我讀得精神抖擻亢奮得睡不著覺。 作者:張毓如 博士 指導教授:范銘如 教授 國立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 (2018年出版) 閱讀連結:https://nccur.lib.nccu.edu.tw/bitstream/140.119/119041/1/950101.pdf 這是一
網配圈在做什麼? "網配圈"是網絡配音圈的簡稱,也就是活躍於網路上的配音愛好者,除了喜歡各類配音作品外,也會組織小團隊創作完整劇作,大部分為非專職的興趣愛好者,也有部分人群是將之作為往專業方向的鍛鍊。 網配圈主要的創作類型為廣播劇、情感電台、有聲劇、有聲漫等。在中國有配音秀、戲鯨、麥萌這類的配音類a
說到AI朗讀,大家想到的是什麼?是google小姐的聲音?很機械音的冰冷感?如果是這樣那你一定沒有聽過好的AI朗讀! 因為最近一直在關注有聲書,AI朗讀有聲書已經發展多年,在演播人員哪裡找飯吃?一文中我故意漏掉了一點沒說,就是聲音授權研究和使用。大型的音頻平台在累積了大量的聲音庫之後,也同時做聲音的
這是一本博士論文,卻讓我讀得精神抖擻亢奮得睡不著覺。 作者:張毓如 博士 指導教授:范銘如 教授 國立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 (2018年出版) 閱讀連結:https://nccur.lib.nccu.edu.tw/bitstream/140.119/119041/1/950101.pdf 這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