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六十年代的憂患仍至今尚存,讀文星叢刊《生於憂患》王洪鈞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在文星書店舊址舉辦的展覽臺北城中文化復興運動系列-你我錯過的文星時代,巧遇民國52年的文星叢刊。乾淨秀雅的封面設計,單手可翻閱的輕薄小開本,全書共240頁,每冊實售新台幣14元。(據說當時一場電影票才9元)在每本書定價大約三、四百元民國111年的現今,明顯感受到通貨膨漲的物價感受。


書架上其中一本《生於憂患》王洪鈞著,帶有墨綠色的沈穩封面與憂患的標題吸引我的目光,不知60年代知識份子憂患的所為何物?而舊時代的氛圍放在現今會有何差異?


全書節錄王洪鈞在文星的社論文章,以〈精神上的低氣壓〉開篇,談論中國人的打牌風氣的成因。打牌為當時社會現象,隨著反共抗俄的局勢艱難,牌聲越響。原因在於內心苦悶無法發洩,將麻將桌當作心裡的安慰,時間用賭博來填滿。如同一把青等待空軍回家的軍眷,無聊的時光唯有用打牌排解,麻將的碰撞聲與內心的空虛互相震盪。潛在的癮與憂患,再多局也無法完美下莊。


王洪鈞並將此現象與美國人的娛樂做對比:「美國人不想利用空閒製造麻醉。他們需要樂趣、安靜、健康和知識。週末時看電影、球賽,最常見的是戶外運動,一輛汽車載著一家大小與他們的狗,開出去轉一天,個個都很興奮和疲倦。」

對此我實屬認同。雖然現今較少以麻將作為娛樂活動,但多數娛樂仍是空虛。


另篇〈傅孟真先生逝世八年祭〉則是可當作以學術研究為職志的典範景仰。傅孟真較為熟悉的稱呼是台大的傅斯年校長,在台大發生四六事件,政府抓出隱藏在學生中的共匪,他說:「我有一個請求,你今天晚上驅離學生時,不能流血,若有學生流血,我要跟你拚命!」讀完此篇更增添此人物的理解。

王洪鈞這段描述極美:「傅先生的一生猶如大海,平靜處明鏡千里,不凡時波浪掀天。」

另外對傅斯年的讀書精神與研究風範,王談到:

俗稱:「百無一用是書生。」我覺得有孟真先生在,已為天下書生一雪奇冤。讀書對傅先生而言,僅是種習慣,是種儲藏。傅先生雖忙,每晚總留出幾個鐘頭看書寫文章。有兩個錢便去逛書舖。
傅先生對中國學術的最大貢獻,還不是他的著作,而是領導並建立中國學術事業並協助別人建立他們的學術地位。
raw-image



本書多篇談論美國與中國人個性上的差異。

「中國人已謙虛為德,明明知道一件事情,偏說只懂一點。分明三言兩語可以說完的事偏要繞個圈子。但美國人卻相反,他們將一切放大而不會縮小,他們把屬於自己的一切都估計得很高,把客觀的一切都看得平常。」-《自以為是》


這點與現今道德教育仍相去不遠,甚至造成壞影響。學習保持謙虛的美德,因群體間最易排斥強出風頭的人。有能力的需要裝作謙讓,而筆者認為在競爭激烈的現代,這樣的作法,不見得是好事,反而變得畏畏縮縮,沒人看見你的努力。


於〈可愛的自私〉一篇,王洪鈞談論:美國人不愛問候私事,談話時間有限但講究。不像中國人,閒話家常是非八卦,毫無篩選的對話。

筆者認同高品質的對話,不等同於長時間的對話。也許歸咎於自身耐性不佳,希望對方只講重點。也非常不想參與單純約吃飯聊天的閒聊聚會,一是怕友人問起近況交代自己的私事的困窘。說好事會遭人妒忌,說壞事又讓朋友陷入煩憂。二是漫無頭緒的閒聊令人不明就裡。若無高品質對話,不如高品質獨處。



raw-image


關於談論國家立場,在〈中國年來了〉,談到:「臺灣海峽如有戰爭,將等於美國自衛之戰,說他是第三次世界大戰也未償不可。」

這個月選舉熱潮,恰好在228紀念館回顧了1994年台北市長侯選人的辯論會,其中一位候選人趙少康慷慨激昂的演說:「若選陳水扁這樣的台獨份子,就會引發兩岸戰爭危機。」阿扁反問:「有那麼嚴重嗎?」

而到今天2022年,中國二十大後習近平主席再度連任,台灣人民對戰爭的擔憂倍增。即使經過過了六十多年,相同的政治問題依舊存在。


序文裡的結尾,也令我深有感觸:「回首過去,默想將來,深深感到這一代的中年人必和憂患結下不解之緣。本書就定名為生於憂患罷!」

從今天回看民國六十年代的書籍(民國五二年出版),仍有些難解的憂患挪移到今日仍不明朗,不穩定的國際情勢下,島民始終與憂患共存。

raw-image


翻閱完這本《生於憂患》的子夜,思考為何會遇見此書,我等見識淺薄連作者王洪鈞是新聞界的教父都不知。王洪鈞曾到:「中年譬如滿月,從缺中過來,從缺中過去。」生命有限,作者早已於2014年走向生命的終點,而書籍與文字則將思想的壽命延長,跨越一代又一代。


《生於憂患》一書已絕版,幾乎無法主動搜尋到此書,我卻在重新修復的文書書店裡,與過去的思想家再次相遇。大腦靈魂的激盪能遠超越時間的邊際,無法解釋是宇宙力量還是機緣,行筆於此,我如同是個媒介,將王洪鈞的思想傳承下去,下一步即是交接給有緣分閱讀此篇的你。


《生於憂患》王洪鈞

可在台北市圖書館秀山書閣借閱詳讀,這是專門收藏民國七十年代前的著作特別藏館。

文書書局展覽:請見 臺北城中文化復興運動系列-你我錯過的文星時代 常有文化

講座可以參與。



raw-image

Pei do Nothing 無所事事人生委員會

Peiwen.k 攝影,插畫,文字創作者。

FB : 無所事事人生委員會

IG : peidonothing 看到很愛書本的語句都會分享在限時動態,比較常用。

藝文創作生存實屬不易,如果喜歡我的內容,歡迎追蹤我的專題或是FB及IG,或是表達你的喜歡,也都是讓我能持續下去的動力。


本篇照片皆在稼咖啡 拍攝,餐點好吃,並有素食友善餐點,從書櫃的藏書來看老闆應該也是文史藝術的愛好者。最後感謝男友幫我到神秘的秀山書閣借到《生於憂患》。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MaxJames-avatar-img
2022/12/04
寫得真好,這種相遇好美啊!!
Peiwen K-avatar-img
發文者
2022/12/11
謝謝回饋🥰這篇文隔了一陣子有人發現,蠻感動的。
寫得極美,富有詩意,亦能感同身受,傳統知識份子那種「以國家興亡為己任。」的胸懷,寫得太好了,好喜歡這篇。
Peiwen K-avatar-img
發文者
2022/11/14
覺得好像太嚴肅了🥲 很怕沒人看。的確是想分享一個知識份子的典範啊。
avatar-img
Peiwen K的沙龍
848會員
101內容數
無所事事盡情,讀書、寫字、畫畫、攝影、聽音樂 看似無用的興趣,卻能填補心中的缺口。過度理想浪漫主義的靈魂,無從抒發的情感。無所事事人生委員會用影像書寫情感,勾勒出一則一則的故事。主角可能是我,也是你,或是那個你也想著的那個人。喜歡的、討厭的、乖張的、壓抑的,放在這裡等待風乾。 #用影像書寫情感
Peiwen K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11/19
《夜官巡場》描述作者從小在嘉義民雄長大,離開後再度回顧家鄉的往事,並與兒時玩伴的鄉野奇譚經歷交織展開。 書中提到的「五穀王廟」、「水流媽」、「大士爺廟祭」、「民雄鬼屋」都是真實存在的地方,透過魔幻寫實的手法,分不清到底看到的景象是人還是另有他物。建立在史實上的故事,多了一分真實。
Thumbnail
2023/11/19
《夜官巡場》描述作者從小在嘉義民雄長大,離開後再度回顧家鄉的往事,並與兒時玩伴的鄉野奇譚經歷交織展開。 書中提到的「五穀王廟」、「水流媽」、「大士爺廟祭」、「民雄鬼屋」都是真實存在的地方,透過魔幻寫實的手法,分不清到底看到的景象是人還是另有他物。建立在史實上的故事,多了一分真實。
Thumbnail
2023/09/20
原先以為可能像是一行禪師之類的心靈短篇小書,但我錯了,讀起來興味之處在於: 書裡描述了一個擁有財富跟頭銜的經濟學家,入森林成為僧侶,之後又如何回到塵世的,發表演講影響更多人,對於內心富足的追求。 讀完很從其中的思考方式獲益良多,甚至抄寫字句方便日後可反覆觀看。藉此分享三間值得學習的事:
Thumbnail
2023/09/20
原先以為可能像是一行禪師之類的心靈短篇小書,但我錯了,讀起來興味之處在於: 書裡描述了一個擁有財富跟頭銜的經濟學家,入森林成為僧侶,之後又如何回到塵世的,發表演講影響更多人,對於內心富足的追求。 讀完很從其中的思考方式獲益良多,甚至抄寫字句方便日後可反覆觀看。藉此分享三間值得學習的事:
Thumbnail
2022/10/12
住在離上班地點交通來回需兩個小時的地方,漫長的通勤時間,習慣性的戴著降噪型的耳機播放音樂,將外界一切隔絕。無須跟任何人交談,享受靜靜獨處的時刻,將城市的燥響置身事外,我正在聆聽寂靜。
Thumbnail
2022/10/12
住在離上班地點交通來回需兩個小時的地方,漫長的通勤時間,習慣性的戴著降噪型的耳機播放音樂,將外界一切隔絕。無須跟任何人交談,享受靜靜獨處的時刻,將城市的燥響置身事外,我正在聆聽寂靜。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清明時節潮港城風雨故人來 疑美論中喜迎同學自美返台
Thumbnail
清明時節潮港城風雨故人來 疑美論中喜迎同學自美返台
Thumbnail
當1950、60年代,臺灣文壇流行著現代主義與反共文學時,1948年來臺的外省作家王默人所關心的是外省來臺底層人民的困苦生活。而到了1970年代,他也將視線轉移到了本省勞動階級的處境上。
Thumbnail
當1950、60年代,臺灣文壇流行著現代主義與反共文學時,1948年來臺的外省作家王默人所關心的是外省來臺底層人民的困苦生活。而到了1970年代,他也將視線轉移到了本省勞動階級的處境上。
Thumbnail
在文星書店舊址舉辦的展覽「臺北城中文化復興運動系列-你我錯過的文星時代」,巧遇民國52年的文星叢刊。從今天回看民國六十年代的書籍(民國五二年出版),仍有些難解的憂患挪移到今日仍不明朗,不穩定的國際情勢下,島民始終與憂患共存。
Thumbnail
在文星書店舊址舉辦的展覽「臺北城中文化復興運動系列-你我錯過的文星時代」,巧遇民國52年的文星叢刊。從今天回看民國六十年代的書籍(民國五二年出版),仍有些難解的憂患挪移到今日仍不明朗,不穩定的國際情勢下,島民始終與憂患共存。
Thumbnail
會接觸到這篇文章,來自於另一本書《理想的讀本:國文1》第一冊,這是某次在台北的日式建築—文房中,偶然發現的書籍,這套書總共有五冊,主要依照目前高中國文的選文做各冊對應的補充選文,每冊選取15篇,內容包含古典、現代、與翻譯作品,或是從40核心古文被刪減掉的作品,讀者可以讀古今中外的經典篇章。 值
Thumbnail
會接觸到這篇文章,來自於另一本書《理想的讀本:國文1》第一冊,這是某次在台北的日式建築—文房中,偶然發現的書籍,這套書總共有五冊,主要依照目前高中國文的選文做各冊對應的補充選文,每冊選取15篇,內容包含古典、現代、與翻譯作品,或是從40核心古文被刪減掉的作品,讀者可以讀古今中外的經典篇章。 值
Thumbnail
1970年代初期,我在美國積極參加保釣運動。1971 年九月,〈保釣0團〉自紐約飛香港,轉往大陸訪問,我也是該團的團員之一。團長李我焱,比我年長數歲,美國保釣運動領袖,當時他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物理研究所工作,是著名華裔物理大師吳健雄教授研究室的研究員⋯⋯
Thumbnail
1970年代初期,我在美國積極參加保釣運動。1971 年九月,〈保釣0團〉自紐約飛香港,轉往大陸訪問,我也是該團的團員之一。團長李我焱,比我年長數歲,美國保釣運動領袖,當時他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物理研究所工作,是著名華裔物理大師吳健雄教授研究室的研究員⋯⋯
Thumbnail
與大部成長於八十年代那段繁榮盛世的香港人一樣,我們敬拜的神祇,只有「樓神、股神、馬神、波神」這「四大天王」。
Thumbnail
與大部成長於八十年代那段繁榮盛世的香港人一樣,我們敬拜的神祇,只有「樓神、股神、馬神、波神」這「四大天王」。
Thumbnail
四把手槍跟一副手銬,他們把我帶向另外的世界......他們用窮凶極惡的口吻喝令我別動,並說:「我們等你很久了」—王定國〈企業家,沒有家〉
Thumbnail
四把手槍跟一副手銬,他們把我帶向另外的世界......他們用窮凶極惡的口吻喝令我別動,並說:「我們等你很久了」—王定國〈企業家,沒有家〉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