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在忙別的,久沒登入方格子發文,結果系統不但鎖住我的密碼,恢復帳號後我還接到提醒,建議我可以調整文章結構,避免被誤以為是機器人發文。這真是太有趣了,一來我不知道原來我沒幾篇的文章數,架構竟然可能在某種範例框架之下,因此被判讀為非人類所寫,這機率是多高?二來沒想到建立可以被識別的個人寫作風格是如此的困難,所以我就從文章標題改起啦,本文分享在多倫多跟蒙特婁的「行」。
長期居留多倫多,除了大眾運輸工具之外,不少人會想買車、開車,自助旅行或想要跨省遊玩的遊客也有租車需求。如果在台灣已有駕照,也敢開車上路,加拿大的車輛跟台灣一樣是左駕。目前台灣駕照因為跟加拿大有互惠協定,可以直接在安省、魁省換發當地駕照上路,不用再考試,所以要開車的朋友記得帶著台灣駕照。如果有國際駕照也可帶著,短期觀光簽證居留沒有要換發成安省、魁省駕照的話,六個月內可以使用國際駕照。
之前由於疫情關係,車輛需求增加,去年冬季朋友在多倫多要買中古車的價格就已經不便宜,她在網路上找了又找,最後買到一台韓國現代2014年的休旅車,以8,500加元成交,將近台幣20萬,不過能買到一台適合的車子已經相當幸運,因為車子實在搶手,春季開始就經常聽到中古車失竊、價格升高的新聞報導。然後介紹一個共享經濟的用車平台TURO,不像一般的car rental,在這個平台上你可以輸入自己要用車的時間日期、想要取車的地點等條件,媒合車子有空檔可以提供暫時借用的車主,很像是車輛版的airbnb,對於還不想買車、暫時沒有預算,但偶爾又想用車或自駕出門的人頗為實用。
平常外出如果不開車,預算充足的話,Uber跟計程車代步相當方便。一般窮學生、通勤族跟觀光客,在市區移動最常利用的則是公車、地鐵跟路面電車,在多倫多是由多倫多交通運輸局(Toronto Transit Commission,簡稱TTC)經營。但TTC大家都戲稱應該叫Take The Car,因為TTC不但經常誤點、工程或改道等突發狀況多且不會及時通知、又髒亂又擁擠,加上地鐵站內經常有遊民逗留跟乞討,沒有WiFi,路線因多次擴增,不常使用的人很容易在交會的大站搞錯搭乘的月台,且線內公廁數量稀少,還經常有嗑嗨的人直接睡在車廂內,真是蔚為奇觀;路面電車跟公車的乾淨程度好一點,但不像台灣六都的公車運輸系統幾乎都可以用APP或Google查詢到站時間,或者有完善備有wifi的公車票亭,即使查得到也經常誤點,時刻表僅供參考。
地鐵老舊之外,車廂煞車有時還要人工判斷,月台上也沒有閘門,相當危險,常有人跳下軌道造成當天停駛、誤點的事故,接駁公車的資訊也總是讓民眾搞不清楚要到哪裡等待,前陣子還有乘客在地鐵月台上等車時,無預警被人推下月台!幸好只有受傷,性命是保住了,警方調閱監視錄影帶發現是一名50多歲的華裔女性,聽到新聞真的傻眼,都不知道等車進站時要站在那裡才安全!TTC系統怎麼看都不像是加拿大第一大城、金融中心多數居民的通勤工具,更沒有一點歡迎觀光客使用的樣子,真的是我到加拿大之後感受到的第一個文化衝擊。
相較之下,蒙特婁的大眾運輸交通系統STM就充分展現加拿大設計之都的風範,地鐵內不僅乾淨且寬敞明亮,也沒有遊民跟毒蟲遊蕩,車廂內亦設有電子看板播報站名,連公車司機也比較親切,對觀光客更為友善。之前寵物犬不能帶進車箱,最近則開始試辦特定時段可以帶進車內,但必須牽繩、戴口罩或者放置在飼主背包內,這個請飼主負完全責任的政策我相當認同。朋友住在蒙特婁市區南岸華人聚集較多的社區,他說在蒙城住了20多年,不會開車平時只搭地鐵,卻覺得在市區內交通沒有阻礙,想到哪去都很方便,我的使用經驗也差不多。TTC跟STM單趟次的票價相同,但提供的服務卻天差地別,連學生優惠月票也是STM的價格更漂亮,幾乎打對折,TTC真的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話說到訪蒙特婁之前,有看到網友分享使用BIXI的經驗,但我在蒙特婁一次也沒看過有人在路上騎BIXI,不像在台灣經常看到Ubike滿街跑,而且經常是學生跟通勤族在騎,不知道是否因為我所在的地區佈點不多,還是疫情期間觀光客少了許多的緣故。
由於多倫多、蒙特婁冬季下雪天數長,蒙特婁甚至可以冷到零下40度,因此都發展出像是台北捷運東區地下街、中山地下街的地下街道城市文化,但規模跟長度都遠勝台北捷運,在多倫多叫PATH,蒙特婁叫RÉSO。地下城市街道連通購物中心、商辦大樓、飯店、銀行、大學、地鐵站等,讓民眾不用冒著大風雪在外面走路受凍,而且雪季期間,不從事滑雪運動的人,還可以走地下街道當作健身呦~